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郭家塔

郭家塔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2013年郭家塔新春祭祖文

      新春祭祖文

      公元2013年农历癸巳年正月初二日,郭氏举族裔孙等,谨以香楮庶馐之仪,致祭于列祖列宗堂位前,以文致曰:

      自先祖新春携家上冢(zhong种),拜祖以还,而新春祭祖先,成为我族之风俗,上下数百年从未间断,方圆百里影响甚广。夫我始祖,功德盖世,子孙众多,迄今遍及数省,世系繁衍已至32世,人口多达两万有余。今者新春佳节,举国同庆,怵(chù触)惕(恐惧、警惕;——不宁)之心,安能已哉!众裔孙施门钱办祭品,致祭于列祖列宗之堂前,遐(xiá 长久、远)三以追远,可究难报祖德之功,酬恩于万一,撰俚语以(zhù)诚。但愿先祖居神仙洞个个显灵永葆太平,裔孙遍几省区处处兴旺源远流长。

      始祖有灵,庶几式凭。

      尚飨

      歌曰:

      金龙吐瑞辞旧岁凯歌声声,

      银蛇摆尾迎新春万象更新,

      新春不忘郭氏家族的光荣传统

      孟春初二拜奠老祖世代传承。

      郭氏家族源远流长世旺根深,

      郭氏裔孙各条战线功绩颇丰。

      期盼老祖护佑子孙前程似锦,

      中华复兴做出战绩耀祖光宗。

  •   简介

      沿黄扶贫旅游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全村232户,822人,耕地675亩,其中红枣林6

      07亩,全村覆盖在红枣林中,每年秋天红枣漫山遍野,景色怡人。2008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元。

      近两年来,郭家塔村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全面推进村里的公益事业,率全镇之先铺好村通水泥公路3000米、户通砖路工程5300米;新建卫生所、便民店、50个农村户用沼气池、文化广场、群众健身活动场所、篮球场、休闲凉亭,成立老年协会并配置老协活动室。2008年通过外争项目、内筹集资等方式投资30万元,又新建起一所高标准化学校,并配置先进的远程教育设备。现在村里设立有中小学,方便了孩子们就近求学。此外,村里还组建了清洁队,定期清扫,确保村庄的整

      洁干净。

      在充分改善农民生活环境的同时,郭家塔人更是充份发挥地处黄河之滨,红枣之乡的优势,红枣、蔬菜、观光农业、鱼塘建设一起抓,依托红枣与黄河水铺开富裕路。红枣向来是该村的主导产业,为了提高深加工能力,近几年,该村渐次修建了16间红枣烘干房。郭家塔村历来有种植蔬菜的习惯,这几年在农业局专家和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农业生产使用地膜覆盖、间种套作、合理施肥等先进技术,一年三熟,收入显著提高。去年,在农业局的大力支持下又引进移动温室大棚技术,新建移动大棚50座,收入更是喜人,个别种植户亩收入达到1.3万元。

      此外,该村紧紧抓住村子位于黄河边,水资源丰富的条件,这几年还投资600万元,修建了占地40多亩集养殖、休闲、观光、钓鱼、旅游为一体的“跃龙头”鱼庄,拟养殖黄河鲤鱼鲶鱼;在黄河中流的夹心滩栽植3000多株果树,旨在打造红枣、鱼庄、黄河木船、夹心滩摘果园的黄河农家风情路线。这一项黄河特色文化旅游产业的兴起,必将为郭家塔村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   郭家塔赋

      临西九十里,有村郭家塔。背靠青山兮青山苍苍,怀抱黄河兮流水泱泱。青山苍接黄土厚,河水泱而源流长。先祖一人,始于洪洞,元世祖时,定居黄滩,郭氏立村,曰郭家滩焉。黄金水道,操舟弄桨,商贸流通,生活小康。雍正元年,岁在癸卯,黄河大水,满川而下。楼堂屋宇兮一扫皆空,钱粟衣物兮荡然无存,灭顶之灾兮痛失家园,离滩居塔兮遂新村名焉。二百七十余年艰苦奋斗,前后几辈人奋发图强,改革开放逢盛世,继往开来展鸿猷,喜看今日郭家塔,谱新篇,续伟绩,正其时也。

      美哉郭家塔,古迹弥珍,山川形胜。战国陶器满山遍野,汉代青铜屡见不鲜,金元墓葬匠心独具,明代石塔历尽沧桑。一根黄金水路,进保德,出河口,拉遍包头磴口;冲二碛,扑柳林,流尽河津禹门。一条沿黄旱道,上兴县,挺榆林,立达东胜宁夏;下军渡,过延安,直抵西安成渝。可谓路通天南海北商贾,水接五湖四海宾朋。村魂寨子洼,一身正气;村魄珍珠峁,挺拔高雄。通天圪锥,树坚强意志;神仙圪洞,怀远大理想。“母子情深”情景异,“金蟾扑螺”动画真。“寿龟”千年展望,“古猿”万代沉思。脚踏黄河千重浪,背靠青山万叠峦。

      优哉郭家塔,人民勤勉,风光田园。忆当年:泛舟而歌桂棹兰桨之句,业农而咏大田良稆之章。慕诗书而人文蔚起,好子集而户诵家弦。四十八名生员贡监享誉西河,一千余米城堡围墙闻名两岸。高楼大厦诚河干之望族,水秀山明为钟英之名薮。曾记否:兴水利五里长渠拽三百水地,抓林业四条沟道呈三层绿楼。机声隆隆劳动歌声遍田野,流水哗哗丰收景象簇家园。依山傍水人文地,敬业勤劳富贵村。每春春风唤绿椒千树,逢秋秋露点红枣万枝。桑叶遮蚕头,蚕车扯丝忙。蜜蜂戏枣花,蜂蜜甜又香。获奖刘文辉,锦旗团中央。看如今:七道沟沟沟菜蔬秀,八座塔塔塔枣花香。千米大坝锁蛟龙,百顷良田展新容。沙地西瓜西瓜沙,香脆甜瓜甜瓜香。芝麻节节高,花椒朵朵红。红薯皮红细腻,花生仁白脆韧。大地枣林覆盖,黄河滩枣盛名。圆井间隔分布,肥水管中长流。人歌黎明日,步翻青山三山秀;锄勾黄昏月,肩挑绿塔四塔荣。春到田边,田边春阔瓜苗艳;秋吻地头,地头秋高硕果香。花迎翠枣连片碧,人荷新蔬带露甜。盛夏中午时,戏浪黄河中。骄阳沐沙滩,任享日光沐,纯天然享受;群童逐浪飞,尽浴母亲河,粹亲情交融。硬化路,家家通,无出行之不便;互联网,联世界,有全球之消息。文化广场有健身器材,大路两旁安照明路灯。绿柳、红枣、翠柏,楼房、油路、水井,倒映母亲河中,人在岸上观景。

      盛哉郭家塔,文化厚重,村庄文明。历史悠久民风淳,祭祖风俗自古今。正月初二集体祭,金碧辉煌祠堂中。木培其根,辈辈枝叶茂;水养长源,家家惠泽深。清明时节喜事祭,唢呐声中捧宗情。报祖恩拳拳心赤子,睦宗亲炎炎手足情。凝士气团结一致,聚民心众志成城。一年两祭祖,合族共繁荣。尊师重教,深入人心。文化立村,教育为本。四十年代,“九思中学”诞生,五十年代,丛罗完小成群。六十年代,临县一中屡屡得中,七十年代,九年高中办于村中。八十年代,初中三年扎根,九十年代,集资办学升温。正是:初小完小七年制九年义务级级进,中学大学二士生十载寒窗步步高。献一腔热血让有情园丁傲冬意,倾全村之力培得意子弟笑春风。新世纪,教育成绩年年创优,学生数量月月增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七十年孜孜以求,铸造了几代人素质;几代人不懈兴文,成就了现代人灵魂。秧歌闹元宵,会子正月红。唱响黄家沟,舞进临县城。拜谒正觉寺,誉满周方村。成立老年协会,倡导敬老新风,扶危济困,振奋民心,老有所养,闲有所红,和谐家族,祥乐融融。一本村志在手,尽知七百多年史况;一部家谱摊开,明了三十二代宗情。二十六省区有我后裔,九十四县市住我宗亲。二十八村聚居点螽斯衍庆,一百二十散布村瓜瓞绵伸。

      壮哉郭家塔,人才辈出,好事无穷。百舸争流兮见智见勇,耕读传家兮克俭克勤。锋剑出自磨励,梅香来于苦寒。为革命烈士抛头颅,离家园南下献青春。当干部任劳任怨,做公仆忘食废寝。专家专业领域多建树,创发明发明成果再创新。红枣加工流水线,省级科研成果;口疮灵药治口疮,省级科技进步。艺人有能工巧匠,企业有管理内行。修舞台舞台举镇压市,建祠堂祠堂全县居榜。植树造林,事迹轰动林业部;流域治理,业绩吸引省内外。大跃进,建成全县第一座机灌站;新世纪,成立全县第一个老年会。花椒产量曾首屈一指,红白理事又创新全县。千人祭祖声势浩大奏响齐河两岸,万民集资大办教育吸引四面八方。《村志》跻身前列,《家谱》创新形式。

      赞曰:青山秀水之中,凝聚几多筹谋心血;辉煌业绩之内,包蕴几多汗水拚搏。让我们牢记百年结晶之家训,弘扬沙中澄金之家风,深摩厚重文化之家教,再振家兴族旺之家声。祝愿郭氏家族躬逢和谐盛世福祉永葆,敬颂全村百姓庇荫先祖福泽地久天长!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