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府场镇

府场镇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府场镇位于洪湖、监利、仙桃三县(市)交界处,是省管开发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区域内产业集聚明显,经济繁荣。府场镇是一个典型的以工业制造加工为主的工业密集区,是闻名全国的石化设备制造产业聚集区。现有从事化工填料、压力容器、机械配件、电线电缆、环保设备、生物制药、服装制衣、纸业印刷等产品的生产和加工的大小企业106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重点科技企业3家。规模以上企业100多家。

  •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府场镇 外文名: Fuchang 建立时间: 1984年 面积: 27.4平方千米 人口: 19331人(2007年) GDP: 20.5亿元人民币(2007年) 友好城市: 荆州; 地方特产: 鱼糕丸子 机场: 沙市机场 电话区码: 0716 邮编区码: 434000

  •   乡镇建设

      府场镇位于洪湖、监利、仙桃三县(市)交界处,是洪湖市的工业重镇,是闻名全国的石化设备制造产业聚集区和全国重点镇。全镇版图面积36平方公里,城区面积2.4平方公里,辖9个村、2个工业园区、3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3万人,其中镇区人口1.6万人。府场镇坚持“工业集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方向,立足本地实际,突出府场特色,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大力加强小城镇建设,走出了一条“工业拉动农业,小城镇拉动农村”的城镇化道路,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06年,区域内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1.8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0.8亿元,上缴工商税收3000万元。两次获得湖北省小城镇建设“楚天杯”,2006年又获荆州市小城镇建设竞赛第一名,并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乡镇。

      小城镇的发展,城镇化的推进,都必须有产业支撑,否则,城镇化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近些年来,我们坚持走产业集群之路,不断推进工业化进程,为城镇化的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府场

      一、依托产业链条的加长加粗,带动城镇规模的扩张。府场镇是一个工业型的乡镇,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石化设备制造、电线电缆、汽车配件为主的产业体系。近几年,我们抢抓国家实施“能源”战略的机遇,走产业集聚之路,石化设备制造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仅近三年,府场镇就通过激活民间资本和招商引资,新上项目28个,新建企业22家,新开发了曙光、文当两工业园,累计投入达到近3亿元。截止2006年底,全镇已集聚石化设备制造及相关企业90多家,其中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生产的石化设备涵盖高、中、低各层次。2006年被确定为省重点支持的40个产业聚集区之一,一举成为全国著名的石化设备生产基地。靠产业的强力带动,工业园区和工业企业的支撑,府场的集镇建设年年迈大步,实现了三年再造一个新府场的目标。

      二、依托工业的壮大,带动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石化设备制造业是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随着该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加大,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经过培训后转移到工业企业就业。近三年,府场镇企业每年新增就业人数超过1500人。全镇工业就业人数超过9000人。仅临近集镇的曙光村、文当村就有1000余人在该镇的企业就业。

      三、依托工业的发展,带动三产业的繁荣。府场工业快速发展带来了与工业配套的物流、商贸等行业的发展。据粗步统计,府场镇现有商贸流通类企业20多家。与此同时,随着集镇人口的增加,休闲、娱乐、餐饮等行业快速发展。府场镇先后新建了3个大型超市,3个专业市场,大量的人员转移到第三产业就业。

  •   乡镇概述

      府场镇代码:421083107全镇辖2个居委会、9个村委会:府场一、府场二、李家口、堤潭、文挡、曙光、农科所、双湖、太平桥、船码头、郭口。镇政府驻府场。1949年属沔阳县第十六区,1951年划人洪湖县第六区(即曹市区),1984年组建府场镇。

      向南依“黄金水道”长江连通四海,向西10公里与随岳高速相连,向北可直达宜黄高速,交通便利。全镇版图面积28平方公里,城区面积2.6平方公里,总人口2.01万人。2005年,府场镇被中央授予全国文明乡镇,被湖北省委授予“五好乡镇党委”,2007年被湖北省委授予“十面红旗”。2002年、2004年两次获得湖北省小城镇建设“楚天杯”。2005年,被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中心镇和全国重点镇;2006年被纳入湖北省重点发展的四十个产业聚集区之一。2007年,区域内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5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19.5亿元。农业增加值1亿元)上缴工商税收4800多万元。

      有直接出口资质“阿斯米”证的企业2家,有三类压力容器生产许可证企业3家,有一、二类压力容器生产许可证企业14家,有铁路数字信号电缆生产许可证企业1家。年销售过3亿的企业1家,过亿元的企业有4家,过千万元的企业16家,拥有18个高科技品牌和38个专利产品年创汇千万美元。

      正在开发中的府场曙光工业园

      府场镇1府场镇立足省委、省政府“一主三化”战略,抢抓机遇,大力推进“工业兴镇”,放大优势,加大投资,全面启动园区开发,加快了产业集聚步伐。去年入园企业已达12家,投资总规模已达2.6亿元。今年又有15家企业要求入园,投资超过3亿元。随着中国对能源等基础投入力度的加大,石化设备制造行业形势看好,府场镇产业优势迅速凸显,各企业投资欲望强烈,扩张步伐加快,产业裂变效应显现。预计,2010年府场镇销售将突破30亿元,入园企业达30家。

      为解决园区的基础配套建设与园区开发的步伐相对滞后的矛盾。确保开发区经济能够又好又快的发展,府场镇启动了开发区工业园基础建设项目,并进行了科学的论证和规划。拟定中华大道东西延伸扩建1.8公里;新建2公里中山路;新建3公里中发大道,修通府网新路,完成与随岳高速的连接通道;兴建新荆路、新民路、新延路、实现园区“五纵三横”的环形贯通。完善所有路段的给排水系统和路灯、绿化等配套工程,形成比较规范的工业园区。预计总投资将达到2500万元。工程建设后,府场镇将形成区内水、电、路、通讯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功能相对完善、产业聚集明显、经济高度繁荣的产业聚集区。

  •   城镇品位

      府场镇高度重视城镇建设管理工作,镇党委书记、镇长亲自负责城镇建设工作,一名镇党委副书记具体负责村镇建设工作,配套有专职的城镇办主任,成立了城管机构,组建了强有力的管理队伍,安排了城管专项经费。

      府场镇5一、坚持落实门前五包制。府场镇一直坚持将“门前五包”的制度落到实处,五包即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包立面、包文明。将管理的责任分解到各有关单位,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来管理自己的家园。对责任制落实好的,定期通报表彰。

      二、坚持实施文明细胞工程。府场镇领导在全镇广泛开展文明机关、文明院落、文明社区、文明企业、文明村创建活动。府场镇有1家单位被评为荆州文明单位,12家被评为洪湖市文明单位。与此同时,我们还经常开展“十好公民”、“五好家庭”、“十大创业模范”等评选活动。以活动的开展,倡导文明,提高居民的素质,有效地将村民变成了市民。

      三、坚持弘扬府场精神。府场镇地处西部,没有任何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几代府场人不懈努力,赢得了现在府场的成就,形成了以“开拓、拼博、奉献、创新”为内核的府场精神。这种精神是府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府场镇不断强化“府场精神”的传统教育,并将其内函不断加以延伸和升华。表现在城镇建设上就是发展不忘公益,管理大家参与,环境注重优美,“两个文明”并进。

      四、坚持开展经常性的活动。府场镇每年都开展城乡万人洁城活动,定期组织干部、职工、居民参加洁城义务劳动,既美化环境,又增强了群众的城镇管理意识。府场镇还重点开展拆违、除障、清乱等活动,整治主要干道的脏乱差,城镇面貌焕然一新。

  •   工业发展

      府场镇工业快速发展,财政收入不断增加,但因工业扩张速度较快,城镇配套任务十分繁重,建设资金瓶颈制约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府场镇拓宽思路,多渠道筹措城镇建设资金,保证了城镇建设的快速推进。市先后投入近1.5亿元修建了五横五纵的集镇水泥路,兴建了2座万吨自来水厂,1座10KV变电站,栽植3万多株绿化树木,兴建了文化站、广播站、卫生院、宾馆、福利院、迎龙公园等基础设施,工业区、商贸区、住宅区、休闲娱乐区布局合理,城镇功能日益完善。

      府场镇4一、积极推进城市资本营运。府场镇按照城镇建设市场化、城镇资源资本化、城镇经营公司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政府调控规范化的思路营运城镇。从2003年起,府场镇领导对集镇经营性用地实行了招拍挂制度,土地营运的300余万收益全部用于城镇建设。我们还通过转让、合资、拍卖、租赁、兼并等形式筹集城镇建设资金。如府场三桥的冠名权出售由湖北洪乐电缆股份公司出资60万元获得并更名为洪乐桥。武汉惠远集团出资50万元,也获得了惠远路的冠名权。府场镇还将园林所、迎龙公园的有关设施进行了租赁,每年吸纳城镇建设资金近10万元。

      二、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府场镇利用“产业集聚区,省管开发区,国家级重点镇”这三个平台,积极向上申报项目,争取到了大量建设资金。如2005年我们争取到了国家重点镇建设资金200万元,兴建了农产品交易市场,改造了集镇水网。争取到了省重点镇项目资金近百万元,投入到城镇建设。府场镇还加大与国家开发银行金融合作,计划融资1500万元用于城镇建设。这项工作已经取得重大进展。

      三、积极筹集社会资金。府场镇采取各种措施鼓励企业、居民捐资建公益事业。如府场镇修建峰府路,各企业共捐资200余万元。长江石化捐资70万元兴建了中学实验楼。社会捐集150万元扩建自来水厂,集资60万元建设福利院配套设施,集资80万元建成了第二集贸市场。府场镇居民区的街道也采取政府出资与居民集资共建等办法,共修建了8条小区街道,投资近3000万元。府场镇共筹集各类社会资金500多万元用了城镇建设和村庄建设。

  •   府场历史

      一曲洪湖水,唱遍天下知”。在美丽的革命老区洪湖岸边,一颗璀璨的明星正冉冉升起,这就是素有“洪湖岸边小深圳”、“楚天明星”之称的湖北省洪湖府场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新兴的内陆办开发区的成功典范。府场是我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开发区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功能完善,投资环境大为改善,具备了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的条件。化工填料、压力容器、电线电缆、生物制药、汽车配件等产业逐渐成为开发区的主导产业,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随着我国加入国世贸组织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新一轮的开放开发热潮已经到来。开发区将牢牢抓住这一历史机遇,进行新一轮大创业,实现新一轮大发展,高标准、高起点建好“一区多园”(即化工机械园区、高新技术园区、民营工业园区),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

      府场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1930年7月4日,红二军(原红四军)与红六军在公安陡湖堤胜利会师,组成红二军团.红二军团的成立,标志着湘鄂西地区革命战争取得了得大胜利,对于红军战争的进一步发展和湘鄂西苏区的巩固与扩大,起着巨大的推动行用.7至9月.红二军团平息洪湖苏区“白极会”叛乱后,回师府场、峰口等地休整。军团司令部设在府场,贺龙随司令部住在府场

      休整期间,贺龙指定专人组建教导队,自任教官,严格训练部队,结合军训,打击当地湖霸土匪,保护府场人民的安全。访贫问苦,与人民打成一片,军民鱼水情深。

      府场休整,不仅使红二军团昨以休养和锻炼,而且极好地融洽了军民关系。短短时日,这里便留下许多动人的故事。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府场镇

      外文名称:Fuchang

      所属地区:中国湖北

      电话区号:0716

      邮政区码:434000

      面积:27.4平方千米

      人口:19331人(2007年)

      机场:沙市机场

  •   经济发展

      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破解新农村建设难题,提高城镇化整体水平。

      府场镇2加快城镇化步伐,离不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抓好集镇建设的同时,我们高度重视发展农村经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一、科学定位,规划先行。府场镇根据平原湖区的特点,确定了建设功能完善、产业兴旺、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水乡园林镇、现代工业镇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府场镇以规划为龙头,对集镇中心区和9个村庄的规划进行了修编。紧紧围绕我镇产业布局的特点,充分考虑其发展趋势,以“拓宽骨架、完善功能、突出特点、提升品位”为思路,通过功能区分和规划控制为产业拓展和居民住宅等建设用地进行了预留,规划和规范了产业区、商贸区、文化区和居民区。城镇建设的目标是到2010年城镇建成区总体面积达到3平方公里,控制区面积5平方公里,中心集镇人口达到1.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0%。

      府场镇3二、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府场镇充分利用国家惠农政策的机遇,加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太平桥村的制种,文当村、堤潭村的养鱼,双湖村的运输都已形成规模。与此同时,府场镇充分利用工业优势,加大了工业带动农业和反哺农业的力度,实行了企业联村制度。长江石化资助20万元修建了郭口村公路,洪乐电缆资助30万元建设李家口水厂,振兴石化资助15万元支持曙光村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制种,府场镇每年以工补农资金都在100万元左右,村平达10万多元,有力推进了我镇新农村建设,成为乡镇奇特景象。与此同时,府场镇积极鼓励和引导群众围绕石化设备制造产业发展配套产业。在骨干企业的辐射和带动下,曙光、孙湾、严湾、老场等村组涌现出了一大批零散的作坊式填料加工、模具加工等工业配套企业,使产业链条延伸到了农村,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去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位居洪湖之首。

      三、多措并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府场全面启动了新农村建设,加快了村庄规划和农村基础设施的配套。2006年,府场镇有曙光、郭口、李家口三个村被纳入全省“百镇千村”之列。有三个村完成了村庄规划,五个村进行了土地平整,三个村进行了移村造田,全镇80%的农户盖起了楼房,100%的家庭用上了自来水,全镇90%的村组修建了水泥路,村级公路硬化里程达25公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基本完成,闭路电视入户率达40%,广大农民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