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黔桂古驿道

黔桂古驿道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麻江明清黔桂驿道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北起碧波乡大堡村大堡组的麻哈江河岸,沿途经过碧波乡、杏山镇和贤昌乡的8个村,南至贤昌长坡古关口,全长30公里。经黔南州和黔东南州文化局建议,黔桂古驿道已被贵州省文物局向国家推荐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历史发展

      麻江县是贵州开发较早的地区。秦汉时属且兰县辖地。隋属宾化县。南宋置乐平平夷宣抚司和麻哈平蛮安抚司。元代设麻峡县。明、清设麻哈州。《明史·地理志》载:“麻哈州本麻哈长官司。洪武十六年置,属平越卫。弘治七年五月升为州,来属。南有麻哈江,即邦水河之上源。南距府六十里。领长官司二。”1913年改为麻哈县。1930年改名麻江县至今。

      麻江县地处黔中腹地,自古以来就是贵州的重要交通要道。至迟于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元帝国已经新修、改造完毕曲靖经普安(今贵州盘县)、贵州(今贵阳)到麻峡(今麻江)的驿道,以打通云南经贵州、湖广达大都的通道。元代,麻江已经是贵州南下广西的重要津梁。明代,随着中央王朝加强对西南控制,贵州战略通道的地位突显。明清两代,成为贵州驿道交通的大发展时期,贵州通云南、四川、广西、湖南的驿道均打通无阻。黔桂驿道打通后,麻江(时为麻哈州)成为贵州南下广系的交通要道。其线路从贵阳出发,经图云关、谷脚、龙里、贵定、黄丝、马场坪、干巴哨入麻江县境大堡、干溪、麻江、高枧、贤昌至都匀、独山入广西南丹。清代,黔桂驿道又屡有培补、扩建。直到现代化公路开通前,黔桂驿道仍是贵州与广西驿传、商贸往来的主要通道。明万历九年(1581)黔桂驿道麻江段得到新修扩展。明清时期,麻江境内纵横共有驿道13条,其中黔桂古驿道是贵州南下桂粤的主要通道,直到民国年间现代公路开通前。麻江明清黔桂古驿道对研究明清时期西南地区交通史、主流汉文化传播史、民族交流史具有重要作用。

      麻江黔桂明清驿道开通后,一直到民国年间现代公路开通前,仍是沟通贵州、广西的重要道路。民国十六年(1927),由于修建黔桂公路,高枧老洼冲至贤昌长坡的部分路段被拆毁。民国十八年(1929),“309省道”老洼冲至麻江段修建,此段古驿道80%被公路侵占。近年来,由于农村经济建设的需要,古驿道经过的村寨相继兴修通村公路或便道,又挖去了许多古驿道。现在驿道保留较好的基本上是远离公路的路段。主要有:

      1、白家庄至大堡段:近2公里;

      2、长坡段:1.5公里;

      3、虎场铺:1公里;

      4、平田哨:1公里。

      其它路段零星有几十米到上百米不等,有的路段石料已无存或残缺不全。驿道一般宽在1~1.5米之间,全部用块石或鹅卵石铺就。据《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记载:明崇祯戊寅年(1638)“初三日下午自都匀起身,二十里,文德(今杨柳街)宿。初四日三十里,麻哈州(今麻江县)。又十里,干溪宿。初五日十里,麻哈大堡。又十里,干坝哨。”当年徐霞客由广西进入贵州,走的就是这条古驿道。

  •   古道简介

      黔桂古驿道1黔桂古道始建于汉代,拓宽于唐代,完善于南宋时期,元帝国已经新修、改造完毕曲靖经普安(今贵州盘县)、贵州(今贵阳)到麻峡(今麻江)、都匀的驿道,明清两代成为黔通滇、川、桂、湘的重要驿道,其线路从贵阳出发,经图云关、谷脚、龙里、贵定、黄丝、马场坪、干巴哨入麻江县境大堡、干溪、麻江、高枧、贤昌至都匀、独山入广西南丹。民国23年(1934年)开通的黔桂公路和2001年6月开通的贵新高等级公路,其线路仍与黔桂驿道平行或交错。有研究表明,这条出海通道可能与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三大通道——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后两大通道存在关系,对研究明清时期西南地区交通史、主流汉文化传播史、民族交流史具有重要作用。

  •   史料记载

      据《麻江县志》等史料记载,黔桂驿道从贵阳出发,经龙里、贵定、马场坪、干巴哨入麻江县境大堡、干溪、麻江、高枧、贤昌至都匀、独山入广西南丹。麻江段黔桂驿道沿线现存主要有明清驿道遗迹四段、平田哨岩题、又诗百子桥、长坡关、夏同龢状元第、姜氏宗祠、麻哈州古城墙等10余处文物。其中夏同龢状元第、姜氏宗祠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平田哨岩题、又诗百子桥、长坡关、麻哈州古城垣、国民党陆军通信兵学校旧址、冷水营通告碑、又诗甘氏宗祠及又诗古建筑群等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麻江县志》记载,经过此地的驿道于明万历九年(1581年)开通,是贵阳至广西的驿道。古时由于该处地处麻哈州和都匀的交界,匪患猖獗,朝廷为保护过往客商的安全,建立此关,并在关内驻有一支10余人的兵勇,负责护送客商至安全地带。关口占地面积146平方米,高3.1米。石墙门洞保存完好,北墙门洞上刻有“承恩北极”四个大字,南墙门洞上刻“茂对南薰”四个大字和“威灵显应”四个小字。同年6月,有“中国当代徐霞客”之称的摄影家黄成德来麻江,说要组织一批摄影家来重走徐霞客古道,笔者带他到了徐霞客曾住宿过的地方---干溪。后经查阅《麻江县志》、《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等资料。

  •   最新考察

      两道保存较好、高大的古石门横跨两县(市)地界,门下的崎岖山路延伸南北崇山峻岭间。据带路的文德村乐义寨52岁的村民邹师华介绍,他们从小就在这些地方放牛砍柴、做农活,看到这两道石门墙保存较好,至今没有人为破坏,经常听当地寨老摆谈,这并不是一道普通的石门墙,而是一个古驿道关口,这是古代的“官道”,从这道石门出发,从麻江方向出门后有两条路:一条路通贵定方向,另一条路通都匀、广西方向。

      在关口内杂草丛里有一块字迹模糊、残存的功德碑:据依稀辨认:关口建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三月”。还可以看到:北墙门洞上刻有“承恩北极”四个大字,南墙门洞上刻“茂对南董”四个大字和“威灵显应”四个小字。关口占地面积146平方米,石墙高4.7米,厚0.7米,石门高3.1米,宽1.68米,石墙门洞保存完好。据《麻江县志》记载:经过此地的驿道于明万历九年(1581年)开通,是贵阳古时由于该处地处麻哈州(现麻江)和都匀的交界,匪患猖獗,朝廷为保护过往客商的安全,建立此关,并在关内驻有一支10余人的兵勇,负责护送客商至安全地带。

  •   重要意义

      黔桂驿道自古以来是沟通贵州、广西的重要通道,也是川陕、云贵南下出海的重要通道,对研究中国古代交通史、西南地区民族交流史具有重要意义。明代,贵州南下广西的驿道终于打通,黔桂驿道遂成为沟通贵州、广西,乃至川陕、云贵南直广西出海的重要通道。这条通道的路线方向、路网设置的影响一直到现代。民国二十三年(1934)开通的黔桂公路和2001年6月开通的贵新高等级公路,其线路仍与黔桂驿道平行或交错。甚至有研究表明,这条出海通道可能与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三大通道——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后两大通道存在关系。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