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襄阳区

襄阳区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襄州区,隶属于湖北省襄阳市,原名襄阳区,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水中游,东接枣阳市,西接老河口市、谷城县、南连宜城市、南漳县,北与河南省的邓州市、新野县、唐河县接壤。截止到2006年,襄州区总面积2306平方千米,总人口999941人。经济实力在湖北省县域经济排名第9位。2010年12月2日,襄阳区更名为襄州区。

  •    中文名: 襄阳区 别称: 襄州区 下辖地区: 张湾镇、龙王镇、石桥镇、黄集镇、伙牌镇、古驿镇、朱集镇、程河镇、双沟镇、张家集镇、黄龙镇、峪山镇、东津镇、米庄镇。 建立时间: 1983年10月 人口: 101万人(2007年末) 地理位置: 襄阳区位于鄂西北,地处汉水中游,东临枣阳,东南与宜城交界,西北接老河口,南与襄樊市襄城区隔汉水相望, 著名景点: 国家森林公园鹿门寺风景区、朝阳城遗址 地域名人: 孟浩然、杜甫、张继、皮日休、杜易简。 电话区码: 0710 邮编区码: 441100

  •   交通

      襄阳区,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西接川陕,东连江汉,南通湘粤,北达宛洛,是鄂、豫、川、陕四省毗邻地区的交通枢纽。长江最大支流——汉水穿境而过,焦柳、汉丹铁路和316国道及襄十、孝襄、樊魏高速公路交汇于此,境内的襄樊机场通航全国。

  •   人口

      2006年,襄阳区年报总人口999941人,其中,男性人口512692人,女性人口487249人,人口密度为434人每平方公里。

  •   历史沿革

      襄阳县建县于西汉初年,以县治位于襄水之阳而得名。新莽时曾一度改称“相阳”,东汉复称襄阳。汉属荆州刺史南郡,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属襄阳郡;东晋时,因雍州(今陕西一带)人避难流入襄阳等地,为安置流民,孝武帝于太元十四年(公元389年)以襄阳为中心侨置雍州;以后或属襄阳郡,或属襄州,至宋属襄阳府,元属襄阳路,明初属襄阳府,民国初年属襄阳道,民国16年(1927年)废道后,县直属于省,民国17年(1928年)属鄂北行政公署,民国21年属第八行政督察区,民国25年改属第五行政督察区。

      其间1930年7月至1932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黄龙垱一带建立了襄阳县苏维埃政权,属鄂豫边区领导。

      1948年1月,襄阳县爱国民主政府成立,属桐柏行政区公署第三专署及汉南办事处。

      1949年2月,属湖北省襄阳行政区专员公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湖北省襄阳专员公署(1968年8月改称襄阳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改称襄阳地区行政公署)。

      1983年10月,属湖北省襄樊市。2001年底,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襄阳县,成立襄樊市襄阳区。

      2010年1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湖北省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原襄樊市襄阳区更名为襄阳市襄州区。

  •   旅游资源

      人文资源有荆楚文化、三国文化;自然资源有山岳森林、溶洞、庙宇、江河湖泊、峡谷溪流。襄阳区境内共有人文、自然景观达380处,远古至清的文物珍品达3500多件。襄阳北有古都洛阳、少林寺,南有蜚声中外的三峡、张家界,西有武当、神农,为发展襄阳旅游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氛围,已形成已襄阳为中心的华中旅游网。

      唐代诗人孟浩然曾隐居在襄东鹿门山中,鹿门寺山川秀丽,泉水清甜,被辟为国家森林公园,三国著名军事家诸葛亮(字孔明)当年曾在隆中隐居躬耕,留下了刘备三顾草庐、隆中对等千古佳话。古老的隆中松柏参天,山水清幽,三顾堂、武侯祠、木马车、六角井等一批建筑古迹保存完好,牡丹园、桃花园、翠竹园相映成辉;襄阳城驰名中外,城外护城河是我国现有最大,开发最好的城河;位于隆中以西10公里处的九天娘娘洞,洞内钟乳低垂、石镘如幛,龙、狮等石像妙趣横生,被海内游客称为“中原第一洞”。众多的名胜捧托着襄阳灿烂的文化。

  •   气候及资源

      襄阳区2襄阳区

      襄阳区,南北气候兼有,农副土特产品丰富;工业基础较为坚实,已形成轻工、纺织、服装、建材、化工、食品、机械七大门类;交通、电力、通讯、文教卫等基础设施成龙配套,初具现代化中等城市规模。这里已成为客商投资的热土,东风汽车集团、泰国正大集团、成都希望集团、福建经纬集团、广东华强集团和美国丰年食品有限公司等纷纷在此落户。

  •   社会保障

      作为被评单位之一的区劳动局针对2009年人大代表反映地劳动就业培训不力的问题,广开门路,多措并举,抓培训,供岗位,促就业,全区劳动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搭建平台促就业。区劳动局以人力资源市场为平台,建立空岗信息申报和企业兼职信息员制度,加大区内外用工信息收集发布力度,坚持每周三举办一场招聘洽谈会,积极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搭建求职服务平台。累计举办招聘会85场,发布用工信息2529条,进场招聘用工单位936家(次),提供用工岗位26452个。

      二是提供援助促就业。区劳动局加大公益性岗位补贴政策的落实力度,对大龄下岗失业人员、城镇零就业家庭,通过“一对一帮扶”、就业援助、落实税费减免、开发公益性岗位165个。共为4850名灵活就业人员兑现社保补贴资金1906万元,为448人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258万元,为1834人发放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补贴132。5万元。

      三是提升技能促就业。区劳动局以就业训练中心为主体,联合社会培训机构为补充,积极为各类劳动者提供针对性、适用性、订单式培训,共开办数控车工、电五车工、电焊、电脑操作等10多介培训专业,组织开展各类培训10177人次,其中再就业培训1236人、就业前培训941人、在岗培训3685人、创业培训408人、农村劳动力培训3907人,培养新技师93人。

      四是实施创业促就业。区劳动局大力实施回归创业工程,积极为有意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指导、项目推介、小额担保贷款等系列创业服务,协助落实土地、税收、资金等优惠政策。共争取农家乐创业扶持资金45万元,发放贷款909万元,扶持创业实体120个,带动3614人实现就业,成为近年创业促就业工作的一个亮点,受到省厅的通报表扬,并给予了200万元担保奖励资金。

  •   简介

      襄阳区1襄阳区

      襄阳区,地处鄂西北部,位于汉水中游,有着2800多年的历史,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养育了一代名相诸葛亮,三国名士庞统,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张继、皮日休,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2001年12月襄阳撤县设区,现辖13个镇,人口100多万,版图面积2306平方公里,耕地128.5万亩。

  •   自然地理

      襄阳区位于鄂西北,地处汉水中游,东临枣阳,东南与宜城交界,西北接老河口,南与襄樊市襄城区隔汉水相望,北与河南省的邓州、新野、唐河接壤。区人民政府驻张湾镇。距省会武汉市347公里(公路)。地形由四周向中部缓缓变低,形成汉水夹道向南敞开的不完整盆地。

      北部是秦岭和伏牛山支尾的交接地带,为波形黄土岗地,坡度多为10度左右,高差10至30米,属有名的“鄂北岗地”的一部分;中部为汉水、唐河、清河、滚河诸河流冲积平原;南部是大洪山和荆山余脉延伸的低山丘陵。襄阳属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气候过渡区,处于南北分界线上,气候优兼南北,四季分明,降水适中,雨热同季。历年平均气温,襄北15.3℃,襄南15.8℃;极端最低气温,襄北零下17.7℃,襄南零下14.8℃;极端最高气温,襄北41℃,襄南42.5℃;历年各月平均相对湿度,襄北74%,襄南76%。一般春、夏季多东南风,秋、冬季多西北风。常出现寒潮大风和雷雨大风。年平均降雨量878.3毫米,最多为1251.1毫米,最少为564.2毫米。大致是南部大于北部,东部大于西部;夏最多,冬最少,春略多于秋。一年中,降水集中在4—9月,占76%左右;7月份最多,12月份最少。主要灾害类型为水灾、旱灾、龙卷风、冰雹等。年平均无霜期,襄北为237天,襄南为245天。

  •   著名人物

      东汉时期,襄州区有著名隐士、诸葛亮之师,人称”风雏”的庞统,著名将领习珍、习祯、蔡瑁、杨仪、廖化、张悌等。

      东晋时,襄州区有著名的史学家习凿齿。

      北齐时,襄州区有”昭明太子”萧统。

      南朝时,襄州区有著名高僧慧达、慧旷。

      隋朝时,襄州区有名将罗艺,高僧法琳、法喜。

      唐朝时,有著名诗人杜审言、孟浩然、杜甫、张继、皮日休、杜易简、张子容、柳识。

      北宋时,有著名的书法家米芾、米友仁,著名女词人魏玩。

      清朝时,有著名的白莲教起义领袖王聪儿、宋之清、齐林、姚之富、高均德、王廷诏等,还有翰林院编修、文渊阁大学士单懋谦,红巾军起义首领郭大安、高二先、冯三典等。清末有辛亥武昌首义领导人之一刘公,辛亥志士雷炳焜、郑江颢、潘公复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襄阳人民为了新中国的建立,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仅有名可查的烈士就有857名。有早期传播马列主义,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董曦辔,有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二十六师的创建者和领导人谢耀武、赵英,有新四军六师参谋长兼第十六旅旅长罗忠毅和抗日女英雄杨威。襄阳还为新中国培养了一批高级干部,如曾经担任过中共满洲省委书记、建国后任中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的李实,曾任湖北、广东省委书记的王全国,国家计委副主任周仲英,北京大学党委第二书记、副校长马适安,著名的作家、文艺评论家、文化部顾问陈荒煤,邮电部副部长彭洪志等。著名人物还有中国著名药物化学家、九三学社常委薛愚,国家运动健将、获全国第五届运动会举重金牌的刘宗友,亚运会赛艇金牌得主周秀华;全国第八届”梅花奖”得主李喜华;全国劳动模范姬建强;全国三八红旗手陶桂芬;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魏家让;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张光新;共和国卫士余爱军;全国先进工作者胡显珍。此外,还有国民党上将朱绶光,原台湾”外交部长”朱抚松等。

  •   行政区划

      襄阳区辖张湾、龙王、石桥、黄集、伙牌、古驿、朱集、程河、双沟、张家集、黄龙、峪山、东津13个镇(不含襄樊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代管的米庄镇),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鹿门风景名胜区,438个村委会,12个居委会,3087个村民小组。

  •   重要事件

      刘备三访诸葛亮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年)冬,刘备前往隆中草庐三次拜访诸葛亮,诸葛亮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向刘备提出了三分天下、联吴抗曹的战略,即著名的《隆中对》。

      韩夫人筑城

      晋孝武帝宁康三年(375年),前秦苻丕进攻襄阳,守将朱序之母韩夫人率城中妇女在城墙单薄的西北角筑起新城,挡住秦军,后人称此城为”夫人城”。

      李自成建立大顺国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农历12月,李自成进驻襄阳,改称襄阳为襄京,建立义军政权,国号大顺。

      红巾军起义

      咸丰六年(1856年)农历8月,高二先、范二娃、冯三典等率众在竹条铺举行起义,好称红巾军。义军取樊城,攻襄阳,后转战鄂、豫两省二十余州县,给清统治者以沉重打击。

      襄阳光复

      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后,11月30日张国荃、黄仁炎率光化义军自小北门入城,襄阳光复。

      襄阳县苏维埃政权建立

      1930年7月,县苏维埃政权在黄龙垱建立。次年冬,国民党鄂北苏区发动”围剿”。县长赵英、党代表朱佑文被叛徒出卖,在武昌遇害,县苏维埃政权遭破坏。

      襄阳解放

      1948年1月襄北解放,襄阳县爱国民主政府在古驿镇张坡村建立。同年7月2日至16日,人民解放军攻打襄阳,历时半月,活捉国民党将领康泽,襄阳(襄樊)获得解放。1950年5月1日,襄阳市(襄樊市)人民政府建立,市、县分治。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