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立集村

立集村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立集村,原名立集园,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勉县新街子镇,有可耕地731亩,人均占有0.66亩。

  •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立集村

  •   基本概况

      立集村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勉县新街子镇,立集村原名立集园,因清朝光绪7年(1881年)此地设过集市而得名。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329户,1110人。全村拥有可耕地731亩,人均占有0.66亩。立集村一班人始终坚持“抓经济、促文明、图发展、谋富强”的治村思想,怀爱民之心、立富民之志、握富民之策、谋富民之路、勤富民之事,取得了以下几方面工作成绩:建设规划科学合理。我村被确定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后,我们根据省政府“规划先行、分类指导、试点示范、基础突破”的十六字方针,聘请专业人员经过实地勘察,绘制了村状示意图,在此基础上,经过广泛讨论,制定了既合村情,又能合理运用资源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由县城乡建设规划设计室设计了新农村建设规划平面图,对我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起到了有效的指导作用。2006年全村社会总产值1027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51万元,企业产值776万元,人均纯收入2380元。是省、市、县文明村,市县小康村、卫生村、计划生育合格村、汉中市“美在农家”示范村,“计划生育新农村家庭”示范村,民主法制示范村;村党支部被省委组织命名为“五个好党支部”。

  •   基础建设

      该村把它作为大事来抓,投入190万元,实施了8公里村寨及周边道路硬化、绿化、美化工程,对154户农户住房进行了修缮,安装路灯38盏,全村改厕率达50%、改水率达到100%,有50%的农户安装了太阳能。修建大容量垃圾池4个,配备了专职保洁员。通过实施“四化五改”,彻底改写了祖辈遗传下来的“垃圾随风刮,污水靠蒸发”的历史,村民居住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村容村貌日益改观。被评为“陕西省卫生村”,全省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在该村召开。为了解决贫困户和离职村干部的生产生活困难,村上设立专项帮困基金,65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发放10元水电费补贴,60岁以上老人每月享受10元医疗卫生补助,按每名离退休村干部每月150-180元、每名党小组组长每月20元、计生中心户长每月15元、保洁员每月10元标准发放定额补贴。经济增收,使村民的生存条件日益改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全村有80%的农户改建了住房,住宅装修已由梦想变成了现实,40%以上的农户实现了改厨改厕。电视机司空见惯,洗衣机家家都有,就连冰箱、空调等高档家用电器也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全村有摩托车百余辆、程控电话两百余门、手机百余部,有6户村民还购置了私家车。“住房城市化、饮食营养化、穿戴潮流化、出行机动化、娱乐多样化”已成为村民奋斗的新目标。

  •   社会保障

      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村卫生室现有医务人员3人,其中:大专1人、中专2人;中医师1人、助理医师1人。卫生室设有病房1间、病床1张。随着经济的发展、卫生室的医疗设施不断更新,村民的就医环境大大改善,基本上做到了小病不出村。除给村民看病治病外,卫生室还义务承担了全村0—7岁儿童的8个项目的全程足量的预防接种工作和全村育龄村民的计划生育服务工作,近十年采,没有出现过预防失误,亦未发生过医疗事故,基本上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老大难问题。自国家2005年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来, 由于宣传到位,加之本村采取了以奖代补的激励政策,我村村民的参合率始终居全镇之首,2005年达到90%,近两年连续达100%,为村民就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两年来,村民们获得住院医疗补助金额累计达4万元。为保障村民身体健康,村上不断强化村寨环境卫生的治理工作。村两委有人主抓卫生工作、村上筹资硬化了全部村寨道路、路灯、垃圾池?绿化带一应俱全,各村民小组都有一名环境卫生维护人员,使昔日的“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蚊蝇满天飞、蛆鼠到处爬”的脏、乱、差现象得到根本治理。加之以改水、改厕、改厨、建造卫生间、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为主要内容的“洁净工程”的实施,更为村民强身健体、减少疾病提供了有力保障。2005年底,我村一举通过验收,获得了县、市卫生村的光荣称号。

  •   经济发展

      立集村为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村两委千方百计抓机遇、找项目、促就业。坚持走稳农、强工、促三产的发展路子,积极争跑项目,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夯实发展之基。先后完成了农田低改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农网改造工程、百亩经济地灌溉工程、“甘露工程”、田间道路拓宽改造工程,极大地改善了生产发展条件。在交通和省军区和人口计生委等部门支持下,全村群众家家通上了水泥路。23名党员带头建成了猕猴桃、葡萄和大棚蔬菜党员示范基地130亩,带动全村形成了“水田经油稻、旱地菜果瓜”的农业产业格局。同时,该村大力发展石材加工、农机具加工等个体私营经济,仅汉陵花炮厂和水泥制品厂,就决了本村150名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全村人均收入增加750元。2009年,全村外出务工超过326人,纯收入将突破260万元。2008年全村社会总产值1292万元,连续三年递增150%,人均集体积累增长15%以上,人均纯收入4178元,增幅达51.4%。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