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武原镇

武原镇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武原镇始建于唐开元五年。位于海盐县东部,属平原地形,土壤肥沃、气候宜人、交通区位条件优越。01省道、盐湖公路、六平申航道贯穿全境,杭浦高速公路、海盐接口、跨海大桥接口紧邻镇域,西距省会城市杭州80公里,东离上海90公里,南隔杭州湾与宁波相望。是海盐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区域面积78平方公里,耕地47798亩,人口12万,农业人口33793人。

  •    中文名: 武原镇 建立时间: 始建于唐开元五年 面积: 78平方公里 人口: 12万 地理位置: 位于海盐县东部

  •   乡镇介绍

      武原镇1武原镇位于海盐县境东部,处杭州湾西北岸,当东经120度56分,北纬30度31分。西南距浙江省会杭州市100公里。东南部濒临杭州湾,南、北与城郊乡接壤,西与富亭、城西两乡交界。东西长约4公里,南北宽约3.7公里,总面积为6.9平方公里(城镇建成区为320公顷)。辖4个街道办事处,13个居民委员会,3个农业行政村(32个村民组,32个自然村)。有9217户,3159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116人,占海盐县非农业人口总数的54.73%。镇政府驻地海滨东路68号,1987年3月迁文昌东路13号新楼。

      农业生产实施效益农业战略,重点发展葡萄、花卉、苗木、蔬菜等优势产业。武原镇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制订无公害葡萄县级生产标准,并通过浙江省首批无公害葡萄基地认定,“纯元”牌葡萄获得浙江省绿色农产晶称号。扶持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兴办海盐天旺特色蔬菜食品加工厂,带动农户种植大头莱。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设施农业处于海盐县领先地位。

      武原镇2工业生产以饲料、机械、造纸、化纤等行业为主导。园区建设突出高品位、高起点,其中浙江一星工业园区已被确认为浙江省食品工业专业区。技改投入加大,全年生产性投入超2亿元,实施技改项目18个。开放型经济发展,2002年被评为海盐县对外贸易工作先进单位。

      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2002年,武原镇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为核心的社会福利救济体系,全镇有342户困难家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拓宽社区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武原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嘉兴市定为示范点。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浇筑水泥路19.5公里,改建和维修桥梁25座,淘汰水泥船82只。

      武原镇原杭嘉湖平原水网地区,东部沿海地势稍高于西部平原,平均海拔3.1米,沪杭公路缘境而过,盐嘉塘、武通港、团结港、白洋河等汇流境内,水陆交通便利。除客运码头外,还有50多个货运和各工业企业单位专业装卸码头,成为县境来往客商和货物运输的枢纽。

      武原镇区东段是海盐县属行政机关主要所在地,镇中是主要商业区,镇南辟有小商品市场和农贸市场,新建在东南河滩的核电厂生活区成成为镇区组织部分。全镇高层建筑林立,新村遍布,环境优美。镇内设中学2所,小学5所,幼儿园5所,托儿所18个,县、镇、乡医院6家,妇幼保健医院1家,还有张元济图书馆、海盐县人民广播电台、县电视转播台、绮园、儿童公园、电影院、影剧院、县工人俱乐部、游泳池、溜冰场等文化单位及娱乐和游览场所。

  •   旅游资源

      武原镇5武原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镇,既有滨海明珠之美,又有人文景观之韵。这里旅游资源丰富,有浙江第一阁——千佛阁,有中国十大名园之一——绮园,有凝聚全镇人民力量的海上长城——鱼鳞海塘等等。这里历史名人辈出,曾养育了中国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张元济、民族实业家张幼仪、先锋派青年作家余华等大批能人志士。

      绮园为中国十大名园之一,位于武原镇绮园弄,占地14.8亩。该园原为明代废园,后冯氏在此建园,人称冯家花园。 该园建于清咸丰年间,园内以树木山池为主,略略点缀建筑,形成水随山转,山因水活的布局,以其精致典雅而闻名于世。解放后冯氏将园林献给了国家,1960年10日至1961年10月辟为嘉兴专署工人疗养院。1967年重修,更名为海盐人民公园。1980年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6月复名绮园,1990年列为浙江省重点文保单位。

      张元济图书馆坐落在浙江省海盐县武原镇,是一座具有民族风格、体现江南园林特色的仿古建筑。院内黛瓦粉墙,曲桥卧波,阁亭相接,自然成趣,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个安静、舒适、典雅的读书园地。它与秦山核电站、南北湖、绮园一起成为海盐县供参观游览的四个主要景区之一,蜚声海内外。

      随着经济的发展,武原镇各项社会事业也创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全镇交通道路骨架全面形成,城镇面貌明显改观,镇文化设施已达到嘉兴市级东海明珠标准,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建经济强镇,创文化名镇”已在全镇开展。

  •   特色产业

      武原镇3武原镇的葡萄产业已经形成了5000亩,辐射带动周边2000亩的规模。形成了“一点”:葡萄新品种实验园、“两线”:南线——致富路沿线,北线——盐齐路沿线、“三片”:武原镇西南片、西片、西北片的产业集聚;形成了藤稔、无核白鸡心等优质品种为主的品种结构;形成了设施化栽培、技术化生产模式;形成了以富亭葡萄合作社和葡萄经纪人为中心的专业化销售模式。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武原镇葡萄生产已呈现六大新特点:一是目标明确化。通过努力,建成长三角地区种植面积大、栽培水平高、品种品质优的葡萄专业特色镇;二是品种多样化。包括青提、黄提、红提、先锋、藤稔、美人指等在内,实现多品种生产以适应不同消费者;三是种植规模化。全镇现有葡萄种植面积2500亩,主要集中在君原、富亭二个行政村,大棚边片种植,并逐步向西幅延伸,规模效应初步显现;四是产品绿色化。经浙江省农业厅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检测,二十二项指标全部符合国家标准,生产基地已被认定为国家级无公害生产基地,产品早在2002年就被认定为浙江省绿色农产品,其“纯元”牌葡萄已连续多年获得浙江省优质水果精品展示会、浙江省农博会金银奖;五是生产标准化。运用“统一、简化、协调、选优”原则,对葡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制订了符合本镇实际的县级地方标准,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既确保先进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又确保葡萄的质量与安全;六是组织合作化。建立了镇葡萄协会和富亭葡萄专业合作社,积极帮助农户做好生产技术辅导文章,又切实帮助农户做好销的文章。

      在葡萄产业不断壮大的同时,武原镇组建了葡萄专业合作社和葡萄协会,把种植户、技术部门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并于2000年注册了“纯元”商标,对该镇葡萄进行统一包装,较好地解决了分级无标准、以次充好和竞争无序的问题。“纯元”葡萄以其优质的品质赢得了消费者赞誉和受到市场认可,迅速在长三角走红。合作社和协会先后多次召开“纯元”牌葡萄销售恳谈会和由群众参与的“摘葡萄、品葡萄”趣味性比赛,多次邀请农业专家和江、浙、沪的客商前来考察无公害葡萄基地,大大提升了品牌知名度。

  •   经济发展

      武原镇4改革开放以来,武原镇经济迅速发展,2003年,武原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8亿元,镇财政收入4115万元,是海盐县的经济强镇。

      工业

      工业是武原镇的主导产业。2003年工业总产值38亿元。全镇拥有企业553家,初步形成了食品加工、造纸、化纤、五金标准件、纺织服装五大支柱产业,涌现了“一星集团”、“南洋纸业”、“华明化纤”、“威康纺织”等重点骨干企业。境内有五金标准件工业城,产量和出口量均占中国的十分之一,形成了从原材料供应、产品生产、设备制造等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是中国标准件生产基地和浙江省出口基地。正努力打造“全市标准件生产专业村”的明珠村,有60家标准件生产企业,2003年产值达11.2亿元。

      食品加工业中“一星”品牌为浙江省著名商标,“星连心”色拉油获得中国粮油协会“放心油”称号,产品远销中国各大城市。镇工业区总规划面积5.16平方公里,与海盐县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湾大桥新区相互依托,连为一体,划分为造纸工业区、纸容器工业区、轻工综合区、高新技术区四大区块。工业区位优势明显,紧靠沪杭快速通道,至乍加苏高速公路及杭州湾跨海大桥13公里。

      农业

      农业既是武原镇的基础产业,又是特色产业。现已建起了万亩优质米基地,万亩蔬菜基地、万亩水果基地和千亩名特花卉种苗基地,组建了葡萄、大头菜、兔业养殖等3个专业合作社、草莓、花卉、水产等5个专业协会以及食品、蔬菜、花卉3个农业龙头企业。有传统特色的葡萄产业依托市场,积极探索葡萄种植新技术,努力打造葡萄品牌,“纯元”牌青提久享盛誉,为浙江省绿色农产品,连续三年获得浙江省农博会金奖、银奖,产品深受上海、江苏市场欢迎。2003年,该镇2100亩葡萄基地被评为国家级无公害生产基地。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