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科分类:
- 河南乡镇
桑坪镇系云阳县东北角的一个边贸农业大镇,东与奉节建龙乡为邻,西同江口镇接壤,南和大阳乡连界,北同奉节桃树乡相连,全镇52.98平方公里,咸池水库所在地的梅溪河支流从镇内横穿而过,四条小河形成水域网络,四面群山拥抱,中间成为盆底--桑坪坝,桑坪镇也因此而得名。桑坪镇下辖石灰岭村、玉皇岈村、岭岗村、桑坪村、塘岈村、牛毛坪村、张庄村、仓坊村、北湾村、磨沟村、羊奶沟村、三湾村、黄沙村、珠宝沟村、包沟村、凉水泉村、东万沟村、白土墁村、西万沟村、横岭村等20个行政村,178个村民小组,2.2万余人,总面积38.7万亩,其中林地34.3万亩,森林复盖率达38.7%,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丰富,特产丰饶,农产品主要有山芋肉、香菇、木耳、天麻、板栗、核桃、猕猴桃、生漆、油桐、桔梗及无核柿等。
-
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桑坪镇
简介
桑坪镇地处西峡县西北边陲,系三市(宛、洛、三门峡)三县(栾川、卢氏、西峡)结合部,豫331(老豫48)线公路横贯全境。地形以山地为主,镇政府所在地海拔580米,气候湿凉湿润,年均气温15℃,降水量8000mm左右。桑坪镇下辖石灰岭村、玉皇岈村、岭岗村、桑坪村、塘岈村、牛毛坪村、张庄村、仓坊村、北湾村、磨沟村、羊奶沟村、三湾村、黄沙村、珠宝沟村、包沟村、凉水泉村、东万沟村、白土墁村、西万沟村、横岭村等20个行政村,178个村民小组,2.2万余人,总面积38.7万亩,其中林地34.3万亩,森林复盖率达38.7%,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丰富,特产丰饶,农产品主要有山芋肉、香菇、木耳、天麻、板栗、核桃、猕猴桃、生漆、油桐、桔梗及无核柿等。矿产品资源主要有大理石、红柱石、花岗岩、海泡石、石灰石、金、铜、铁等。林木资源主要以栎树为主的落叶林。野生动物资源主要有香獐、草鹿、松鼠、野猪、果子狸及珍稀动物水獭、娃娃鱼等;旅游观光资源主要有悟空庙等。
具体桑坪集镇由岭岗工业区、北湾蔬菜区和桑坪中心商贸区三部分组成,总面积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3000人,现有东大街、北大街、南大街等5条街道,南环、北环两路已具雏形,街道全部硬化、绿化,排水 设施齐全。
-
发展情况
镇境南朝宋期间始设修阳县,治在今桑坪镇塘岈村柴林扒(明称永乐城)。北魏置修阳郡、修阳县,郡县治仍在塘岈村柴林扒。北周时,郡、县皆废。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设桑坪保。明清曾设黄沙保,五道河以上归花山保。民国元年(1912年)属内乡县北四区。民国二十年(1931年)属内乡县第九区。1949年建乡,属米坪区。1951年由米坪区析出,建桑坪区,辖13个小区。1956年境内设黄沙、桑坪2个中心乡。1958年建桑坪人民公社。1961年恢复区制,辖黄沙、万沟、桑坪、张庄、黑烟镇、石界河6个小公社。1963年把黑烟镇、石界河2公社划归米坪区。1969年撤区并社,复为桑坪公社。1983年12月改称桑坪乡。1996年12月经河南省政府批准建桑坪镇。
镇境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均海拔518米,镇政府所在地海拔580米,最大的山峰有摩云垛,海拔2070米。较大的山峰有青铜山、失马崖、杨领,海拔分别为1354米、1661米、1501米。 灌河由黄沙村三道河入境,自西北向东南流经黄沙、三湾、塘岈、羊奶沟、北湾、桑坪、岭岗、玉皇岈、石灰岭9个村、东南入石界河镇,境内长22公里,主要支流有东万沟河、西万沟河、包沟河、珠宝沟河、张庄河、磨沟河。
桑坪镇气候湿凉湿润,年均气温13.9℃,年平均降水量732mm,全年无霜期227天。
镇地处北部深山区,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林地面积34.3万亩,人均林地15亩多,森林复盖率96.6%,木材蓄积量50万立方米。林木种类多达300余种,以栗树、栎树、青冈树、松树、榆树、楸树、漆树、杨树、桃树、核桃树、桑树、椴树、枫杨树、冬青树、山萸肉树较多,珍稀林木有七叶树、紫荆树、银杏树、杜仲树、合欢树、杜鹃树、红豆杉、塔杉等。野生动物油金钱豹、香樟、草鹿、野鹿、羚羊、野猪、狐狸、松鼠、八哥、飞鼯、黄莺、锦鸡、野鸭、鹰雕、斑鸠、杜鹃、猫头鹰、百灵、啄木鸟、野猪、娃娃鱼等,农副产品主要有山芋肉、香菇、木耳、天麻、板栗、核桃、猕猴桃、生漆、油桐、柿饼、无核柿、猴头菇、羊肚菌、桐籽等,主要的中药材有桔梗、二花、连翘、柴胡、灵芝、辛夷、金钗石斛、杜仲、五味子等。
镇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大理石、红柱石、花岗石、海泡石、石灰石、金、铜、铁等。红柱石年开采4500吨,大理石年开采20万立方米,镇境有全省最大的雪花白大理石矿,具有质地优良上乘,色泽纯白无瑕,结构致密、质地坚硬、抗压强度高、吸水率很小、耐磨性优良、耐腐蚀性强、抗冻性很好、耐久性和装饰性均好等特点。储量在1.5亿立方米。
镇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观光资源主要有莲花山大圣庙、六羊山、鸽子洞、神仙洞、青铜山等。
镇山深地僻,自古交通比赛。西汉时期形成的西峡——灵宝的人马驮道,为西峡北山的重要通道。1939年4月修通西坪花园关——黄沙公路,全长约40公里,为西坪、寨根、桑坪之间的重要通道。1963年至1965年,将双龙至黄沙段的人马驮道辟为公路(省道331线),从此沟通了伏牛山南北南阳、三门峡的交通线。1975年至1983年,修通万沟——横岭、岭岗——牛毛坪、东万沟——白土曼等乡村公路,至此全镇20个村全部通汽车。1981年架设桑坪镇灌河公路大桥,加强了灌河两岸人民的联系,1990年架设黄沙灌河公路桥、三湾灌河铁桥,又陆续架设了岭岗灌河大桥、北湾灌河大桥、石灰岭灌河大桥、塘岈灌河大桥等。2005年开始启动村村通公路工程建设,20个村庄全部实现村村通公路。现正修建的三门峡——淅川的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镇民间文化丰富多彩,传统文化有戏剧、狮子舞、旱船、民乐、腰鼓、秧歌等。富有强烈地方特色的桑坪镇狮子舞粗狂、奔放,可在13个桌子上表演,可爬上11米的天梯,闻名数百里,年年在元宵节参加县组织的民间文化艺术展,曾参加新乡百泉全国医药交流会,舞红豫西南,先后到四川、湖北、贵州、沈阳、福建等地参加演出,受到各地普遍欢迎。
镇境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人口多数由外地迁入,以明清时江南人迁入俱多,部分风俗习惯仍保持着江南人的遗风。镇共有115个姓氏,前十大性分别是余、杨、王、张、李、周、应、刘、朱、徐。桑坪镇人才辈出,名人主要有:河南省邮政局局长杨汉振;北京市桑达利机械工程公司董事长、全国五一劳动模范费春宝;郑州大学新材料学院党委书记杨中华;郑东新区地税局局长余世钦;中铁二十三局副总经理杨鑫;长春市16军副师长袁红钢;武警总部政治处办公室干部、作家徐准;北京市铁路局副局长余泽西;郑州市建设银行副行长王小虎;济南艺术学院戏曲学院党总支书记张琰;南阳市卧龙区常务副区长余泽厚;西峡县人大副主任张学亭;西峡叶逢春野蜂蜜酒有限公司董事长叶逢春;西峡多尔玛副食百货有限公司董事长余世虎等。
桑坪集镇由岭岗新型社区、北湾新型社区和桑坪中心商贸区三部分组成,总面积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5000人,现有人民路、建设路、三官庙街等6条街道,近几年,正在大力开发建设集镇南区切已具雏形,街道全部硬化、绿化。街道两旁高楼林立,集镇每月二、五、八逢集,农历四月十五和十月十五为传统物资交流大会,是西峡北部山区土特产的重要集散地。集镇电力、通讯、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服务设施齐全,商业贸易发达。
-
桑坪农特产品
桑坪山羊——山羊是桑坪镇传统养殖产品,肉质细腻,膻味小,营养价质高,产量大,已成规模。目前山羊饲养量26345只,人均饲养山羊达1.5只,山羊出栏9736只,山羊存栏16609只(其中能繁母羊2612只),板皮也得以迅速发展。
桑坪熏腊肉——该镇生猪是传统养殖项目,在农村有自然熏制腊肉的习俗,桑坪腊肉选取以非饲料养殖的生猪,取肉块在加热的炒温的盐中炒,后置于大木桶中渍,然后取出,以柏树枝、核桃壳、柑桔皮等不完全燃烧的浓烟熏干制成。其味鲜香,色泽鲜艳,炒炖均可,入口生泽,回味无穷。2003年桑坪镇生猪出栏12853头,肉产量达1092吨,腊肉近40吨。
桑坪竹荪——桑坪竹荪色泽雪白剔透,网眼细密,肉质肥厚,入口细滑,为桑坪镇天然楠竹在自然状态下自发生长的纯天然环保食品。因系天然生长,现在该镇产量约可达到500公斤,因其营养价质较高,产量较少,市场价高达400元/公斤。
桑坪黄花——桑坪黄花主产地在梨坪、茅坪、长乐、三合等村,目前黄花种植面积广,品质优。
-
重庆市云阳县桑坪镇
简介桑坪镇系云阳县东北角的一个边贸农业大镇,东与奉节建龙乡为邻,西同团坝乡接壤,南和大阳乡连界,北同奉节桃树乡相连,全镇52.98平方公里,咸池水库所在地的梅溪河支流从镇内横穿而过,四条小河形成水域网络,四面群山拥抱,中间成为盆底——桑坪坝,桑坪镇也因此而得名。桑坪镇属高中山丘陵地区,南以无量山为屏,北依长龙山支脉为靠,南北高,东西低。最高处南星村磨盘寨海拔1374米,镇政府驻地桑坪坝海拔750米最低。四面环山,形成盆形。北面山脉呈一溜水斜坡式,起伏不大,形成四沟,南边无量山坡度高达60度。土壤以中性沙壤土为主。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小盆地气候,立体气候比较明显,全年气温较低,常年平均气温13.2℃,无霜期约290天,年日照时数1440小时,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降雨1160毫米,气候温和,植被保护极好,森林复盖率近45%,牧草地144.30公顷,森林1967.75公顷,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土地805.16公顷。楠竹面积5000多亩。野生日常动植物较多,水质清澈,空气清新,是休闲纳凉的好去处。
全镇农户数为5193户,现有人口18503 人,其中农业人口18088 人。有党支部12个,10个行政村,39个村民小组 ,均系汉族。随着近几年来的小集镇建设,农业人口逐渐转移,外出务工及从事第二三产业人口达7000多人。
详细介绍桑坪镇是一个传统的农业乡镇,以种养业为主。现有耕地面积10283亩,其中水田6239 亩。旱地3440 亩,其中坡度25。以上耕地550 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马铃薯、红苕、小麦、油菜及其他多类蔬菜。特别是马铃薯,数量多,品质好,是低山乡镇更换种薯的好去处。经济作物有油菜、黄豆、绿豆、豌豆、胡豆、花生、蘑芋等。
经济林木种类繁多,主要有板栗、核桃、柿子、梨、蜜猴桃和杜种、黄白、银花、天麻等中药材以及毛茶等。蔬菜有黄花、竹荪、海椒等几十个品种,特别以黄花和竹荪最为有名。副业以养羊、牛、猪、鸡、鸭、兔为主,桑坪山羊远销江、浙、鄂、渝等几大省市。
养殖种植境内有四大沟流汇成的穿不得流而过的梅溪河支流,有良好的水资源。建有小型水电站一座,沿溪河养鸭极多。有小型水库3座,山平塘、山湾塘223口,加上近几年来修建的人饮池,全镇基本实现自流灌溉。2003年,全镇粮食总产7602吨,亩产432千克。药材种植面积达700亩,产量235吨。经济作物面积达2850 亩,蔬菜作物播面3705亩,产量3872 吨。2004年该镇山羊饲养量26345只,人均饲养山羊达1.5只,山羊出栏9736只,山羊存栏 16609只(其中能繁母羊 2612只),20只以上大户200多户。
以牛为主的大牲畜出栏1538头,存栏9165头,肉产量148吨,生猪出栏12853头,存栏7359头,肉产量1092吨。鸡鸭为主的家禽出栏37067头,存栏22897只,肉产量90吨,禽蛋产量57吨。兔出栏2145只,存栏4469只,肉产量6.5吨,产毛3吨。楠竹面积7500多亩,并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有栽桑养蚕的传统,现有桑园470多亩,可养蚕1500张以上,产茧可达40吨。各村主导产业突出,主要有中药材种植,板栗、银杏等干果产业,黄花、竹荪等特色蔬菜和迟熟玉米、烟熏腊肉等土特食品具有相当规模。
商业桑坪镇商业起步很早,至80年代初就已成为云阳县东北的边贸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02公里,距奉节县城78公里,距渝巴路最近公路线26公里,现有集镇面积22.838公倾,集镇街道路总长3.3公里,已硬化2.2公里,有居民近900户、4200人,个体工商户100多家,私营企业3家,乡镇企业1个,以山羊、药材为主的农副产品市场名响川陕及江浙几大省市。集镇已建成以山羊为主的农副特色产品商贸集镇。在集镇区中部建有一占地0.63公倾的牲畜交易专业市场,享誉渝、陕、鄂、湘几大省市,牲畜、干果、药材等商品成交量居全县之冠。1996年,由镇人民政府牵头,以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为依托,组建了渝、陕、鄂羊业交易中心,有信用社及其它社会服务和执法机构,集镇内有录像室、歌舞厅、旅馆等休闲娱乐场所,开通了联通、移动及G网通讯,程控电话复盖率90%,电网实现了农网改造,已改建集镇供水站,自来水用水率到达100%。
到2003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667 元,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351000百元,其中农业收入130800百元,牧业收入51500元,工业收入50500百元,建筑业收37500百元,运输业收入27800百元,商饮业收入29100百元,服务业收入20550百元。农民外出劳务收入78000百元。可分配净收入总额307743百元。 通过改革开改后这近二十年的发展,社会事业有长足进步,镇内公路总长153公里,与镇外连通公路9条,村村通公路,90%的组已通公路,货客运车100多辆,其中客车六辆。投资85万改建集镇供水工程,全镇小型水库3座,223口山湾、山坪塘;集镇电网得以改造,各村通电,并正在实施农网改造;已开通移动、联通通讯和133网,程控电话装机1000多门,实现电话村村通,90%组通电话。
98年投资72万元,新建镇中学校舍和教师宿舍1200平米,投资90万元新建小学教学楼和教师宿舍1550平米。几年来投资60多万元新建改建梨坪、茅坪、大堡、长乐村校和村办公室。2003年,投资近60万新建了集镇幼儿园,新建青狮村小和村办公室200平米。现有教师81人,学生近3080人。2000年投资20余万新修卫生院门诊楼400平米,增添了卫生医疗设施,基本开齐了各科门诊室,建立完善了各村的医疗卫生点,有近10家个体医药店,从业人员近40人;广播电视复盖率70%,以学校为中心组建了文娱服务队,群众文化生活水平提高。87年新建了桑坪镇敬老院,现住有老人24人,孤儿一人,基本能解决镇内无儿无女户的养老问题。
桑坪镇以三大战略全力打造三大基地,即基础设建设战略,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小集镇建设战略,着力打造万亩竹海,优质山羊生产基地,蚕桑基地,建设商贸型边贸集镇,形成以基地为基础,以集镇为窗口,以个体私营经济为龙头的产供销一条龙发展型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