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沈括故居

沈括故居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位于江苏镇江市区梦溪园巷,是北宋时期科学家沈括晚年居住的地方。他在此写成了科学巨著《梦溪笔谈》。梦溪园原有面积约十亩左右,园里有岸老堂、萧萧堂、壳轩、深斋、远亭、苍峡亭等建筑,还有一条溪水流经园内。现在的梦溪园是原梦溪园的一部分,由市政府于1985年恢复,占地2亩,计2幢建筑。现代研究中国科技史的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称誉《梦溪笔谈》为十一世纪的科学坐标。中国当代科学家钱伟长说:“这座坐标就屹立在镇江。”沈括故居梦溪园现已是江苏镇江著名旅游景点。

  •   历史考究

      北宋沈括之《梦溪笔谈》云:梦至一处,登小山,花木如覆锦,山之下有水,澄澈极目,而乔木蔽其上,梦中乐之,将谋居焉。“构园无格,借景有因”。梦溪园采用因地制宜的构园

      沈括故居4手法,借助原有的地形地貌,“略成小筑,足征大观”,形成了以水为中心,山水互为依托的园林胜景。梦溪园中设有几处假山:一谓百花堆,百花堆四面环水,各种开花的植物层层叠叠、繁花似锦。二谓苍峡阁,苍峡阁踞山丘之巅,可远眺,可近观,高低起伏间赏心而悦目。梦溪园中又设生态景观泳池,既为主题景观之一部分又可满足小区居民的休闲生活需要。泳池四周,连廊环抱,自成一景。幽篁环绕,万玉森森的梦溪园,置身其中,日出有清荫,月照有清影,风来有清声,雨来有清韵,难得的一份平和与宁静……一个极具意境的江南水岸主题园林。沈括故居梦溪园,得名于沈括的《梦溪笔谈》,占地约10000平方米,园内时有小桥点缀,路边花池相望,绿地夹道,亭台楼榭、竹石小品掩映其间,令人目不暇接。高高粉墙下的竹林旁,与溪并行的小路边,粉墙黛瓦,飞檐翘角,庭院深深,洋溢着浓浓的江南世族第宅的精致与轻灵。

      沈括故居5梦溪园建在当时丹徒县朱方门外,即今东门一带。那时这里十分荒芜,高大的林木遮天蔽日,潺潺流水蜿蜒而过。溪边是高高的百花堆,千木之花,花团锦簇。堆前辟出一块平地,将居室建在百花丛中。居室西面是供休憩的壳轩。推窗可见,纵横交错的阡陌之间的花堆阁,旁立百寻的巨石。花堆上用茅草建了一个岸老堂,大概是模仿杜甫的草堂吧?往后去,在梦溪的岸边还建了一个苍峡亭。花堆西边有一片竹林,叫竹坞,被湍急的溪流环绕,竹林深处是供宴饮的萧萧堂,南面水边还有深斋和可远眺的远亭。园里有野鹿和野猪出没,见人会迅捷逃避林竹间。

      沈括故居溪园原缘溪依山而筑,环境幽静,景色宜人。园内有花堆阁、岸老堂、肖肖堂、壳轩、深斋、远亭、花峡亭等建筑、沈括卜居于此八年(57岁-65岁),死后归葬于杭州,其家属仍居镇江,而梦溪园逐渐荒芜,南宋宁宗年间,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时,曾修葺之。后梦溪园数易其主,原貌早已荡然无存。

  •   概况

      沈括故居11985年后的梦溪园是原梦溪园的一部分,由市政府于1985年恢复,占地2亩,计2幢建筑。前幢为清代修建的硬山顶 平瓦房,坐东朝西,当中设正门入园,门上方嵌有茅以升题写的“梦溪园”大理石横额。后幢为清式厅房,坐北朝南,内有沈括全身座像和文字图片、模型、实物,展现了沈括在天文、地理、数学、化学、物理、生物、地质、医学等方面的科研成就。室内两对抱柱上的对联是沈括一生的高度概括和评价:“沈酣于东海西湖南川北国之游梦里溪山尤壮丽;括囊乎天象地质人文物理之学笔端谈论纵横”。“数卷奇文物志无心匀翠墨;一钧初月南航北驾为苍生”。

  •   沈括与梦溪园

      沈括故居2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汉族 。北宋科学家、政治家。1岁时南迁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阳一代,后隐居于福建的尤溪一带。仁宗嘉佑八年(公元1063年)进士。神宗时参与王安石变法运动。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提举司天监,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出使辽国,驳斥辽的争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后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元丰五年(1082年)以宋军于永乐城之战中为西夏所败,连累被贬。晚年以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沈括的科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精研天文,所提倡的新历法,与今天的阳历相似。在物理学方面,他记录了指南针原理及多种制作法;发现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欧洲早了四百多年;又曾阐述凹面镜成像的原理;还对共振等规律加以研究。在数学方面,他创立「隙积术」(二阶等差级数的求和法)、「会圆术」(已知圆的直径和弓形的高,求弓形的弦和弧长的方法)。在地质学方面,他对冲积平原形成、水的侵蚀作用等,都有研究,并首先提出石油的命名。医学方面,对于有效的药方,多有记录,并有多部医学著作。此外,他对当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情况,如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金属冶炼的方法等,皆详为记录。

      沈括三十岁时,常梦见一风景秀美之地,山明水秀,登小山,花木如覆锦;山之下有水,澄澈悦目,心中乐之,因欲谋居。后来他托人在镇江买了一块园地。几年后沈括路过镇江,见其地,不禁又惊又喜,觉得宛若梦中所游之地",于是遂举家移居于此,建草舍,筑小轩,将门前小溪命名为"梦溪",庭院命名为"梦溪园"。他在这里潜心撰著,完成了包罗他毕生科学研究结晶的不朽著作《梦溪笔谈》。

      沈括故居3沈括晚年在梦溪园认真总结自己一生的经历和科学活动,写出了闻名中外的科学巨著《梦溪笔谈》和《忘怀录》 等。宋哲宗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逝世。他一生著作多达几十种,但保存到现在的,除《梦溪笔谈》外,仅有综合性文集《长兴集》和医药著作《良方》等少数几部了。《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是沈括一生社会和科学活动的总结,内容极为丰富,包括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地质、医学、文学、史学、考古、音乐、艺术等共600余条。其中200来条属于科学技术方面,记载了他的许多发明、发现和真知灼见。

  •   现存状况

      镇江市政府1985年在原址附近,初步修复了梦溪园。

      1985年后的梦溪园由两进六间青砖平房和一方小庭园组成,园门上端,有镇江籍我国著名科学家茅以升题写的石匾"梦溪园"三个大字,苍劲有力。踏进纪念室第一进,正中是沈括正面画像,器宇轩昂,雍容大度,是他当年主持北宋中央财政机关三司时的形貌。左右两侧为接待室兼陈列室,其间有古梦溪园原貌的沙盘模型,同时陈列着两年极为珍贵引人注目的文物,一是沈括摩崖题铭拓本,一为当年园中旧物--"梦溪"古石碑。这块长方形的赤褐色碑,上刻有古朴苍劲的"梦溪"二字,从上下款"皇宋乙丑"、"中元日?可以确定沈括建园并命名题字的年月应为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七月十五日,室四周挂有沈括的

      沈括故居6生平简价及大事年表。出第一进大门便是一方小园,几座假山,一泓溪水,古井翠竹石径花墙,"溪水入梦"四字使人恍若已见当年梦溪园中一隅景致。第二进大厅便是沈括科学研究成就展览室。迎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室中央安放的一座高一点四米沈括全身坐像:青衣便髻,神态安详、从容、左手紧握陨石,右手覆于书上,若有所思。坐像两侧陈列着西欧早四百年的地磁偏角的记载。四周还陈列着日本江启时代乐珍堂用中文发行的《梦溪笔谈》复印件和英国科学历史专家李约瑟所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以及反映沈括一生科学成就的实物和图片等。

  •   相关介绍

      交通:

      沈括故居7可于新汽车站、火车站乘10路公共汽车或大市口乘1路到公交总公司下。

      风味特产:

      镇江特产丰富,鲥鱼、鲴鱼、刀鱼称为长江三鲜。镇江香醋是著名的传统特产。著名的小吃有火面,蟹黄汤包,肴肉等,色香味均属上乘。

      游行住宿

    镇江竹轩宾馆 镇江一泉宾馆

    镇江京口饭店

    镇江国际饭店 镇江宾馆 镇江观海楼大酒店(梦溪路店)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