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弥勒[云南省红河州下辖市]

弥勒[云南省红河州下辖市]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弥勒市位于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境内(东经103°04-103°49,北纬23°50-24°39),素称红河州北大门,南抵国家级开放口岸河口316公里,市内交通四通八达,昆河公路纵贯腹地93公里,滇越铁路沿西境跨越78公里,有G80广昆高速公路经过,具有良好的区位和交通优势。2012年,弥勒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1.05亿元。弥勒市是高原葡萄之乡,有中国著名葡萄酒品牌云南红。2013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撤销弥勒县,设立县级市弥勒市,由云南省直管,红河州代管。市人民政府驻弥阳镇。201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45.9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完成21.8亿元。弥勒市是高原葡萄之乡,有中国著名葡萄酒品牌云南红。

  •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弥勒市 外文名: Mile City 别称: 小弥勒 所属地区: 云南省 红河州 地理位置: 红河州北部 著名景点: 锦屏山风景区弥勒寺、三代一品坊、阿细先基等 政府驻地: 弥阳镇 火车站: 弥勒火车站 车牌代码: 云G 电话区码: 0873 邮编区码: 652399 行政类别: 县级市 气候条件: 亚热带气候 地方方言: 普通话、云南话 人口: 52.78万人(2012年末) 面积: 4004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 10个镇、2个乡

  •   人口民族

      弥勒[云南省红河州下辖市]32012年末,弥勒市总户数163756户,总人口527767人,其中:男性269997人(占总人口的51.2%)、女性257770人(占总人口的48.8%);农业人口439433人(占总人口的83.3%)、非农业人口88334人(占总人口的16.7%)。人口出生率9.4‰,死亡率5.42‰,自然增长率3.98‰,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32人。居住着汉族、彝族、傣族、苗族、回族、壮族等民族,其中:汉族295954人,占总人口的56.1%;少数民族231813人,占总人口的43.9%。

  •   历史沿革

      西汉时,弥勒境东北部为同并县地,西南部为律高县地,分属牂牁郡和益州郡(蜀汉时同并称修云,后称味县,属建宁郡,律高属兴古郡)。

      南北朝时期,境内为西爨地,隶属南宁州。

      唐初称泉麻县,隶属郎州,唐天宝后归属南诏。

      宋大理时,东爨乌蛮三十七部之一的弥勒部所据,隶属石城郡(郡治在今曲靖)。

      元初,弥勒部隶属落万户府(今石林)。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千户总,隶属广西路(今泸西),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改置弥勒州,始设土知州。

      明弘治十年(1497年)改土设流,隶属广西府(今泸西)。

      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置十八寨守御千户所,直属省都司。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弥勒州改称弥勒县,隶属广西直属州(今泸西)。

      民国二年(1913年)隶属蒙自道,民国十八年(1929年)废道隶省。

      1953年成立弥勒县彝族自治区(县级),隶属宜良专区,1954年7月划归蒙自专区。1956年12月建弥勒彝族自治县。1957年11月划属新成立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后复称弥勒县。

      弥勒[云南省红河州下辖市]8201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弥勒县,设立县级弥勒市。1996年10月成立县勘界办公室,由民政、土地、林业等3部门抽调人员着手勘界工作,按照“核定法定线、勘定习惯线、解决争议线”的方针,首先进行昆(明)红(河)线勘界,于1997年8月10日在县军供站举行红河、昆明、玉溪等三地州市的弥勒、宜良、华宁三县交汇点及弥勒、宜良两县行政区域界线勘定协议签字仪式,会上签订昆(明)红(河)线弥(勒)宜(良)段14.36公里行政区域界线,10月签订了红(河)文(山)线弥(勒)丘(北)段57.35公里行政区域界线及弥勒——华宁——开远三个县市交汇点。1998年分别勘定了弥勒与华宁两县边界线54公里、弥勒与建水两县边界线37公里、弥勒与开远两县市边界线67公里,并完成弥勒·宜良·建水、弥勒·建水·开远、弥勒·泸西·石林、弥勒·宜良·石林等三交点的勘定任务。弥勒与石林边界线全长97公里,1998年勘定78公里,另完成勘定县内乡镇边界线6条共74公里和7个三交点。1999年完成弥勒与泸西30公里边界线和乡镇9条共165.8公里界线的勘界,并测绘上报和签订界线正式协议。2000年完成弥勒与石林、弥勒与泸西界线共48公里和县内14个乡镇5个三交点27条边界线总长495公里的勘界工作。2001年勘界进入扫尾阶段,对勘界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立卷归档,为全县行政区划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据。至2002年12月,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全面勘定行政区域界线工作圆满结束,弥勒县与邻县的法定行政区域界线分别为:与宜良13557米,与石林92240米,与华宁55674米,与丘北57578米,与泸西83977米,与建水37829米,与开远71097米。弥勒县境域土地面积为4004平方公里,比1985年的3887平方公里增加117平方公里。

      1978年全县行政区划为弥阳、吉山、大庄、新哨、虹溪、竹园、朋普、巡检司、五山、西一、西二、西三、东山、江边等14个公社革命委员会、145个大队革命委员会、1175个生产队(时有1049个自然村)。1979年8月,取消“革命委员会”之名,改称“管理委员会”,区划设置不变。

      1983年3月,大庄公社更名弥东公社。

      1984年4月进行体制改革,公社管理委员会改称区公所(镇政府),大队管理委员会改称乡政府。全县设1镇(原县属城关镇与弥阳公社合并成立弥阳镇,辖城东、城西、城关等3个办事处)、13区、127乡及虹溪、竹园、朋普、巡检司、西龙等5个区属镇、975个行政村、1173个农业社。1987年10月6日,县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区乡体制改革建制方案,11月30日作出《关于认真做好区乡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并下发贯彻实施,至1988年2月完成区乡体制改革,乡镇重新恢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乡镇人民政府。全县政区设弥阳镇(原吉山区并入)、竹园镇、虹溪镇、朋普镇、新哨镇、巡检司镇、弥东乡、卫泸乡(从原弥东区分出新设)、西一乡、西二乡、西三乡、五山乡、东山乡、江边乡等6个镇8个乡,下辖65个办事处、62个村公所、1020个村民委员会(时有自然村990个)。

      2000年10月至12月,全县开展农村村级体制改革,原村公所(办事处)改称村民委员会,原村民委员会改称村民小组,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自治法》,实行村民自治制度。全县仍设6个镇8个乡,下辖134个村民委员会、1067个村民小组、2个居民委员会。2001年9月,原弥东、西一、西二、西三、东山等5个乡撤乡建镇,全县政区建制为11个镇3个乡。

      2003年9月,原弥东镇撤并入弥阳镇。

      2006年3月,原卫泸乡撤并入弥阳镇。

      2010年末,全县行政区划为弥阳镇、竹园镇、朋普镇、新哨镇、虹溪镇、巡检司镇、西一镇、西二镇、西三镇、东山镇、五山乡、江边乡等10个镇3个乡,下辖7个社区(县城)、3个居民委员会(竹园、朋普、虹溪各1个)、129个村民委员会,1102个村民小组、1023个自然村。

  •   历史由来

      弥勒[云南省红河州下辖市]7弥勒市,这座城居然以佛同名,因此被誉为“佛城”。这座小城为何名与佛同,众说纷坛。只记得有一个传说是这样传下来的:很久以前,有一位高僧,法名如玉,在鸡足山弥勒院任住持。有一次坐禅,将进禅境时,突然见弥勒尊佛笑呵呵飘然而至。如玉忙向佛祖跪拜,道:“我佛慈悲,弟子如玉在此修行,持戒入定已有多年,终未成慧,今日幸得见尊佛,求当面为弟子开悟,指示醒觉之道”。

      弥勒佛笑而不答,飘然而去,如玉紧紧追赶。朦胧中,见弥勒降祥云于一个充满灵气的山头,似回头向他微笑。突然一道金光闪过,佛祖顿时隐去。如玉认定那地方的山形地貌。从此告别了修持多年的鸡足山弥勒禅院,云游四方。他爬山涉水四处找寻,找遍了多少名山大川,访遍了多少名寺古刹,总寻不到那块灵山福地。

      一日,他来至一座山中,实在过于累乏,就靠着一棵大树小憩,朦胧之中又见弥勒笑呵呵立于面前。如玉忙伏地跪拜,拜毕抬头看时,只见前面飞云流霞中显出一座山头,酷似弥勒端座。如玉细观四周山水,但见这里岩峰峻秀、林泉幽美,蓊郁苍翠,灵气氤氲。他认准这里就是弥勒显圣之地。于是就在山中住了下来,四出化缘。不久,在一座叫锦屏的山头上建起寺院,专门供奉弥勒佛,冠名“弥勒寺”。如玉即在此普播梵音,接纳信众,一时法席昌隆,香火兴盛。

      事情就是这样巧,这一带原有一个夷人的部落,酋长名木勒,因夷人口音“木勒”与“弥勒”相近,故而城以“弥勒”冠之。这里的人大多信佛,有史载曰:“州以弥勒名,其治好佛”。因此,被誉为“佛城”。

  •   名人

      弥勒市著名人物有:明末兵部尚书杨绳武、清末巨商王炽、抗日爱国将领张冲、数学泰斗熊庆来、文学家孙髯翁。

  •   地理地貌

      弥勒[云南省红河州下辖市]2弥勒市地处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北部,位于东经103°04′-103°49′,北纬23°50′-24°39′之间,北依昆明,南接开远,东邻文山,西接玉溪。市区弥阳镇距省会昆明129公里。

      境内东西多山,中部低凹,地势北高南低,在群山环抱中,形成一狭长的平坝及丘陵地带,山脉、河流趋向多由北向南。西部石山碎布,间有成林的乔木、灌木;东部山岭表层多为风化土壤,广为草丛,灌木和乔木覆盖;山岭之间有谷地,耕地多散布于谷地和平坝中。最高点位于新哨东面的金顶山,海拔约2315米,最低点为南盘江出境处,海拔约862米。市境南北长约78公里,东西宽约50公里,国土面积4004平方公里。境内有三个大坝子,即弥勒坝(土地面积23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2万亩),竹朋坝(土地面积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1万亩),虹溪坝(土地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万亩).另有10平方公里以上小坝14个,面积389平方公里。全市2002年年末总耕地面积53.1万亩。其中:水田16.62万亩,占31.2%,旱地36.59万亩,占68.8%,农民人均占有耕地1.24亩。

  •   城市概况

      弥勒[云南省红河州下辖市]1弥勒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是红河州的北大门,这里人杰地灵,有天地之灵气,日月之华光。也是我国著名数学家熊庆来的故乡。南北平均长78公里,东西平均宽50公里。她象一片椭圆形的绿叶镶嵌在南盘江河套之中。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弥勒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彝族阿细跳月)之乡”。

      2012年末,全市总人口52.7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94万人,占总人口的83.3%。居住着汉、彝、傣、苗、回、壮等21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3.18万人,占总人口的43.9%,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的县份。弥勒历史悠久,从有记载至今已有2120年的历史。早在西汉时即公元前116年就有记载,元代27年即公元1290年正式设州,用弥勒命名,乾隆35年即公元1770年改州为县,沿迄至今。

      1950年属宜良专区。1953年成立弥勒彝族自治区(县级),1954改称弥勒彝族自治县,属蒙自专区。1957年成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后撤自治县改称弥勒县。

      1959年弥勒、泸西两县合并为弥勒县,1961年9月复分设至今。2013年1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弥勒县设县级弥勒市。

      2008年6月,“阿细跳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年11月,弥勒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彝族阿细跳月)文化艺术之乡”。2010年,云南省弥勒县的“阿细先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项目类别,序号36。2007年5月,被省政府确定为云南省7个旅游经济强县试点县。2013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撤销弥勒县,设立县级市弥勒市,由云南省直管,红河州代管。市人民政府驻弥阳镇。

      弥勒市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市城”“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市”“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市”“中国生态旅游百强市”等称号。

  •   弥勒美食

      风吹豆豉弥勒[云南省红河州下辖市]12风吹豆豉是云南省弥勒市的传统名食。相传,清朝年间,住在城中的彭正明氏按祖传制作方法,加工风吹豆豉,在当地声誉很高。因靠自然发酵风干,故名风吹豆豉。1958年该县酱菜厂,组织大量生产,畅销省内外,深受用户的欢迎。年产量300吨。

      风吹豆豉制作方法独特,也得益于弥勒的优越水质和气候条件。制作时间在冬春两季,气候干燥,此时温度、度适合微生物

      生长,自然风力也大,是生产豆豉的最佳季节。它选用优质黄豆为主料,经选洗、浸泡、煮熟后,发酵风干成坯,然后将坯打散,加入糖、盐、八角、辣椒粉等配

      料,入池腌制,一般两个月后即为成品。风吹豆豉外观桔红油亮,颗粒分明,香辣回甜。若用油脂炒食,更是味美无穷。

      弥勒特产弥勒市居住着汉、彝、傣、苗、回、壮等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县份。市域地处低纬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盛产粮食、烤烟、甘蔗、油菜籽、生猪等,其名优产品有红糖、白糖、冰糖、风吹豆豉、优质蜂蜜、优质烤烟等,有“粮仓”、“蔗糖之乡”和“烤烟之乡”的美誉,近年发展壮大的又一产业酿酒葡萄为走红市场的“云南红”、“神泉”干红葡萄酒提供了优质原料。 弥勒卤鸡弥勒[云南省红河州下辖市]13弥勒卤鸡色、香、味、形俱佳,一点也不夸张。它选料精良,非刚打鸣的土公鸡不要;加工方法独到,卤料多达20多种,还有传统的“秘方”轻易不示人,最重要的是卤料的比例,增一钱则过,减一钱则不及。它佐以的蘸水也不同凡响,青韭白葱玉蒜黄姜……小小一碗竟盛着赤橙黄绿青蓝紫,让人叹为观止。当一盘砍切装盘后的卤鸡端到你面前时,一定让你胃口大开。还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配料的卷粉、米线的加工用料也是选自本地一种传统优质稻米。弥勒市区的10多家卤鸡店铺,每天加工出的卤鸡800只左右,都一一销往外地

  •   气候情况

      弥勒[云南省红河州下辖市]6弥勒市地处亚热带,接近北回归线。主要农业区光热条件好,多年平均气温17.3℃,年日照时数2176.4小时。

      由于境内地形多样,在海拔1600米以下,年平均气温16-19.7℃的坝区,河谷地带,属南亚热带或中亚热带气候;海拔在1600米至2000米,年平均气温15-16℃的山区属北亚热带气候,海拔在20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12.5-14℃的东山等少数地区,具有暖温带气候特点,立体气候明显。

  •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弥勒[云南省红河州下辖市]152012年,弥勒市办有各级各类学校263所,其中:幼儿园57所、普通小学181所(个)、普通中学19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5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94316人,其中:幼儿园485个班15143人,入园(班)率88.8%;普通小学1329个班4369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71%,小学辍学率0.7%;普通初中401个班21241人,毛入学率100%,辍学率1.4%,;普通高中178个班9293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4930人(学籍在弥勒市的1576人、庆来技工学校719人、联办2635人),弥勒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75%;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19人。弥勒市各级各类学校有在职教职工5762人,专任教师5082人,其中:幼儿园专任教师334人、小学专任教师2660人、初中专任教师1264人、高中专任教师640人、中职专任教师179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5人。拨付义务教育公用经费2840.34万元,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700元、500元;拨付寄宿制学生生活费补助4451.31万元,将农村中小学寄宿生生活补助由1000元、750元分别提高到1250元、1000元;拨付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资金3199.38万元,42434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享受营养改善计划惠民政策;拨付高中助学金349.2万元,2687名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首次领取国家助学金;教育费附加支出8026万元。投入校安工程建设专项资金4006.8万元,排除中小学校D级危房17624平方米,开工建设项目40个21688平方米;采取融资租赁的方式,先期投入3400万元,对城区12所学校及弥勒二中、弥勒三中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投入617万元,配置乡镇农村学校音体美器材、实验室仪器设备、现代化电化教学设备、图书等。高考、中考成绩居红河州前列。

      卫生事业弥勒[云南省红河州下辖市]162012年,弥勒市有医疗卫生单位300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单位6个(含与县医院急诊科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县急救站),乡镇卫生院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个,村卫生室134个,民营医院8个,个体诊所133个,厂矿、学校医务室、院外门诊3个。有卫生人员2303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13人,有病床2161张,每千人拥有病床4.09张。总诊疗人数261.89万人次,出院总人数10.26万人次,总收入3.61亿元,业务收入3.2亿元。弥勒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439959人,参合率96.4%,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从上年的230元提高到290元,其中:各级政府补助240元、农民个人缴费50元。筹集基金12758.81万元。住院最高支付限额从5万元提高到10万元;门诊最高支付限额从300元提高到400元;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省级和乡级提高10%、州级和市级提高5%;门诊费用报销比例乡镇卫生院提高5%,村卫生室提高10%”。弥勒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144.35万人次,支付补偿金1.27亿元,参合农民受益率328.11%。先在开展农村儿童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保障水平工作的基础上,把妇女乳腺癌、宫颈癌、农村重性精神病、终末期肾病、耐多药肺结核、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等纳入重大疾病重点保障,后又把肺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心肌梗塞、脑梗死、血友病、糖尿病、甲亢、唇腭裂等12种重大病症列入提高农村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范围。弥勒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补充保险参保151150人,参保率33.12%,按人均20元的筹资标准,筹集资金302.30万元,参保人比2011年的11933人增加139217人。全年有578名参保农民住院治疗得到大病补充医疗保险补助,补助总额152.3万元,其中个人最高补助21026.86元。14家乡镇卫生院、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省基药采购平台成功采购基药,预付药款33.44万元,采购基本药物166种,134家村卫生室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药品进购由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财政补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238.16万元。县级医疗机构和民营医院基药使用率均超过35%。组织辖区内165个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信息化资源现状在线调查,实现健康档案、电子病历、HIS系统等为一体的规范信息管理系统。弥勒市居民建档率86.85%,其中规范化电子建档率77.72%;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率98.08%,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9.26%,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孕产妇死亡率30.67/10万,婴儿死亡率7.21‰;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83.87%。高血压、Ⅱ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人数分别为29926人、8513人,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1346人。完成白内障手术707例,完成州政府下达任务数的101.43%。

      科技事业弥勒[云南省红河州下辖市]172012年,弥勒市有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85户,成员1.5万人;科普专职人员119人,注册科普志愿者412人。有科普场地1个,科普展览区面积30平方米,城市社区科普专用活动室7个,农村科普活动场地200个,科普宣传专用车1辆,科普画廊18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1个,科普网站3个。2012年,电视台播出科普节目1370小时,电台播出科普节目时间88小时,发放科普读物和资料33.88万份。举办科普讲座44次,4142人次参加;举办科普专题展览14次,参观人数24443人次;举办实用技术培训3470次,参训228748人次。申报国家、省级科技项目4项,州级科技项目7项。2012年,落实国家、省级科技经费274万元(含省州高新技术企业扶持资金60万元),州级科技经费53万元;安排筹措专项资金264万元,用于畜牧、粮食作物、葡萄、甘蔗新品种引进示范及推广。

      基础建设弥勒[云南省红河州下辖市]18建立具有特色旅游项目库21个,上报锦屏山风景区、雨补水库热水塘温泉旅游度假区、可邑阿细民俗文化生态旅游村、红万阿细民俗文化生态旅游村、下高甸阿哲民俗文化生态旅游村6个有开发价值的项目并对外招商。启动创A工作,完善旅游设施建设。制定《弥勒市旅游局关于交通标识系统建设的初步意见》,并启动旅游交通标识、旅游服务中心建设。开展乡村旅游(旅游特色村)建设工作,初步确定可邑村、山兴村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

      文化遗产2008年6月,《阿细跳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11月,弥勒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彝族阿细跳月)文化艺术之乡”。2010年,云南省弥勒县的《阿细先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项目类别,序号36。

  •   社会保障

      弥勒[云南省红河州下辖市]142008年,弥勒市将16.3万人纳入保障范围,城镇低收入家庭以及重度残疾人免费参保,全年支付社保资金1.12亿元。两次提高城市低保及农村低保发放标准,发放低保金1554万元,享受城市低保的人员从上年的3274户5898人扩大到3624户6600人,享受农村低保人数从3863户8000人扩大到5443户1.05万人。发放城镇、农村贫困家庭医疗救助金98.38万元,救助1.9万人次。发放1352名五保对象供养金134.3万元。建成廉租住房120套6000平方米,120户“双困户”迁入新居,为139户未被配租到廉租住房的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发放住房租赁补贴。37.7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84.43%,补偿门诊、住院医药费2881万元;办理2009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40.65万人,参合率90.48%。2008年,弥勒市投资805.13万元推动就业再就业,新增城镇就业4526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4123人,被省商务厅批准为云南省4个外派劳务基地县之一。市区在岗职工年均工资23123.9万元,比上年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3160元,比上年增长17.5%。

  •   经济状况

      综述弥勒[云南省红河州下辖市]9201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45.9亿元,同比增长9%;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完成21.8亿元,同比增长13.5%,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3.1亿元,同比增长17.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31.2亿元,同比增长1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44.7亿元,同比增长6.5%;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6.3亿元,同比增长56.3%;招商引资省外到位资金66.04亿元,同比增长55.39%,实际利用外资947.3万美元,同比增长35.33%。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26.2亿元、176.1亿元、43.6亿元,三次产业比例由2013年的10.6:73.5:15.9调整到2014年的10.7:71.6:17.7,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完成中央、省州下达的减排指标任务,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与上年持平。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4792元、9066元,同比分别增长10.8%、1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0.7亿元,同比增长12.1%;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5%。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市城区建成面积达20.64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达44.68%,城镇化率达48.34%。

      第一产业弥勒[云南省红河州下辖市]102012年,弥勒市实现农业总产值35.49亿元,比2011年增加8.94亿元,增长33.7%。发放涉农补贴资金6738.84万元。以“云恢209”、“云瑞系列”等为主的优质粮食达80%以上,“云恢209”优质米进入沃尔玛超市;以杂交玉米制种为主的制种面积1.39万亩,产种4170吨,产值3336万元。至2012年末,弥勒市有17家企业(或单位)获产地产品或地理标志认证,其中:13家企业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1个,产地认证面积12.03万亩;3家企业获绿色食品认证,认证绿色食品3个,产地认证面积7.49万亩;获地理标志认定单位1家,认定地标1个,认定面积4万亩。有州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9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2家、州级6家。有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95户,其中:种植业65户、畜牧业24户、渔业2户、服务业1户,其他3户。弥勒市粮食播种790097亩,总产量23.07万吨;烤烟种植176800亩,总产量2.47万吨;甘蔗种植75328亩,总产量46.62万吨;蔬菜种植166532亩,总产量20.1万吨;油料作物种植52395亩,总产量4015.3吨;药材种植8378亩,总产量2078.7吨;其它经济作物种植5000亩。2012年弥勒市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全省40个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市)之一。弥勒市的葡萄、甘蔗、林木、花卉、烤烟等物产资源丰富,是云南省的粮食、烟草、葡萄、甘蔗主产区之一。

      第二产业弥勒[云南省红河州下辖市]112012年,弥勒市进出口总值468万美元,比2011年增长15.8%,完成外贸进出口目标任务数462万美元的101%;完成非公经济增加值407376万元,比2011年增长10.6%;工业总产值265.33亿元,比2011年增长29.4%;工业企业增加值142.91亿元,比2011年增长23.7%;主营业务收入186.07万元,比2011年增长12.8%;利税总额125.1亿元,比2011年增长14.4%;利润总额27.86亿元,比2011年增长31.4%;工业固定资产完成23.74亿元,比2011年增长17.86%;非电工业固定资产完成23亿元,比2011年增长25.09%,完成目标任务的100%;单位GDP能耗下降3.46%,完成单位GDP能耗下降3.3%的任务。编制完成《十二五规划项目库》,筛选投资项目381项;县财政安排520万元中小企业贷款贴息资金。河湾水泥厂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砉红石材厂年产60万平方米再生石材、红河思源工程发展有限公司建家佳新型墙材生产线、红河云牛乳业日处理115吨木瓜牛奶生产线扩建项目竣工投产。

      第三产业2012年,弥勒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8.8万元,其中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5.5万元。

      2012年,弥勒市旅游项目列入云南省、红河州重点考核项目4个,总投资97亿元,年内完成投资6.48亿元。2012年接待海内外游客263.07万人次,比2011年增长25.6%,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2.67亿元,比2011年增长31.5%。

  •   自然资源

      弥勒[云南省红河州下辖市]4弥勒[云南省红河州下辖市]5具烟糖之基础:弥勒市的坝区和河谷地区占全市国土面积4004平方公里的15%,大大高于全省6%的平均水平。弥勒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海拔最高在金顶山,约为2315米,最低点约为862米;年均雨量990.4毫米,年均气温17.2°C,最高气温36.1°C,最低气温-4.6°C,光照充足、有效温期长;霜雪日短,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宜各种动植物生长。是我省烟、糖的主要产区。盛产优质烤烟,虹溪烤烟为云烟中的上品。2003年种植烤烟12万亩、甘蔗7万亩,占全市县54万亩耕地的近35%。藏煤电之资源:弥勒市资源丰富,尤其是能源资源储藏丰富,全市仅煤炭储藏量就达10亿多吨。全市大中小型水库百余座,水能蕴藏量54.5万千瓦,可开发能量42.15万千瓦,南盘江上仅雷打滩、糯租两处就有18万千瓦可开发。蕴旅游之潜富:弥勒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弥勒市旅游业有了巨大发展,形成了集自然、人文、民俗观光为一体的“六个一”格局,即游一个洞——弥勒白龙洞;拜一尊佛——锦屏山风景区19.99米高的弥勒大佛;喝一口酒——云南红葡萄酒;抽一支烟——红河牌香烟;跳一曲舞——蜚声中外的阿细跳月;洗一个澡——梅花温泉澡。积文化之深韵:弥勒是一块“人杰地灵,文化璀璨”的南滇福地,在这一片风水宝地上孕育和生活过明末兵部尚书杨绳武,清末巨商王炽,世界级大数学家熊庆来,著名抗日将领、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冲等闻名遐迩的一代英杰。古滇名士、大观楼长联作者孙髯翁最终也长眠于这块热土;诞生了蜚声中外的优秀民族舞蹈《阿细跳月》,古老神秘的阿细祭火、阿细先基,幽情古朴的阿哲大跳、阿哲鼓舞,还有锦屏山、白龙洞、猴子箐、杨公祠、大树龙潭、庆来公园、湖泉生态园等人文、自然景观引人入胜,美不胜收,以弥勒寺、慈云洞、禹门寺为代表的古迹禅寺,积淀着深厚灿烂的弥勒文化。

      拥生物之多样:近年来,弥勒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多样化的生物开发与创新产业得到蓬勃发展。种植葡萄面积达到4.2万亩,葡萄酒产值近1亿元;种植灯盏花3000多亩并显初步效益;种植生物药材薯蓣2500亩,产值达350多万元;种植亚麻8600亩,原茎产量达258.6万公斤,亚麻种子达36326公斤,亩产值达到416元,实现农民增收120多万元。(弥勒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正因为拥有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誉满州内外的“糖仓”、“烟仓”之美称,特别是葡萄产业崛起后又被称之为“东方波尔多”和“葡萄酒城”,使该市的特色经济有了长足发展。

  •   行政区划

      2012年,弥勒市辖弥阳镇、新哨镇、竹园镇、朋普镇、虹溪镇、巡检司镇、西一镇、西二镇、西三镇、东山镇、五山乡、江边乡10镇2乡,7个社区、129个村。

  •   风景名胜

      弥勒[云南省红河州下辖市]19锦屏山风景区(原弥勒公园):位于弥勒县城西北方昆河公路旁,距县城10公里。其中的弥勒大佛(弥勒布袋相)于1999年12月落成,高19.99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布袋僧像弥勒坐佛。金碧辉煌的弥勒大佛和气势恢弘的古建筑而闻名省内外,被誊为“佛教胜地”“弥勒道场”。

      湖泉生态园:位于县城西区2公里处。景区构思新颖,气势恢弘,总占地面积3085.6亩,水域面积1762.4亩,绿化面积705.4亩。湖泉生态园,是集住宿、会议、餐饮、游乐于一体的大型开放式公园。

      白龙洞风景区:为国家2A级景区。距离弥勒县城30公里,是滇南一带规模宏大的溶洞群中颇有壮观的省级风景名胜旅游区。洞穴分为上下两层,全长2500米,自然形成40多个厅堂。洞中有洞、洞中有山、洞中有水、洞中有树,被专家学者誉为“溶洞精品博物馆”。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