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平镇地处茌平县南部,镇政府驻地位于茌平县县城南15公里处,2000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命名为中心镇。2001年原郝集乡并入组成新的乐平镇。北与振兴街道办事处、杜郎口镇接壤,东、南两面与东阿县相邻,西接韩集乡、广平乡。105国道、牛聊公路、双平公路纵横交错穿越乐平镇境内。还有佛山市乐平镇。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乐平镇 所属地区: 中国 山东省 面积: 188867.8亩 人口: 5.3万人(2006年) 地理位置: 地处茌平县南部 地方特产: 无公害蔬菜 知名产业: 形成了蔬菜加工、纺织、生物肥、汽车散热器、密度板、机械制造、化工、铝加工等产业群体
-
佛山市乐平镇
概况乐平镇位于佛山市三水区中部,与广州市花都区、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接壤,总面积198.5平方公里,辖3个居委会和14个村委会,户籍人口约7.5万人,是广东省重点发展的中心城镇之一。乐平镇坚持“工业强镇”发展战略,抢抓机遇,真抓实干,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较大进步。2006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45.5亿元,同比增长43.4%;其中工业总产值137.5亿元,同比增长46.8%;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3亿元,同比增长36.1%;完成税收收入3.5亿元,增长26.3%。在工业经济跨越发展的同时,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成功创建成广东省教育强镇和广东省卫生镇。
交通区位优势
乐平镇交通发达,区位优势显著。佛山一环(高速)、珠二环高速、省道盐南线、三水大道均穿越乐平,距广州新机场、佛山中心城区仅20分钟车程,与广州、佛山等大城市无缝对接,乐平已完全融入广佛都市圈。目前,在乐平辖区内纳入市、区重点交通建设工程的包括塘西路、西乐路、乐大线、广贺高速等项目。随着这一批交通工程的建成通车,乐平的交通环境进一步优化,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
三水工业主战场2004年,是乐平发展史上的重要一年,三水区委、区政府在乐平设立区级的三水中心科技工业区。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乐平镇和园区精诚合作,经过几年来的精心打造,三水中心科技工业区取得了长足进步,相继获得“中国汽车零部件(三水)产业基地”、“中国医疗器械(三水)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佛山自动化机械及设备产业基地”“国家新型显示器件(佛山)产业园”等四个国家级产业基地称号,并初步形成以汽配、化工、机械制造、电子电器及医疗器械项目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在我区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乐平始终坚持“工业强镇”发展战略,强化招商引资,实施“招大、招外、招优”的招商战略。2003年以来共引进新项目292个,其中2006年引进新项目95个,合同投资总额55.7亿元,首次引进了世界500强项目日本三菱塑料和中国500强项目武钢气体。2006年9月,三水中心科技工业区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成为省级开发区,牢固确立了乐平作为三水工业主战场的位置。
旅游文化资源乐平镇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其中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大旗头古村和侨鑫生态园最具代表性。大旗头村古建筑群距乐平中心城区约1公里,距珠二环乐平出入口不到五分钟车程。该建筑群是清代广东水师提督郑绍忠所建,它建于清代光绪年间,是粤中地区较有代表性的清代村落,至今保存完整。全村建筑分三部分,村头为象征“文房四宝”的文塔、水塘、地堂、大地,村前为郑氏宗祠、建威第、郑氏亲祠和振威将军家庙及宽阔的麻石广场、水井,其后是住宅区。村内的“古锅耳屋群”现存的清末民居约有200余间,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因屋墙形似铁锅之锅耳而得名。建筑群均采用硬山顶锅耳式封火山墙,水磨青砖建筑,巷道全为花岗岩石板铺砌,内部布局采用广东民居典型的“三间两廊”式。2003年10月9日大旗头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授予全国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2003年12月26日又被佛山市政府授予“佛山新八景特色景点——开发前景”称号。
新农村建设1、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从镇机关各部门抽调相关工作人员,组成以镇委副书记、镇长骆锦驹为组长,镇委副书记蔡振鸿为副组长,董志泉副镇长直接指挥的新农村建设专责小组,指导和开展全镇新农村建设工作。
2、确定示范点。乐平镇根据实际情况,对全镇14个村(居)委会158条自然村进行筛选,并确定了条件较为成熟的24条村作为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其中要建设4条示范村、20条达标村。通过以点带面,带动全镇新农村的建设。
3、召开会议,统一思想。乐平镇组织各村委会负责人、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村村长、镇挂钩组的领导等召开了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会议精神,把大家的思想认识统一起来。另外,新农村建设工作专责小组坚持每周召开小组会议,了解各村的工程进度,研究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
农业发展
2006年,乐平铺镇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打造现代农业,在种植业方面已形成蔬菜、瓜果、速生丰产林三大格局,在全镇实施“东林西菜”战略,粮经比例4:6。紧紧围绕改革和发展两大主题,充分利用本地区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及特有的区位优势,通过“市场+基地+农户”、订单农业等经营方式,努力发展经济。拥有乡镇级无公害蔬菜专业批发市场2处,日交易量达10万公斤。作为聊城市畜牧明星乡镇,现有畜牧养殖专业村46个,存栏量达1.93万头,鸡40万只,水产养殖面积达到3200亩,建成交易市场2处,是鲁西地区较大的鲁西黄牛和仔猪市场之一。乐平镇大力发展以棚菜生产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2006年底,拥有蔬菜瓜果棚5千余座,露地瓜菜1.1万亩,优质果园0.6万亩,速生丰产林0.9万亩,绿色通道植树35公里,逐步形成了“东林西菜”格局。先后引进色列R—139、R—144西红柿、麦卡比彩椒、荷兰迷你黄瓜等优质品种40多个,棚均效益达到万元以上。“乐民”牌彩椒、西红柿系列、洋香瓜、无籽西瓜先后通过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乐民”牌彩椒,西红柿被省农业厅评为“山东省首家无公害彩椒、西红柿”。
-
工业发展
乐平铺镇按照“大开放、大招商、促进大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内外并举,把引进外来资金和启动民间资金结合起来,认真贯彻县委、政府实行“三分之一”的工作机制的要求,启动“以情招商、以商招商”战略,明确目标任务,大力发展民营企业。连年被市、县授予“招商引资先进乡镇”、“民营企业明星乡镇”等荣誉称号。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现拥有企业近100家,其中固定资产1000万元以上的20多家,全镇形成了蔬菜加工、纺织、生物肥、汽车散热器、密度板、机械制造、化工、铝加工等产业群体。
-
自然资源
乐平镇版图面积188867.8亩,耕地面积125296.2亩,辖88个行政村。2006年,全镇总人口5.3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0:105,民族主要为汉族,少数民族主要为回族,集中在南街村。有历史占遗址5处,2处文化遗址皆为龙山文化遗址。乐平铺北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教场铺为穆桂英练兵之处。土城村为北魏时期茌平县城遗址。明朝万历年间状元朱之蕃,是我镇朱庄村人,曾出使朝鲜,著有《使朝鲜稿》、《南还离著》、《纪胜诗》、《落花诗》等。乐平镇地处鲁西平原,属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势呈西高东低走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乐平分干渠广平分干渠穿越境内。村村通柏油路和自来水工程得到普及,全镇达到了90%。乐平镇是山东省政府命名的中心镇,于2000年制定了《乐平铺中心镇总体规划》。镇党委、政府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指示精神和总体规划要求,高标准、严要求来规划、建设小城镇,努力打造茌平南部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2006年4月,委托山东鲁建规划设计事务所对2000年制定的总体规划修编。乐平铺镇经济发展、政治安定、社会稳定,先后被市、县评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先进乡镇”、“科技示范乡镇”、“畜牧明星乡镇”、“经济工作先进乡镇”、“城乡建设先进单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连续三年名列全市第一名,是聊城市第一蔬菜明星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