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岭乡位于洛宁县西部山区,居北纬34°22′,东径111°23′,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29公里。东与长水乡相接,西和上戈镇为邻,南隔洛河与兴华乡相望,北与陕县接壤,全乡辖14个行政村,120个自然村,总人口9650人,其中回民人口14人。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罗岭乡 所属地区: 中国 河南省 下辖地区: 罗岭村、沪池村、前河村、贾沟村、江里村、核沟村、贾村、韩沟村、窑沟村、路沟村、皮坡村、沟沿村、蛇沟村、元子村 人口: 9650人(2003年) 地理位置: 位于洛宁县西部山区 地标建筑: 北纬34°22′,东径111°23′ 地方特产: 核桃、柿树、苹果、梨、杏
-
区域特点
境内玄沪河畔有洛书传说中神龟的“龟窝”;香山寺是全县唯一开放的佛教活动场所。全乡土地总面积15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000亩,人均耕地5亩;有林地面积6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41%,山青水秀,风光旖旎。生态树种主要有刺槐、柏树、金丝楸、栎树等;经济林树种有食用核桃、柿树、苹果、梨、杏等,尤以食用核桃面积大、产量高、品质优,颇负盛名。罗岭乡的交通事业发展迅速,14个行政村村村通水泥路,郑卢路八官线改造工程串乡而过,形成了日趋完善的交通网络。上世纪90年代以来,乡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走出了一条以烟叶、林果、畜牧为支柱产业,粮食、家蓄养殖、劳务输出、非公有制经济等共同发展的兴乡富民之路。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全乡烟叶种植面积已达10000亩,核桃栽植15000余棵,现有1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两家。2006年,全乡人均纯收入达到3109元,财政收入达到331万元。
-
基础设施建设
依照“依山就势、建筑别致、小巧玲珑、整洁有序”的指导思想,建成了独具特色的山城,被外界誉为“豫西小重庆”,得到了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善武同志的充分肯定。172间门面房已全部开业入住,城镇经济得到了有力繁荣。投资74万元,完成了15所学校、3117平方米教学楼的危改工程,使山区办学条件得到了彻底改善。投资60余万元,解决了12个自然村的人畜吃水问题。投资120万元,完成了3个行政村的“村村通”工程,全乡交通状况得到了有力改观。建起了移动、联通三座信号塔,全乡村村通程控电话,通讯四通八达,快捷方便。
-
民营经济
洛宁县金鸡山金矿的矿部及选场位于洛宁县罗岭乡罗岭村庙子河西侧,紧靠郑卢(郑州至卢氏)公路,距洛宁县县城30公里,公路从矿区穿过。外部水、电、路条件较好。
罗岭乡鸡山金矿矿区总面积为31.139平方公里,由五大矿区组成,分别是庙子河矿区、金鸡山矿区、竹园毛矿区、后瑶矿区、金洞沟矿区,其中:探矿区范围为28.3平方公里,采矿区范围为2.839平方公里,该金矿经营范围主要是黄金探矿,开采和选冶。通过计算获得储量为矿石量2166218吨,金属量34003千克。
-
特色产业
罗岭乡位于西部山区,区内平均海拔800—900米,土层厚,土质肥沃、气候、土壤酸碱度、温度,光照等均适合核桃种植。食用核桃因具有营养、保健、健脑、提神等功效而倍受人们的青睐,是人们喜爱的干果之一。市场日益走俏,价格一路攀升,2003年罗岭乡核桃产地收购价5—7元/公斤,2007年16—24元/公斤,价格增长了2倍还多。
国家林科院干果专家与该乡合作,该乡路沟村建设食用核桃示范园100亩,县林业局林业工程师张中林是该乡林业生产顾问,对该乡老化核桃品种进行大面积改良,有较强的技术支持。
洛宁虽然是国家财政重点扶贫县,但罗岭村却是这个县的小康村。据罗岭乡党委书记董宏亮介绍,罗岭村虽只有800多口人,但村民养鸡却有7年多的历史,不过真正赚钱却是这两年的事。因为乡里不光对养鸡户贴息贷款进行扶持,还让乡畜牧站的工作人员上门为农民服务。村里成立了养鸡协会,由村主任韩治民任会长,从饲料供应、防疫、销售到老鸡淘汰等提供一条龙服务。韩治民全家6口人,从事养鸡和饲料销售,2007年养鸡1200只,收入达4万元,饲料收入6万元,总计收入10万元,人均超过1.6万元。该村庙子河组的王治中全家6口人,2007年养鸡4000只,收入12万元,人均2万元;3年前盖起了两层楼房,2008年初又盖了11间水泥板房,成为远近闻名的养鸡专业户。该村罗下组村民许治武是十年前来到村里的上门女婿,当时家中只有2间土坯房,温饱尚难解决,年年靠政府救济度日。许治武2005年开始养鸡,从当初的几百只发展到现在的1300多只,2007年他家人均收入达到3万元。他家不光盖起了新房,而且还购买了拖拉机等大型农具。他说,2008年他家的养鸡数将超过2000只,人均收入达到3.5万元。该村在外乡任党委书记的韩成武看到村民们一个个养鸡发了家,于2006年底退休回来,2007年就养鸡1200只,年底经过盘点总计收入3.6万元。他风趣地说:“养鸡比当官强多啦!”
养鸡收入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卖肉、卖蛋、卖粪(喂猪)和沼气。罗岭村养鸡户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卖蛋,因为村民养鸡不使用任何添加剂,鸡蛋绝对绿色环保,不但远销到洛阳、武汉、襄樊等地,而且打入了超市,正集体申报注册商标。宁东召说,村里的养鸡户从7年前的4户不足6000只发展到今天的100多家20多万只,这全靠党的一系列惠农政策!村委会出资10万元推平了坡地,修通了通往集市的道路,架设了水电,还免费带领村民到外地参观学习。罗岭村民的养鸡热情空前高涨,连在外边跑出租的、当代课教师的都回来从事养鸡。
-
特色村屯
罗岭乡窑沟村位于罗岭乡西北部,共7个村民小组,136户528口人,11个自然村。全村拥有耕地1520亩人均耕地2.8亩,年人均收入2600元。统战系统帮扶企业是洛宁佳美木业有限公司。该村被确定为统战系统分类推进新农村建设普通整治村。市、县动员会后,村里积极行动,按照建设标准,制定了村庄建设的规划方案,组织广大群众积极投入新农村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该村累计投入资金80余万元,其中企业无偿援助5万元,群众自筹25万元,向上级争取资金50万元。已完成水泥道路硬化3.3公里,扩修村组砂石路4公里。建成村社区服务中心综合楼1座。在村容村貌整治方面,修建垃圾池5个,修建1个垃圾填埋场。整修残垣断壁7处200平方米。种植绿化树3000余株,村容村貌整治初见成效。窑沟村村民增收主要以烟叶种植、沙兰杨种植为主。该村烟叶种植面积500余亩,栽植沙兰杨5万余株,产业上适宜发展烟叶和沙兰杨种植。洛宁工商联积极引导该村同结对帮扶的佳美木业有限公司进行洽谈,拟建立加工点的方式由该村为佳美公司开展原料收储和初步加工等部分业务,以增加该村群众收入,正在洽谈中。
-
经济状况
该乡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了“粮、烟、牧、果、林、豆”六大支柱产业同步发展的良好格局。至2003年底,全乡粮食总产量达8627万吨。种植烟叶5500亩,实现产值460万元,税收92万元,人均增收575元。大牲畜饲养量达22000头,出栏达15000头,特别是以罗岭、韩沟、窑沟为主的蛋鸡饲养更是办的红红火火,全乡共有大小养鸡场42个,饲养量达60万只,每天南来北往拉鸡蛋的人络绎不绝。以苹果为主的林果总产量达250万公斤。完成退耕还林5526亩,荒山造林6007亩,通道绿化6公里,村庄绿化13个,建立优质黑核桃基地8个,采用先进造林技术,与意大利合作造林60亩。种植优质黄豆2万亩,总产量达200万公斤,实现产值520万元。油葵1.2万亩,总产量达60万公斤,实现产值50万元,两项人均增收600余元。全乡人均纯收入达1560元,财政收入达180万元。
-
行政区划
2006年,辖14个村委会:罗岭村、沪池村、前河村、贾沟村、江里村、核沟村、贾村、韩沟村、窑沟村、路沟村、皮坡村、沟沿村、蛇沟村、元子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