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聪明山

聪明山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聪明山,即明山,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西7.5公里处,主峰海拔262.8米,山底面积1平方公里,形势高峻。岗峦盘踞。山之东麓有昭惠王祠,北临洺水。古为平干八景之一。

  •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聪明山 别名: 明山 最高峰海拔: 262 所在地: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 主要景观: 昭惠王祠、朱山石刻、石北口遗址 山系: 太行山脉 电话区号: 0310 邮政区码: 057150 机场: 邯郸国际机场 火车站: 邯郸火车站 邯郸东站 车牌代码: 冀D 方言: 晋语-邯新片-永年话

  •   历史传说

      聪明山2很久很久以前,聪明山叫做洺山,山上松柏盖地,古树参天。山下住着一个叫任义的青年樵夫,这任义从小父母双亡,孤身一人以采药、打柴为生。这一天,任义砍了很多柴,可真累,吃罢晚饭,便象醉汉一样倒在床上,呼呼入睡。不知过了多久,忽被推醒。睁眼一看,只见一个白衣素裹的姑娘,站在自己的床前。他以为在梦中,使劲揉了揉眼睛,真的!月光映照下,见那姑娘正眉开眼笑地望着他。他脸刷地红了,赶忙跃身坐起来问:“姑娘……你……从哪里来?”

      姑娘长袖掩面,含情脉脉地说:“任郎,我是广府胡家沟胡员外女儿,名叫聪明,只因父母双亡,来此处投奔外祖母,不幸外祖母也过世了,我现在无家可归。听说任郎忠厚、勤劳,特来以身相许,不知任郎意下如何?”

      任义听完姑娘讲述,十分同情,暗想:象我这样的人,吃了上顿没下顿,怎能娶得这样漂亮、标致的姑娘。半晌,任义长叹一声,失声说道:“姑娘,你看我一贫如洗,常言说得好:‘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象我这样,自己都不得温饱,哪里敢讨娶媳妇。你还是回去吧!”

      姑娘嫣然一笑,说:任郎,古人道:‘吃得苦中苦,方为大丈夫’,我们都有一双勤劳的手,何愁不能苦尽甜来。你们洺山姑娘不是常唱这首情歌吗?”说着,便轻声地唱起来:两双筷子一口锅,青石板上搁菜饽;荣华富贵妹不爱,同哥吃糠也快活。

      任义目不转睛地望着姑娘,只见她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这任义也是二十五岁的血肉之躯,歌声一停,他情不自禁地说:“这是真的?”

      “真的,今宵良辰美景,我们指天为证,指地为媒,结为百年之好!”

      任义乐了。他们朝天一柱香,结为夫妻。

      常言道:山高必有怪,林深岂无精。洺山对面的山头上,住着一个千年修炼的石猪。这石猪又凶残又贪心,靠饮山头上一个石槽里的甘露水,逐渐修炼成精。只是道行浅薄,未成正果,只能在夜里才可活动。这天夜里,石猪睁开朦胧的双眼,忽见山脚下灯火通明,香烟缭绕,便急忙移动着笨重的身躯,要去看个究竟。

      石猪来到任义房前,见一对男女在拜天地,定眼一看,认得是洺山白狐,不禁火从心上来,恨从脑中生。原来聪明正是洺山白狐,也有八百年道行,后她又得昆仑山南极翁一颗舍利子宝珠。此珠若含在口中,抵得上五百年道行,若放在洞中,则此山风调雨顺,故白狐常藏在洞中。

      石猪想得到这一颗宝珠,多次向聪明求婚,被一口拒绝,因此,石猪怀恨在心。这次又看到聪明和任义成亲,怎不嫉妒万分呢?当面干涉,无耐道行不及聪明,只好暂时作罢,待机而动。

      一日,石猪探得聪明外出未归,摇身一变,变成一个云游和尚,手敲木鱼,朝任义屋前信步走来。任义开开门,只见皓月当空,月光下站着一位老僧,忙说:“法师请了?”和尚露出笑脸说:“施主,老僧由五台山云游到此,只因贪恋山景,错过宿头,不知怎的信步到此,望方便一歇”。任义忙泡茶、做饭,招待和尚。

      和尚吃饱喝足,说:“施主,念你盛情款待,我有话不能不讲当面,你脸上有妖气,你妻乃白狐精,不日就要食你。施主如若不信,只须如此如此,便见分晓。”说罢扬长而去。

      说者有意,听者半信半疑。第二天,聪明归来,见任义病倒在床上,忙问:

      “任郎,怎么了?”

      “娘子,我昨天夜里偶感风寒,不知怎么腹中痛得厉害。”

      “任郎,我有一颗珠子。你放在腹上烫一烫就好了。”说罢,转身吐出珠子,递给任义。任义见了珠子,心想,那和尚的话果然灵验,待我试一试又有何妨。随手把宝珠放入鸡血碗内,聪明一见,大惊失色,半晌,方定神说道:“任郎,你中了石猪之计了,看来,我在这里呆不下去了。”

      任义道:“此话怎讲?”

      聪明长叹一声说:“哎——任郎啊,这缘由你怎么知道呢?常言道:一物降一物,这宝珠见到鸡血就失去效力了。猪山上石猪多次想得到我宝珠,我知其心术不正,处处设防,使其无法得到,不料它却这样来害我。”

      “这……这……”

      “任郎啊,我乃洺山狐仙,只因你勤劳、善良,我久有慕恋之意。上次在洺山上,石猪趁我没带宝珠,偷袭我,妄想置我于死地,得我舍利子宝珠,修成太乙真仙。多亏你搭救于我,故我以身相报。这石猪乃女娲炼石补天时,石破天惊,有一石子失落于此,天长日久,得石槽甘露水润之,渐渐成了精气。这石猪逢干旱用耳煽风,逢下雨用嘴巴拱堤,残害一方生灵。南极仙翁路过此处,看后心中不忍,对我述说此事,并赠我宝珠,让我铲除了他。我念其修炼不易,多次劝其改邪归正,它表面表示改正,暗地却施毒计,挑拨我夫妻关系,污我舍利子宝珠,我道行少它二百年,现已无奈何于它。”

      任义一听,忙说:“甭怕,我带上斧子去和它拼!”

      聪明说:“石猪有千年修炼之功,你如何能杀死它!”

      任义忙问:“那用什么办法能除掉它呢?”

      聪明说:“猪山上有一石槽,石猪每夜四更在此饮水,这水乃甘露之水,石猪靠饮它得日月之精华。你只需凿漏石槽,石猪没有甘露水喝,就会动弹不得,那时,它再也不能胡作非为了。”任义说:“行。”

      第二天一早,任义带上锤子、凿子等工具,上了猪山峰,果见山顶有一石槽。他顾不得休息,便拿起锤、凿,叮叮当当凿起来了,一直凿到太阳落山,终于凿透了石槽。从此槽内再也没有甘露水了。

      当夜四更,石猪跌跌撞撞爬上山头,低头正要饮水,只见石槽裂开一条口子,滴水未存,那石猪气急败坏,“哎呀”大叫一声,便昏死了过去。

      不知过了多少年,被渴死的石猪终于变成了化石。如今人们登上聪明山下望,还能清晰地看见石猪卧姿。凶残的石猪虽然被渴死了,但它贼心不死,仍虎视眈眈,张着大口,面对聪明山,妄想把聪明和任义一口吞掉呢!

      石猪死后,聪明和任义就在洺山幸福的生活着。白天,他们在山洞里修炼,夜晚,他们在山头上唱歌,保佑着洺山风调雨顺、美景如画。慢慢的,人们都叫洺山为聪明山了。

  •   昭惠王祠

      在聪明山脚下,绿树掩映中有一片硕大的神殿庙宇,重楼叠阁错落其间。古木青苔,昭示着这里沧桑的历史,碑版古铭诉说着这里昔日的繁盛。主祭大殿坐西面东,气势巍峨,供奉着聪明山的山神昭惠王。神象端庄,头戴平天冠,身披黄龙袍,威仪天下,帝王景象。世世代代享祭,成为邯郸地方安民赐福,趋吉避灾的护佑神灵。这座庙宇也被传为“昭惠王祠”。

  •   相关记载

      聪明山记作者:王贤春

      公元1997年夏,永年电视台拍摄《明山魂》专题片,县志主编刘公诗奇先生嘱学生记书聪明山。

      聪明山①处太行之东,形似神象,突兀高峻,雄崛于古赵之疆。龙蟠晋鲁故道,虎视临洺②重镇。登山而望,西山逶迤,沟涧深邃;东城紫气,缭绕飞飞;南岗绵延,朱娄相依;北河萦带,雾树烟村。日阴,四野依稀,雾岚蒙蒙;天晴,八面来风,爽籁清清。朝观千倾碧绿,晚眺一色霞云。

      游目聘怀,天空地广,逸兴神飞。溯源追昔,东周七雄逐鹿,赵国武灵③称雄,南筑丛台,北建信宫,然择礼祭佳地,莫过于近日之高山。邯郸郊野,首数聪明山壮观,且“彰善祸淫为聪,降祥毓物为明”④,历代礼祭,视其神明,可得天地之正气,日月之光华,国民之安泰。望山峰之上,摩崖刻石⑤,群臣上醻⑥,辉煌盛事,跃于眼帘:且不说平原⑤门前三千客,廉颇相如将相和,寄思惠王⑦三十载,重贤才,礼下士,善听谏言,信而重用,使得国治而民富,可谓聪明。

      俯仰悠悠,岁月如流。两千余年历史苍桑,聪明山几度繁荣,几度消沉。然今日明山,大道成衢,店铺成行,古刹殿宇林立,树木香去掩映。每至桃李盛开、软柿初黄之季,游客如潮如涌,古今文化荟萃;山庭歌台唱晚,男女老幼留恋。游乐一日,由感身轻体松、尘杂荡然。

      回首暝思,扶正祛邪为聪明,礼贤下士为聪明,从善勿恶为聪明,才德兼备为聪明,大仁大义为聪明。唯自作聪明——却辱没了“聪明”二字。

      一九九七年七月二十三日于三得书斋

      注:

      ①聪明山:也称明山,位于邯郸市西北20公里,距107国道及永年县城5公里。远见聪明山、朱山、娄山三山相依,而聪明山最高。

      ②临洺:即临洺关,永年县城,称“燕赵第一境”。

      ③赵国武灵:战国时期赵国武灵王。

      ④“彰善祸淫为聪,降祥毓物为明”:唐《聪明山碑记》载。

      ⑤摩崖刻石:聪明山东南“朱山石刻”或称“群臣上醻石刻”,位于邯郸西北20公里朱山(俗称猪山)顶上。石刻长2米,宽0.4米,为长条状摩崖石刻,刻字面西,摩崖依山斜立,上刻“赵廿二年八月丙寅群臣上醻此石北”15个篆体文字。

      ⑥醻:群臣上石刻中的“醻”字,《说文解字》中“醻”为寿声。本义:客人给主人祝酒后,主人再次给客人敬酒作答。

  •   简介

      聪明山1聪明山,简称明山。据唐代御史卢项《聪明山碑》记载:“彰善祸淫为聪,降祥育物为明”。可见,远在一干多年前的唐代,这里就叫做聪明山了。明代诗人刘起曾登临赋诗以记其胜:“西山雄峙控沙沼,紫气东来满都城,静里有闻天簌发,望中时见晓峰晴。苍茫万点云霞烂,迢递干崖星斗平,天为圣王新耳目,股肱之首童聪明。”

  •   聪山胜境

      据残存的碑铭和史志记载,聪明山神庙之胜景,在西汉之前就早已存在,古来聪山胜境被称为“平干八景”之首。史载:西汉时的顷王刘偃,字平干,曾被汉武帝封往广平就任,因而改广平国为平干国。顷王刘偃擅长经史,酷爱文学,广设学校,推行教化,喜爱游览名胜古迹,把广平国内的聪明山、昭惠王祠、毛遂墓、猪山石刻、紫山、赵王陵寝等八处胜迹排列为“平干八景”,而聪明山列为第一景,名为“聪山蕴秀”。这是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至汉宣帝五凤二年(公元前56年)的事,这说明聪明山昭惠王祠庙胜景早在西汉初年就扬名于世了。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