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科分类:
- 行政区域
海州区是连云港市“三个主城区之一”中心城区,位于连云港市区南部,东部与连云港市连云区、东辛农场毗邻,南部与灌云县交界,西部与东海县相连,北部以新沭河为界与连云港市赣榆区相望,海州素有“东海名郡”和“淮海东来第一城”之称。2014年年底,全区行政区域面积697.09平方千米。总人口110.1万人,辖13个街道、4个镇、86个行政村、104个社区。海州区河流纵横交错,水陆交通便利,中国四大磷矿之一的锦屏磷矿位于境内。 海州有印迹可考的历史1万年,建城2000多年,先秦时期置县,公元前212年建郡,1500年前设州,拥有将军崖岩画、孔望山摩崖造像、汉代圆雕石像、“五大宫调”、九庵十八庙等诸多国家级文化遗产,有国家和省市级文保单位2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16类205项。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海州区 下辖地区: 13个街道、4个镇、1个乡 面积: 697.09平方千米 人口: 110.1万(2014年) GDP: 263.20亿元人民币(2014年) 著名景点: 孔望山、连云港桃花涧、花果山等 机场: 连云港白塔埠机场 电话区码: 0518 邮编区码: 222000~222023 火车站: 连云港站、连云港东站 行政类别: 市辖区 地方方言: 江淮官话-洪巢片-连云港话 车牌代码: 苏G 现任领导: 区委书记:孙爱华;代区长:陈中 气候条件: 暖温带季风气候 面积: 697.09平方千米 人口: 110.1万(2014年) 气候条件: 暖温带季风气候 现任领导: 区委书记:孙爱华;代区长:陈中 电话区码: 0518 邮编区码: 222000~222023 地方方言: 江淮官话-洪巢片-连云港话 著名景点: 孔望山、连云港桃花涧、花果山 行政类别: 市辖区
-
历史
民国以前
海州历史悠久,据最早的历史地理书《禹贡》记载,海州在夏商时期属九州之一的徐州。周朝时,将原来徐州之域分为青州、兖州,海州属兖州。
春秋战国时期,先属鲁后楚,属郯国。秦朝属东海郡。
西汉属徐州刺史部东海郡。东汉隶属于徐州刺史部东海郡。三国魏时属东海国。
西晋隶属于徐州东海郡。南朝宋明帝泰豫元年(西元472)于郁洲岛立青州、冀州。齐高帝建元元年(西元479),东海郡转属冀州,改名北东海郡。
东魏武定七年(公元549年),始置海州。
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废东海郡,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海州改为东海郡。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2),海州置总管府。武德七年(公元625),改总管府为都督府。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罢都督府,分天下为十道,海州属河南道。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改州为郡,海州改为东海郡。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东海郡复改为海州。唐昭宗光化二年(公元899年),海州入吴国。南唐元宗保大十三年(公元959),为后周所占。
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8),分天下为十五路,海州属淮南路。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3),分淮南路为淮南东、西路,海州属淮南东路。宋理宗景定二年(公元1262),海州改为西海州。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公元1279),升为海州路总管府,后改为海宁府。至元二十年(公元1284),海宁府改为海宁州,属淮安路。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2),设立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海宁州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淮东道宣慰司江北淮东道肃政廉访司淮安路。
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海宁州复改名海州,属淮安府。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从江南省分出安徽省,海州属安徽省淮安府。康熙五年(公元1662),淮安府复归江南省。康熙六年(公元1662),江南省改名江苏省,海州属江苏省淮安府。雍正二年(公元1724),海州升为直隶州。
民国时期民国元年(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裁州存县,改海州直隶州为东海县,治海州城内。同年4月,析东海县东南境11镇置灌云县。民国3年6月,江苏省划设5道,东海县隶属徐海道。民国16年4月,道废除。民国18年,海州划为东海县第一区,区公所设于海州城内。民国22年后,江苏省试行行政督察区制,东海县先后属江苏省第十三、第八行政督察区和东海行政督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于海州城内。
民国28年3月,日军侵占海州后建伪县政权,后成立东海县治安维持会和伪东海县政府;民国东海县政府转移农村,至民国30年冬解体。民国35年,第八行政区属徐州绥靖公署,辖区及行政专员公署驻地未变。
解放之后民国37年11月6日,驻守海州地区的国民党44师弃城西撤。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海州,中国共产党新政权合海州、新浦及东境连云市成立新海连特区,属山东鲁中南行政区公署,下辖新海市、连云市和云台办事处。同年11月15日,成立以海州城为中心的新海市锦屏区,区公所设于海州城内。
1949年11月25日,新海连特区改称新海连市,锦屏区隶新海连市。1949年12月,东海县河南乡划归锦屏区。1950年5月1日,新海连市与东海县合并称新海县,同年11月,改锦屏区为新海县第四分区。1950年12月,撤新海县,恢复新海连市建制,同时改新海县第四分区为新海连市锦屏区。
1952年7月,锦屏区易名为海州区,仍隶新海连市。1952年8月后,东海县富安镇划归海州区。1953年1月,新海连市改属江苏省。
1953年11月,经海州区首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成立海州区人民政府。1955年11月,海州区人民政府改称海州区人民委员会。1958年9月,政社合一,称海州人民公社。
1961年9月,新海连市改称连云港市,海州区隶属关系未变。1963年5月,改海州人民公社称海州区人民委员会。1969年11月,成立海州区革命委员会。 1980年12月,复称海州区人民政府。
1978年,海州区增设幸福路街道办事处,下设新增划的幸福路、红旗、洪门、江化、车站、新海、文化7个街道居民委员会;改海州街道办事处为砚池街道办事处,领砚池、市桥、南中、鼓楼、中大街、新建、东门、西门、双龙9个街道居民委员会。
1983年6月,连云港市人民政府报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海州、新浦两区为新海区。1986年6月,经国务院批复,海州、新浦两区分治,恢复海州区建制。
1992年6月,经连云港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区政府派出机构。
-
历史沿革
1983年6月23日经省政府批准,将新浦、海州两区合并为新海区,管辖包括新浦、海州及锦屏、新坝公社和新浦农场。1986年6月国务院批准,新海区划分新浦、海州两区。
?年,海州区辖朐阳、锦屏2镇,洪门、新坝2乡和海州、幸福路2个街道办事处。
2000年,海州区辖4个街道、2个镇:幸福路街道、海州街道、朐阳街道、洪门街道、锦屏镇、新坝镇。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144759人,其中:海州街道22423幸福路街道20612朐阳街道20945洪门街道13438新坝镇31024锦屏镇36317
2003年行政区划一览 4个街道、2个镇。(根据《江苏省2003年底村及村以上代码》整理)
海州街道 辖:5个社区居委会(鼓楼社、新建、双龙、砚池、南门)。
幸福路街道 辖:5个社区居委会(文化、幸南、幸中、西大岭、江化)。
朐阳街道 辖:3个社区居委会(西门、锦化、孔望山);4个村委会(西门、园林、网疃、孔望山)。
洪门街道 辖:2个社区居委会(红旗、洪门);2个村委会(新庄、洪门)。
新坝镇 辖:16个村委会(大屯、大穆、未口、樊庄、普安、新西、新坝、四里、陈户、武圩、墙框、沙杭、王付、小荡、朱圩、大井)。
锦屏镇 辖:3个社区居委会(东山、中山、西山);11个村委会(刘顶、新海、李圩、桃花、酒店、岗嘴、狮树、陶湾、朐山、范庄、许庄)。
-
地理
地形地貌:海州区地形以平原为主,约占总面积的80%。境内地势低平,平原高山齐观,河湖丘陵、滩涂俱备,平均海拔为5米。锦屏山马耳峰海拔为427.7米,为全区最高点。平原占总面积80%。城区南侧有锦屏山、白虎山,东部有较著名的孔望山、石棚山等。
孔望山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城东,在锦屏山的东北麓,是南云台山的余脉。
在孔望山和锦屏山之间,有一座高不过百米的小山——石棚山,距市区仅5公里。
锦屏山位于市区西南3公里处,因山色锦绣,美如画屏,而被康熙皇帝命名为锦屏山。
气候:海州区气候条件优越,属于暖温带南缘湿润性季风气候,受海洋调节,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水适中,雨热同期。常年平均气温14度,最冷月份为1月,最热月份为7月。降水量904.8毫米,无霜期215天左右。
水文:玉带河横贯区境北侧。最南面是与灌云县交界的泊阳河,向东直通黄海。城西有全市最大的蔷薇河,它不仅是全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的主要用水资源,更是全市人民唯一的饮用水源。
-
旅游
海州是江苏省连云港市的摇篮,秦置朐县,历史绵延2000多年,向为历朝州、郡、县之治所及东海、赣榆、灌云、沭阳等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以“淮海巨镇”和“东海名郡”著称。
海州区境内山川秀丽、风光迷人,资源丰富、遗存众多,自然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目前,已有国家4A级风景区一个,国家3A级风景区两个。主要景区有孔望山、石棚山、桃花涧、白虎山、海州古城等,全区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0余处。
其中,海州古城,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梁武帝天监十一年(512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在此立秦东门,是中国最早的对外开发的门户,素有“淮海东来第一城”的美誉。90年代以来,相继修复了古牌坊、钟鼓楼、百子庵、双龙井、朐阳门广场等景点或标志性建筑。城内的道路、沿街的店铺及景观建设,雕梁画栋,古色古香,有着“苏北夫子庙”之称。
孔望山风景区:孔望山景区,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距市区2.5公里,因孔子登山望海而得名,这里有原始社会新时器时代祭海的杯盘石刻,有秦王朝的东大门遗址;有中国最早的东海神庙遗址;有迄今为止中国唯一的汉代圆雕石象;有北齐年间的千年古刹;有唐、宋、元、明各朝代官宦文豪的题刻;特别是东汉摩崖造像的发现,取代了敦煌莫高窟“中华母窟”的桂冠,证实了以孔望山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其价值无法估量,堪称国宝。加之那巧夺天工的龙洞,神奇美丽的传说,“华夏第七十一福地”的称谓享誉海内外。
1、佛教摩崖造像,位于孔望山的西南部,依山崖的自然形势凿成。现存造像105个,分布在东西长17米,高8米的山崖上。造像有佛、菩萨、弟子、力士和供养人。大多反映释迦牟尼的本生故事和佛教传统。本生故事有萨陲那太子“舍身饲虎”图。佛教故事有“说法图”、“涅磐图”等。
2、龙洞庵,位于孔望山南侧,始建于北齐年间,唐中宗时改建为龙兴寺。明代于旧址上重建,更名“龙洞庵”。“文革”中龙洞庵也遭受了劫难,塑像被毁,文物流散。龙洞庵的整个建筑以大殿的山门为一中轴线,组成一个高低错落,左右对称的建筑群。从山门拾级而上,穿过圆洞式山门,进入院中,单檐硬山顶的大殿正中供奉着释迦牟尼的佛像,两侧是阿傩和迦叶两个弟子。两侧周围是十八罗汉彩绘塑像。前山门中的神座上,前面是弥勒佛,后是韦驮塑像,两侧是四大天王。东厢房是观音殿。整个建筑轮廓雄浑,气势壮观。大殿两侧有棵千年古柏,仍然苍翠欲滴。东侧有棵始植于宋代的糯米茶树,春季花开时节,菊院清香。院内还有古井一口,名曰“甘露泉”。
3、孔望山杯盘刻石,位于孔望山的最高处,是在一块天然大石上凿成。大石全形如砚,故称“砚石”,大石略呈长方形,东西320厘米,宽200厘米,厚70—120厘米,底部有三块小石支撑。大石东段凿成平面,平面正中有一直径40厘米的盘形凹刻,周围有8个标形凹刻。大岩东北端厚壁上镌有隶书体“砚石”两字,字径14厘米。孔望山杯盘刻石是东汉时期祭祀东海君之物。
4、孔望山石象,位于孔望山摩崖造像东约70米处,石象为主体圆雕,是依一块花岗岩巨石的自然形状雕凿而成。比一般真象的躯体还要大的多。身高2.60米,身长4.8米,背宽3.5米。象身西侧有一高88厘米,宽49厘米,深0.2厘米的阴凿凹面,系未见刻铭的题榜。象身东侧以阴线刻一高113厘米,宽62厘米的方框,内刻隶书体“象石”二字。在刻铭与象前腿之间,有一个平面浅浮雕象奴,高92厘米,头带“T”字型发髻,双脚带有脚铃,右手持一铁钩。石象足下雕有仰瓣莲花。
5、龙洞石刻,位于孔望山龙洞庵两侧“龙洞”的内外石壁上。题刻20多处,年代宋至清,大字近3尺,小字寸余。龙洞石刻中,以明代石刻最为丰富。有明代淮海安府知府陈文烛写的《孔望山铭》。有明代嘉庆时期海州知州王同的榜书题刻“归云飞鸟”,还有明邵瑞良的“归云洞”题刻。明代林廷玉的诗刻:“看龙洞偶成,幻化成溟蒙,丹崖一洞空。地灵呼即应,应是讶相逢。”还有明刻中的王同六言诗刻,最具代表性,诗曰:“龙洞良宵月照,黄花满地秋香,此时此会文彦,一殇一咏情长。矗矗山岩曲抱,潺潺朐海东流。明朝分袂城市,琴尊回忆绸缪。”字体严谨,风格古拙,笔力遒劲,风格犹如宋篆,而且写景抒情,给人以很高的艺术享受。
6、东海庙遗址及东海庙碑,位于孔望山西南端,碑的内容为东海相桓君修缮东海庙的缘起、经过及“尊灵祗、敬鬼神”的宗旨。碑背有一行17字:“阙者,秦始皇所立,为之秦东门阙,事在史记。”
桃花涧风景区:桃花涧景区,为国家3A级风景名胜区,坐落在锦屏山南麓。景区内有众多历史遗址,丰厚的文化内涵。其中,将军崖岩画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唯一一部反映东夷部落生活的历史画卷,被誉为“东方天书”;桃花涧旧石器遗址出土了众多的旧石器,向世人展示了四、五万年前东夷民族和大自然抗争的文化史章。此外,在桃花涧的东北侧还有紫竹庵、彩云砚等遗址,并有多处古人的石刻铭文。
1、桃花涧,是锦屏山最大最长的一条山涧,全长4.4公里,发源于马耳峰,“两岸桃花夹古津”的美景重现人间。桃花涧两侧象形石很多,形态各异,造型逼真。有形似兔子的,称之为“玉兔望月”,名列桃花涧景区奇石之首。向桃花涧南侧的崖头上看,整个山头像一个猿人的头部,而且五官相当清楚,这处景点叫做“猿人啸峡”。“猿人啸峡”的下方有一巨石形似观音,称之为“观音说法”。它的对面有一处古祭台,祭台中间供奉的是石祖,又叫“泰山石敢当”,当地人称之为“石干大”。在桃花涧景区既有石祖崇拜,,又有石母崇拜,这在其他地方是找不到的。在桃花涧的入口处,一股清泉顺石而下,这儿叫做“石门流水”,这里有青峰、怪石、古潭、流水、苍松,也是桃花涧里最精彩的一段。到了石门口的观景平台上,可看的东西很多。对面山崖上叫“仙人晒靴”,涧南的山崖有“母子情深”。
进到桃花涧里,景色清幽,凉爽宜人,是避暑的好地方,涧南岸还有很多野生的杜鹃花,俗称映山红,这是桃花涧的又一大奇观“悬崖杜鹃红”。再往前行,还有“仙人指路”、“双龟探涧”、“三蟾赶日”、“万卷经书”等奇石,自然美景尽收眼底。
2、将军崖岩画,又被誉为“东方天书”。该岩画位于锦屏山南麓的后小山西端,因崖壁上原有人、马的图象而得名。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国发(1988)5号文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岩画共分三组,分布在崖下一块混石岩构成的覆钵状山体上。南北长22.1米,东西宽15米。岩画的线条宽浅不一,断面呈“V”形,面壁光滑,应是以石器凿磨而成。岩画所处的位置海拔高度为20米。
考古还表明,早在六七千年前,甚至远在1万至2万年前,将军崖这一代依山傍海,气候温暖温润,适宜于原始农业和渔猎经济的发展。2005年,南京博物院的考古专家在将军崖南侧就发生了很多1万年前人类使用过的石器。这表明,早在万年以前,这一带就生活着上古时代的东夷先民。岩画的内容反映了上古时代先民对农作物、天体星象、鸟兽的崇拜和依附意识,是当时生产生活图景的一幅真实写照。
3、桃花涧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桃花涧的两岸,磷矿家属楼的后侧,坡积厚约两米,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迄今发现的唯一含有小石叶工艺的遗址。这片遗址的时代为旧石器晚期,花文化类型上属于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距今约四五万年,甚至更遥远。经考古发掘,发现了不少打制石器,其中包括船形石核,漏斗状石核,石片刮削器等。
4、女阴石刻遗存,也叫石母、始母石。在将军崖的下面,站在这个位置,如果朝东望和朝西望,就会发现这两两边的山头很像两只石狮,中间一块巨石就是绣球,民间称为“双狮抱球”。女阴石就到这两个狮子中间的山坡上,经专家初步分析,这很可能是远古时代遗留下来的女阴石刻,它与赣榆徐福村和锦屏山桃花涧里发现的“石祖”,也就是“男阴”崇拜,同样是人类生命和生殖崇拜的产物。
石棚山风景区:石棚山景区,为国家3A级风景名胜区,是宋代文学家石曼卿、苏东坡的宦游之地,自古闻名遐迩。石棚山的得名是因为山上有一处天然石棚,据《清嘉庆海州直隶州志》记载:“山有巨石,复压岩上如棚因名,一名万花岩,又名锦岩山。”山上满布奇石,佛手岩、天蟾独跃、犀牛斗象等,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景区内除汉糜竺墓、宋石曼卿读书处、明张公去思碑、清锦岩碑林等原有的名胜古迹之外,近年又投资数百万元新建了虹桥、交华亭、花径、石棚山庄诸景。该景区地处城郊,资源丰富,是海州“三山一涧一古城”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
洪门工业园区
洪门工业园区地处本市市区西大门,规划面积1.01平方公里,是海州区主要的工业集中区之一。园区紧邻204国道,距汾灌高速公路仅1.5公里,西至民航机场20公里,东距港口30公里,北到火车站不足5公里,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网络。园区自2003年开发建设以来,始终坚持“以招商引资为主题、以基础设施为主导、以项目建设为主线”的发展思路,加大投入、科学规划、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先后投入2000余万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铺设了经四路、经五路、纬二路、纬三路等园区道路近5公里,架设“洪门线”、“新浦线”两条10KV供电线路,并配套实施了沿路排水、亮化、绿化工程,基本实现了“七通一平”,为进区企业营造了良好的创业发展环境。目前,园区进区项目已达40个(含已签约项目),其中建成投产24家,年内可产生税收近700万元。2007年基础设施方面:园区已完成了经四路、纬三路西段、11家厂区绿化工作以及经四北路、纬二路、创业园主干道建设工程及纬二路西段供电线路延伸工程,园区硬件环境明显改善,创业园已完成两栋标准厂房的建设任务。2007年工业园区新上项目14个,其中过5000万元项目1个;总投资过2000万元项目5个。
-
特产
加吉鱼:加吉鱼,是海州湾的名贵经济鱼类,属鳃科,学名真鲷。鱼群多活动于前三岛一带。加吉鱼是肉食性鱼,肉质最美,嫩似豆腐,味鲜胜仔鸡,头尤鲜美,越嚼越香。民间素有“加吉头,马鲛居,鳓鱼肚皮唇唇嘴”之说。加吉鱼又因身形优美,色彩吉庆,常被人们捧上喜宴席。
-
经济
服务业
近年来,我区在强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同时,狠抓以商贸旅游为重点的服务业发展,促进了全区服务业水平不断提升。“十五”以来,本区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6%;2004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1亿元。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在面临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和完善城市功能历史任务的同时,服务业也面临着快速发展的重要契机。今后一段时期,我区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坚持区域差别定位,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纵深整合地方特色资源,突出发展生产服务业,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不断优化服务业结构,提高服务业发展质量,使其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相协调、相促进。到2010年,全区三次产业比重调整到9:61:30,生产性服务业、新兴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较快上升,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50%左右,着力把海州打造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
农业海州区位于市区西南部,总面积158.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万亩、水域5万亩、林地3万亩,山石资源丰富),人口14万。农业生产水稻、小麦、蔬菜、花卉、水果、生猪、水禽、珍禽(其中洪门古安梨曾为历代贡品),是连云港市区重
要蔬菜及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目前全区形成1万亩生态林,1千亩欧亚葡萄园,5千亩无公害蔬菜基地,5百亩孔望山盆景园,30万羽无公害珍珠鸡养殖园,5万头无公害生猪养殖基地等观光农业,已被确定绿色食品1个,无公害农产品品牌4个,无公害农畜产品基地6个。
海州区农业气候条件优越,属于暖温带南缘湿润性季风气候,受海洋调节,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水适中,雨热同期。常年平均气温14度,降水量904.8毫米,无霜期215天左右。南北过渡的气候条件适宜于南北兼容的生物生长繁育。
海州区农业充分发挥城郊特色,观光农业特色,以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特色种养殖基地为主要发展方向,以“海州裕苗蔬菜基地”为龙头企业,运作朐山无公害蔬菜基地,生产的“锦翠”牌番茄、翡翠黄瓜等无公害蔬菜逐步走入市场和超市;珍珠鸡,年产量达30万只,珍珠鸡蛋、烤鸡等系列产品已大量投放市场;500亩花卉盆景基地与孔望山景区溶为一体,相得益彰;红提葡萄、芙蓉乌等特色种、养殖基地正飞速发展。
工业自2003年换届以来,新一届政府按照十六大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把振兴工业作为富民强区攻坚的主要战场,作为全面推进小康工程的关键举措,作为增强执政能力的具体实践,坚持外向驱动,突出龙头带动,狠抓项目推动,克服了2003年“非典”疫情、2004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偏紧等多种制约因素的影响,全区工业发展呈现出引进项目体量大、规模效益好、建设速度快的良好态势,园区的软硬环境建设、工业项目产出效益等方面都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4年底,全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9亿元、全部工业税收7601万元,与2002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55.6%、73.5%,工业企业对全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明显增加。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项目建设速度不断加快。牢固树立项目为先、服务至上的理念,强化重点项目的全程服务,及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全区工业项目建设速度不断加快。2003年以来,全区共计引进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61个,计划总投资11.8亿元,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5.8亿元。截止目前,已经竣工投产35个,在建26个,累计安排就业人数达5000多人。这些项目的引进建设,在促进全区工业化进程的同时,也带动了城市化步伐的加快。
二是工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招商引资工作过程中,不仅注重工业项目数量的增加,更加注重工业项目的体量规模。2003年,全区共引进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5个,总投资17700万元,项目平均投资1180万元;2004年,共引进投入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达到31个,总投资54638万元,项目平均投资1763万元;今年以来,全区引进投入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5个,总投资达到45940万元,项目平均投资突破3000万元,与2003年相比,项目单体规模增长了154.2%。同时,工作中我们强化导向,狠抓关键,突出培育引进对我区产业发展有深远影响的重大项目,全区的重大项目建设取得关键性突破,签约引进了投资3亿元的旋挖钻机项目、投资1.2亿元的全自动纺丝卷绕机设备项目、投资1亿元的流体装卸设备项目、投资1.2亿元的鹰游纺机三期项目和投资1.1亿元的力龙纺机项目,为夯实我区经济发展后劲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三是项目整体质量不断提高。在投资额不断增加的同时,企业从简单的加工制造到自主研发,产品科技含量、市场竞争力也在逐步的由弱
变强。天明纺机、远洋流体、鹰游公司等一批大型企业都有了自己的研发队伍,形成了自己拳头产品,相互配套的规模经济也正在形成。如连云港远洋流体设备装卸有限公司自行研制的高新技术产品,目前国内市场占有率约占80%。
四是园区支撑作用日趋明显。海州开发区和洪门工业园区,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优惠的政策支持、强烈的招商意识,通过近几年特别是2003年以来的发展,园区对全区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并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从投入规模看,2003年以来进入园区的500万元以上项目中,87%集中在两个园区,并且园区的项目平均投资是其他镇办的2倍多;从销售收入看,园区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比重,由2002年的21.55%提高到2004年的45.74%;从财政收入看,海州开发区、洪门办事处2002年财政收入分别是1041万元、663万元,2004年提高到1800万元、1090万元,分别增长了72.9%、64.4%。
-
行政区划
海州区辖4个街道、2个镇:海州街道、幸福路街道、朐阳街道、洪门街道、新坝镇、锦屏镇。
-
资源
农业、煤炭、煤矸石等资源十分丰富。农业资源丰富,现有耕地12万亩,林地3万亩,水域5万亩。近几年来,不断加大农业机构调整力度,建成了新坝无公害菜豆、傲来牌珍珠鸟、兴顺牌红提葡萄等省级无公害品牌和3个无公害生产基地,形成了精细蔬菜、优质瓜果、特种养殖、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是市区重要的“菜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