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呼伦湖

呼伦湖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呼伦湖(英语:Hulun Lake),又名达赉湖(英语:Dalai Lake),位于中国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面积2339平方公里,是内蒙古第一大湖、中国第四大淡水湖,与贝尔湖为姊妹湖。

  •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呼伦湖 别名: 呼伦池、达赍诺尔 集水区面积: 37214.0 集水区国家: 中国 湖泊长度: 93.0 湖泊阔度: 25.2 湖泊面积: 2339.0平方公里 平均深度: 5.92 最深深度: 8.0 所在地: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 开放时间: 08:00~18:30 票价: 20元

  •   传说

      呼伦湖和贝尔湖的来历,当地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说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草原突然遭到了风妖和沙魔的侵袭。它们所到之处狂风大作,黄沙蔽日,草原危在旦夕。草原人民被迫背井离乡,去寻找绿色的土地。这时天国派来了分别化名为呼伦和贝尔的一对天鹅,她们与魔鬼展开殊死搏斗,战胜了恶魔。为了防止悲剧不再发生,她们决定永久地庇佑这里的草原。最后她们手拉着手变成了呼伦湖和贝尔湖。辽阔的湖水挡住了风沙,滋润了大草原,孕育了多民族的文化,草原从此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和活力。

  •   名称由来

      呼伦湖1呼伦湖在史前已经有人类居住。历史上曾数易其名: 《山海经》称大泽,唐朝时称俱伦泊,辽、金时称栲栳泺,元朝时称阔连海子,明朝时称阔滦海子,清朝时称库楞湖,当地牧人称达赉诺尔(蒙古语,意为“像海一样的湖泊”)。而呼伦湖是近代才有的名称,呼伦的蒙语大意为“水獭”,贝尔的蒙语大意为“雄水獭”,与贝尔湖一阴一阳,因为历史上两湖中有很多的水獭。

  •   形态描述

      呼伦湖2呼伦湖又名呼伦池、达赍诺尔。呼伦为突厥语,意为海;北齐称大泽,唐称俱伦泊,元名阔夷海子,清名库木樗湖;称达赍诺尔,蒙语,意为海一样湖泊。在呼伦贝尔盟满州里市南郊,跨新巴尔虎左旗和新巴尔虎右旗。晚侏罗~早白垩世,在海拉尔多字型构造作用下,形成额尔古纳隆起和阿系山隆起带。在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影响下,在原有构造基础上产生新的褶皱和断裂,盆地沉降中心移至乌尔逊河以东至辉河一带,近期移至今呼伦湖一带。在地形上表现为滨湖的剥蚀高地和西岸的陡崖,东岸形成东高西低的呼伦贝尔高原。两断层之间的下陷盆地,由于河水长期汇聚而形成今日的呼伦湖。水位545.33m,长93.0km,最大宽41.0km,平均宽25.2km,面积2339.0km2;最大水深约8.0m,平均水深5.92m,蓄水量138.5×108m3。

      集水面积37214.0km2,补给系数15.91。湖水主要依赖地表径流与湖面降水补给,沿湖有河流80余条,多为时令河;主要入湖河流为西南部入湖的克鲁伦河,源于蒙古国肯特山东麓,长206.0km,年均径流量5.367×108m3(阿拉坦额莫站,1959~1980);东南部入湖的乌尔逊河,源于贝尔湖,长223.0km,年均径流量为5.638×108m3(坤都冷站,1961~1980年);其余河流及区间年均径流量0.195×108m3。年均地下径流量4.501×108m3,湖面降水量5.47×108m3,合计年入湖总水量为21.171×108m3。出流为北岸的木得那雅河,原经海拉河与额尔西纳河相通,为黑龙江源流之一,曾是调节呼伦湖的1条吞吐性河流,1958年被堵后,1971年新开一条人工河(新开河),使木得那雅河一段改道,并建闸控制,一般情况不启闸泄水。湖面年蒸发量21.8×108m3,工农业用水量0.001×108m3,合计年出湖水量21.771×108m3,收支相抵,年亏损水量-0.60×108m3。

  •   景观

      呼伦湖有八个著名景区分别为水上日出、湖天蜃楼、石桩恋马、玉滩淘浪、虎啸呼伦、象山望月、芦荡栖鸟、鸥岛听琴。

  •   渔业

      进入11月份,湖水就开始封冻,几千平方公里的湖面,几天的工夫就冻得严严实实。此时,是每年最繁忙的捕捞季节。全年70%的捕捞量就是在这天寒地冻的时候完成的。

  •   湖泊类型

      重碳酸盐类钠组Ⅰ型微咸水湖。

  •   环境

      呼伦湖3呼伦湖是中国北方数千里之内唯一的大泽,水域宽广,沼泽湿地连绵。湖中共有鱼类30多种,主要有鲤鱼、鲫鱼、鲇鱼等经济鱼类。此外,湖中还盛产白虾。呼伦湖也是中国北方地区重要的鸟类栖息地和东部内陆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春秋两季,南来北往的候鸟种类繁多。据初步统计,呼伦湖地区共有鸟类17目41科241种,占中国鸟类总数的1/5,主要有天鹅、雁、鸭、鹭等,其中不少属珍稀禽类。其中丹顶鹤、白鹤、黑鹳、大鸨、金雕等是国家一级保护乌类。全世界有鹤类15种,而呼伦湖保护区就有5种,这些鹤类家族中的白鹤。丹顶鹤、白枕鹤已被列入世界濒危物种,而这片湿地就成为他们的重要的避难所。

      此外,以呼伦湖为主体的三湖(呼伦湖、贝尔湖、乌兰诺尔湖)和三河(克鲁伦河、乌尔逊河、达兰鄂罗木河)成为供鱼类栖息、繁衍的天然有机水系,形成了一个渔业生产的整体。乌尔逊河中游的乌兰泡水生植物极其丰富,成为鲤鱼、鲫鱼的主要产卵地。

      自净呼伦湖的自净能力与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有关,首先湖的面积大,与多条草原河流沟通;其次由于地处高纬地区,气温低,对湖体浮游生物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湖体构造特殊,露出30余个泉点,有大量地下水的补给。因此,呼伦湖在维持生物多样性和丰富的生物资源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在区域环境保护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保护由于气候干旱等原因,近年来湖体水位持续下降,水面减少约300平方公里,导致湿地萎缩,湖区生态环境退化。从2000年至2009年,呼伦湖的水位已经下降了约4.6米,平均每年下降50厘米!呼伦湖水域面积缩减了477平方公里,比历史最大面积2339平方公里缩减了20%;相应湖蓄水量不足70亿立方米,比历史最大蓄水量138.5亿立方米减少了一半。

      蓄水量减少使得水域污染严重,据相关资料显示,湖水Ph值由上世纪60年代的8.5上升为目前的9.1,碱度由2.28每升毫克当量上升到11.09,含盐量由千分之0.7上升到千分之1.6。碱化的湖水让三种鱼类已经灭绝,它们分别是细鳞鱼、蒙古红幽和哲罗鱼。

      1992年10月,在呼伦湖成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达74万公顷,处于中、蒙、俄三国交界处的中国境内,属于跨国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与蒙古国达吾尔自然保护区、俄罗斯达吾尔斯克自然保护区共同组成了达吾尔国际自然保护区。

      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实施呼伦湖水资源配置及水环境治理工程,从海拉尔河引水,补充呼伦湖水量,恢复湖区湿地,有效地遏制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1999年至今,内蒙古气象局利用卫星遥感对呼伦湖水体进行了连续11年监测,今年呼伦湖开湖时间比去年晚5天左右。通过监测表明:呼伦湖面积在过去11年间不断萎缩,目前已不足1800平方千米,面积缩减少约620平方千米;呼伦湖的水环境也逐年恶化,今年观测到的水位是91.294米,比去年同期降低0.171米,透明度28厘米,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厘米。

  •   生态环境

      湖区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年均气温-0.1℃,1月平均气温-22.7℃,极端最低气温-42.7℃,7月平均气温19.8℃,极端最高气温40.1℃。年日照时数2800~3100h,辐射总量520000~570000J/cm2,无霜期110~160d。多年平均降水量319mm,6~8月占年降水量的80%~86%;降水日数62d,降雪日数20~30d;年蒸发量1400~1900mm。年最大风速27.0m/s,平均4.0~5.0m/s。

      据1960~1981年水位资料,多年平均水位544.42m,年内水位最大变幅0.74m,平均变幅0.23m。水位年际变化:1952~1959年544.00~545.00m,湖泊处于扩张状态;1960~1981年543.70~545.50m,1982~1983年542.00~543.00m,其中1960~1972年水位变动不大,1972年以后,湖水位逐年下降,1983年湖水位比1962年下降2.00m。据1962~1981年资料,5月平均水温6.8℃,6月16.1℃,7月21.2℃,8月20.5℃,9月14.3℃,10月5.7℃,年最高水温21.0~28.6℃,出现于7~9月;水温10℃以上日数117d,14℃以上94d(严志德,1985年)。最早结冰在10月30日,最迟11月16日;融冰最早日期4月25日,最迟5月15日,冰冻日数155d左右,冰厚0.96~1.32m,冰上积雪0.10~2.00m。湖水黄绿色,透明度0.22~0.71m。pH值8.7,总硬度18.96德国度,矿化度1.15g/L;阴离子HCO3-、Cl-、SO42-、CO32-,含量分别为560.18、124.38、96.07、42.31mg/L;阳离子Na+、Mg2+、Ca2+、K+含量分别为239.49、48.97、26.33、14.19mg/L,属重碳酸盐类钠组Ⅰ型微咸水湖。DO9.19mg/L,COD11.16mg/L,BOD13.36mg/L,TN1.98mg/L,TP0.105mg/L,TFe0.04mg/L;NH4+—N0.431mg/L,NO3-—N0.089mg/L,NO2-—N0.012mg/L,PO43-—P0.047mg/L。

  •   生态资源

      鱼类计有鱼类3目6科30种及1亚种,其中鲤形目3科26种,鲱形目2科3种,鳕形目1科1种。有定居型的鲤、鲫、红鳍鮊、蒙古红鮊、雅罗鱼、鲶鱼、油条等,占鱼产量的绝对优势;半洄游性的鲢、鳙、草鱼是1958年后引进的鱼类,产量极微;冷水性的江鳕、狗鱼和冷水溪流型的哲罗鱼、细鳞鱼,湖内也不多。湖中主要经济鱼类有鲤、鲫、油条、红鳍鮊、蒙古红鳍鮊、狗鱼、鲶鱼7种,其中以油条产量最高,鲤鱼次之。渔业开发历史较早,从1917年至今,已近90年历史,但1947年前只属零星季节性捕捞,据1948~1986年鱼产资料,大致经历三个阶段:1948~1957年以冬季冰下大拉网为主,鱼产量多年平均3826.29t;1958~1969年为常年多网具(有兜网、拉网、挂网、流网、箔旋等)混合生产,鱼产量有所提高,多年平均6141.43t;1970~1986年,开始拉网捕鱼,并实行以养为主、养捕结合和一系列的繁殖保护措施后,鱼产量又有提高,多年平均7078.8t。

      水生植物计有水生植物20科24属40种,其中挺水植物26种,沉水植物11种,浮叶植物2种,漂浮植物1种。主要分布在湖的东北、东南沿岸,此外在乌尔逊河与克鲁伦河的入湖河口亦有分布。主要种类有芦苇、蔗草、泽泻、莎草、眼子菜、雨久花、蒲草、狸藻、水芹。群落类型有:芦苇群落,分布在东南湖湾区,面积3.14×104hm2,生物量3600g/m2(鲜重),密度150株/m2,覆盖率100%,现存量2.5×104t,为内蒙古重点芦苇产区之一。1968~1985年共产芦苇41512t,最高年产3664.0t(1973年),最低724.0t(1979年)(徐占江,1989年),其长势因只割不育而退化;荇菜群落,分布在乌尔逊河入湖口湖区,生物量3000.0g/m2(鲜重),覆盖率95%,其中有少量的眼子菜和杉叶藻;狸藻+眼子菜群落,主要分布在东南湖湾区,生物量5300.0g/m2(鲜重),除狸藻与龙须眼子菜外,还有杉叶藻等。

      浮游植物据1981~1982年、1988~1989年调查,见有浮游藻类8门121属201种,其中蓝藻门22属39种,绿藻门50属84种,硅藻门24属36种,裸藻门6属16种,甲藻门5属6种,隐藻门4属6种,金藻门6属9种,黄藻门4属5种。年内初春以硅藻最多,绿藻次之;春季绿藻较多,蓝藻次之;秋季蓝绿藻较多。隐藻和裸藻数量常在秋季和冬季出现最高值。湖泊表层以蓝藻为主,底层以硅藻为主。春季的优势种有小环藻、桥穹藻、小球藻、项圈藻、鱼腥藻和铜色微胞藻;夏季优势种主要为铜色微胞藻、水花微胞藻、水花束丝藻和腔球藻等,湖面出现蓝藻水华;夏季除蓝藻门大量种群继续存在外,其它藻类很少出现,常见的蓝藻有隐藻、裸藻、小球藻、蓝球藻和腔球藻等。

      浮游动物见有浮游动物44属69种,其中原生动物14属19种,轮虫20属32种,枝角类5属11种,桡足类5属7种。以砂壳虫、焰毛虫、似铃壳虫;长三肢轮虫、矩形龟甲轮虫、晶囊轮虫;内蒙古秀体、僧帽;直刺北镖水蚤、近邻剑水蚤和无节幼虫为优势种。年均生物量4.143mg/L。生物量平面分布,东岸6.52mg/L,西岸3.69mg/L,湖心2.72mg/L。生物量年内夏季最高5.56mg/L,冬季最低0.57mg/L,主要受桡足类和枝角类数量多少影响。桡足类在全年都是优势种,夏季生物量最高3.5mg/L,占全年的63.0%;优势种为近邻剑水蚤、直刺北镖水蚤和无节幼虫;秋季枝角类生物量最高2.71mg/L,占全年的58.3%,优势种是圆形盘肠、卵形盘肠、内蒙古秀体和僧帽;夏秋季节原生动物个体数量虽多,但生物量较低,优势种是王氏似铃壳虫、球形砂壳虫、滚动焰毛虫;轮虫高峰值出现在春季,优势种是长三肢轮虫、裂足轮虫、曲腿龟甲轮虫、矩形龟甲轮虫;冬季以桡足类的直刺北镖水蚤及无节幼虫占优势,冰下无枝角类,原生动物不多,以王氏似铃壳虫为主,轮虫也很少。

      底栖生物底栖动物有寡毛类、软体动物、环节动物的蛭纲,昆虫类的蜻蜓目、蜉蝣目、毛翅目及摇蚊幼虫,介形类及甲壳类的秀丽白虾等。除秀丽白虾为全湖分布外,其余种类分布极不均匀,湖北部种类和生物量较高,南部较低。摇蚊幼虫无论是数量或生物量均是底栖动物的主要成分,优势种为羽摇蚊。1957年后,底栖动物的数量420ind./m2,生物量1.123g/m2,到1981年,除蚌外,寡毛类和摇蚊幼虫的数量212ind./m2,生物量0.408g/m2。秀丽白虾以1986年产量最高165t,1984年产量最低8.4t,年均产量96.3t。1981年全湖蚌类约1167.3kg,主要种类是褶纹冠蚌和圆顶珠蚌。

      原生动物原生动物14属19种,以砂壳虫、焰毛虫、似铃壳虫为优势种。

  •   范围变化

      呼伦湖湖水的范围变化非常大,在《山海经》、《唐书》这些古书中都有记载。呼伦湖以前叫大泽,在汉语文献里面叫很大的湖泊,有时候可能达几千平方公里,但有的时候又很小,比如说在清末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它干涸了,就剩下几个小水泡和大量的湿地。从清末到民国时期及20世纪60一80年代,这个湖又都有一个扩大的过程。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