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潢溪镇

潢溪镇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潢溪镇是江西省鹰潭市余干县下辖的一个镇。旧称王家渡,是余江县古镇之一,位于余江县中部。镇区大部分属于河谷平原地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辖区内13个行政自然村,1个居委会,18个镇直单位。潢溪镇是个农业大镇,废品毛发回收及加工是潢溪镇最大的优势和特色产业。乡镇重点企业有:金海氨基酸有限公司、兴发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叶辉粮油公司、富同食品有限公司。

  •   创业村

      地处余江县腹地的潢溪镇,总面积42平方公里,人口3.8万,人多地少。迫于生计,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不安于现状的潢溪人纷纷外出闯荡,寻觅商机;在经济浪潮中他们亲带亲、友带友,敢于拼搏、勇于创业。几年下来,全镇已逐步形成了一个个颇具特色的创业村。下吾居村:“中国毛发第一村”续写新辉煌

      十多年前,潢溪镇下吾居村靠收购毛发赚了大钱,被誉为“中国毛发第一村” 。

      享有“破烂王”盛誉的余金海父子介绍。“1995年毛发生意最跑火,全村当年净赚了300多万元,还带动和影响全镇5000余人直接从事废品收购,一大批农民‘废’里淘金走上致富路。”余金海说,从1998年他自己创办氨基酸厂失利后,本地的毛发市场便日渐萎缩,但这么多年来仍一直在努力开拓新的市场。

      说到村里毛发生意的近况,继承父业的余飞龙介说。为开拓市场,2006年,他率先引进先进的打毛机尝试档发加工,并到河南禹州学习档发生产加工技术,仅此一项就可增加20%的利润。现在,仅他家每年发渣销量就达3000吨,加工档发40余吨,产品远销西欧、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对于毛发市场发展前景,余飞龙非常乐观。他说,档发市场开发潜力巨大,每年至少有3个亿的市场空间,如果能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工艺,做深毛发加工,其市场利润更大。届时,潢溪镇将会再创当年“毛发收购”的神话。

      据了解,当前,潢溪镇党委、政府把毛发产业作为富民强镇的特色经济来抓,正通过市场手段大胆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投资办厂,大力发展氨基酸制品、假发制品、毛发工艺品等毛发深加工产业;同时,充分发挥潢溪毛发市场的人力、信息等优势,加大对市场的引导、培育力度,让潢溪毛发市场尽快兴旺起来。

      店前周家村:甩卖皮鞋走出阳光大道

      过去,一提起潢溪镇店前村委会周家村,大家的眼前就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一个个风尘仆仆、脸上挂满流落他乡无奈的农民……而现在谈到周家村,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竖起大拇指:周家人,了不起!

      原来,店前周家这个拥有1100余人口、1500多亩耕地的大村庄,由于灌溉条件差,生活条件一直不好。于是,很多周家人纷纷到外地闯荡做起一些小本生意。现在,不甘人后的周家人凭借精明的商业头脑居然闯出了一条开店卖皮鞋致富的阳光大道。

      这些来自周家村的生意人抓住中低层收入人群的消费心理,通过直接到厂家进货的方式,秉承薄利多销的理念,以最实惠的价格把皮鞋卖出去。由于物美价廉,皮鞋俏销,有时一天就能卖上三百多双。一年下来,经营户平均都有六七万元的收益。以前,村民周伏太的家境很差,无钱又无房,弟兄俩合住在简陋的老屋里。2005年,村里的能人周华平主动带他到河南洛阳卖皮鞋。两年后,周伏太不仅还清了债务,还攒下了不少钱,最近又准备盖新楼房,日子是越过越红火。

      像周伏太这样靠卖皮鞋脱贫致富的人,在周家村比比皆是。短短十年间,全村就有50余户200多人从事皮鞋买卖生意,成为远近闻名的“皮鞋甩卖村”。可喜的是,致富后的周家人没有独享“美食”,而是带动周边村民一同致富。现在,300多户潢溪人分布在中国各地卖皮鞋,年售皮鞋600多万双,年销售额达2亿多元

      丁山村:编织袋铺就致富路

      在潢溪镇的几大废品收购中,废旧编织袋的收购可以说历史较长并小有规模,年销售额达2500余万元,因而成为本地一大特色产业。

      该镇的丁山村是编织袋收购的一个集中地,早在20多年前,丁山村就有30多户村民从事编织袋收购。现在,经营户虽未增加多少,但经营规模逐渐扩大。

      在该村的操兵岗小组,编织袋收购户刘加兵正在收购点忙着整理收购来的编织袋。在编织袋收购行业中摸爬滚打15年的他,对这个行业比较了解。“丁山村从事编织袋收购主要分两种,一种是直接从工厂里收购来较完整的编织袋,整理后转卖给其它厂家;一种是从废品收购散户手中收购,然后转卖给其它的编织袋加工厂,生产出新的编织袋。”刘加兵高兴地介绍说,以前只能做些周边县市的生意,现在福建、湖北都有客户,销售规模年年增加,去年销售编织袋100多万只。

      编织袋收购产业规模的扩大,为一些年纪稍大的村民提供了致富新途径。在刘加兵的收购点,就有4位村民打工,他们都是本村的,一个月下来,高的可以拿到千元工资。大概有100多位村民在全镇的编织袋收购点里做事。

      丁山村的编织袋收购虽已有一定规模,但仍处于粗加工阶段,只是单纯的收购与转卖。由于没有精加工,所以附加值低,因而未带来大的利润。刘加兵对此颇有感触:“我现在一只编织袋平均只赚2分钱,一年下来,利润也就只有2-3万元;如果能进行深加工,利润就会更高些。”

  •   历史沿革

      建国前属潢溪、桂林乡,建国初属潢溪乡、桂林乡、朝阳乡、金墩乡、黄桥乡、大林乡。1958年设潢溪公社,以驻地命名。1984年改乡,1993年建镇。1997年,面积47平方千米,人口3.3万,辖潢溪居委会和倪夏、塔洲、渡口、店前、桂林、丁山、金墩、万山、潢溪、朝阳、大林、弋桥、逢叶13个行政村。

  •   地理位置

      潢溪镇地处鹰潭市余江县中部,信江中下游,是我国卓越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出版家邹韬奋的故里。全镇现有人口(3.9)万,辖区面积46平方公里,下辖13个行政村:朝阳村、潢溪村、金潢溪镇1墩村、倪夏村、弋桥村、丁山村、桂林村、塔洲村、店前村、逄叶村、渡口村、大林村、万山村。1个居委会,1个林场。景鹰高速、206国道、梁余线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1] 潢溪镇地处余江县中部,位于鹰潭、余江、锦江镇交界处,距华东铁路枢纽鹰潭约18公里,距余江县城约15公里。206国道、梁余线、景鹰高速穿境而过,交通便捷。2003年被列入全省100个重点建设镇。辖区面积为46平方公里,辖区内13个行政自然村,1个居委会,18个镇直单位,全镇总人口37340人,人均纯收入为3200元。多年来,镇党委、政府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为目的,带领和团结全镇人民艰苦奋斗,深化改革,锐意进取,力争把潢溪镇建设成为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交通便利、街道靓化、人民富裕、社会进步的新农村。

      集镇王家渡是千年古镇,面积约2平方公里,人口6500多人,新建成的富祥小区是集镇中心,集市上街道宽阔、整洁,两边是规划整齐的楼房,农贸市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应有尽有,是周边3-4个县市农产品的主要聚集地,年交易额3.6亿元以上。自来水厂正准备在潢溪安家落户,热闹的集市以它独有的风姿向路人展现潢溪镇人民幸福的生活。

      潢溪镇是个农业大镇。全镇优质稻种植面积2.2万亩,甘蔗4000余亩,蔬菜3000余亩,花生4000余亩,果树5000亩,另有可供开发的4000余亩山地(含林地)。

      废品毛发回收及加工是潢溪镇最大的优势和特色产业。废品回收有近30年的历史,年产值约1.4亿,毛发市场是华东地区第二大市场。鹰潭兴发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是潢溪镇的龙头企业,是

      潢溪镇2江西省最大的有色金属废品收购加工企业。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公司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着,2005年上交税收400万,为潢溪经济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目前,镇党委、政府正规划建设潢溪镇废品毛发回收加工工业园区,规划面积约2000亩,首批落户园区内的是鹰潭兴发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园区建成后将进一步吸引国内外客商投资,做大做强废品毛发回收加工企业。

  •   基础设施

      始终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经济发展环境有了明显改善。2007年,投资389万元对境内全长20.5公里涉及8个行政村的三条机耕路和潢溪至金墩堤顶公路全部硬化,2009年争取资金140余万元,完成7公里的村道硬化任务,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争取上级资金3900余万元对中潢圩堤、梁上燕水库和四座小〈二〉型水库溢洪道进行了除险加固。争取资金260余万元,对境内的白塔干渠和支渠进行了改造。争取省级项目资金1245万元对桂林村、塔洲村4150亩耕地进行土地平整建设;争取农村人饮工程项目资金430余万元,解决了全镇饮水安全问题;投资300万元的塔洲大桥、投资1188万元的潢溪大桥工程顺利峻工;投资4000余万元的循环经济基地建设已完成新集镇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规;征地近千亩,报批600余亩,全长4.2公里的主干道潢中线已全线通车,投资800余万元的镇便民服务中心已经搬迁使用,园区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为招商引资和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   社会事业

      文化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教育投入实现“三个增长”,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教育质量逐步提升,2011年5月,顺利通过了省市教育督导评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

      潢溪镇3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人数32644人,参合率达97%。全面启动新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9806人,其中60周岁以上3501人,661人参加新型居民养老保险。计生工作各项指标执行良好,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国土资源实现合理利用、耕地总量实现占补平衡。环境保护取得实效,环境质量不断提升,人居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   社会稳定

      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全局观念,坚持每周一矛盾纠纷排查调度制度,积极开展和谐平安创建活动,认真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突出治安问题、治安乱点排查整治、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及公共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高度重视群众信访工作,妥善化解各类人民内部矛盾。积极调处各类纠纷,调处成功率97.8%;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活动,有效遏制了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五年来,全镇未发生一起有重大影响的群体性事件和安全事故,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   经济

      潢溪镇东南有山,山上皆是红石,大石岭,柳家岭全是红色砂岩,粒度均匀,容易开采,是优良的建筑材料。西北沿河洲畔建筑砂丰富,该砂由石英砂和云母组成,泥质极少,粒度均匀,是理想的建筑用砂。潢溪有山地14899亩,现有育林面积达10000亩,其中成林面积8000亩,幼林面积2000亩,所种林木大部份是马尾松、湿地松以及少量杉木、柑桔、沙田柚和板栗等,长势良好。

      镇乡镇企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快。以前就有建筑队、手工业联社、综合社、纺织厂、农机站、搬运队等社队企业。建筑队实力雄厚、经营旺兴、有固定资产100万元,业务遍布省内外,年创产值500余万元,上交利税10余万元。改革开放后个私企业迅速发展,商业运输业并举争先,小型工业企业茁壮成长,废品收购独具一格、幅射全国各地,年产值2000余万元。1998年引进台商独资在镇兴办富同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投资440万元,种植香菇年产值可达500万元。

      1998年底潢溪镇有乡镇企业230个,从业人员1180人,总产值4247万元,其中镇村集体企业13个,从业人员278人,产值1454万元;私营企业40个,从业人员320人,产值693万元;个体企业177个,从业人员510人,产值2100万元。

      重点企业有:金海氨基酸有限公司、兴发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叶辉粮油公司、富同食品有限公司。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