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桂头镇

桂头镇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桂头镇是乳源瑶族自治县最大的一个平原镇,城镇规模仅次于乳源县城,镇政府驻地位于县城东北面的武江河畔,南距韶关市区22公里,西距县城28公里,北距乐昌市区26公里,东距仁化县城39公里。镇域东南与武江区重阳镇、浈江区犁市镇/梅村镇接壤,西北与本县的游溪镇、必背镇交界,北与乐昌市长来镇毗邻。全镇14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112个自然村,8172户;总人口3.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万人;总面积108平方公里,农业耕地面积2.92万亩,其中水田2.38万亩,旱地0.54万亩,鱼塘、山塘、水库共1818亩,森林面积12万亩,森林覆盖率为72%。

  •   农业发展现状

      该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生产重镇。由于土地肥沃,气候属亚热带气温,雨量充沛,日照时间较长,适应多种农作物生长。自古以来,以水稻、花生、黄豆、蔬菜及饲养生猪、“三鸟”等农作物、畜牧为主,素有岭南“鱼米之乡”的美称。全镇水稻总产14968吨,粮食产量可顶全县半壁江山。小江三华李,温山蚕桑生产,阳陂、均村甘蔗,大坝、七星墩市三线蔬菜生产,杨溪马蹄等一村一品主导产业规模正不断壮大。

  •   发展环境

      桂头镇地理环境得天独厚,是乳源水、陆、空交通最发达的镇。韶乐线省道公路和武江河在镇中心贯穿而过;武江河水路直通珠江三角洲,是乳源唯一能通航的河流;韶关机场在镇辖区内,机场离镇政府1.5公里;京广铁路途经镇内7公里路程。交通上的便利将给桂头的发展带来机遇,2003年桂头镇被省政府列为268个优先发展的中心镇之一。近年来,桂头镇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用足、用活现有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先后成功引进中山中顺集团、台湾金铭电力有限公司、香港永利集团、佛山市华横石化有限公司等外商企业到该镇投资置业。实际利用外资5.4亿元。同时,县委、县政府立足桂头镇土地、交通、劳力等优势,在该镇创办了仙湖民营经济创业园和七星墩工业园,现有10多家大企业落户本镇。这些企业集团的到来为促进桂头镇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桂头镇形成规模和档次的旅游景点到目前尚未具备,但是桂头交通发达,周边旅游景点众多,距县鸵鸟寨、必背瑶寨旅游点仅需半小时车程,到乐昌古佛岩、龙王潭和仁化丹霞山、韶关南华寺等旅游景点仅需一小时左右车程。境内在资源和环境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优势,如武江河沿岸风光,桂头机场旧址,上狮庙古文化、侯安都故里文化,以及正在形成规模的一村一品绿色生态产业,这些资源一旦开发和利用,将会促进我镇旅游业的发展。

      桂头是体现典型的客家人生活习俗的地方,有14种方言土语,其中以客家话为主,人民热情好客,民风纯朴。在我镇居住的主要有汉族和瑶族,逢阳历的2、5、8日村民挑着自产的农副产品赶圩。每年端午节,群众自发地在武江河上赛龙舟。逢喜庆佳节群众敲锣打鼓、放鞭炮、舞狮子以示庆祝。村民做红、白两事,仍保留传统的习惯。

  •   地理方位

      桂头在其西北有桂山,又称桂塘山,桂头街在桂山东南端,故得名桂头。桂山是因山上长有很多桂花树而得名。桂头1940年间是省府迁韶关时的示范乡——称为仁和乡。1957年是韶边瑶族自治县县城。1958年底成立桂头公社,1983年桂头公社改为桂头区,1986年改为桂头镇。1988年11月分出杨溪乡,并划草田坪村归方洞林场。2001年2月,原方洞林场、杨溪乡合并于桂头镇,2005年5月区域调整时又将方洞村委移交必背镇。

  •   基础设施建设

      桂头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桂头镇城镇建设发展规划》科学规划,科学建设。拥有一个投资600多万元占地1.2万平方米农贸综合批发市场,日平均批转发农产品在100吨以上。村村实现通路、通电、通话,有线电视覆盖率达100%。

  •   当地特产

      武江桂鱼、马铃薯、马蹄、甘蔗、大蒜、香芋、杨桃等

  •   桂头镇简介

      全镇14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112个自然村,8172户;总人口3.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万人;总面积108平方公里,农业耕地面积2.92万亩,其中水田2.38万亩,旱地0.54万亩,鱼塘、山塘、水库共1818亩,森林面积12万亩,森林覆盖率为72%。

  •   经济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桂头镇人民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在10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全镇工农业总值2.1亿元,其中农业生产总值1亿元,工业生产总值完成1.1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3174元,成为全县经济发展较快的乡镇之一,农村经济收入主要靠种粮、种水果蔬菜、养猪、劳务输出等。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