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城东湖

城东湖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城东湖古称戎湖,又作溶湖和荣湖,位于淮河中游南岸,霍丘县。因位居霍丘县城之东,遂得今名。河迹洼地湖,由南北向不均匀升降运动,经淮河泛滥淤积,洼地积水形成。湖区范围:东起罗家岗,向南经汪咀子、黄泊渡、胡家埠、孟集,然后向西越汲河至三流集,再向北经曹墩子、滕桥、茅桥、赵咀子至唐家冲。地形狭长,东西平均宽度5~6公里,南北平均长度30公里,面积约180平方公里。

  •    中文名: 城东湖 其他名: 古称戎湖,又作溶湖和荣湖。 集水区面积: 2128.0 集水区国家: 中国 湖泊长度: 26.9 湖泊阔度: 3.1 湖泊面积: 120 平均深度: 1.5 最深深度: 2.6

  •   原生动物

      原生动物数量为600ind./L,生物量为0.018mg/L

  •   城东湖简介

      城东湖1城东湖位于淮河右岸,霍邱县城东部,故名。亦称氵戎湖或荣湖。由南北向不均匀升降运动,经淮河泛滥淤积,洼地积水形成。湖区范围:东起罗家岗,向南经汪咀子、黄泊渡、胡家埠、孟集,然后向西越汲河至三流集,再向北经曹墩子、滕桥、茅桥、赵咀子至唐家冲。地形狭长,东西平均宽度5~6公里,南北平均长度30公里,面积约180平方公里。水位19.00m,长26.9km,最大宽6.4km,平均宽3.1km,面积120.0km2;最大水深2.6m,平均水深1.5m,蓄水量2.1×108m3。

  •   底栖生物

      底栖动物见有软体动物10种,寡毛类2种,水生昆虫1种,生物量112.28g/m2,其中河蚬、淡水壳菜合计生物量110.34g/m2;80年代以前,湖中曾有较为丰富的三角帆蚌、褶纹冠蚌,因捕捞过度,现资源量已锐减。

  •   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种类稀少,仅在庙台子南有簇状分布的马来眼子菜、菹草。

  •   浮游动物

      浮游动物数量936.2ind./L,生物量1.282mg/L,其中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数量分别为600ind./L、300ind./L、18.6ind./L和17.6ind./L;生物量分别为0.018mg/L、0.09mg/L、0.558mg/L和0.616mg/L。

  •   浮游植物

      见有浮游藻类4门10属。1994年7月调查,全湖藻类平均数量168×104ind./L,生物量2.27mg/L,其中数量绿藻门88×104ind./L,硅藻门48×104ind./L,隐藻门24×104ind./L;生物量硅藻门1.83mg/L,隐藻门0.96mg/L,绿藻门0.124mg/L;蓝藻门0.004mg/L。

  •   湖泊类型

      重碳酸盐类钙组Ⅱ型淡水湖

  •   生态环境

      城东湖2湖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3℃,1月平均气温1.8℃,极端最低气温-16.6℃(1969年1月31日),7月平均气温27.8℃,极端最高气温41.2℃(1959年8月23日)。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148.8h,辐射总量472822J/cm2,无霜期226d,降水量960mm,最大年降水量1308.7mm(1983年),最小年降水量452.4mm(1978年);年内5~9月降水量655.5mm,其中7月降水量194.3mm;12月降水量仅有19.7mm。多年平均蒸发量1395mm。常年盛行偏E风,春、夏季以E、SE风居多,秋、冬季以NE、E为主,多年平均风速约4.5m/s,年内以3月风速最大,为7.7m/s。

      属淮河流域汲河水系,集水面积2128.0km2,补给系数4.1。汲河由湖南端入湖,此外,还承纳梅山水库来水,调蓄后由湖北端的东湖闸下泄,尔后向东北流约10.0km注入淮河。50年代初,治淮工程中将城东湖列为淮河中游蓄洪区,从东起罗家岗、穿越泥泊渡至新店乡的李庄筑堤建闸,从此城东湖演变成受闸坝控制的水库型湖泊。蓄洪控制工程主要为拦河(湖)坝和东湖闸两部分:其中拦河(湖)坝由东湖坝和拦洪堤组成,东湖坝从罗岗直起至卜村止,系填湖部分,坝口位于泥泊渡,口宽60.0m,坝顶高程24.5m;拦洪堤从卜村起,经唐家冲到李庄,全长5.14km,堤顶高程25.50m,顶宽8.0m,于1951年5月完工,1952年又在拦洪堤两端延长堤线5.14km,1954年堤顶高程增至27.0m,1987年增至28.0m。东湖闸位于唐家冲,于1953年5月完工,全闸5孔,总宽44.0m,每孔宽8.0m,中孔高8.0m,闸顶高程23.5m,4边孔高6.0m,闸顶高程23.34m,5孔底高程均17.14m,设计过水流量1074m3/s。以上工程,曾遭受1954年特大洪水的第一次考验,7月12日淮河水位25.00m时,东湖闸启闸进洪,14日淮河水位涨至25.30m,再次开闸进洪,7月20日淮河水位回落,东湖闸关闭。此期间城东湖最高蓄洪水位达26.57m,超设计水位2.07m,最大进洪流量1450m3/s,超设计流量376m3/s,总蓄洪水量16.3×108m3,其中为淮河分洪5.79×108m3,发挥了巨大的防洪效益。由于水利工程标准偏低,洪涝灾害仍然是湖区资源开发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如1980年6月下旬到8月下旬,湖区降雨430~651mm,发生了严重内涝,7月21日湖水位23.37m时,花园圩溃堤,28日湖水位涨至23.7m,孟集的黄冲圩及汲河两岸的圩堤全部溃决,受淹农田近5500hm2。

      建闸后的多年平均水位19.15m,历年最高水位24.03m(1975年9月1日),最低水位16.99m(1965年2月21日),绝对变幅7.04m;年内水位最大变幅5.92m(1969年),最小变幅1.38m(1978年)。湖水黄褐色,透明度0.25m,pH值7.8,总硬度3.13德国度,矿化度130.34mg/L,属重碳酸盐类钙组Ⅱ型淡水湖,DO7.6mg/L;NO3--N0.52mg/L,PO43--P0.005mg/L。

  •   鱼类

      计有鱼类7目13科40种,其中鲤科鱼类占60%。东湖闸未建之前,湖中天然生栖有长吻鮠(俗称淮王鱼)及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东湖闸建成后,长吻鮠已绝迹,四大家鱼为人工投放。主要经济鱼类是鲤、鲫、鮊、鲚,渔业生产以天然捕捞为主。80年代前,年均产量约35×104kg,最高69.5×104kg(1963年),最低16.25×104kg(1974年)。鱼产量中以湖鲚为主,约占全湖鱼产总量的70%。湖中虾类资源颇丰,其中尤以秀丽白虾(俗称沣虾)为著名。湖泊春季干湖现象时有发生,1966~1968年、1970~1977年曾连续发生过干湖,是该湖渔业资源增殖和渔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