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上街区

上街区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上街区,始建于1958年,是国家根据二五计划建设第二个铝工业基地的需要而设立的一个工业型城区。位于河南省省会郑州市西部,北临滔滔黄河,南依巍巍嵩山,东去省会郑州38公里,西距古都洛阳80公里,位于郑洛工业走廊的黄金分割点。几经改革,现有面积64.7平方公里,辖一个镇,5个办事处,13万人口(2011年)。 陇海铁路、310国道和连霍高速横贯东西,与工业相配套的货运站、铁路专用线等设施齐全。通讯技术方面,已开办程控交换、移动通信、无线寻呼、会议电视、多媒体宽带数据通信、因特网信息等业务,为经济信息化提供了高速的信息平台。在辖区内外拥有产权的铝土矿6座,占地1972万平方米;与储量丰富的郑煤集团运距30公里;西气东输经过辖区,天然气比较便捷;地下水资源丰富,拥有黄河水提灌处1处,南水北调经过辖区;郑州—洛阳—三门峡电网主干线通过辖区,现有22万伏和11万伏变电站各2座。

  •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上街区 外文名: Shangjie District 别称: 上街 所属地区: 河南省 郑州市 下辖地区: 矿山街道、新安西路街道、济源路街道、中心路街道等 建立时间: 1958年 面积: 64.7平方千米 人口: 13万人(2011年) 地理位置: 郑州市境西部 著名景点: 南峡窝郊野公园、五云山 机场: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上街机场 电话区码: 0371 邮编区码: 450041 政府驻地: 济源路街道中心路132号 火车站: 上街火车站 行政类别: 市辖区 地方方言: 河南方言 气候条件: 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下辖地区: 矿山街道新安西路街道等 建立时间: 1958年 面积: 64.7平方千米 人口: 13万人(2011年) 著名景点: 南峡窝郊野公园、五云山 电话区码: 0371 邮编区码: 450041 行政类别: 市辖区 地方方言: 河南方言 气候条件: 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   历史沿革

      上街区1“上街区”名,沿自“上街火车站”名,而“上街火

      车站”名,又源于“上街村”村名。上街村属峡窝镇地域,距今汜水镇东5公里,位于上街区西北2公里处。据民国17年(1928年)重修《汜水县志》记载:武王十有三年己卯(公元前827年),大建公侯于天下,而虢叔封于制,是为东虢。今县(汜水县)东上街镇,传为东虢城故址。穆王养虎于东虞,名其地曰:‘虎牢’,东邻虢地”。

      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大水淹没,城郭宫室一空,宫室一空,乃迁置于锦阳川之东十里,古制邑之墟(今上街村)”。因汜水县城地处沟洼低下,明武宗时县治三次被水淹没,故曾三迁于地势较高的卢医庙街市上,这样人们往返上下,时间长了,约定俗成,便习惯地称卢医庙热闹的街市为上街,即现在的上街村。

      隋时属荥阳郡汜水县。

      隋大业三年(607年)属孟州汜水县,唐、五代、宋仍之。

      金属南京路郑州汜水县。

      元属河南江北中书省汴梁路郑州汜水县。

      明、清属河南布政使司开封府郑州汜水县。

      中华民国初属豫东道汜水县,民国16年(1927年)废豫东道设行政督察专员区,直至解放前归汜水县管辖,1948年秋至1954年秋属成皋县(汜水、广武合并为成皋县)。

      1954年,成皋县、荥阳县合并后,属荥阳县第五区。

      1956年在上街村东南设上街火车站。

      1957年11月,周恩来总理依据河南铝矿资源丰富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亲自批准中国最大的铝工业基地——河南铝业公司建址在上街区火车站南边,遂沿上街火车站名,建上街区。

      1958年8月5日,经河南省人民委员会豫民字(140)号文件批准,成立郑州市上街区。

      1959年至1962年初历经4次区划调整,1962年初上街区域面积最大,达127.84平方公里。

      1964年6月,根据国务院缩小城市郊区指示精神,上街区仅保留夏侯、聂寨、廿里铺、任庄、东柏社、肖洼、朱寨7个行政村,成立上街区农业公社。

      1984年,上街区农业公社改称聂寨乡。

      2001年撤乡建办,聂寨乡所属各行政村分别划入济源路、中心路、新安路、工业路4个街道办事处。

      2004年7月,荥阳市峡窝镇重新划入上街区。

  •   地理环境

      上街区2上街区而言,由于地域狭小,不少民风民俗都与周边县市相近,有的甚至和中国北方广大地区相仿。解放前,区域内男女结婚,绝大部分都依父母之命,不能自由自主。婚前互不谋面,更谈不上相互了解。媒人给男女提亲,首先介绍对方的财产、门第、品貌、属相。若父母初步同意,便掐八字,合命相,如无“妨”“犯”才算合适。然后过小启(即换东西订婚),准备结婚时转大启,择吉日,男家备办彩礼到女家进“好”(把准备结婚的日子告诉女方)。女方的父母置办嫁妆,大至箱柜、桌椅,小至脸盆、皂盒,视女方家庭经济情况有很大差别。结婚前一天,女方送嫁妆.男方送彩礼,以便吉日准时迎亲。吉日,男女请当地知名人士作“引客”,手脚麻利的青年作炮手,备花轿到女家娶亲。

      结婚交通工具,按本区旧习惯,大都坐花轿,一般为两乘或三乘,最多的有十二乘,并伴有响器乐师助兴。若两家相距较远,则实行迎亲。双方约定时间,定地点用牲口把新娘送至半途,由男方迎娶回家。旧社会,官僚,地主,富商纳妾的较多,有的一人就娶五房姨太太,极端贫苦的农民,无力置办婚嫁事宜的,多从儿时送“童养媳”。有女无儿的可招养老女婿(即倒插门),改名换姓,备受人们的鄙视,有的还得在契约上写道:“小子拙笨无能,自愿改名卖姓”。

  •   政府

      上街区政府领导(2014年):

    职位名称区长宋洁常务副区长徐勇副区长赵敏副区长袁春明副区长杜惠斌副区长王继正副区长弓永超副区长王振慧副区长朱志刚
  •   行政区划

      上街区下辖5个街道:济源路街道、新安路街道、

      中心路街道、工业路街道、矿山街道;1个镇:峡窝镇。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