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泉州新华书店

泉州新华书店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泉州市新华书店成立于1949年11月1日,隶属中共泉州市委宣传部,属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现有员工93人。泉州市新华书店根据区域特点,成立了外文专业书店、科教电子经营部,专门设置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经典着作和邓小平理论着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着作专柜,并开辟闽版图书、泉州籍作家专柜,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   基本内容

      泉州市新华书店成立于1949年11月1日,隶属中共泉州市委宣传部,属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现有员工93人。

      泉州市新华书店根据区域特点,成立了外文专业书店、科教电子经营部,专门设置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经典着作和邓小平理论着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着作专柜,并开辟闽版图书、泉州籍作家专柜,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新华书店始终坚守党的宣传阵地,坚决不卖盗版图书。该店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新华书店市区两个门市部共有5万多品种图书,数量居全市第一。该店建店58年来,从没卖过一本盗版图书。

      为稳住教材阵地,泉州市新华书店主动出击,为教育提供优质服务,年年实现“课前到书,人手一册”。

      发行优秀图书:15年发行政治读物150万册

      每一代新华人始终肩负着宣传教育的基本任务,坚持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以极大的热情配合党和国家各个时期的工作中心。近15年来,泉州市新华书店共发行领袖着作及各类政治读物150万册。

      自1995年以来,泉州市新华书店配合国家教委,开展“全国青少年读书教育活动”,共发行系列教育图书35万册,连续几年被全国青少年读书教育活动组委会授予“发行先进”荣誉称号。

      内外兼修:打造一流精神文明建设窗口

      新华书店始终把抓行风建设,提高服务水平,作为企业管理的第一要务来抓。新华书店首先从店容店貌抓起,做到门市店堂整洁、典雅、明亮、美观,书架书柜排列整齐,布局合理,几年来市店共投入资金140万元,进行门市装修改造。

      新华书店组织了职工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开展知识竞赛,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全店形成一个政治上积极进步,业务上努力提高,工作上争先创优的氛围。

      发挥集团优势:继续做大做强

      泉州市新华书店从90年代中期至今,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率平均达到12.7%。几年来,泉州市新华书店各项经济指标均好于全省县(市)店平均水平,2003年销售总额3374万元,实现利润总额145万元,交纳税金250万元。

      新华书店在社会效益方面也获丰收:被泉州市政府授予2000-2001市级文明单位,2002-2003第四届创建文明工作先进单位;2002年被省新闻出版局授予1999-2001全省新华书店最佳代发店;自2000年起,每年均被市国税局评为甲类纳税单位,被市地税局评为A类纳税单位。

      新华书店面临挑战

      近年来,泉州的图书零售市场十分热闹,书店越开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经营越来越多样化。目前,泉州已有三家书店的注册资本超过100万元。最近,业界又有传闻说一家注册资本达300万元的大书商准备杀进书市。图书市场山雨欲来。

      据统计,2001年,泉州市区包括鲤城、丰泽、洛江三区就有书店近200家,晋江市也有书店108家。书店规模越来越大,泉州市区现在已经出现了几家“书城”,其中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上的就有3家,经营规模上百万元的书店就更多了。一些老牌名店如晓风书屋、新华书店也扩大了经营面积或对书店布局进行重新调整以适应读者的需求。泉州图书市场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据业内人士介绍,这些新入场的书城或知名书店的营业面积是一般中小型书店的数倍,销售品种也是中小书店的数倍。“大规模、全品种”产生了强烈的辐射效应,一方面吸引越来越多读者“一站式购书”。另一方面,这种辐射效应也抑制了周边中小书店或门市的发展。据泉州市新闻出版局统计,2002年登记在册的书店总数比2001年略有下降,仅泉州市鲤城区的书店数就从2001年的近100家压缩至80多家。

      当然,泉州出现的这种情况也不足为怪。有资料表明,北京王府井书店在重新开业的当季销售码洋高达4000万元,而同期它附近的新华书店的码洋则下降了1000万元。大型书店在竞争中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优势,这大概也是目前传闻欲入市的资本规模相当大的原因所在。

      现状:场外热闹场内煎熬

      “现在的情况是市场看起来‘形势一片大好’,场外资金探头探脑,可我们这些场内人却备感煎熬。”汇文书店经理张启明认为,图书零售业早就过了“卖啥挣啥”的年代,现在这个行业已经进入了抢市场、占份额的阶段,竞争激烈异常,“卖书并没有什么利润”。

      张启明的看法得到了许多业内人士的赞同。金东阳书城经理黄东平说:“泉州的书店开得太多了,远远供大于求。目前,图书零售市场的竞争已经相当激烈,在泉州,账面上不亏损的大书店并不多。”

      为什么卖书不挣钱?张启明为记者作了一番分析:首先是书店库存严重。有研究表示,在已出版的图书品种中,比较好销的、真正流转量大的图书不过20%,据日本著名大书城三堂省书店统计,在其40万个品种的图书存量中,只有5000种左右吸引读者。因此,许多书店为了保品种,不得不采取“少进勤添”的方式。“这些库存几乎是必须的,但即使是这样,这些不得不进又卖不动的书籍也会占用大量资金。”据张启明介绍,如果汇文书店要做成财经类书籍的品牌店,就必须让一些经典经济学书籍上柜,现在书店里这样的理论书仍然芳踪难觅,就是因为这类书籍只要一柜子,就至少要占用2万元甚至更多的资金,“因此,汇文在这一点上只能做长远打算”。

      其次是图书零售市场自身的利润空间有限。据介绍,书店按正常渠道进货,按码洋售书,毛利是可以达到30%至35%。目前市面上,书价平均在15元/本左右,这样一来,书店卖一本书的毛利空间一般为4元至5元。这个毛利率看起来很高,但经营书店的费用更高,按业内人士的说法,书店每月的经营费用总额大约相当于店面租金,也就是说,一家书店每月挣的钱必须超过店面租金的两倍才能有盈馀。这对于一家书店的销售量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说法:卖书挣钱很难

      “‘狼来了’的传闻已经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了,”黄东平笑称已经被“恐吓”多次了,“但最后真正进来的狼,也就那么一两头。”黄东平说,只要是理性的投资者,就不会轻信图书零售市场的繁华景象。“许多人都认为现在的书店经营困难是因为书价太高,受盗版书籍的冲击太大,事实上并不完全如此。”泉州晓风书屋的负责人连真、林波接受采访时,连真表示,从她多年的从业经验来看,真正爱书的人是不会热衷于买盗版书的。据了解,有一项读者调查表明,在市场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购书群体渐渐远离盗版书。

      该调查表明,在受访读者中,第一选择上知名大型书店买书的读者占受访总人数的45%;选择可以买到二手书或者打折书的小型书屋的占43%。而在价格上占有优势的盗版图书却备受冷落。大部分读者表示,买书主要是考虑到其收藏价值,盗版图书的印装质量难以保证,严重的时候甚至影响阅读,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盗版图书在价格上的优势。图书作为一种大众化的商品,正版书价格尽管有时偏高,但人们并非完全不能接受,而且现在很多书店为了增加营业额,经常推出打折服务,从而降低了正版图书和盗版图书之间的价格差异,盗版图书的吸引力大大降低。既然如此,为何书还卖不动呢?连真说:“卖书不挣钱,关键还在于消费不旺。有阅读习惯的人群不大,有买书习惯的读者不多,图书零售市场的蛋糕不大,靠卖书挣钱自然就难了。”

      趋势:书店业加速“洗牌”

      “有竞争才会有发展,事实上,泉州图书零售市场的竞争才刚刚开始。”文灿书店负责人张卫先生坦言自己作为书市新军,已经迷上了这个行业。

      据了解,近年来,文化产业渐成“圈钱”新热点。北大青鸟投资1亿元人民币成立文化发展公司,歌华上市成功融资12亿元,“电视湘军”去年11月增发新股,募集资金达15亿元……“这是一个很有前景的行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图书零售市场每年也以20%至30%的幅度快速增长。这个速度相对于其他许多行业,是非常诱人的。”张卫说,从绝对数量上来看,泉州的书店数量很多,但从质量上来看,这些书店的规模都偏小,80%以上只能称为“书摊”,“真正意义上的书店,泉州市区不过20来家”。张卫认为,这20多家书店才是市场的主流,他们相对于整个市场来说,数量是太少而不是太多,将来的竞争,就是这20多家,甚至更多高质量、上规模的书店挤占这80%的小书摊的市场份额的过程,“市场的空间还很巨大”。

      据介绍,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目前泉州有许多书店已经开始走起特色经营的路子,走专业化路线,如晓风书屋偏重于社科文艺;成龙书城偏重少儿图书;新华书店主攻教材、辅导书;而汇文书店主要进些财经类书籍,诸多书店都在做专、做强上下功夫。另一方面,由于单纯靠图书销售难以盈利,所以一些书店也已“明着暗着”搞起了多种经营,甚至有些书店的利润完全靠这些“副业”支持。这些常见的方式有:1.销售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非纸质出版物;文具、学习用品、军体用品等;计算机及其相关IT产品。2.出租部分场地供其他单位商用或出租部分楼层作为物业。3.经营餐饮。4.合资办其他企业。5.向图书批发市场进军。还有一些较有实力的书店准备或已经在走产业多元化发展之路。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最近几年内将是泉州图书市场的一个重要转型时期。

      据统计,1937年就成立,拥有65年历史的新华书店依然占有国内70%的图书市场份额。而这其中最可以让新华书店旱涝保收的一块利润就是教材市场。在中国出版业每年大约400亿元的图书市场中,教材就大约占到了250亿元。按照现行的政策规定,教材主要是通过新华书店系统来发行,他们占到了整个教材市场的90%以上。这是新华书店赖以在市场上赢得优势的“定海神针”。

      新华书店不仅拥有一块金字招牌,而且还占据了不少风水宝地。由于新华书店的特殊历史地位,他们的店铺通常设在繁华的商业街区,而且物业都是政府无偿划拨,不需要承担租金的压力,每每收获的都是真金白银。此外,新华书店系统也因为有着相对比较完善的配送系统和批发渠道,各省的新华书店依然保留了对市、县、乡的三级批发网络,使他们在市场上占有天然的优势,更不用提他们和出版社之间长期建立起的感情联系。此外,政策上对其他资本的准入门槛也为新华书店建立起了一道天然的屏障。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