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五台群

五台群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五台群主要分布在山西省五台山地区,西起原平,东至灵丘,呈北东东向展布。此外,在滹沱河北岸恒山的南坡、河北阜平的北部亦有分布。五台群的时代归属至关重要,但迄今仍存在不同认识。

  •   命名:

      李希霍芬1882年命名为五台层绿泥片岩。命名地点在五台山中部。

  •   备考:

      五台群的时代归属至关重要,但迄今仍存在不同认识。一种意见认为五台群属古元古代;一种意见认为五台群属新太古代;一种意见认为五台群的下部为太古宙,中上部为古元古代;还有一种意见认为五台群中下部为太古宙,其上属古元古代。此外,关于板峪口组的归属也存在不同的认识,一种认为板峪口组属于五台群的底部;一种意见认为板峪口组应属滹沱群大石岭组;一种意见认为1∶20万平型关幅地图所示的板峪口组西段属滹沱群大石岭组,其东段仍为五台群板峪口组。对同位素年龄的使用也有不同认识。因此对五台群有待进一步研究和统一。 五台系总结组,1984,山西各山区五台系层序重新厘定与对比,山西区测。

      编撰者: 耿元生、王汝铮

      作者1: 山西省区域地质测量队

      年份1: 1967

      系名: 太古宇

  •   沿革:

      德国人李希霍芬(F.V.Richthofen,1882)首次将五台山地区出露的绿色片岩及有关岩层命名为五台层绿泥片岩,五台山北坡的片麻岩可与桑干片麻岩对比。1903—1904年美国人威利斯和布莱克韦尔德(B.Willis E.Blackwelder, 1907) 提出了五台纪一词,由下至上分为石嘴系(石英岩和片岩)、南台系(石英岩和大理岩 )和西台系(绿色片岩)。并提出石嘴石英岩和片岩可能不整合在其东的眼球状片麻岩之上(即后来所称的龙泉关片麻岩)。1936年杨杰把五台县台怀镇四周的绿片岩命名为台怀层, 并对威利斯等对五台纪的划分提出了修正。指出石嘴层和台怀层属于五台系,而南台石英岩等则为震旦系,初步澄清了威利斯等在五台系层序划分上的混乱。1950年王曰伦等(1951)通过在五台山地区的区域地质调查指出,只有西台绿片岩才是较老的五台系,而南台石英岩和石嘴石英岩及片岩则是较新的震旦纪。赵宗溥(1954)指出,王曰伦等的震旦系应为滹沱系。马杏垣等(1957)称绿色片岩系为五台系。1963—1966年山西省区测队测制了1∶20万平型关幅地质图,把五台系改称为五台群,并重新厘定了其含义,系指铁堡不整合之上、滹沱群四集庄砾岩之下的一套中浅变质岩系。把五台山地区的五台群自下而上分为石嘴组(包括板峪口段、金刚库段)、庄旺组(包括石佛段、杨柏峪段和鸿门岩段)、铺上组(包括芦嘴头段和文溪段)和木格组(包括车厂段和黑豆崖段),共4组9段。同时, 在滹沱河北岸的恒山西段也划分出一套五台群地层,自下而上分为台子底组、碾子沟组、冰林沟组、东湾组和胡峪组。并认为恒山地区的五台群地层位于五台山地区的五台群层位之上。1979年华北地区区域地层表山西分册基本沿用了1∶20万平型关幅地质图对五台群的划分,把该群分为3个亚群,恒山地区原划分的5个组为上亚群,并在原台子底组之下划分出朱家坊组;五台山地区的木格组和铺上组划分为中亚群,并把车厂段改名为阮山段、文溪段改名为文笔岩段;把原庄旺组改名为台怀组,并将台怀组和石嘴组划分为下亚群。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晋北铁矿研究队认为木格组位于铺上组之下,车厂段大致与石佛段相当,鸿门岩段大致与文笔岩段相当,杨柏峪段与黑豆崖段相当,从大向斜的观点出发将五台群划分为3组6段,使五台群的厚度大为减少。此后他们进一步认为五台群内存在两个不整合界面,把原五台群分为上太古界繁峙群,包括板峪口组、金刚库组和庄旺组;下元古界五台群,其中又以洪寺不整合将新定义的五台群分为下亚群(包括柏枝岩组和台山组),上亚群(包括洪寺组和张仙堡组)(杨振升等,1980,1982;李树勋等,1986)。与此同时, 白瑾等(1982,1986)亦认为在五台山区的五台群内存在两个不整合界面,并认为原木格组车厂段及庄旺组石佛段的相当一部分是花岗岩,应从地层中剔除。进而把原五台群分为下五台群,包括板峪口组、金刚库组、庄旺组和文溪组;上五台群又以探马石不整合(大致相当于前述的洪寺不整合)分为下部台怀亚群(包括大草坪组、铺上组和鸿门岩组)和上部上苑亚群(包括殷家会组和西会组)。由于在五台群内“发现”了两个不整合界面,出现多种划分意见。对此,山西地质矿产局于1981年在沙河主持了“五台山区五台群划分讨论会”,通过的会议纪要在肯定两个不整合界面的基础上把五台群三分,下部为石嘴亚群,包括板峪口组、金刚库组、庄旺组和文溪组;中部为台怀亚群,包括柏枝岩组和鸿门岩组;上部为高凡亚群,包括洪寺组和羊蹄沟组(白瑾等,1986)。1984年山西五台系总结组沿用了石嘴亚群、台怀亚群和高凡亚群的三分方案①。1989年《山西省区域地质志》把五台群升格为五台超群,相应地把3个亚群分别称为石嘴群、台怀群和高凡群。1989年山西省区调队在1∶5万岩头测区时认为在台怀亚群与石嘴亚群间的甘泉不整合实际上是滹沱群与五台群之间的不整合。还认为在鸿门岩绿片岩底部原芦嘴头段层位上有标志沉积间断的变质砾岩,台怀亚群和石嘴亚群之间为沉积间断关系。由于五台群岩层包括了绿片岩相和角闪岩相不同变质级别的岩石,而“组”是岩石地层单位,因此他们把相同层位但变质程度明显不同的两个岩石组合区分开,命名为不同的组名(田永清等,1991)。田永清(1991)在否定原甘泉不整合的基础上提出, 五台群分为下亚群,包括板峪口组、金刚库组、庄旺组、文溪组或柏枝岩组(在角闪岩相区称文溪组,在低绿片岩相区称为柏枝岩组)和鸿门岩组;上亚群包括张仙堡组、磨河组和鹞口前组。

  •   特征:

      五台群主要分布在山西省五台山地区,西起原平,东至灵丘,呈北东东向展布。此外,在滹沱河北岸恒山的南坡、河北阜平的北部亦有分布。本典据白瑾(1986)三分的方案自下而上进行描述。石嘴亚群??1.板峪口组下部为含砾石英岩、长石石英岩。含砾石英岩的砾石粒径一般小于1cm ,呈滚圆状,长石石英岩发育交错层理。中部为黑云变粒岩、黑云石英片岩、透闪大理岩、金云大理岩和透闪变粒岩,常组成沉积韵律层。上部为细粒石英岩,水平层理发育。本组自北向南渐厚,碎屑岩变粗,大理岩减少。厚度约650m。2.金刚库组分南北两带,互不连接。其下部以黑云变粒岩、斜长角闪岩为主,夹铁英岩、二云石英片岩和透闪片岩等。上部以含石榴十字黑云变粒岩、含蓝晶黑云变粒岩、斜长角闪岩为主,夹薄层铁英岩等。本组厚度约1200m。板峪口之间可能为构造叠置关系(白瑾等,1992)。3.庄旺组以黑云斜长变粒岩为主,夹斜长角闪岩和角闪斜长片麻岩等。厚度约600m。4.文溪组下部以斜长角闪岩和角闪斜长片麻岩为主,夹少量石英片岩和变粒岩;上部以斜长角闪岩为主,及黑云角闪变粒岩和铁英岩铁矿层。本组厚度约 1700m。台怀亚群1.柏枝岩组可分下部碎屑岩段和上部变火山岩含铁岩段。碎屑岩段厚度小、横向变化大,主要由变质砾岩、含长石石英岩、绢云石英片岩等组成。变火山岩含铁岩段为本组的主体,以绿泥钠长片岩、绿泥片岩、绢云绿泥片岩、绢云石英片岩为主,夹铁英岩铁矿层。绿片岩中的火山岩构造清晰可见。该段为五台山区最主要的含铁层位。本组厚约1000m。2.鸿门岩组下段主要由具杏仁和气孔构造的绿泥片岩组成,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变凝灰质岩、绿泥石英片岩、绢云绿泥片岩和绿泥绢云石英片岩。该组上段以绢云石英岩、绢云石英片岩等为主。本组上下两段地层在横向的厚度变化呈互为消长关系。本组厚度约810m。高凡亚群1.洪寺组岩性单一、稳定,主要由具变余砂状结构的厚层石英岩和薄层细粒石英岩组成,厚约90m。2.羊蹄沟组主要由千枚岩、炭质千枚岩、石英岩、变粉砂岩和千枚状粉砂岩等组成。本组厚约1070m。在五台群下部和中部层位产有铁、金、蓝晶石矿床。五台群下部变质程度较深达到中压角闪岩相,中部变质程度以绿片岩相为主,部分可达到角闪岩相,上部则以次绿片岩相为主。混合岩化作用局部较强,形成混合花岗岩。变形强烈,褶皱构造以紧闭等斜褶皱为主,并显示多期褶皱的叠加变形,韧性剪切带和逆冲断层发育。五台群下部(石嘴亚群)的底部为底部碎屑岩建造,中上部为火山硅铁建造和火山碎屑建造,五台群中部(台怀亚群)以拉斑玄武岩建造和硅铁建造和中基性-中酸性火山沉积建造为主,五台群上部(高凡亚群)以原岩为碎屑岩特征的浊流建造为主。自60年代以来,在五台群内获得了一大批同位素年龄资料,较具代表性的有:金刚库组斜长角闪岩的Sm-Nd等时线年龄为2599±41Ma,Rb-Sr等时线年龄为2573±47Ma,该组斜长角闪岩中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2438±36Ma,同一样品单颗粒锆石蒸发法的207Pb/206Pb年龄为2417±1.6Ma(白瑾等,1992)。繁峙县东山底附近金刚库组黑云变粒岩中变质锆石的U-Pb一致线年龄为2508±2Ma(刘敦一等,1984)。侵入金刚库组的片麻状花岗岩中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2607±36Ma(白瑾等,1992)。在繁峙县茶铺西沟肉红色变质花岗岩中自形单颗粒锆石的U-Pb年龄为2549±22Ma,同一样品单颗粒锆石蒸发法测定的207Pb/206Pb年龄为2514±2Ma(白瑾等,1992)。五台群中石佛岩体的锆石U-Pb一致线年龄为2507+16-16Ma(白瑾等,1986),光明寺岩体(或变酸性火山岩)的锆石U-Pb一致线年龄为2522+17-16Ma,峨口花岗岩的锆石U-Pb一致线年龄为2520±30Ma(刘敦一等,1984)。此外,在五台群中还获得过一些2400—2200Ma的Rb-Sr和Sm-Nd年龄结果(见白瑾等,1986;Sun, M.等,1992)。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