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县位于浙江省最南端,濒临东海,与宝岛台湾遥遥相望。苍南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17.9℃,资源丰富,特产富饶,并以水产、矿产、旅游三大资源和四季柚、甜橙、茶叶三大名特优产品最具开发前景,尤其是长1800米的渔寮大沙滩为我国沿海大陆聚沙滩所罕见。苍南县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17.9℃。苍南属辖10个镇、2个民族乡。本县汉族居民分属闽海民系和江浙民系,分别通行闽南方言,吴语瓯江片,蛮话方言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苍南县 外文名: cangnan 所属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浙江省 建立时间: 1981年6月 面积: 1261.08平方公里 人口: 118.46万(2010年) GDP: 205亿人民币(2008年) 地理位置: 北纬27°30′,东经120°23′ 友好城市: 黟县 著名景点: 蒲壮所城,玉苍山 主要街道: 78省道,龙金大道,世纪大道,环海公路 地域名人: 王国桢,吴襄, 朱维之 地方特产: 四季柚,紫菜 知名产业: 旅游业,渔业 知名企业: 盛宇集团有限公司 机场: 温州永强机场 电话区码: 0577 邮编区码: 325800 行政类别: 县 地方方言: 闽南语、瓯语、蛮话、畲客话等 车牌代码: 浙C 气候条件: 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区气候 面积: 1261.08平方公里 人口: 118.46万(2010年) 气候条件: 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区气候 地方方言: 闽南语、瓯语、蛮话、畲客话等 行政类别: 县 邮编区码: 325800 电话区码: 0577 地方特产: 四季柚,紫菜
-
交通概况
苍南县乡镇通车覆盖面达100%。另有外海货运航线8条。2009年末公路总里程(含乡村道)1398.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3.5公里,一级公路37.6公里。苍南县通公路行政村776个,公路通达率100%。苍南县机动车保有量合计9.86万辆(拖拉机除外),居瑞安、乐清和永嘉之后,列全市第4位。其中汽车占5.05万辆,汽车中私人汽车4.41万辆;摩托车占4.80万辆。2009年度机动车新增13071辆,大型汽车新增223辆,小型汽车10666增,摩托车2190辆,与2008年相比,汽车总量增长36.33%,尤其载客汽车增速惊人,增长为43.4%,载货汽车增长为16.3%。
公路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计划将于2015年竣工通车。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苍南段全长44.48公里,途径苍南县龙港、钱库、金乡、赤溪、岱岭、马站等6个乡镇,工程概算107亿元,全线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计划工期4年。工程共设龙港、芦浦、钱库、龙沙、马站等5个互通口,1个苍南服务区。
104国道和甬台温高速公路横贯境内,与该县原有的县内交通主干道(灵宜大道、站前大道、龙金大道、环海公路等)形成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铁路2009年6月30日,温福铁路通车,温福铁路苍南站是上海铁路局管辖的最南端的一个客运局界站。
港口苍南沿海港口和深水海岸以龙江港为中心港,巴艚、炎亭、石砰、大渔、中墩、渔寮、霞关等为辅助港,2002年苍南县港口吞吐量72万吨。
航空温州机场距苍南仅80公里,温州机场开通了国内、国际航班。
-
历史沿革
今苍南地,春秋时为东越欧人地。战国时属越。秦统一中国后,属闽中郡。汉高祖五年(前202)于闽中故地置闽越国,属闽越国。惠帝三年(前192)立驺摇为东海王,都东瓯(今温州),世称东瓯王,为东海王辖地。武帝时,东瓯举国内迁江淮间,国除。昭帝始元二年(前85),今苍南地属回浦县。此后历属章安、永宁、罗阳、安阳、安固、始阳、横阳、永嘉、平阳等县。
文昌阁
是一座建于明万年间的楼阁,后毁于迁界。位于苍南县金乡镇,东临炎亭,石砰乡,南与大渔镇相接,西与钱库、括山毗邻,北与巴曹为界,距县城灵溪23.3公里,距温州市区80公里。
康熙四十七年(1708)重建,1709年四月竣工。1948年元宵节毁于火灾,存石柱龙门、池塘、石桥。1998年在原址原样修建。
位于蒲城乡。明洪武二十年(1387)为抗倭而建蒲门、壮士两所城,后废壮士所,并入蒲门所,合称蒲壮所,隶属金乡卫。城围周长约3公里,城墙两壁以块石垒砌,内填夯土,高约5米,城趾阔6.5米,顶阔5米。东南西三向有威远门、正阳门、挹仙门,各设城楼,并筑有瓮城;北面城墙依山而筑。全城城堞611口,敌台6座,窝铺22座。是一座至今保存较完整的明代抗倭城堡。1989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年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碗窑古村
这是一座建于明洪武年间,融古民居、古陶瓷生产线、古庙、古戏台为一体的原始制瓷古村落,是一个活生生的历史制瓷博物馆,这里除了古窑、水碓之外保留着商品经济萌芽时期的手工业工场,同时还保留着依山而筑的300余间清初样式的古建筑,有几座吊脚楼,更具畲乡风韵。苍南县早在商周时期已有人类活动,宋、元以来人文荟萃,明代为抗倭前线,新民族主义革命时期是老革命根据地,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沿海对外开放县。春秋时为东瓯越人地。战国时属越,秦统一中国后,属闽中郡。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于闽中故地置闽越国,属闽越国。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立驺摇为东海王,都东瓯(今温州),世称东瓯王,为东海辖地。
汉武帝时,东瓯举国内迁江淮间,国除。
汉昭帝始王二年(公元前85年),今苍南地属回浦县。
此后历属章安、永宁、罗阳、安阳、安固、始阳、横阳、永嘉、平阳等县。
1981年6月18日,国务院给省政府下达批复,批准设立苍南县。将原属平阳的矾山镇以及灵溪、矾山、马站、金乡、钱库、宜山、桥墩等7个区的72个公社划归苍南县管辖,县城设在灵溪镇。
1981年11月5日,苍南,平阳分署办公。
-
方言
苍南县有方言6种:瓯语、闽语、蛮话、金乡语、蒲门语、畲民语。其中分布最广、讲的人最多的是“闽语”,其次是“蛮话”、“瓯语”,再次“金乡语”、“蒲门语”、“畲民语”。
闽南语(浙南闽语):龙港镇、灵溪镇、矾山镇、马站镇、桥墩镇、藻溪镇、赤溪镇、石砰
温州话:龙港镇、宜山镇、灵溪镇
蛮话:钱库镇、龙港镇舥艚处、龙港镇、金乡镇老城、郊外、炎亭处等地
金乡话:金乡镇
蒲门话:蒲壮所城
山客话:凤阳畲族乡、岱岭畲族乡
-
概述
苍南于1981年建县,地处浙江省最南端,与福建省福鼎市相毗连,素有浙江“南大门”之称,是温州模式的主要发祥地、全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之一,也是全国县城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之一。全县现辖20个镇、16个乡、875个行政村居,总人口123万,陆域面积1261.08平方公里,内海及领海面积3780多平方公里。
苍南处于大陆黄金海岸线的中段,交通通信便捷,基础设施完善,104国道、同三(甬台温)高速公路和建设中的温福铁路横贯境内,霞关、舥艚、炎亭等七个港口连接内外。78省道、龙金大道、世纪大道、环海公路等四通八达。电力、水利、通信等公共事业建设日臻完善。
苍南县位于浙江省的最南端,有浙江南大门之称。东和东南濒临东海,西邻泰顺县,西南毗连福建省福鼎市,北与平阳县、西北与文成县接壤。东西宽80公里,南北长51公里,总面积1261.0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68.8公里,沿海大小岛屿140多个,海岸江湾26处。
苍增地理区位十分优越,这里傍浩潮烟波,倚苍山林海,风光秀丽,气候怡人。
苍南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这里的人民勤劳聪明,善于经营,富于创新,敢为天下先。苍南山海并利,资源比较丰富,特别是海洋资源和旅游经济开发。
苍南县县徽雕塑潜力大,前景看好。全县海岸线长达168.88公里,可利用滩涂14.6万亩,境内拥有“蒲壮所城”国家级文保单位,“玉苍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滨海-玉苍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沿海有霞关、舥艚、炎亭等多个深水良港,沿海沙滩、岛屿众多,其中渔寮大沙滩是亚洲大陆架上最大的沙滩这一。苍南民间资金丰裕,民营经济已成为发展优势所在、活力所在,潜力所在。目前全县个体工商户3.94万户,非公有制企业58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非公企业293家,产值为106.2亿元。
苍南块状经济优势比较明显,集聚效应日益凸现。全县包装印刷和塑编行业的年产值分别约占全国的15%和20%,礼品行业年销售额约占全国的10%,已形成和拥有“中国印刷城”、“中国礼品城”、“中国塑编之都”、“中国蘑菇之乡”、“中国四季柚之乡”、“中国紫菜之乡”、“中国席草之乡”、“中国人参鹿茸冬虫夏草集散中心”、“中国台挂历集散中心”和“中国箱包市场产业基地”等10张“国字号”金名片。苍南还是省际县,边贸经济历来非常活跃,目前已有水产品、副食品、商务礼品等80多个专业市场,辐射浙南闽北地区,年成交额达80多亿元。
“十五”期间,苍南县委、县政府以跨越式发展战略为重点,坚持发展决定一切,创新重于一切,为民高于一切,努力营造透明高效的政策环境、诚信规范的市场环境、健康文明的人文环境、民主公正的法制环境、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十五”期末,全县生产总值达135.3亿元,年均递增10.9%。财政总收入达到10.3亿元,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连续五年名列全国百强。“十一五”期间,按照县委“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苍南,为实现后发崛起、全面跨越战略目标努力奋斗”的总体要求和战略部署,苍南将全力打造“浙闽区际经贸中心、新兴先进制造基地、山海风情生态乐园、鳌江流域港口地市”。一座极具活力的现代化商贸中心地市将屹立于浙南闽东北。正在“蓄势后发,奋力崛起”的苍南,将以崭新的面貌、开放的姿态、宽阔的胸襟、文明的礼遇,诚迎四海宾朋,广邀名流贤达,共铸小康伟业!
苍南县原是平阳县的一部分。1981年6月18日, 国务院批准设立苍南县。原属平阳县的矾山镇和灵溪、矾山、马站、金乡、钱库、 宜山、桥墩7个区72个人民公社划归苍南县管辖,县城设在灵溪镇。同年11月5日,苍南、 平阳两县分署办公。1997年底,全县辖23个镇,19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 85个居民区,967个行政村,总人口1174252人。
建县后,县委、县政府贯彻执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改革开放方针政策,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敢于改革,敢为人先,率先从扶持农村家庭工副业入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促进了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
社会事业
科技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为了更好地指导“十一五”以及今后更长时间我县的科技工作,去年开始着手《苍南县“十一五”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编制组在对我县科技现状开展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近几年来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面临的机遇与趋势,确立了我县“十一五”科技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划定了我县“十一五”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明确了我县“十一五”科技工作的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经多次征求意见、论证,形成了比较完善和切合我县实际并具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苍南县“十一五”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指导今后我县主导产业的科技发展,还委托东华大学编制了《苍南县“十一五”纺织产业科技发展规划》,为我县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主导产业科技发展规划体系开了个好头。
教育2006年,全县教育系统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快教育强县创建步伐和十五年教育普及进程,保质保量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学前教育:撤并幼儿园13所,全县幼儿园从上年的216所减少到203所;3—5周岁幼儿入园率从上年的92%提高的93.5%;乡镇中心幼儿园30所,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园率达83%,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达到年初计划目标。义务教育:撤并村完小20所,全县小学从上年的179所减少到159所;小学6—11周岁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9%,比上年提高0.02个百分点;小学在校生年辍学率控制在0.01%以内。全县现有初中55所;初中12—14周岁入学率达99.18%;在校生年辍学率为0.18%,比上年下降0.11个百分点;16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96.57%。6—14周岁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9.5%,比上年增加0.45个百分点。外来民工子女的入学率达99.12%。全县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高中教育:高中段招收新生18767人,比上年多招301人,初中毕业生升高中段比例达86.2%,比上年提高1.09个百分点。其中普高招生10295人,比上年多招479人,初中毕业生升普高比例为47.28%。成人教育:接受各类非学历文凭考试4552人次,比上年增加1467人次;高教自考学历考试报考3700人次、7831课次。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中小学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全国剑桥少儿英语等级考试报考1500多人。开展农民素质教育培训154628人,职工素质培训1580人,全县预备劳动力培训1116人。学校基本建设:完成新建校舍82439㎡,运动场15座,篮、排球42个,重建围墙14812米,完成危房改造28490.8㎡,完成小型基建结算项目107个,投资50万元以上基建结算项目24个,创建标准化学校49所。
-
经济概况
2013年,苍南县的工业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运行,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79.7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49.38亿元,完成工业性投资77.41亿元。在传统产业元气未复的背景下,苍南县37家高新技术企业异军突起,为苍南工业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全年共实现工业产值37.51亿元,同比增长26.55%,绝对数量比去年新增了6家。苍南县共有1家企业首超5亿元,2家企业首超3亿元,4家企业首超亿元。
第一产业全镇种植面积1.2万亩,年产值3000多万元,并建成一批四季柚现代示范园区。马站被誉为“四季柚之乡”。蘑菇产量3万吨,产值1.3亿元。五凤翠龙茶采制面积3.2万亩,年产量4000公斤,在2003年上海国际文化节上获中国精品名茶绿茶类金奖。马蹄笋生产基地29000多亩,年产鲜笋8000吨,产值5000万元。农特产品开发技术不断创新,成功研制开展出蘑菇保鲜、美味软包装系列产品。
第二产业2013年,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9.1742亿元、工业增加值3.3568亿元,创税收7226万元,分别增长29.4%、28.14%、20.00%,新兴行业成为园区工业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其贡献率为63.5%。
2013年,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35亿元,实现税收1540万元,启动区和围垦区已引进入园企业55家,台资企业3家,共出让面积2277亩。
第三产业2009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3.9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城乡消费品市场同步增长,其中县城和县以下零售额分别为43.94亿元和69.96亿元,同比增长均为16.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00.04亿元,同比增长17.6%;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3.86亿元,同比增长5.3%。批发零售贸易业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219.07亿元,同比增长13.8%,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销售额52.87亿元,同比增长4.6%。
-
自然地理
地势苍南总的地势是西南高东北低,西南有5座千米以上的山峰挺拔其间,地势高峻,沟源区多峭壁、瀑布;东北端为鳌江口,地势低平,标高仅3至5米,是河网密布的平原。在亚热带温湿气候条件下,地表风化作用活跃,风化厚度达10米以上。流水作用强烈,坡地沟壑纵横,到处有基岩裸露的冲刷坡。根据地貌成因和形态特点,苍南应列为侵蚀低山范围。
水文苍南大部分境域属鳌江水系。鳌江是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也是全国三大涌潮江之一(还有钱塘江和闽江)。初名始阳江,旋改为横阳江,再改为钱仓江,后因涨潮时江口波涛汹涌,状如巨鳌负山,民国易名为鳌江,俗名青龙江。干流总长91.1公里,支流横阳支江最长。干流流域称北港,横阳支江流域称南港,南北港在凤江汇合后,东流注入东海,经湖前、沿江、龙港镇至江口一段,以鳌江中线与平阳县为界。苍南鳌江水系,包括横阳支江以及与之相沟通的沪山内河、萧江塘河、藻溪和江南河道。
气候苍南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夏季风交替显著,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在14℃-18℃左右,年平均无霜期为208天—288天,年平均降雨量1670.1毫米。
-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苍南县非金属矿藏43处,17个种类,矿产有明矾石、高岭土、叶腊石等10多种。明矾矿石储量为16216万吨,占全国储量的80%,占全世界储量的60%,故该县的矾山镇有“世界矾都”之称。
水资源水资源量比较充沛,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苍南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2.1716亿立方米,每平方公里水资源量为107.51万立方米,是全国平均产水量的4倍。其中地表水10.9458亿立方米,占总量90%;地下水1.2258亿立方米,占总量10%。而按保证率(85%—95%)计算的干旱年,苍南县水资源总量仅有7.641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6.4159亿立方米,地下水1.2258亿立方米。
-
苍南特产
四季柚
四季柚原产浙江省苍南县马站镇,清朝乾隆年间由下魁村周氏农民从土柚的实生变异中选育而成,至今已有260多年的栽培历史,因其一年四季开花结果而得名。四季柚不仅是美食果品,而且是天然保健食品,具有调节人体新陈代谢、降压美容、清热解毒、降火利尿、润肺止咳等功效,因此历来深受人们青睐。清朝中期,曾被列为“贡品”,在民间素有“仙家名果”的美称。
四季柚曾于1985、1989年连续两届被评为农业部优质水果奖,1990——1999年连续6年被评为全国柚类金杯奖,1995年被评为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1992年、2002年被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确定为“中国名牌”产品。目前苍南县四季柚种植面积3.1万亩,年产量1.5万吨,年产值7500万元,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苍南紫菜苍南地处浙江东南沿海,盛产紫菜,养殖面积2.6万亩,年产紫菜干品4000吨,产值近亿元,分布在该县沿海的沿浦、霞关、赤溪、龙沙、中墩、大渔等6个乡镇。2001年2月被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命名为“紫菜之乡”。“迎春”牌和“虹丰”牌和正在注册的“莱维”牌紫菜系列软包装食品,采用沿浦湾省级优质、高效园区生产的紫菜维原料,经科学方法加工而成,无使用任何化学农药、化肥和添加剂,食用安全又方便。“迎春”牌紫菜获2001年浙江省渔博会银奖,2002年获浙江省农博会金奖。沿浦镇紫菜生产基地在2002年获温州市放心农产品称号。
紫菜的保健作用十分明显,紫菜对某些癌症又抑制作用,特别对肠癌、乳腺癌等。《本草纲目》记载“紫菜可以治热气,瘿结积块之症”。因为常吃紫菜对防治甲状腺肿大。慢性气管炎、咳嗽,防止贫血、夜盲症、头皮瘙痒、胃溃疡,降低胆固醇、高血压和抗衰老有极好的作用。
-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4月,苍南县辖10个镇、2个民族乡:灵溪镇、龙港镇、宜山镇、钱库镇、藻溪镇、桥墩镇、金乡镇、矾山镇、赤溪镇、马站镇、凤阳畲族乡、岱岭畲族乡。
苍南县境内主要山脉为望州山,海拔753.3米,由于处于沿海平原之中,突兀而起,所以显得十分雄峻。望州山南麓有荪湖山,地势险要,蜂峦众多,最高处为大尖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