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哈尔滨白渔泡国家湿地公园

哈尔滨白渔泡国家湿地公园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哈尔滨小白渔泡湿地公园位于道外区巨源镇,距市中心25公里,占地160万平方米,是我市唯一一块保存完好的原始生态湿地。公园内沼泽湿地占90%以上,有90%的芦苇覆盖湿地中部水面,50公顷一望无际的芦苇荡,使这里颇具江南水乡之韵。泡中盛产花鲢、麦穗鱼等14种鱼种,还有野鹤、水鸟等18种禽类漫步其中,成为集观鹤赏苇、垂钓采摘于一体的绿色生态旅游园。

  •   保护的重要性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湿地一旦遭到破坏,水资源将无法得到保障,引起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所以国家建立了自然湿地保护体系。此次白渔泡湿地公园被列入国家级湿地公园,也显示出其保护的重要性。哈尔滨白渔泡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不仅能保护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和维持区域生物多样性,而且也能更好地改善和提高哈市及其周边地区居民的生活环境。

  •   将建野生动植物展览馆

      依托白渔泡的自然优势,湿地公园还将建立野生动植物展览馆,正在兴建的万米荷花池也将成为公园的一大亮点。鹤舍内除野生灰鹤外,还将引进扎龙自然保护区的丹顶鹤,从而将白渔泡打造成哈市真正的“鹤乡”。

  •   建设意义

      哈尔滨白渔泡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不仅能保护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和维持区域生物多样性,而且也能更好地改善和提高哈市及其周边地区居民的生活环境。按照规划,哈市将通过抢救性保护开发来恢复昔日的白渔泡湿地风貌,湿地公园区域内湿地生态系统主要由河流、泡沼湿地、草本沼泽湿地等多种湿地类型共同组成,成为众多湿地植物的生长地和多种水禽的栖息场所。哈市将结合其独特的地理区域位置,将该湿地公园建设成为集湿地资源保护、科普教育宣传和湿地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具有浓郁北方特色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   扩建

      哈尔滨白渔泡国家湿地公园4现已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的白渔泡湿地公园,现又投入近千万元,湿地面积扩大60万平方米,公园总面积将达220万平方米。二期工程预计2010年完成,届时白渔泡湿地不仅可恢复昔日湿地风貌,还将成为冰城最大的城市绿肺。[3]

  •   旅游亮点

      目前哈尔滨白渔泡国家湿地公园已经开工建设,按照规划完成了配套水电、道路的建设,收回已开垦、设立鱼池的湿地60万平方米。现在已启动亭景景观建设,今年完善芦苇荡舟、网球场、湿地保护等工程,“五一”即可接待游客。同时,湿地公园作为哈市周边地区保存完好的湿地区域,邻近松花江,水资源和鱼类丰富,是水禽等鸟类栖息的优良场所。在湿地公园建设中,还将开展水禽人工招引工程,建立湿地天然养殖基地,现已引进天鹅、孔雀等进行繁殖,为游客提供更多认识自然、保护自然的机会,届时,这里将成为哈市科普教育、教学实践、观鸟以及旅游度假的新旅游点。

      据悉,哈尔滨白渔泡国家湿地公园还规划建设葡萄观赏园、观鸟区、水上项目区等,不但夏季市民可游览湿地、参观湿地动物展示园,冬季也可游览水道,并进行冰上游乐。

  •   简介

      哈尔滨白渔泡国家湿地公园1白渔泡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哈市道外区巨源镇白鱼屯北部500米,处于道外区松花江南岸的湿地,呈狭长分布,东靠蜚克图河,与宾县糖坊镇一河之隔,南与永源镇接壤,西与民主乡毗邻,北至松花江南岸与呼兰区腰堡乡隔江相望。

  •   自然风光

      哈尔滨白渔泡国家湿地公园3自然风光最美的芦苇荡位于湿地中部水面,总面积约为50公顷,水面90%覆盖着芦苇,成片的芦苇一望无际,颇具江南水乡风韵。芦苇荡中部还有一片香蒲,与四周芦苇相互辉映。白渔泡盛产鱼类,包括鲫鱼、鲤鱼、花鲢、老头鱼、麦穗鱼、柳根鱼等14种。此外,还有包括野生灰鹤等水鸟、水禽18种。芦苇荡的东南、西南两侧还有几处“采摘园”,游人在这里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也可以体味田园生活的乐趣。

  •   规划

      哈尔滨白渔泡国家湿地公园2哈市在保护的前提下综合利用湿地景观价值,开展湿地生态旅游,新建的哈尔滨白渔泡国家湿地公园将划分为湿地公园管理区、湿地保育区、湿地科学园区、湿地保护与利用示范区和湿地旅游开发区五个主体部份。

      湿地公园管理区包括入口管理服务区和湿地保护宣传长廊;湿地保育区包括湿地重点保护区和湿地科研监测区;湿地科学园区按主题分为湿地动物园、湿地景观观赏、湿地鸟类观赏和湿地保护知识长廊;湿地保护与利用示范区包括湿地恢复区、鸟类栖息地保护区和生态种植业示范区;湿地旅游开发区包括鱼塘垂钓、荷塘采摘和水上游乐等休闲游乐区。其中,湿地重点保护区面积为67公顷,是湿地公园的一级保护区域,主要功能是保持园内湿地生态系统平衡、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保障候鸟迁徙及繁殖。建成一个天空中水鸟振翅盘旋,自由翱翔,池塘边雁鸭嬉水觅食,无忧无虑,人们尽情观雁赏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鸟胜地。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