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东县,属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下辖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麓,为西藏自治区边境县之一。全县总面积424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万亩,森林面积24万亩,平均海拔3400米,需预防内源氧缺乏症。 亚东县人民政府于1960年6月正式成立,全县辖堆纳乡、吉汝乡、帕里镇、康布乡、上亚东乡、下亚东乡、下司马镇(为县城驻地)7个乡(镇)、25个行政村(居)、67个自然村。县城下司马镇距日喀则市区309公里,距拉萨市区580公里。2014年7月,日喀则撤地设市,亚东县属于日喀则市。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亚东县 外文名: YaDong Xian 所属地区: 中国 西藏 下辖地区: 下司马镇 帕里镇,下亚东乡,堆纳乡,上亚东乡,吉汝乡,康布乡 建立时间: 吐蕃王朝时期 面积: 4276平方公里 人口: 12038人(2007) 地理位置: 东经88°52′-89°30′、北纬27°23′-28°18′ 著名景点: 嘎列山墓群,达热牧点墓群,萨都村墓群,帕里镇墓群 机场: 日喀则和平机场 电话区码: 0892 邮编区码: 857600 火车站: 日喀则火车站 气候条件: 高原气候 建立时间: 吐蕃王朝时期 人口: 12038人(2007) 邮编: 857600 电话区码: 0892 气候类型: 高原气候 著名景点: 卓木拉日雪山 面积: 4276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 下司马镇 帕里镇,上亚东乡等
-
人口民族
2011年底,亚东县总人口12950人,其中,吉汝乡855人,堆纳乡2817人,帕里镇2566人,康布乡1135人,上亚东乡1301人,下司马镇1626人,下亚东乡994人,县直机关1656人。民族主要有藏族、汉族、回族等,其中藏族人口占98%以上。
-
传统习俗
亚东县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与西藏其它地方不同的丧葬习俗——火葬。由于亚东群山环抱,很少有秃骛下来,故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一直选用火葬。火葬,在亚东藏族中是一种高级的葬法,由于葬法在群众心目中地位很高,所以其仪式也比较隆重。人一断气,主家马上派人通知亲属及近邻,同时要派一位直系亲属去自己信仰的寺院占卜算卦,确定火葬的日辰,死者在家停放时间的长短,待人求卦回来后,方能确定。下一步就准备对尸体进行处理,与主家关系比较密切的近邻就用温水(温水中有藏红花等藏药〕。替死者擦洗一遍,然后在死者的眼耳、鼻等隙中塞满鲜稣油,把死者的两手、两脚交迭在一起,捆成胎儿形,从头到脚,不许有裸露肌肤之处,然后装到棺材里,把棺材放到堂屋的地板上,堂屋本身摆满酥油灯,在这三天当中,有喇嘛白天黑夜的进行诵经。
火葬者的遗体,一般在家停放三天,头两天主家守护死者,到了要火化的前一天晚上,全村各户至少来一人,大家在死者家静坐一夜,表情十分严肃认真,只是默默喝酒、喝茶。清晨四点左右,大家就开始早餐,七点左右,主家给死者敬献哈达,然后全村各户要来人给死者敬献哈达,献完哈达把死者送出大门。到了火葬场,可看到一座石块垒成的塔状建筑物,将死者从塔口放置在摞好的“井”字形柴禾上,转好头向,活佛在死者头前的平地上画八卦图,点燃火,边烧边念经,火葬也同时开始,烧完之后丧葬也告一段落,即干净、又不上坟扫墓,只是根据自家情况念大、中、小经。三天之后,死者直系亲属派人去收拾烧后的骨灰,打开塔门,依据骨灰上留下的脚迹,可推断死者的转世,如:骨灰上留下狗爪印,即说明死者转世为狗,以此类推。至此,火葬仪式全部结束。
-
历史沿革
亚东(卓木),藏语意为“旋谷、急流的深谷”。亚东,历史上曾隶属于帕里宗、而亚东只是卓木山谷里的一个小村。
1888年 英军入侵西藏,亚东遂被英帝国强行辟为商埠。
1960年 6月,亚东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江孜地区专署。
1964年 5月,江孜地区与日喀则地区合并,亚东划归日喀则地区至今,县府驻下司马。
2000年 亚东县辖2个镇、5个乡:下司马镇、帕里镇;上亚东乡、下亚东乡、康布乡、堆纳乡、吉汝乡。
-
地理气候
亚东县地处西藏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麓,与锡金、不丹、印度接壤,为西藏自治区边境县之一。亚东县属喜马拉雅山高山地貌。平均海拔3500米,北部宽高,南部窄低。亚东总体地貌为一山沟。堆纳乡和帕里镇之间有一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的山麓冲击平原。亚东县北部地势高,海拔一般在4300米以上,地形较开阔,起伏较平缓。
亚东县因悬殊的海拔高度,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气候,以帕里镇为界,北部海拔均在4300米以上,生长期约150天,霜期280天。降水量为410毫米。南部海拔大幅度下降,平均海拔为2800米,气候湿润,森林茂密,生长期210天,霜期160天,年降水量873毫米。自然灾害有地震、洪水、暴风雪、泥石流、滑坡、干旱、冰雹等。
-
旅游资源
帕里草原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夏季的帕里草原绿草茵茵、野花遍地。既能一睹骑士的风采,又能享受独特的民俗风情,加之在西藏及邻国享有盛名的帕里牦牛。由于长期生长在卓木拉日雪山下的帕里草原上形成了体躯庞大、色泽亮丽、营养丰富、产肉、产奶多等特点。素有“喝的是矿泉水,吃的是虫草”牦牛的美称。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康布温泉位于亚东县康布乡的上康布地境内,距离亚东县40公里,距离帕里镇27公里。温泉有14个泉眼,12间单独隔离浴室,各个泉眼水温、药效各不相同,可治疗骨科、皮肤科等几十种疾病,温泉显著和独特的疗效吸引着许多区内外和邻国人员来此洗浴治疗。每年到温泉洗浴治疗人数上千人次。亚东县新建了温泉理疗综合中心和康布电站,可以进一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洗浴、旅游、治疗。
古墓群1990年5月,亚东县发现古墓群5处及寺存文物和流散文物数件。其中吐蕃王朝时期的墓葬群4处,共计86座。分别称为:嘎列山墓群、达热牧点墓群、萨都村墓群、帕里镇墓群,均分布于帕里草原上。这批墓群的发现能与史籍记载相印证。由于帕里吐蕃墓群位于西藏最南部的边境地区。因此,比腹心地区所发现的吐蕃墓群而言,其意义和价值则更为重要。对于研究古代吐蕃王朝疆域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古寺庙东嘎寺建于十六世纪初,至今有500多年的历史,是扎什伦布寺的分寺,位于亚东县上亚东乡西边山坡处,距县城13公里,以东嘎山命名,是亚东规模、影响最大的一座格鲁派寺庙,而且是西藏现代史上一座具有重要意义的寺庙。寺内现存有清末文物晒佛唐卡。寺内的壁画雕刻艺术具有独特的观赏研究价值。
嘎居寺 嘎居寺位于亚东县下亚东乡切玛村南部,在乃堆拉山北侧半山上,东西长50米,南北宽29米。距县城约10公里,寺庙东、西、南三面与锡金、不丹、尼泊尔、印度交界,是一块独具风格的噶居派净地,该寺现存清代文物释迦唐卡、天王唐卡。还存有一块在第一次藏英战争期间驻藏大臣升泰所题赠的一块“大放光明”的木匾。
“会谈碑”1951年7月16日,中国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张经武经印度到达亚东后会见了十四世达赖喇嘛,面交了毛泽东主席给达赖的亲笔信和十七条协议抄本,同时宣传了党的英明政策。至今寺前尚立有“会谈碑”一块。具有深远的历史纪念意义。
-
概述
亚东县距日喀则390公里,距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580公里,面积42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万亩,森林面积24万亩。亚东县辖2个镇、5个乡,境内山清水秀,气候温和,水源充沛,物产丰富,素有“西藏小江南”之美誉。帕里镇海拔4360米,以“世界最高镇”而著称。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亚东县总人口12038人,其中:帕里镇2272人、下司马镇2783人、堆纳乡2399人、吉汝乡768人、康布乡992人、上亚东乡1454人、下亚东乡1370人。交通有区道204,另有正亚线、亚则、亚乃等专用公路,连通了全县所有乡镇和行政村,交通较为便利。通车里程达576公里,基中区道1条,110公里;专用公路17条,共364公里。
亚东是半农半牧县,农作物主要有冬小麦、春小麦、青稞、豌豆、马铃薯等。畜牧业主要有牦牛、犏牛、黄牛、绵羊、山羊、马、驴、骡、猪等。主要经济林有苹果、李子等。森林覆盖率约为3.8%。木材蓄积量380万立方米。
亚东县境内不仅存在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而且有很大历史价值的人文旅游资源。主要有“一泉两寺,一湖一山,一草一林”即康布温泉、东嘎寺、嘎居寺、多庆湖、卓林拉日雪山、帕里草原、下亚东原始森林。另有丰富的具有地区特色的“亚东三鲜”,即亚东鲑鱼、亚东野鸡、帕里磨菇。
-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4年,亚东县有各类学校21所,包括中学1所、小学8所、小学教学点(1-3年级)11个(处)、幼儿园1个,2001年在全区率先通过自治区“普九”验收,2011年9月中旬“两基”顺利通过“国检”。
文化事业
亚东县的民间艺术有孔雀舞、狮子舞、藏戏等。
2011年亚东县获得了“‘中国十大边疆重镇’最具战略地位边疆名城”称号。
卫生事业
2014年,亚东县有一级甲等医院1所,乡(镇)卫生院(所)7所,共有病房27间,床位46个,有医务工作者65名(县卫生服务中心32名,乡镇33名)。此外,邮政、银行、电信、车站等齐全。
基础建设
2013年,亚东县完成投资2695.07万元,维修加固了古汝水库,充分利用农闲时期,改造中低产田2000亩,治理坡耕地500亩,维修水渠67条、水塘10座。亚东县维修完成牲畜棚圈374座,新建牲畜棚圈56座,储备青饲料632万斤,麦麸7.8万斤,油饼12万斤。亚东县举办农村户用沼气等农牧民适用技能培训2300人次;投资296.26万元,建成了559口农村户用沼气并投入使用。
交通编辑
亚东县距日喀则市390公里,距自治区首府拉萨580公里。
亚东县公路通车里程达729公里,其中省道110公里,旅游公路37公里,县道109公里,乡村道及边防公路473公里(含农牧业生产道路),所有自然村基本实现了公路通达目标。
-
经济概况
2005年底,亚东县生产总值达11064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3146万元,第二产业产值1428万元,第三产业产值6490万元。
2013年亚东县生产总值达4亿元,比2012增长15%;亚东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4.4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亿元,增长59%;边境互市贸易额1.16亿元(进口8400万元,出口3200万元),增长18.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043万元,增长12.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444.08元,增长21.5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
2013年,亚东县特色产业有亚东鲑鱼、亚东木耳、帕里牦牛等农产品,其中亚东木耳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已获得国家农业部批准,帕里牦牛被列入国家保护名录,亚东鲑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获得批准。
2013年,亚东县完成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043万元,比2012年增加443万元,增长12.3%。
2014年,亚东县农业资源有耕地1.18万亩,森林(林地)55万余亩,草场(草地)1000万余亩。
2014年,西藏乐华、西藏复星等4家知名企业在亚东县落户创业,县级财政实得收入1800万元。
-
自然资源
原始森林
下亚东原始森林被誉为中国西南前哨的一座绿色宝库,面积约550立方米,距亚东县县城12公里。林内主要树种冷杉、铁杉、乔松、桦树、杜鹃树、落叶松、红豆杉、柏树、白杨树、藏青杨等等;主要野生动物有小熊猫、金钱豹、长尾叶猴、獐子、狗熊、马熊、松鼠、草狐、狐狸、旱獭、野猪、野山羊、雪猪、狼、猞猁、野驴、啄木鸟、红嘴乌鸦、黑嘴鹦鹉、黑颈鹤、草白鸭等;中草药有湖黄莲、天麻、虫草、续缎、七叶一支花、雪莲花、党参、当归、贝母、黑白乌头、三七、麦冬等珍贵药材。
山脉卓木拉日雪山位于帕里镇,距亚东县县城50公里。山高约7400米,是早古生代地层和喜玛拉雅山花岗岩所组成的断块山系,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天然山口。由于卓木拉日雪山山脉横通于县境内的中部,从而导致亚东县北高南低的地势,还自然将县划分为两个迥然不同的地貌单元。卓木拉日雪山在国内外知名度很高,是探险旅游和科学考察旅游的好去处。
湖泊矿产
亚东县境内大小湖泊有34个,其中较大的是多庆湖,位于亚东县堆纳乡,距亚东县60公里。其总水面积达150多万亩,天然无污染的鱼蕴藏量在1500吨以上,还有措纳湖、切措湖、洞坎湖、郭热湖、林西湖、孔明湖等。矿产主要有铁、水晶、泥炭等。
野生动植物野生动物资源主要有小熊猫、金钱豹、长尾叶猴、孟加拉虎、獐子、鹿、野驴、猞猁、熊、水獭、狐狸、黑颈鹤、黄白鸭等。野生植物资源主要有落叶松、乔松、桦、铁杉、红豆杉、云杉、冷杉、柏、白杨、藏青杨及黄连、天麻、虫草、雪莲花、续断、七叶一支花、党参、贝母、木耳、蘑菇、杜鹃、野玫瑰、野百合、迎春花、石榴花、山葡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