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南县位于渤海湾北岸,属唐山市,海岸线长75千米。国土面积1482.6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57.08万人。 地势平坦,北高南低,为冲积平原。境内河渠众多,主要有滦河、滦乐干渠、潮河、柏各庄输水总干渠、小青河等。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0.6℃,常年降水量658毫米,年均日照2853小时,无霜期186天。矿藏有石油、铁。坨(子头)(京唐)港铁路和唐汀(流河)、唐柏(各庄)、古(冶)扒(齿港)、平(泉)大(清河)公路、205国道交会过境。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为评剧发祥地,评剧、皮影、乐亭大鼓是本地文艺“三枝花”。纪念地有潘家戴庄“千人坑”惨案遗址。滦南县正处在环渤海经济圈和京津冀都市圈的核心区域,是河北省重点推进的沿海“11县9区”之一,是曹妃甸新区的最直接腹地。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滦南县 所属地区: 中国 河北 下辖地区: 倴城镇、宋道口镇、长凝镇等 面积: 1270平方公里 人口: 58万(2008年) 地理位置: 滦南县南临渤海,背靠京津,东南距京唐港40公里,东北距秦皇岛120公里,西距唐山 44公里,两南距 地方特产: 玉米、花生、小麦、果菜 电话区码: 0315 邮编区码: 063509 气候条件: 湿润季风性气候 行政类别: 县 电话区码: 0315 下辖地区: 倴城镇、宋道口镇、长凝镇等 著名景点: 潘家戴庄“千人坑”惨案遗址等 邮编区码: 063500 面积: 1270平方公里 人口: 总人口数58.1万人(2012年) 建立时间: 1946年
-
历史文化
滦南县文化底蕴丰厚,评剧、滦州皮影、乐亭大鼓均发轫于滦南,被称为“冀东文艺三枝花”。
皮影戏皮影也称皮影戏,是冀东民间地方剧种之一,是中国皮影戏的一个支派,有独特的唱腔和操纵技巧,制作影人是一种雕刻技术,借鉴戏曲的化妆、脸谱和服饰,加以艺术夸张,在操纵者(拿线的)灵活操纵下,与陪唱配合,影人形象生动,唱腔融入冀东方言、叫卖调、哭丧调,表演有声有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4年,滦南县皮影团赴葡萄牙演出传统皮影戏《刘瑞莲救驾》获得圆满成功。
乐亭大鼓乐亭大鼓博采各种传统说唱艺术的长处,吸收民歌、戏曲的某些腔调,用乡音说唱,以三弦、铁板、鼓伴奏,具有独特的唱腔、板式,是一种能说长篇大书,也能唱集锦小段、叙事抒情兼佳,深为群众喜欢的曲艺品种。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滦南县涌现出靳派唱腔创始人靳文然和文化部命名的乐亭大鼓“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第三代传人何建春等许多大师级艺人,他们的代表作《薛刚反唐》、《碧海丹心》等享誉国内外。乐亭大鼓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评剧评剧的前身是莲花落,俗称蹦蹦戏。莲花落这种民间说唱艺术历史悠久,流域甚广,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有。
评剧,自1909年入唐山1919年出关,30年代发展到全国,其业绩辉煌。成兆才创作了大量的评剧剧本,为后来的评剧剧本创作开拓了道路;发现和培养了评剧演员,为评剧班社的管理制定了章程。金菊花是拆出莲花落时期造诣最高的演员,月明珠是唐山落子时期的著名演员,任善庆在评剧演出中首用座鼓,是第一位鼓师。他们团结西路北路莲花落艺人,呕心沥血创立和发展了评剧。金菊花、月明珠等男旦离开舞台后,女演员进入黄金时代,产生了李划匝、刘翠霞、白玉霜、爱莲君四大评剧皇后。以后,更是名人辈出人才济济,使评剧这株艺苑奇范,不断发展创新,成为观众喜爱流行全国的大剧种之一。
-
历史沿革
滦南县1946年建置,因位于滦县南部,故名滦南县。建县时间虽短,但境地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生息繁衍。
商汤王十八世纪,封墨胎氏于孤竹。
西周(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县地属燕,仍为孤竹国。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231年),县地属燕国。
秦王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王翦破燕,县地属秦。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天下,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县地属辽西郡。
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立卢绾为燕王,县地入燕,属辽西郡海阳县。
东汉,县地仍为辽西郡海阳县。
三国时期,县地入曹魏,属辽西郡海阳县。
晋,县地属辽西郡海阳县,继先后为段氏“辽西公国”、慕容氏前燕辖地。
南北朝时期,东魏武定八年、北齐高洋天保元年(550年),新昌更名为卢龙,县地属卢龙。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析卢龙置马城县,属平州。治所在今滦南县东北部的马城村,遗址尚存。这是滦南县境内最早设置的县级建制。
辽天赞二年(923年),置滦州永安军,属平州辽兴军。滦州之名始此,马城属之。
金天会元年(1123年)夏六月,张珏以平州降宋,改马城为安城。天会二年(1124年)夏六月,金复取平州,安城复名为马城。
元至元五年(1268年),省马城入滦州及乐亭,县地属永平路滦州。
明代(1368—1644年),滦州属京师省永平府。县地属滦州。
清代(1644—1911年),基本上沿袭了明代建置,将原京师省改为直隶省。县地属直隶省永平府滦州。
民国元年(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后,县地属直隶省津海道滦县。民国17年(1928年)撤销津海道,改直隶省为河北省。
民国21年(1933年)5月,国民党政府与侵华日军签定《塘沽协定》,划冀东为非武装区。1935年,殷汝耕在通县建立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辖22县,县地属滦榆区。
抗日战争时期,县境基本上是两种政权并存。
民国25年(1937年)芦沟桥事变,全国抗日战争开始。河北沦陷后,建立了伪政权,县地属冀东道尹公署滦县所辖。
随抗日战争的深入发展,冀东抗日革命根据地逐渐建立,县境为晋察冀边区冀东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
抗日战争结束后,滦县改称滦南县佐公署,驻地倴城,属冀东区行署第十三专署(冀东行政公署)。
民国37年(1947年)4月21日,滦南县佐公署改称滦南县政府。
民国37年(1947年)2月,国民党在倴城建立滦宁县,12月中旬,滦宁县政府逃到董各庄(今属宋道口镇)。1948年5月,又逃到滦县,被改编为河北省保安第五团。至此,滦宁县自然消亡。
民国38年(1948年)5月16日,十三军分区部队攻克国民党晏各庄据点,滦南县全境解放。
1949年1月底,河北省全境解放。3月7日,冀东区行政公署划属华北人民政府领导。11日,冀东区行政公署恢复冀东行政公署名称。滦南县属第十二专属。
1949年8月1日,华北人民政府全面调整行政区划,撤销行政公署,恢复河北省,建立唐山专署,滦南县为其所辖。
1954年7月,撤销滦南县建置,并入滦县。
1958年11月29日,撤销滦县建制,建立唐山市滦州区。原滦南县境内分别划归滦州区、乐亭县和唐山市柏各庄区。
1961年,部分公社划归丰南县。
1963年1月,恢复滦南县建置,隶属于唐山地区专员公署。
1968年,唐山地区专署改称唐山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改称唐山地区行政公署,滦南县为其所辖。
1983年5月16日,唐山地区行政公署撤销,实行市管县体制,滦南县归唐山市领导。
-
商业
县城建成滦南县百货大楼、供销商场、供销大厦和2009年建成的金贸商厦等大型综合商场,年交易额亿元以上。依托区域特色经济,建成姚王庄蔬菜批发市场、柏各庄水产品市场、嘴东渔港水产品市场、宋道口钢锹市场、长凝镇温庄再生棉市场等一批专业市场,特色鲜明,交易兴旺。2008年,全县市场商品交易额达200亿元。
外贸出口不断增长,对外合作日益扩大。滦南县瞄准国际市场,各极发展外向型经济。2008年,出口商品收购值达到150亿元。
随着“三年大变样”这一蓝图的实施,滦南商业新的篇章正在掀开,百货大楼拆迁,供销商场改扩建,一大批商住楼正在新建。
-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滦南县位于河北省东部,属唐山市,在滦河以西。东经118°8′-118°53′、北纬39°-39°38′。南临渤海,背靠京津,东南距京唐港40千米,东北距秦皇岛120千米,西距唐山44千米,西南距天津182千米,西北距北京250千米,距省会石家庄市396千米。面积1270平方千米。人口58万(2006年)。
气候春季开始,冷暖气流交绥频繁,气温变幅大,早春偶有倒春寒天气发生。本季的气候特征是:气温回升快,干燥,风大,蒸发大,降水逐月渐增。季平均气温11.1℃,降水量77.3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1.8%。历年春季降水量最大125.0毫米(1971年),最小35.5毫米(1986年)。4月份极端最低气温-3.2℃,(1976年4月11日),5月份极端最高气温35.5℃(1980年5月27日),变幅38℃左右。由于气温回升较快,大风日数增多,气候较干燥,土壤失墒严重,因此,本县“十年九旱”的气候特点相当显着,即使是降水量较多的年份,也由于雨量分布不均,而有不同程度的春旱发生。本季为全年大风最多的季节,据1967年至1986年资料统计,大风日数占全年总大风日数的55.2%,冰雹出现日占全年总降雹日的30.8%。
为农历的芒种至处暑节气时段。气温较高,降水量大而且集中,对农作物的生长关系极大。多年平均降水量487.6毫米,占全年的74.7%。季降水量最大783.0毫米(1977年),最小132.2毫米(1968年)。多年平均全季降水日数35天,平均3天就有一次降水。历年一日最大降水量236.9毫米(1975年7月3日),最长连续降水日数为7天(1978年7月23日至29日),累计降水量263.9毫米。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降水集中期,多出现暴雨天气,占全年暴雨次数66.7%,低洼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为“三伏”期,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闷热,随着对流的增强,局部常产生雷阵雨,并伴有冰雹天气。季平均气温24.0℃,极端最高气温38.6℃(1968年6月5日)。
秋分前后,受冷空气的影响,冷暖气流再次交绥,气候特征是:昼夜温差大,气温缓慢波状下降,雨水逐渐减少,可谓“天高云淡,秋高气爽”。季降水量平均为72.1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1%。大雾日占全年大雾日数70%,日照时数690.5小时,占全年日照时数的25%。平均气温12.0℃。初霜日平均出现在2012年10月14日,最早2012年9月28日(1968年),最晚10月29日(1975年)。
小雪之后,即进入冬季,北方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急剧下降,盛行西北、偏北风,平均风速3.0米/秒。气候干燥寒冷,时有寒潮侵袭,季平均气温-4.6℃,极端最低-21.7℃(1973年1月26日),平均最低气温在-6~-13℃之间。降水15.7毫米,最大积雪深度23厘米(1973年1月25日)。
地貌滦南县地处燕山山脉南麓,滦河下游,渤海湾北岸,华北平原东部边缘。境内无山,地势平坦,北高南低,地貌类型简单,全部属于平原地貌。下面按陆地地貌和潮间带地貌分别加以记述。
陆地地貌
滦南县陆地虽然全部属于平原地貌,但形成的过程仍有差异。陆地地貌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洪积冲积平原
主要分布在本县北部与滦县、西北部与丰南、唐山市郊区接壤处。为北部洪积冲积扇的扇缘部分。地势较高,一般海拔25~30米,最高可达38.1米。地面坡度为0.5~1.5‰。主要为滦河冲积物,以粉砂和细、中砂组成。
二、冲积平原本县绝大部分陆地为冲积平原,一部分是5000年前冰后期最大海侵界以西的冲积平原;一部分是由滦河在历史时期形成的河道带。海拔在5~25米,地面坡度一般为0.5~2‰,本县境内河流较多,但基本上属于滦河水系。历史上滦河多次改道,据记载,12世纪以前滦河由迁安经雷庄出口,向南经柏各庄入海。这一个时期较长,堆积较厚,具有明显的扇轴形态。14世纪以后到19世纪,滦河由滦县东南向正南由柳赞入海,在此期间,亦无定规,东西往返,摆动较大。先后经柳赞、王滩、董庄、莲花池入海,又据《滦县志》记载:滦河水性湍急,两岸流沙迁徙无定。每至夏秋淫霖之际,河水泛滥,携带泥沙在本县境内东西摆动入海,从而导致境内冲积平原的特点是质地多沙,规律性不明显。
三、缓岗、沙丘、自然堤
由于河流改道泛滥成灾,受洪水冲积影响堆积作用,以及风力搬运,本县境内形成了一部分缓岗、沙丘、自然堤,高出地平面,逐步摆脱地下水影响,从而形成新的地貌类型。一般高出地平面2~5米。
四、海积平原
本县的海积平原是晚全新世海退的产物,分布在高潮线至冲积平原之间,南堡、司各庄一带宽达十几公里。海拔标高0~3米,地面坡度0.1‰左右,极为平坦,如无海堤,高潮时涨水仍可淹及局部,由粘土质砂和砂质粘土构成。
五、地震地貌
主要表现为地震砂锥,唐山地震时,由液化示沿盖层孔隙喷出而成,直径一般1~5米,本县冲积平原上多有分布。
潮间带地貌
本县海岸带的潮间带十分广阔,有以河流作用为主的地貌类型和以海水作用为主的地貌类型,还有以河流和海洋共同作用的地貌类型。
一、河口
本县独流入海的主要河流有青河、溯河、青龙河、双龙河等,因此常见的地貌有冲刷槽及入海通道。
入海水道在较大河流的河口,均具有明显的入海水道,特别是在宽阔的潮间带,入海水道主要分布在青龙河、溯河等河口,通过潮滩入海。
河口冲刷槽由于洪水强烈的冲刷作用,形成河口冲刷槽,通常是船只出入的通道。主要由灰黄色粉砂组成。
二、潮滩
本县沿海潮滩十分发育,宽度一般为3~5公里。是我国典型的粉砂淤泥质海岸。从陆地向海潮滩可分为贝壳堤、高潮滩、中潮滩、低潮滩。
贝壳滩在南堡一带残存贝壳堤分布,是潮间带及沿海平原上最突出的形态。贝壳堤发育的起始及终止时间大约为距今2260~1030年。
高潮滩分布在高潮线变动的范围内。滩面地形十分平缓,平均坡降为0.85‰,滩面主要粉砂质粘土组成,其次为粘土质粉砂,平均宽1000米。由于滩面经常裸露,因而近岸滩面上常有龟裂。局部地段有盐生的黎斜、菊科及大米草等耐盐植物生长。
中潮滩在中潮线变动的范围内。滩面上有高0~10厘米,宽约20~50厘米的滩脊,并有蜂窝状的蟹穴及鱼穴分布。平均宽度1200米,坡降0.7‰左右。组成物以粉砂质粘土及粘土质粉砂为主。
低潮滩从中潮滩外缘起,向海达到最大低潮时可能出露的地带,约在0米线内侧。宽3公里左右,地势平坦,平均坡度0.45‰,滩面由粘质粉砂及粉砂组成,多数地区表层有10厘米左右的灰黄色的浮泥复盖。滩面上沉积物从陆向海有逐渐变粗的趋势。
三、海滩
在曹妃殿地区有砂滩发育。海滩平均坡度5°。沉积物由灰黄色中细砂、中粗砂组成,其中常含粗砂及小砾石。
离岸砂坝从滦河口—曹妃殿,断续分布着一系列几乎平行岸线的砂坝。形成在水深1米左右的中潮滩上。除特大潮外,砂坝始终裸露在海面,形成两重岸线。距离陆地岸线远近不一,最近的200米,最远的15公里。曹妃殿附近的砂坝长7500米,宽50~100米,向海坡度较陡,多为2°~4°;向陆坡度平缓,常为1°~2°。砂坝沉积物为黄色中细砂或细砂,贝壳碎屑含量丰富。
贝壳砂坝曹妃殿附近分布着一种由80%的贝壳及其碎屑,20%为陆源细砂组成的贝壳砂坝蛤坨、南蛤坨、北蛤坨、腰坨、草木坨。长度800~2000米,宽10~200米,高出海面0.5~1.8米,最高3米。滩坡较陡,一般8°~10°,组成贝壳砂坝的主要腹足类及瓣鳃类动物属种有:近江牡蛎、长牡蛎、猫爪牡蛎、文蛤、毛蚶、强棘红螺、扁玉螺等。
泻湖曹妃殿一代分布有海湾泻湖,长度约30公里,宽度12~20公里,面积450平方公里。水深大多在0米以下,最大水深1~2米,低潮时,泻湖大部分出露,成为潮滩。沉积物比较粗,在低潮线附近为粉细砂。
潮流通道潮流通道是泻湖与海水相通的渠道,曹妃殿附近的潮流通道深度可达20米,宽1500米以上,走向为东北—西南向,通道一般以灰黄色、灰色中细砂为主,含较丰富的贝壳碎屑。潮流通道常因暴风浪、泥沙流及河流的改道而变化。
-
基本简介
滦南县位于唐山市东南部,地处滦河冲击平原最南端,南邻渤海,国土面积1482.6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57.08万人。201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18亿元,同比增长10.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0.35亿元,同比增长33.7%;实现全部财政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19.6%。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262元,同比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920元,同比增长13%。
滦南县正处在环渤海经济圈和京津冀都市圈的核心区域,是河北省重点推进的沿海“11县9区”之一,是曹妃甸新区的最直接腹地。滦南县交通便捷,迁曹铁路、唐港高速、沿海高速、迁曹公路以及建设中的滦海公路穿境而过,随着唐山三女河机场和京唐城际铁路的开通,滦南进入北京、天津、大连、石家庄等城市“1小时都市圈”。
滦南县是全国奶业生产强县、粮食生产先进县、科技进步先进县、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中国钢锹之乡、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河北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县、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连续15年保持了“全国文化先进县”荣誉称号。
为加快发展步伐,滦南县积极抢抓诸多战略机遇,提出了紧紧围绕打造“激情滦南、实力滦南、文化滦南、生态滦南、和谐滦南”总体目标,强力实施“融入曹妃甸、服务曹妃甸、打造大基地、建设新滦南”主体战略,持之以恒开展重点项目建设、城镇建设上水平、统筹城乡发展“三大攻坚”和嘴东经济开发区、城西工业区、大铁矿、北河新区“四大开发”,少说多干、奋勇争先,推动滦南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实现科学发展,赶超跨越的战略目标。“十二五”时期主要经济指标“确保三年翻一番、力争五年翻两番”,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5.5%,2013年达到400亿元,2015年确保完成800亿元,力争达到1000亿元;全部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2%,2013年达到21亿元,2015年确保完成42亿元,力争达到50亿元。
-
政策
滦南县政府最新政策新闻: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百日攻坚行动2010年4月23日,我县在滦南宾馆礼堂隆重召开“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百日攻坚行动”动员大会。出席和参加动员会议的有:县四大班子领导,各镇、街道办党政正职,县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百日攻坚工作队成员,重点城建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城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各居委会党支部书记、主任。会议还邀请到市有关单位领导和路南区的相关同志出席和参加会议。会议由县长蔡洪魁主持。会上,副县长张云江宣读了《滦南县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百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观看了路南区拆迁改造专题片;分包攻坚任务的县领导代表,城中村干部、涉拆户代表,公安局代表分别作了表态发言;市纪委副书记郑文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王秀平对我县拆迁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县委书记张国栋作了重要讲话。根据《滦南县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百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安排,我县三年大变样百日攻坚行动从4月23日开始,至7月31日结束,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4月23日至5月15日,主要完成拆迁攻坚、绿化攻坚、环境综合整治攻坚、规划攻坚、城建项目攻坚五项攻坚任务。第二阶段从5月16日至6月15日,第三阶段从6月16日至7月15日,第四阶段从7月16日至7月31日。
县委书记张国栋在讲话中强调,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推进三年大变样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二要突出重点,统筹推进,迅速掀起三年大变样新高潮,三要加强领导,严密组织,坚决打赢三年大变样百日攻坚战。县长蔡洪魁在主持会议时要求,全县上下必须以超常规的理念认识百日攻坚,以超常规的措施推进百日攻坚,以超常规的作风投入百日攻坚,确保三年大变样百日攻坚行动取得全面胜利。
-
旅游资源
曹妃甸港址曹妃甸是位于滦南县海域中的一个海岛(东北-西南向),地理坐标为北纬38°55′57″,东经118°30′33″。水路南距天津新港38海里,北距秦皇岛92海里,距南堡12海里。据历史记载,公元1889年岛上有庙,名曰曹妃甸,往来的人较多。庙有甜水井一口和六丈灯楼一座,庙的东西两侧有渔铺,距今仅90年左右。曹妃甸具有优良的建港条件,2003年建港工程已经启动,被列入唐山市“四大兴市工程”和河北省重点工程。建成后,必将对滦南县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
李营村滦南县姚王庄镇李营村是一个有204户,715口人,42名党员,1420亩耕地的农业村。自改革开放以来,该村在村党支部书记李志刚的带领下,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走出了一条传统种植—冷棚蔬菜—温室大棚—生态棚菜之路。李营村是省级宣传文化示范村、省级文明生态村、省级民主法制示范村、全国文明村,先后获得中央、省、市、县各类荣誉称号50多项。党支部书记李志刚连选连任24年,先后荣获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市十大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省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全国优秀退伍军人、全国劳动模范等60多个荣誉称号。
胡各庄镇喂猪用上中草药,数九隆冬鲜桃挂满枝头,科技示范新品种走入寻常百姓家,新、奇、特的农业产品,展现出了各家庄镇超前的现代农业的魅力。
养猪用上中草药
用中草药养猪的优点:猪肉口感极好,用手拿着吃都不沾油,经过专门机构的鉴定,脂肪、胆固醇含量少,亚油酸含量很高,心脑血管、高血压、糖尿病人可放心吃。该种猪肉注册了“草真香”商标。
棚桃技术创新多
由胡各庄镇南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张志刚发明的温室桃树短休眠、无休眠促早熟技术可以“随意控制”鲜桃的成熟期。
南唐种植合作社为该社生产的鲜桃注册了“燕雪”商标,大棚桃以成熟早、味鲜美扬名全国。
葡萄园里品种新
这个集观光、采摘、休闲为一体的采摘示范园区主要以葡萄种植为主,并成为两所新品种研究、实验、示范、推广基地。该园种植了爱神玫瑰、月光无核、瑞都香玉等31个精品葡萄种类,其中26个品种系北京农林科学院果树所等农业科研机构研制的最新品种。
潘家戴庄惨案纪念馆潘家戴庄惨案纪念馆位于潘家戴庄村南,东距县城6.5公里,是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简况 滦南县古墓群遗址 滦南县甜井庄村辽代墓群 滦南县 段庄村 元代 墓群 滦南县龙落湾村汉代遗址 滦南县周夏庄村汉代遗址 滦南县小坡子村汉代遗址
-
特产
海蟹“滦南海蟹”亦黄螃蟹,生长于浅海,当地产卵,当地自然孵化。海蟹为肢体动物,巨螯尖甲,青色,横着爬行。其肉嫩黄肥,鲜美可口,有养筋益气、理胃消食,散诸热,通经络等药用功效,营养价值高。故前人曾写过这样一首咏蟹诗:“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滦南海蟹”产于滦南县南部沿海的柳赞、南堡一带,至今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为滦南的名特产品之一。
“滦南海蟹”的肉、黄均美,当今吃方很多,可蒸、煮、焖、炒食,也可晒干,制成蟹肉、蟹黄,还可以加工成蟹酱。春汛当椿芽才发,芍药初放的季节,海蟹可与香椿芽配食,其味优美,若佐酒赏花,则雅兴更浓。所以有“黄凝白嫩红椿脆,窗处芍药拌酒香”之诗句。
海产珍品——对虾对虾为节肢动物,雌雄异体,雄虾大于雌虾,多为一年成熟。对虾因旧时熟品上市前,就其弯钩身形,尾向内,头朝外,每对一套,成对出售,故名对虾。其鲜品青白色半透明,熟品呈珊瑚红。对虾皮包薄肉肥,味道鲜美可口,营养十分丰富,每百克含蛋白质26.6克,脂肪0.7克,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对虾各种烹调皆宜,是宴席桌上的海味佳肴,佐酒珍品。故前人有“赏花佐酒须珍味,笑指珊瑚钩一双”之诗句。
河北沿海各县养殖的东方对虾有喜欢平静,昼伏夜出的习性,早晨和傍晚活动较为频繁。平时喜栖于泥沙之中。对虾的摄食量随着发育阶段、水温、水质条件而变化。适宜水温在18℃~30℃之间,8℃停止摄食,4℃以下死亡,38℃生活不正常,39℃死亡。耐盐范围在15~40‰之间。对虾经过人工育苗,5月上旬将虾苗投放虾池内,需要人工投喂饵料,对虾7~9月份摄食最旺盛,生长很快。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即可收获成虾。成虾一般身长12至16公分,重量在 25~50克左右。
对虾在我省沿海各县均有出产,过去是靠海洋捕捞为主,产量不高。近几年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沿海各县利用沿海滩涂,大搞海水养殖对虾,产量逐年增加。
虾皮“滦南毛虾”俗称虾皮,系渤海湾的“土著”,当地产卵、孵化成长。一般一年一死,因生长快、寿命短,故有“生长周期短,资源恢复快”之说。“滦南毛虾”个体完整,颜色洁白,皮薄肉肥,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铁等微量元素。是人们喜食的廉价大众化海味,为滦南县的名特产品之一。
“滦南毛虾”产于本县南部沿海的南堡、柳赞一带,至今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每当春秋两汛,渔民们用张网、架子网定置捕捞。捕来鲜虾,除少部分销售当地及加工成虾油、虾酱外,大部分用盐水煮炸、晾晒、去杂、制成干品。
“滦南毛虾”无论是用来蒸、炒、煮、褒和凉拌,吃起来都清香隽永,品味兼优。同时,毛虾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常食毛虾对肝炎、痔疮、皮肤瘙痒、腹水、白廯等多种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墨鱼墨鱼(当地方言把“墨”字读mi ),也叫墨斗鱼,是乌贼鱼的别称。唐山辖区的滦南、乐亭、丰南等县(区)沿海均有出产。但从质量上讲,数滦南县沿海南堡、柳赞出产的墨鱼为上乘,因其海域是泥底,所产的墨鱼肚子里无沙子,吃起了来不会牙碜,为滦南县海域特产之一,是人们喜食的一种海鲜。外地人到滦南做客,热情好客的滦南人会将墨鱼做成菜肴让其品尝,临走时主人还会送上几斤墨鱼做为家乡特有的礼物。
墨鱼生活在海水中,为软体动物,身体椭圆形而扁平,苍白色,有浓淡不均的墨斑。头部有一对大眼,口的边缘有十只腕足,腕足的内侧生有吸盘。墨鱼既无强大的攻击本领,又无扑食的利器,但体内能分泌出墨色液汁,每当遇到敌害时,它能放射出“墨汁”把周围的海水染黑,以保护自己逃之夭夭。这种“墨汁”含有麻醉剂,能麻醉敌害的嗅觉,常以此方法扑捉小鱼虾充饥。
据沿海耆老讲述,墨鱼不是真正的“鱼”,因为它没有脊梁骨,它和那些蛤螺一样,都是软体的贝类。说墨鱼是贝类,为什么身上不长“壳”呢?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墨鱼也有“壳”,因生性好动,背着沉重的外壳,妨碍了它的活动,经过长时间的进化,把壳藏在了外套膜里边,起着支撑软体的作用。因壳质地疏松,不仅不会加重负担,而且在游动时增加浮力。把墨鱼剖杀之后,便会看到有两块洁白的骨头,这就是原来的外壳,俗称“墨鱼骨”(也称海兔子骨头),中医上称之为 “乌贼骨”或“海螵蛸”。
墨鱼的肉又白又嫩,为海中美味,营养十分丰富。每100克墨鱼肉中含有蛋白质13克,脂肪0.7克,糖类1.4克,还含有钙、磷、铁等无机盐和多种维生素。墨鱼浑身都是宝,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据古代文献记载,墨鱼肉有养血滋阴、益肾通气、去瘀止痛的功能。墨鱼骨是传统的止血药,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载:“乌贼骨,厥阴血分药也——诸血病皆可治之”。古代有25个海螵蛸的药方,如今已被用于医学上,如利用墨鱼骨粉直接来治疗胃出血、外伤出血。“墨鱼汁”被人们作为止血药,如用于消化道出血、肺结核咯血及功能性子宫出血。
当今墨鱼吃法很多,如“爆炒墨鱼花”、清炒墨鱼等都是脍灸人口的美味佳肴。“墨鱼炖猪肉”是地地道道的家乡菜,普遍受到人们的喜食,其特点是“鱼有肉香,肉有鱼味”。难怪人们说:“墨鱼炖猪肉,吃着没有够!”
柏各庄大米柏各庄大米集中产于滦南县柏各庄、杨岭、胡各庄等一带,因产量高、质量好而远近驰名,为滦南县土特产品之一。柏各庄大米以颗粒匀净,富有粘性,糯软香喷,适口性强,营养丰富,每百克含蛋白质7.3克,脂肪2.5克,淀粉75克,纤维素0.8克,为人们普遍喜食,堪与天津小站大米所媲美。
柏各庄一带地处滦河下游,渤海之滨,水源充足,土质肥沃,气候温和,光照时间长,适合水稻生长。这里种水稻已有60多年的历史。随着农田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水稻栽培管理技术的提高,水稻生产发展很快,种植面积最高发展到32万亩,总产量3亿多斤,是滦南县的主要粮食作物,每年除满足当地人民生活需要外,还大量销给华北、东北、西北等地,使农民增加了收入。
曲身小子玉腰肢“滦南海米”是海产白绒虾加工而成,由于这种虾身、须、肉呈白色,故前人有“曲身小子玉腰肢,二寸银须一寸肌”之咏。“滦南海米”味微咸,营养丰富,鲜美可口,多含蛋白质及维生素,深受人民喜食,为馈赠亲朋好友的上等礼品,是滦南县名特产品之一。
“滦南海米”产于本县南部沿海的南堡、柳赞一带,至今已有400多年的生产历史了。每当春秋季节,渔民用张网、架子网定置捕捞,捕来鲜虾,放入滚开的盐水锅中,待水开后,煮成八成熟,迅速捞出,晒干,放入布袋或细眼网,往墙上摔打,使其皮肉分开,再用簸箕簸掉即可。
“滦南海米”除满足当地需要外,大部分销往京、津及东北等地。
东路花生滦南县中西部、北部地区花生种植历史悠久,据考证始以明代后期,清末年间开始流向国际市场。因土质沙性、光照充足等自然条件等特点,适宜花生种植。滦南县花生以个大、果白、皮薄、籽粒饱满富有光泽而着称,在国际市场被誉为东路花生。
东路花生可榨油、炒食、煮食,又可做馅、制作花生酱、加工酥糖等食品,其味道可口,营养丰富,为大众化食品。花生籽粒含脂肪、蛋白质多种营养物质和维生素及少量金属元素,热量较高。并有“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调气、清咽化瘀”等医药效应。
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引进优质小花生品种,并开始用塑料地膜复盖种植,产量有幅度提高,滦南县为唐山市主要产区之一。所产的东路花生在国际市场颇受欢迎,素有“倴城花生——没(秕)比的”之歇后语。
适宜鱼、虾、贝、蟹的繁衍生长。人工养殖对虾面积已达3867公顷,年产量达万吨,是中国有名的养虾大县。该县中部为水稻主产区,面积24666公顷,稻谷产量10万吨,居河北省首位,所产稻米优良,清香适口,富有粘性,该县的柏各庄镇、南堡镇是远近闻名的“柏各庄大米”的主产地,在国际市场上久负盛名。西部、北部为花生生产区,面积1.2万公顷,产量2万吨。东部为小麦、玉米主产区,年产量分别达到70万吨、20万吨。该县蔬菜种植面积达4000公顷,品种多、质量好。丰富的水草资源,悠久的饲养殖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明清以来,在滦南这块沃土上先后诞生了皮影、大鼓、评剧三种民间艺术和一大批民间艺术家,这三种民间艺术被誉为“冀东文艺三枝花”。在几百年内,以区区一县之地产生三种具有较大影响的文艺形式,这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是罕见的。随着这些民间艺术分工的诞生、演化和成熟,涌现出了如评剧创始人成兆才,皮影大师张绳武、大鼓表演艺术家靳文然等许多民间艺术家,乐亭大鼓《碧海丹心》、评剧《冤家·亲家》问鼎国家级大奖,皮影火爆京城,农村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等社会文化日趋活跃,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促进了“冀东文艺三枝花”的形成和不断发展提高。
滦南县为宏扬民族文化,继承和发掘先辈创造的宝贵历史财富,提出了“重振”冀东文艺三枝花“的口号,取得了明显成绩。1998年,滦南县皮影剧团进京,在晋乙祠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并应邀到各驻华使馆巡回演出,得到了各国友人的高度评价。讲述滦南县1997年海上救人英雄刘凤忠父子事迹的大鼓书《碧海丹心》在全国1997群星奖戏剧曲艺擂台赛中获金奖。
除此“冀东文艺三枝花”外,滦南县民间剪纸艺术独具特色,与以上三种艺术并称“滦南文艺四枝花”。
社会保障滦南县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2012年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6300多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不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城镇低保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月363元提高到41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年1900元提高到2300元。顺利完成“新农保”和“城居保”两保合一,城乡居民参保率达到99%。不断完善新农合各项制度,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建立了新农合大病统筹补助基金,最高补助限额达到30万元。
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高考上线率一直保持全市领先地位,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为该县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材。
滦南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36所,其中小学106所、初中21所、普通高中6所、职业高中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民办学校7所。幼儿园156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53所、民办幼儿园3所。中小学在校生68985名,在岗教职工5490人。
2012年,宋道口镇初级中学的教育水平已经遥遥领先。滦南县顺利实施了19个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9个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冀东革命英烈红军小学和唐山英才红军学校挂牌成立,县一中应届考生张士欣夺得了2012年河北省理科状元,全县本一、本二上线人数稳居全市第一。
-
经济概况
经济发展
2011年,全县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1.4亿元,比2007年增长48.5%;实现全部财政收入12.54亿元,比2007年增长11.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3.2亿元,是2007年的2.8倍。
园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坚持完善设施与聚集产业同步推进,嘴东经济开发区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全长12.7公里的4条主干道路工程进展顺利,其中南环路、滦河大道建成通车,完成吹沙造地1.6万亩;方舟修造船一期等5个项目建成投产,二十二冶装备制造等14个项目正在建设;棚户区改造加速实施,“工业区、生活区、港区”发展框架初步形成。城西工业区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工业聚集区,规划面积扩大到14.18平方公里,全长7.5公里的4条道路竣工通车,建成投产企业48个,20个项目正在实施,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3亿元,安排就业人员1.5万人。
2007~2011年来,永新纸业30万吨牛皮箱板纸、耀东水泥熟料、企创热处理装备等76个重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特别是2010年以来,分七批次集中开工汇丰冷轧薄板、中通高档卫生陶瓷、泽澳绿色纺纱等重点项目209个,总投资达到564亿元。在2011年唐山市大项目观摩中,我县综合排名由第13位跃升到第4位,项目建设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积蓄起强大的发展后劲。
农业经济提质升级。扎实推进“一产出特色”,奶牛规模化养殖率达到100%,存栏量居全省第一位,在全省率先建成奶牛信息网络监控平台;肉鸡、生猪养殖规模均居全市第一位;肉、蛋、奶年产量分别达到11.9万吨、3.4万吨和50.6万吨,分别比2007年增长79.5%、13.3%和40.2%;设施蔬菜种植迅猛发展,总面积达到15.8万亩;水产工厂化立体养殖模式进一步推广,养殖面积发展到22.1万平方米。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蒙牛真果粒奶饮料、利民生猪屠宰加工、海都水产品加工等龙头项目相继投产,农业产业化率达到70%。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累计投资8.2亿元,完成农田水利、标准良田建设等重点农业基础设施项目36个,粮食生产连年增收,2011年总产量达到44.86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
工业园区改革开放以来,滦南县工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以造纸制品、食品加工、采盐、建材、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电子、服装等八大行业为主的工业体系。2012年来,该县按照“以投入求发展,以改革激活力,以调整促提高,以项目增后劲”的工作思路,构筑了冀腾造纸、中红肉鸡、鸿锐手套、汇通电子、大洋盐业、滦化集团、熊猫热电、庄头北陶瓷等八大支柱企业,工业造纸、食品、化工、电子、冶金、建材、机械制造、饲料等支柱行业优势更加突出。通过股份合作制、兼并、拍卖、租赁、抵贷返租等多种形式,加快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进程,有效地提高了工业经济运行质量。
滦南县地处京津开发区和秦唐沧渤海对外开放经济区,县内基础设施完备。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47.8公里,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油路。通过改造老城区,开发西城区并完善配套,县城面积扩大到10平方公里,人民生活环境和居住质量进一步改善。拥有各类变电站14座,输变电能力在京津唐电网所辖各县居第三位。邮电通信能力不断加强,开通了10万门程控电话交换机,实现了通信网络的现代化。柏各庄、胡各庄、司各庄等小城镇建设发展步伐较快,被河北省确定为小城镇建设示范点。全县出口商品数量和品种逐步增加,创汇能力日益增强,累计完成出口创汇7378万美元,在省、市保持了较高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
滦南县文化底蕴丰厚,评剧、滦州皮影、乐亭大鼓均发轫于滦南,被称为“冀东文艺三枝花”,乐亭大鼓《碧海丹心》、评剧《冤家·亲家》问鼎国家级大奖,皮影火爆京城,农村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等社会文化日趋活跃,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教育事业高考上线率一直保持全市领先地位,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为该县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材。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专利产品采用、技术引进创新、产学研究联合开发等都取得积极进展。体育卫生、广播、电视、社会保险等各项事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2012年,宋道口镇初级中学的教育水平已经遥遥领先。
-
自然资源
水文滦南县水资源条件较好,年平均降水总量8.08亿立方米,县自产径流量1.27亿立方米,但拦蓄能力差,2012年仅能利用750万立方米。地下水年平均补给量1.21亿立方米,可供开采利用。
地表水
一、河流渠道
境内有滦河、小青龙河、双龙河、北河、小青河、溯河、岳家河、牤牛河等主要河流和柏各庄输水干渠、滦乐干渠、第一泄洪道等主要渠道,河道总长202.4公里。地表径流量总汇水面积127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深100.2毫米,产生径流量1.27亿立方米,分别汇入岳家河、双龙河、小青龙河、北河、牤牛河、溯河、柏各庄输水干渠、滦乐干渠、小青河、第一泄洪道、第二泄洪道等河渠。承接县外来水的河渠有岳家河、双龙河、小青河、北河、溯河、柏各庄输水干渠、小青河等,汇水面积396.3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入径流量0.47亿立方米。本县流经县外的河渠有岳家河、双龙河、石冯干渠、滦乐干渠、滦河、乐亭新河等,汇水面积310.53平方公里,其中县内流出的汇水面积252.25平方公里,县外汇入又流出的汇水面积58.2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总流出径流量0.31亿立方米,其中本县内流出径流量0.25亿立方米,县外流入又流出径流量0.06亿立方米。
河流
1、滦河古代称濡水。发源于承德地区丰宁县西北巴彦吐古尔山麓,经内蒙古高原、坝上草原及燕山山区,于迁西县潘家口穿长城进入唐山市境内,经迁西、迁安、滦县、昌黎、滦南进入乐亭县,于莲花池东南2.5公里兜网铺入渤海,全长888公里,流域面积5.44万平方公里。滦河系行洪河道,下游右堤在本县段,北起与滦县交界的庄窠村,南至与乐亭县交界的刘城村,全长15公里。大堤防洪标准50年一遇,行洪流量2.5亿立方米/每秒。河床为沙质,冰冻期70~80天,河水水质PH值6.0~7.1,全硬度9.6~9.64德国度,含盐量322.23~373.1毫克/升。
2、溯河历史上,溯河有小溯河、大溯河之分。小溯河在滦县城西10公里,发源于烽火山东港,南经拐头山双山,至菱角山东,经八里桥折而东,复折而西南至莲台与大溯河汇。大溯河在滦县西9公里,发源于烽火山西北10公里三港湾庄西,由栗园庄东,三岔院山西,绕佛位山南,达杨家院东南,经芹菜山之西折而东南,至莲台与小溯河交汇,东南流经唐家泡、王土、喑牛淀,至蚕沙口入海。
2012年的溯河,系历史上的大溯河,位于滦河与沙河之间,为独流入海河流,全长88.3公里,流域面积648平方公里。发源于京山铁路以北滦县栗园附近,在本县殷庄村东与由滦县陈营桥下流出的小溯河汇合后,向南流经梁营、东染各庄、霍泡、杜土、王土、喑牛淀至蚕沙口注入渤海。
建国后,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河道有所变化。1956年修建柏各庄输水干渠,占用了自滦县陈营以北与大溯河汇口以上的小溯河下游河道,和从汇口以下至本县北刘庄月段溯河中游河道,县内长51.5公里。北刘庄以下至荣各庄段为第一泄洪道,长15.4公里。
溯河上游段,即未被柏各庄输水占用的上游河道,从发源地至殷庄村东入柏各庄输水干渠,全长33.4公里,其中县内流长7公里,流域面积16.4平方公里。河底宽27~30米,小贾庄桥以上为沙土,以下为壤土,最大流量55立方米/秒,冰冻期70~80天,河水水质:PH值5.0,全硬度5.12德国度,含盐量343.4毫克/升。
下游新、老溯河,上接第一泄洪道。新溯河为1965年人工开挖,与老溯河并行,长8.5公里,河底宽44米,壤土,最大流量120立方米/秒;老溯河长8.5公里,河底宽30米,壤土,最大流量60立方米/秒。新老溯河于五里坨交汇后,为溯河入海口段,长10.3公里,河底宽65~95米,重壤质土,水流量194~330立方米/秒。
溯河下游段,冰冻期为70~80天,河水水质:PH值5.8~6.3,全硬度10.36~14.32德国度,含盐量560.16~973.93毫克/升。
3、牛河发源于扒齿港镇孙家庄、伍庄一带,流经壮里庄、李平坨、张耿庄、李寺、上坡子、尹桥,于余家岭村南入溯河。全长16.2公里,河底宽20米左右,沙质土。孟新干渠以南水流量31立方米/秒,以北水流量28.8立方米/秒。于北刘庄村穿柏各庄输水干渠入第一泄洪道。冰冻期70~80天,河水水质:PH值6.3~7.2,全硬度8.99~11.45德国度,含盐量404.2~582.18毫克/升。
4、青河亦名小青河。发源于马城乡湛店子,流向自北而南,经马城、长凝、乐营、南套、宋道口、侯各庄、西万坨、姚王庄、柳赞9个乡(镇),中间过乐亭县陶庄乡,于柳赞乡大庄河村南合并第二泄洪道入渤海,全长53公里,河床平均宽度30米,深2.5米,河底为壤土。最大流量60立方米/秒,流域面积89.9平方公里,结冰期70~80天,河水水质:PH值6.0~7.4,全硬度11.3~21.9德国度,含盐量447.7~1904毫克/升。
5、青龙河亦名小青龙河,源于滦县邢各庄村南,流向自北向南,至大沙窝乡齐家寺村北入本县境内,经大沙窝、扒齿港、徐庄、司各庄、东黄坨、柏各庄6个乡(镇),向南流经唐海县,于本县新华港南汇入渤海,境内流程49公里。平均宽度100米,深2.5米,基底为沙土和粘土,最大流量375立方米/秒,县内流域面积288平方公里,结冰期70~80天,河水水质:PH值6.2~7.2,全硬度9.7~19.63德国度,含盐量428.5~1102.3毫克/升。
6、双龙河源于滦县茨榆坨北,由青坨营乡邓庄入本县。自北向南流经青坨营、油盘庄、邢洪林、安各庄4乡,再向南流经唐海县,至南堡乡嘴东入海,境内流程25公里。河床平均宽度30米,深1.5米,基底为沙壤土。最大流量70立方米/秒,县内流域面积127.5平方公里,结冰期70~80天,河水水质:PH值5.8~7.6,全硬度3.24~12.12德国度,含盐量229.8~609.8毫克/升。
7、北河亦名漩河,源于滦县大霍庄子村西,向南流至川林乡后坨里村东北入本县境内。自扒齿港镇壮里庄村北折向东南,经川林、扒齿港、官寨、姜泡、倴城、宋道口6个乡(镇),在宋道口乡王土村北经倒虹吸入第二泄洪道。境内全长19公里,平均宽度24米,深1.3米,基底为壤土。境内流域面积118平方公里,最大流量86立方米/秒,结冰期70~80天。河水水质:PH值6.0~7.1,全硬度8.52~9.63德国度,含盐量365~499.7毫克/升。
渠道
1、滦乐干渠1956年开挖并竣工的一条灌溉用渠。渠首在滦县,渠尾在乐亭县。北起滦县老孟营,由柏各庄输水干渠引水,于马城乡马城村西南入本县境内,流经马城、长凝、南套3个乡(镇),由南套乡郭董各庄村东南出境入乐亭县。境内流程16公里,平均宽度30米,深2.5米。基底为壤土,最大流量35立方米/秒,灌溉面积4万亩,结冰期70~80天,河水水质PH值6.3,全硬度8.48德国度,含盐量322.23毫克/升。
2、柏各庄输水干渠(引滦输水总干渠)始于滦县岩山渠首,上游为新滦河,出渠首后向南流经滦县、滦南、唐海三县。该渠从大孟庄入本县境内,流经乐营、大马庄、姜泡、宋道口、倴城、方各庄、上坡子、周各庄、喑牛淀、柏各庄10个乡(镇),县内流程54.5公里。流域面积221.8平方公里,灌溉面积35万亩。渠道平均宽度85米,深1.5米,基底为沙土和粘土。最大流量162立方米/秒,结冰期70~80天,河水水质:PH值6.0~7.1,全硬度9.60~9.64德国度,含盐量373~413毫克/升。
3、第一泄洪道1956年开挖,同年竣工,为人工控制,排灌两用,以排为主的渠道。北起周各庄乡北刘庄村南,南至柏各庄镇荣各庄防潮蓄水闸,纳入新、老溯河至西河入海。流经周各庄、高庄子、喑牛淀、坨里、柏各庄、杨岭、柳赞7个乡(镇)。境内全长29公里,平均宽度50米,深2米,基底为壤土和粘土。最大泄洪量143立方米/秒,灌溉面积3万亩,结冰期70~80天,河水水质:PH值5.8~6.8,全硬度12.36~11.9德国度,含盐量514~560.2毫克/升。
4、第二泄洪道北起宋道口乡的王土泄洪闸,流经宋道口、侯各庄、方各庄、西万坨、胡各庄、坨里、柳赞7个乡(镇)和唐海县第九农场,由本县柳赞乡大庄河村南并入青河入海。全长37.1公里,河床宽35米,深2米,常年有水,流域面积156平方公里,汛期最大泄洪量80立方米/秒,灌溉面积3万亩,结冰期70~80天。河水水质:PH值5.4~6.2,全硬度9.8~20.67德国度,含盐量343~362毫克/升。
近岸海域
根据全国海洋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规程的要求和河北开发海洋的需要,确定河北省浅海水域调查范围为0~20米等水深线。1986年,河北省测绘局利用河北省1:20万海岸带地形图,采用日本TAMAYAPLanix5000型数字式面积仪,量算出本县浅海面积为784平方公里,合117.6万亩。其中,0~5米水深面积304平方公里,合45.6万亩;5~10米水深面积168.8平方公里,合25.32万亩;10~20米水深面积为311.2平方公里,合46.68万亩。
本县浅海海域地形平缓,因受潮型和风向的影响,每年5~7月份潮水涨落时,自然含砂量较高。据双龙河口的观察,每年5~7月份涨落时,自然含砂量每立方米4.6公斤左右。同时容重较大(多数为1.6~1.7吨/立方米),每一潮将有20%左右的泥砂淤积下来,逐渐退海而成陆。据水利部门多年的观测,平均每年淤积退海55米左右。另据南堡盐场观测,每年淤积退海60米左右。这一海域的海水表面温度随着季节而变化,每年3月至8月,温度逐渐上升,表层水温由1~3℃,上升到26~27℃,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近岸高,远岸低,层化现象明显。9月至翌年2月,海水温度逐渐下降,表层温度则是近岸低于远岸,且无层化现象。海水含盐量每年平均为32.357‰。春季最高为35‰,夏季最低为10‰。但接近河口潮水的含盐量与河口防潮闸关系极大,若开闸泄水,涨潮水流中平均含盐为3~4‰,若在较长时间闭闸后,涨潮水流中的含盐量最高可达26‰。海流自东北向西南流向,流速每小时约5~7公里。由于河流入海携带大量营养盐类,因此属于富营养海域。底质粘重,比较肥沃。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1978年至1979年调查分析,含无机氮0.032~0.185毫克/升,无机磷0.054~0.318毫克/升。另据2012年海水污染检测资料,油的检出值为5PPM,硫化物118PPM,汞1.8PPM,都直接间接造成水产品的污染。
本县沿海为半日潮型,潮汐规律为每天两涨两落,涨落明显,有大小潮之分。涨潮2.5~3小时即达到高潮位。平均高潮位3.025米,平均低潮位0.903米,最高潮位5.032米,最低潮位0.24米,平均潮差2.12米。大小潮平潮时间分别1小时和0.5小时,落潮一般8~9小时。在渔民中有“涨五落六”之说。多年平均潮汐规律如下(日期为农历,时间为小时):
初一十六0∶4812∶48
初二十七1∶3613∶36
初三十八2∶2414∶24
初四十九3∶1215∶12
初五二十4∶0016∶00
初六二十一4∶4816∶48
初七二十二5∶3617∶36
初八二十三6∶2418∶24
初九二十四7∶1219∶12
初十二十五8∶0020∶00
十一二十六8∶4820∶48
十二二十七9∶3621∶36
十三二十八10∶2422∶24
十四二十九11∶1223∶12
十五三十12∶0024∶00
据南堡盐场1958年和1966年两年实测,潮水位全年平均值分别为大沽高程2.47米和2.61米,最高值分别为2.97米和3.16米。
地下水
一、地下水分区
滦南县位于燕山山前坡水平原和滨海平原,均属第四系松散性地层,厚度大,自北向南颗粒由粗变细,由砂卵石、砾石向南过渡到粉细沙,卵砾石逐渐消失。含水量由厚变薄,由单层变多层,水量由大变小,水质由好变坏(南部深层承压水仍为好水),地下水流向,由北向南偏东。按地下水文地质条件,全县可分为三大区:
一大区为位于滦河冲积扇中部坡水平原区。根据浅、中、深含水层的岩性特征和富水情况,开采情况,又分为北部中浅井结合潜水全淡水区和南部洼地平原中深井结合潜水全淡水区。北部中、浅井结合潜水全淡水区,80~250米内,可利用1~3个含水组,累计厚度35~120米。单井出水量一般在30~45吨/小时,属中等富水区。南部、西部洼地平原中深井结合潜水全淡水区,80~250米内,可利用1~2个含水组,累计厚度40~90米,成井深度80~180米,适应井型内径0.2~0.25米,利用含水层岩性为细、中、粗及少量砾石,单井出水量35~50吨/小时,属中等富水区,本区大部为中井,亦有部分深井。
二大区为东部洼地平原潜水全淡区,因该区靠近滦河故道,河渠纵贯,地下水含量极为丰富,15~50米深即可成井,井型适应内径0.42~0.56米,可利用一个含水组,含水层岩性为粗、中砾卵石,单井出水量50~100吨/小时,是滦南县浅层富水宜井区。
三大区为滨海平原咸水区。在咸淡水分界线以南,浅层为咸水体,无淡水,咸水层自北向南,由薄变厚,逐渐加深,其底板埋深:柏各庄以北10~80米;柏各庄以南80~100米。成井深度:柏各庄以北180~200米;柏各庄以南为200~250米,适应井型内径0.2~0.25米,因上部10~100米是咸水体,故多利用2~3个含水组,含水层岩性为粉细砂加少量中砂,利用含水层厚度60~90米,单井出水量30~50吨/小时,深部淡水的承压水,富水性极差。
二、地下水可利量
滦南县可利用的地下水,主要是全淡水区,总面积915.7平方公里。地下水可利用量,主要来自大气降水的补给。全县多年平均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为1.183亿立方米。咸水区多年平均侧向补给量300万立方米。加之县内因受滦河、滦乐干渠、滦柏输水干渠等河渠的侧向补给,仍是一大资源。全县地下水的侧向补给量为7000万立方米。多年平均降雨年份,全县地下水可利用量为1.883亿立方米。频率50%降雨年份,地下水可利用量为1.823亿立方米;频率75%降雨年份,地下水可利用量为1.565亿立方米。
海洋资源滦南县海区有得天独厚的港址、海洋生物、盐业和盐化工业、能源矿产四大资源。自然条件优越,地理分布合理,腹地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对振兴本县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曹妃殿港址
曹妃殿是位于本县海域中的一个海岛(东北-西南向),地理坐标为北纬38°55′57″,东经118°30′33″。水路南距天津新港38海里,北距秦皇岛92海里,距南堡12海里。据历史记载,公元1889年岛上有庙,名曰曹妃殿,往来的人较多。庙有甜水井一口和六丈灯楼一座,庙的东西两侧有渔铺,距今仅90年左右。曹妃殿具有优良的建港条件,2003年建港工程已经启动,被列入唐山市“四大兴市工程”和河北省重点工程。建成后,必将对本县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
海洋生物资源
滦南县海洋生物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游泳生物和潮涧带生物。
一、浮游植物
分布在本县沿海并具有一定数量的是浮游硅藻类,主要有中肋骨条藻、棱曲舟藻、圆筛藻和有槽直链藻。
二、浮游动物
浮游动物占居主导地位的种类有桡足类的中华蜇水蚤、纺千多元锤水蚤属、真刺唇角水蚤、拟长腹剑水蚤、毛颚类的强壮箭虫和原生动物的夜光虫。在全年密度比例中,这些种类所占比例较大。
三、底栖动物
沿海沿岸沟叉较多、地形复杂,曹妃殿一带沿岸陡直水深,5-10米等深浅范围狭窄,底质为沙或泥沙底;10米等深浅外为硬沙泥加碎贝壳质底,已发现底栖生物139种,优势种主要是日本棘刺蛇尾,其次为哈氏刻肋海胆、云母蛤、凸镜蛤、脉红螺、异足索沙蚕、长吻沙蚕、角版虫等。
四、游泳生物
海区共出现鱼类69种,其中黄鲫(47.4%)、日本鳀鱼(25.1%)、棘头梅童鱼(8.4%)、鲚鱼(3.9%)、焦氏古鳎(2.2%)、听姑鱼(1.4%)、青鳞鱼(1.4%)、钝尖尾虾虎鱼(1.4%)、银鲳(1.2%)、小黄鱼(1.1%)、赤鼻棱鳀(1.0%),11种合占94.5%。
五、潮间带生物
潮间带生物共23种,其中多毛类5种,占21.74%;单壳类7种,占30.43%;双壳类5种,占21.74%;甲壳类4种,占17.39%;其它类2种,占8.7%。主要种类有青蛤、四角蛤蜊、光滑蓝蛤、彩虹明樱蛤、文蛤、鲳螺、日本大眼蟹、沙蚕等。
六、养殖品种
盐业资源晒盐是本县沿海地区的传统产业,发展原盐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1、地势平坦,淤泥质岸段,适合晒盐本县沿海地区处在发源于燕山前侧的小戟门河、双龙河、溯河等河流下游,由于地势平坦,河流搬运动能逐渐减弱,其沉积物系粘土、粘土质粉砂或粉砂质粘土等细粒物质组成,因而质地比较粘重,不渗不漏,保水性能好,有利于晒盐。
2、蒸发量大,降水量小,雨量集中,利于晒盐本县南堡一带沿海,年蒸发量高达2283毫米,而年平均降水量仅有528.4毫米。和全国各主要盐区相比,年蒸发量比山东盐区多800毫米,比其它盐区多200-300毫米,降水量比其它盐区少100-350毫米。4-6月份蒸发量最大,占全年蒸发量的40%,降水量仅占全年的19.8-21.5%。因此,4-6月份是晒盐的黄金季节。降水多集中在7-8月份,且大于10毫米的降水天数仅有16-17天,比其它盐区少4-11天。优越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晒盐业的发展。
3、宜盐地资源较多,近海海域海水含盐度较高,有利于提高原盐产量本县海岸多属半日潮型,涨潮来势较快,将大量的淤泥和粉沙搬运到岸边,退潮则很缓慢,将泥沙沉积岸边,加之河流搬运大量泥沙堆积在近海,逐渐形成海退地,使陆地不断延伸,平均每年向海内延伸50-55米,为不断扩大盐田面积提供了宝贵的土地资源。
本县海域由于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有效地减少了淡水入海量,处于高盐度地带。全年盐度平均值表层为31.45,低层为34.23。一般冬季――夏季为降盐期,夏季――冬季为增盐期,春季盐度值范围为32.5-33.4,盐度差为0.9,平均值为32.9。由于这个时期少雨,空气干燥,蒸发量大,各入海河流径流量少,致使盐度分布表现为近岸高,远岸低的特征,等盐线基本与海岸方向相一致,为晒盐的黄金季节。
加之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发展盐业生产,得天独厚。
二、盐化工业资源
从2012年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情况看,海盐的出路主要在于盐化工业和海水化学工业的发展,海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现已发现海水含有77种化学元素,其中主要元素的含量(毫升/升)为:氯19000、钠10500、镁1350、硫885、钙400、钾380、溴65、碳28、锶8、硼4.6、氯1.3。海水中的各种化学元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组成许多盐类,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氯化钠,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海盐。海盐除少量用于食盐外,大部分用于化工生产。
晒盐过程中的副产品若卤,可以提取氯化钾、溴、氯化镁(硫酸钠)、硫酸镁、硼砂、硼酸、碘、氯化钡、锶盐、锂盐、铯盐,以及钛盐、铀化合物等。
矿物资源矿物资源主要有铁、煤和石油。
铁矿分布在马城、多余屯一带,埋藏地下,属于滦县司营铁矿体的延伸。
煤矿颁布在青坨营、小水坡一带,属于开滦煤矿的延伸。
石油主要分布在南堡、高尚堡、柳赞一带沿海及渤海湾浅海,这里在构造上属南堡凹陷区。已发现储油构造,油、气集聚量达4.10亿吨,其中陆上有2.05亿吨,海上有2.05亿吨,已开采,并伴有天然气产生。
土地资源县域面积1270平方公里,折合190.5万亩。其中,耕地110万亩。
潮间带土地资源
潮间带又名海涂、海滩、滩涂。是潮涨淹没,潮退露出的地方,是介于海洋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根据潮间带的潮位,可分为高潮带、中潮带、低潮带三个潮位带。由于受冲淤、潮汐等方面的影响,潮间带是一个极为活跃的地带。本县潮间带土地资源极其丰富,滩涂辽阔泥泞,一望无际,宽达几公里至十数公里。全县潮间带64.55万亩,可以开发利用的30万亩,已开发15万多亩,对虾贝类养殖面积分别达到5万亩和7万亩。
水资源一、地上水
一降雨总量
多年平均降雨量652.7毫米,折合水量8.08亿立方米,其中,频率为50%降雨年份,降水量606.7毫米,折合量7.71亿立方米;频率为75%降雨年份,降雨量463.7毫米,折合水量5.89亿立方米。
二地表径流
通过对降雨与径流关系计算,全县多年平均径流深100.2毫米,按全县总面积1270平方公里计算,合产水量1.27亿立方米。当频率为50%降雨年份时,年径流深69.82毫米,合产水量0.89亿立方米;当频率为75%降雨年份时,年径流深24.38毫米,合产水量0.31亿立方米。
三地上水可利用量
地上水可利用量主要包括大气降雨的利用及外来地上水两部分。大气降雨的利用,除有效降雨外,主要是通过小青河,北河、牤牛河、溯河、小青龙河等河道闸涵蓄水,储蓄能力为0.075亿立方米,仅相当于频率50%时产水量的8.4%,除很小部分补充地下水外,绝大部分流入渤海。外来地上水是本县主要可供利用的地上水资源,主要是滦柏、滦乐两输水干渠引进的滦河水,用来灌溉全县稻田。
二、地下水
可利用的地下水资源,主要是全淡水区,面积915.7平方公里。地下水可利用量,主要来自大气降雨的补给。全县多年平均大气降雨入渗补给量为1.183亿立方米。按不同水文年计算,当频率为50%降雨年份时,入渗补给量为1.123亿立方米;频率为75%降雨年份时,入渗补给量为0.865亿立方米。地下水的另一大资源是来自滦河、滦乐及滦柏输干渠的侧向补给。全县地下水侧向补给量为0.7亿立方米,咸水区深层淡水多年平均侧向补给量为0.03亿立方米。全县多年平均地下水可利用量为1.913亿立方米,其中频率为50%降雨年份,地下水可利用量为1.853亿立方米;频率为75%降雨年份,地下水可利用量为1.595亿立方米。
-
行业介绍
滦南县工业以造纸、原盐、建材、冶金、化工、轧钢、饲料等行业为主导,形成了一批名牌产品和规模企业。其中产品多次荣获国内、国际质量大奖。该县已初步形成轧钢、线头棉加工、要材加工、拆车等10大骨干行业。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信便利。滦南县处在唐山开放区腹地,北依京山铁路,南临渤海,东望秦皇岛,西近天津,与京唐港、秦皇港、天津港毗邻,直达京唐港的坨王铁路纵贯县境南北,千余公里的公路连通各镇、乡、村。自建的两座渔港码头增开了海上通道。在开通了860000门程控电话及移动电话的基础上,万程控电话即将投入使用,实现了国际、国内直拨。几年来,滦南县投资3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全县投资环境明显改观。滦南县属京津唐电网供电,境内高低压输电线路1000万米,输变电能力在京津唐电网所辖各县中,居第3位。
-
行政区划
全县辖16个镇:倴城镇、宋道口镇、长凝镇、胡各庄镇、坨里镇、姚王庄镇、司各庄镇、安各庄镇、扒齿港镇、程庄镇、青坨营镇、柏各庄镇、南堡镇、方各庄镇、东黄坨镇、马城镇。县政府驻倴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