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汕头电视塔

汕头电视塔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如今的汕头广播电视中心发射塔,是1987年开始酝酿筹建的。算上楼高也就28米左右,发射的讯号,恐怕连市区都无法全部覆盖,就甭提什么周边县市潮汕大地了。在今天看来,多少显得有些寒碜。广电事业蒸蒸日上,当务之急就是构建新的发射塔。

  •    新时代的来临:发射塔第一束电波

      1990年9月20日,汕头广播电视中心发射塔建成试播。当时的市领导陈厚实、吴波、徐国良分别按下汕头电视台33频道、4频道和汕头人民广播电台调频立体声广播发射机的启动按键。电视塔发射的这第一束电波,标志着汕头广播电视事业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汕头电视台建台初期,设备简陋,仅有一部中山大学自装的一千瓦黑白电视发射机,靠收转丰顺台的电视信号,播出效果不佳,覆盖半径只有12公里,覆盖人口仅约一百万。后来虽然增置了彩色发射机、摄像机、录像机、编辑机等配套设备,加上微波线路建成开通及安装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但因发射天线不匹配,影响了覆盖面,当时收看汕头电视台节目的人数仅占全市人口的30%。

      净高212米的广播电视发射塔建成后,33频道、4频道也正式开通试播,分别采用10千瓦发射机和1千瓦发射机,有效覆盖半径可达60公里,至此汕头电视台的信号已能传送到市辖8县的县城,使所有的县城都能比较清晰地收看到汕头电视台4频道的节目,多数县城也能收看到33频道的节目,同时也使汕头市的电视覆盖率提高到91.55%,能收看三套电视节目的人口增至588.1万人,占总人口的70.57%。这一前一后的数字对比,所涵盖的是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质变过程,汕头广电事业迎来了腾飞的契机。

      1991年2月26日,汕头广播电视中心发射塔正式启用。

  •   建造:再创奇迹

      汕头广电中心发射塔正式动工兴建是在1988年10月15日,1989年12月28日建成,为期十三个月,比原计划提早了整整一年半,这无疑又是一大奇迹。当时,为找一合适的厂家制造塔身并安装调试,广电局的技术人员几乎走遍国内各大机械制造厂,一般的答复是造100米以下的,八九个月就够了,造这么高的塔,至少得三年时间。著名的沪东造船厂,提出的方案是3年造价700万;广电部设计院也需2年以上,而且造价更高,同时他们也坦率地承认,他们造过的塔,最高才178米,200米以上的确心中无底。最终承建的是江西矿山机械厂,他们制造的塔,总重量达到704吨,花费方面钢铁是368.7万元,再加上安装、调试等费用,总数是477.6万元,可确保30年不生锈。1990年10月15日,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耸结构委员会年会在汕举行,会上对汕头广播电视中心发射塔的建造情况进行了总体评估,认为其设计新颖、造型美观,评为“钢塔优秀设计和优质制作”。可谓花少钱办大事的典范。

  •   设计:独领风骚

      地点有着落了,下来就是征地问题了,最初打报告要求是60亩,但上边只准30亩,最终定下来是38.64亩。实事求是地说,30多亩的确是少了点,大概那时候人们也没料到,此后10余年里,广电事业竟是如此狂飙猛进。不过话说回来,正因为地少,使得汕头广电中心发射塔在塔身设计方面开历史之先河,领一时之风骚。这算得上是意外的收获吧。

      先说说这塔的高度,当时国内的电视塔老大在上海,210米,老二在广州,198米。而兴建在即的汕头广电中心发射塔,设计为212米,将一下子跃居榜首。设计者是同济大学的马人乐教授,马教授如今名满天下,被视为这方面的权威。但毫无疑问,正是汕头广电中心发射塔那好评如潮的独特设计,让他声誉鹊起,此后,辽宁、山东等地的电视台纷纷找他设计,十多年下来,经马教授之手设计的钢塔有200多座,在国内首屈一指。那么,汕头电视塔有何独特之处呢?我们知道,以前国内的电视塔,全都是单纯的钢塔结构,派不上其他用场。而正如前面提及,由于地少,必须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汕头电视塔因此别出心裁地在地基和塔身之间,多设计了3层用于办公,整座钢塔呈六角形锥体,实用面积连地下室达到5510平方米,这是建成之初的模样。到1996年3月,因漏水(那时的发射塔是纯粹的锥体,底层办公的地方玻璃都是斜的),便改玻璃斜放为竖放,一下子又增多了700多平方米的实用面积。这一设计模式,由此为其它地方电视台争相模仿。

  •   选址:几经周折

      首先面临的是选址问题,那时候考虑过南区礐石,也考虑过东区,但很快就发现这些想法都不切合实际。为什么?影响飞机航线!因为我们都知道,外砂机场实际上是军民共用。为此,当时的陈恩城副局长不得不先后跑了五趟广州,最后有关方面好歹同意建塔,但必须以潮汕路为界,该路往东,绝对禁区;往西,任由选择。

      忆起往事,陈副局长说,往西,那时候也考虑过两个点,一是牛田洋,另一在现今育新学校附近。牛田洋很快就被否决,因为资金不够,光打地基就得焦头烂额;后者思来想去也觉得不大合适,因为当时主要还是考虑尽量靠近市中心,大伙儿基本都是骑自行车上下班,为方便起见太偏太僻不大好。最终,发射塔的地址定在了大学路与潮汕路交界处,之所以选在这里当时还有一个因素,就是这里离潮州揭阳都不远,有利于讯号覆盖,实现辐射大潮汕的初衷。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