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戴庙乡

戴庙乡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戴庙乡是泰安市最西端的一个乡镇,面积88平方公里,位于东平湖西畔、黄河岸边,220国道纵贯南北。全乡人口3.6万人,其中回族人口占1%。戴庙乡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民风纯朴。据记载,明洪武年间,戴姓在此建村,并在村边建一庙宇,故名戴庙。该地是商纣王庶兄封地,是东平县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

  •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戴庙乡 所属地区: 中国 山东省 面积: 88平方公里 人口: 3.6万人(2007年) 地理位置: 是泰安市最西端的一个乡镇,位于东平湖西畔、黄河岸边,220国道纵贯南北 著名景点: 棘梁山 地方特产: 野鸭、糟鱼、炸虾、麻鸭蛋等 知名产业: 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 知名企业: 前张综合养殖厂、戴庙印刷厂

  •   名胜古迹

      戴庙乡5棘梁山司里山原名棘梁山,是水浒英雄晃盖最初起义之地,山上有聚义厅遗址,插替天行道大旗的旗杆石、义军当年系缆靠船的码头、义军的粮仓遗迹等。同时山顶两块形似城门的巨岩上,保存者近千余尊雕刻精美的历代人物头像,是齐鲁大地上罕见的摩崖造像群,有“鲁西石刻博物馆”之称。

      古戴庙

      古戴庙共有大小庙堂二十余座,七世纪隋炀帝开凿的京杭大运河从此东西穿过,自隋唐以来,商旅云集,南水北调工程的完成,戴庙将成为京杭运河北端东平湖最大的货运港口,再现μ襟三汇而带五湖,控汶运而引江河"的昔日盛景。

      戴庙乡6湖心岛俗称土山岛,因水浒英雄晃盖、吴周、阮氏三雄劫持“生辰纲”,后曾在岛上聚义起事,故而又称“聚义岛”,岛在东平湖万顷碧波中,宛若玉盘里一颗明珠,岛上绿柳重阴,岸畔浪花如雪,站在岛上看天光山色与严去的帆影,那绝美的景色,使人不知是人在与人间还是众面天上,许多人曾把该岛比喻为“中国的第二个太阳岛”。聚义岛上文物众多。重要遗迹有梁山泊主天王晃盖之墓,有明朝时为纪念晃盖而建的藏梅寺,据说藏梅寺内曾有一口大钟,与东平府的大钟为姊妹钟,撞击其一,另一钟亦应声丙和;有唐代著名诗人苏源明任东平太守时建的泪源亭。岛的附近,有那成顷波涛下淹埋着一座著名的古桥;清水桥,此桥始建于隋代仁寿元年(公元601年),比河北赵州桥还早五年,唐代诗人高适到此曾留下了“河岸泊不定,石桥水横流”的诗句。聚义岛是理想的避暑胜地,夏日清风习习,夜凉如秋,岛岸绵长,是优良的天然浴场。投身“梁山泊”中,可尽情做一回“浪里白条”去亲身感受水浒英雄好汗们的豪情壮举。黄河自戴庙乡石洼村西入境,县境内全长28公里,河道最宽处6公里,最窄处15公里,汛期、宽处水面浩荡、气势如虹,窄处水流滞急、急泻如注。东南岸多孤山残丘之巅,西看黄河之水天上来,东望滚滚波涛东流去,气象非凡。

      另外,该乡还有财神阁、清真寺、教义贞节牌坊、观音堂、20余座大小店堂等,但由于文革时期的破坏,很难看到她们的原貌。

  •   基本介绍

      戴庙乡11、交通:戴庙距京九铁路梁山站仅30公里,220国道南北贯穿该乡,黄河上最大的浮桥位于该乡西部,全乡所有的村都通上了柏油路。水路交通运输畅通,南水北调工程完工后,将建成货运码头和客运码头各一处,可以乘船直下江南。2、水产:戴庙乡东临东平湖,拥有3万亩优质水面,桑园、土山、东金、戴庙村之间湖湾广阔,波平浪静,水草丰美,适宜发展围网、网箱养鱼。金山生态示范园融科研、生产、旅游、观光于一体,拥有6000亩耕地,1000个标准鱼池,30000亩天然湖面。该乡出产的特种鱼类-乌鳢,已荣获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被称为“鱼中珍品”,色鲜味美、营养丰富,畅销上海、北京、武汉等大中城市,现发展乌鳢养殖面积4000亩。东平湖蟹、麻鸭、大鲤鱼是风味独特的水产上品,享誉齐鲁。历史名吃“吉顺”糟鱼、由鳞鱼、鲤鱼、链鱼、虾鲂鱼、花生油、大料等配制而成,采用传统工艺,肉质鲜嫩,风味独特,年加工能力20吨,产值80万元,实现利税35万元,广销省内外。

      戴庙乡23、畜牧:全乡小尾寒羊饲养量达10万只,“鲁寒”牌小尾寒羊以其品质纯正,适应性强,名誉九洲。它易饲养,节粮高效,一年多胎,一胎多羔;肉质鲜美、细腻,被称为“雪花羊肉”。现已占据内蒙、河北、吉林等地市场,成为鲁西南最大的繁育集散地,历史名吃“文祥”驴肉,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回味悠长、名誉各地,戴店乡现已建成占地100余亩,全省面积最大的小尾寒羊交易市场,将会大大带动齐鲁大地小尾寒羊养殖业的发展。同时建立了9处小尾寒羊良种繁育场,400个小尾寒羊养殖专业户,以点带面,向周边辐射。另外,该乡正在积极筹建一处融养、加、藏、销一条龙小尾羊加工企业,造福全乡广大群众。4、民营经济:充分运用市场法则,用活土地经营政策,打破城建地域限制、鼓励、支持乡内外富起来的农民和有实力的个体业户进入乡驻地规划区域,经商办企业。戴庙煤矿面积61平方公里,储量3亿吨以上,可开采量1.68亿吨,煤层厚度达4-9米,煤质优良。乡永固钢模板厂、土山“古顺”湖产品加工厂等民营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质量为生存,不断开拓省内外市场,使产品广销各地。

      5、产业结构:调整在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干部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激励,党员干部带头,资金技术扶持等措施,建设了万亩大蒜基地、黄河滩西瓜、4000亩油菜籽、5200亩丰产林示范基地。大力发展林果、蔬菜种植,彻底改变了群众“一麦一豆”的传统单一种植结构真正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效,使全乡群众走上了依靠产业结构调整致富的路子。

  •   文教卫生

      戴庙乡7教育全乡英初级中学一处,在校生共1200人,小学16所,在校生3120,全乡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20人。卫生县第三人民应院,在职员工80人,是一所集临床医疗、卫生防疫、妇幼保健、计划生育、乡医培训等综合为一体的医院,该院技术实力雄厚,医疗设备先进,成为东平湖西五乡镇20多万人民群众防病治病、医疗中心,并担负着东平湖区及黄河滩区抗洪抢险急求任务,该院历年来均被评为县级卫生系统先进单位,多次被评为市级卫生系统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单位,2000年、2002年被县政府评为质量信得过单位。社会其他事业。该乡敬老院始终坚持以敬老、爱老、尊老为宗旨,切实搞好优质服务,不断加强敬老院建设,搞好内部管理,连续多年被省、市、县级评为先进单位,同时该乡为丰富群众业余生活,加大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提高有线电视普及率,现已有20余个村飞通上了有线电视,切定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

  •   特色产业

      戴庙乡3该乡立足实际,积极发挥本乡自身优势,紧紧抓住结构调整这一主线,坚持不懈地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订单为依托,着力构建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专业村。突出特色种植和特色养殖。新发展瓜菜规模种植面积2700亩,新上大拱棚210个,新增规模畜禽养殖小区39个,其中建设阳谷凤祥集团合同鸡养殖3处,年养殖能力达168万只。不断提高水产品养殖规模和质量,2008年上半年完成标准化池塘养殖63个,发展休闲渔业1处。积极推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完成土地依法流转500多亩。全乡成立了奶牛养殖、养猪、养鱼3个专业合作社。2008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00元。

  •   经济状况

      全乡工农业总产值2.4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1亿元,第二产业089亿元,第三产业0.43亿元。财政收入4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90元。

      全乡个体工商户累计达289户,从业人员2241人,注册资金850万元,其中今年新增23户,新增注册资金105万元,民营企业7户,从来人员205人,注册资金1010万元。专业批发市场一处,一期实施规划占地面积50亩,投资130万元,另在建项目两个:前张综合养殖厂、戴庙印刷厂。

  •   项目建设

      戴庙乡42008年上半年,引进项目4个,在建重点项目2个。其中同鑫纺织有限公司二期工程投资2200万元,主要新建生产厂房2200平方米,购置梳棉机5台,精梳机1套,粗梳机3台,细纱机10台,自络设备厂2套。二期工程完工后,企业年生产能力达4万纱锭,年产优质针织纱5000吨,增加80人就业。贵和工艺品有限公司,该项目位于戴庙乡司里村,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固定资产投资700万元,年生产玩具700万只,解决剩余劳动力200人就业。金山洼农家乐旅游项目计划投资8000万元,项目承禅山秀水文脉,扬古州水浒遗韵,项目集旅游、垂钓、休闲、娱乐、观光于一体,预计年创收4000万元。东金山水产品加工项目投资1000万元,建设加工厂房、生产车间1500平方米,新上水产品加工厂生产线一条,主要利用东平湖丰富的鱼虾资源进行冷藏和深加工,主要产品为野鸭、糟鱼、炸虾、麻鸭蛋等,项目建成后可加工水产品10000吨。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