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云县

云县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云县位于云南省的西南地区,隶属于临沧市,位于大理、普洱、临沧3个州市的交界处。总面积3760平方公里,辖7个镇、5个乡。总人口45万人(2010年)。云县属山区半山区县,最高海拔3429.6米,最低海拔748米。属低纬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暧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为1367.2毫米。云县矿产资源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工、燃料等4类14种。2013年,云县生产总值82.8亿元。境内风景名胜主要有杜文秀部将府第、川庙、大侯寨古树群、云县革命烈士纪念碑、澜沧江高峡百里长湖风景区、亮山天池等。地方特产有白花木瓜、涌宝冬萝卜、树头菜等。

  •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云县 外文名: Yun xian 别称: 云州、大侯 所属地区: 中国 云南省临沧市 下辖地区: 幸福镇、大朝山西镇、涌宝镇等 地理位置: 云南西南地区 地标建筑: 澜沧江 地方特产: 树头菜,涌宝冬萝卜,白花木瓜,茶酒 知名企业: 云县家盟茶叶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机场: 临沧博尚机场 政府驻地: 云县爱华镇东大街 火车站: 正在规划建设中(云州火车站) 车牌代码: 云S 人口: 40.9万人(2004年) 面积: 3760平方公里 气候条件: 亚热带气候 邮编区码: 675800 电话区码: 0883 地方方言: 云南方言 行政类别: 县 下辖地区: 7个镇、5个乡 著名景点: 杜文秀部将府第、川庙等

  •   交通状况

      云县的交通区位在临沧占有绝对的优势,境内交通发达,祥临二级公路(即214国道)穿越云县城郊而过,云保公路(云县—保山)公路,云凤一级公路(云县—凤庆)正在建设中,计划于2015年建成通车。将扩大了云县的交通范围,现在正在规划建设的祥临铁路(祥云—云县—临沧)即将于2014年开建。目前,云县至临沧的高速公路(云县—临翔)项目已经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正在进行项目前期调研。届时云县即将成为临沧市乃至云南省面向东南亚的交通枢纽中心[2] 。云县客运站:云县新的客运站在2007年建成投入使用,位于云县城区草皮街,是目前临沧市境内建成的最大的县级客运站,也是平均每年在整个临沧市载运旅客最多的客运站。客运站每天向不同的州市发车,具体的发往各地的班车。包括:昆明、临沧、凤庆县、永德县、镇康县、双江县、耿马县、沧源县、景东彝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保山市、腾冲县、昌宁县、普洱市、丽江市、大理市、下关、祥云县、思茅市、河口瑶族自治县、景洪市、楚雄、勐腊、南涧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孟定、广通、镇康县(南伞)、深圳、东莞市、广州等城市。县内班次,包括:云县幸福镇、大寨镇、茶房乡、栗树乡、大朝山西镇、漫湾镇、涌宝镇、茂兰镇、晓街乡、后箐乡、忙怀乡、凤庆洛党镇等乡镇。

  •   历史沿革

      云县2云县历史悠久。汉属益州哀牢地。唐属南诏、宋属大理国永昌郡节度。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设大侯长官司,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改土归流,设云州。民国二年(1913年),始称云县。

      云县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早在四千年前,人类就在这一区域留下了西南地区重要的忙怀新石器文化。云县是澜沧江文明、湄公河文明的重要源头,同样也是古滇濮文化和百越文化的重要源头。这块沧江环绕的古老的土地上,神奇地汇集和保留了古滇濮文化、百越文化、氐羌文化、中原文化的基因,多元文化在这块隐秘的土地上碰撞、交融、生成。

      云县素有“沧江明珠”的美誉。澜沧江在云县境内流程176.5千米。县城所在地正位于漫湾、大朝山、小湾三大百万千瓦级电站的中心地带。境内建成的大朝山和漫湾两大电站,使云县成为“西电东送”“云电外送”的主战场,巍巍拦江大坝在高山峡谷间横空出世,昔日的急流险滩,今日成了青山倒映、水天相连、碧波荡漾的百里长湖。冬春季节,站在高山,极目远眺,满眼一串串碧绿翠珠。如今,“澜沧江百里长湖”“澜沧江啤酒狂欢节”又为古老而厚重的澜沧江文明,注进了新的活力,也必将使“沧江明珠——云县”打造得更为耀眼璀璨。

      云县,历来是内地通往东南亚的重要通道。西汉时期即有一条从楚雄通往东南亚的“铜鼓之路”,这古道,过云县南桥河,越头道水分水岭,顺南汀河而下,经清水河出缅甸,达东南亚。两千年后,抗战期间著名的“滇缅铁路”几乎就与这条神秘的“铜鼓之路”并行,这条路线,至今仍然是云南通往缅甸的最便捷的陆上通道。

      云县沿澜沧江,从白莺山到涌宝、大朝山一线,都发现了树龄在千年以上的古茶树和古茶魅力云州(29张)林,这一区域,正是世界茶的起源之地。自唐宋以来,云县便成为“茶马古道”南线的必经要道。滇矮马驮着白莺山茶、茶房茶、雪山茶,北走藏域,西走夷方。如今,徜徉在神洲渡、哨街、茂兰、大寨……一路的古渡、古塔、古树、古驿道上,仿佛还可以听到一串串渐去渐远的马帮铃声。1639年,云州就曾留下过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匆匆走过的身影。

      云县县城所在地爱华镇,处于214国道和云保公路的交汇点,是北往大理,西进保山,东上昆明,南下孟定、出缅甸的中心点。随着云南桥头堡建设的兴起,使云县向清水河、南伞、打洛、瑞丽四大边境口岸的物流提速更加迅捷,而云县已逐步融入省城5小时的经济圈内。云县正以特殊的区位优势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为依托,吸引着各省市县和周边各国的客商。

  •   地方特产

      树头菜树头菜属珍稀野生蔬菜,据云南省产品监督检验所检测《云质食检字97001号》树头菜含有的胆碱是印磷脂和鞘磷脂的重要组成部份,对人体细胞的生命活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是功能性食品的重要活性物质。其嫩芽可以食用,根、茎可以入药,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味道鲜美独特,适口性好,是纯天然食品,全县已立项开发20000亩,已发展2000多亩,年产量可达100吨。

      涌宝冬萝卜在云县说起萝卜,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涌宝冬萝卜,它既是蔬菜,又是水果,有水果萝卜的俗称。涌宝的冬萝卜在种植过程中不使用化肥和农药,是物美价廉的纯天然绿色食品。

      最大的优点是“个大、皮薄、白嫩、甜脆、多水”,常吃有:行气、消谷、和中、去痰、利大小便等功效,此外,生食可止渴宽中,煮食可化痰消导。现代医学认为,萝卜还有美容、减肥、抗癌等作用。故民间有:“十月萝卜小人参,家家药铺关大门”、“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等俗语。涌宝冬萝卜以它的优点和药用价值,将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白花木瓜据《本草纲目》记载:木瓜有舒肝活络,健脾开胃,舒肝止痛,祛风除湿之效,可用于治疗风湿、霍乱、痢疾、肠炎、脚气病和维生素缺乏症等。现代医疗证明:木瓜中含有广谱抗菌的齐墩果酸,多种氨基酸,人参皂甙等成份,对人体健康长寿有益。白花木瓜酸味适中,苦味比红花木瓜少,现在人们除药用以外,多以木瓜煮猪脚,木瓜煮炒鸡、炒肉、煮酸菜等来食用,既开胃增食,又可以治病。目前全县已有上万亩种植规模,总产量200吨。

  •   城市建设

      云县3近年来,云县坚持新城建设与旧城改造并举,统筹县城建设与特色小集镇建设,增强城镇综合承载力,推动城镇扩容提质。坚持规划引领,城乡、产业、生态、文化四位一体共同发展的原则突出房、村、镇、城同步提升,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努力建设“洁净、美丽、宜居、宜业”的城乡环境,全力打造“洁净之城、美丽云县”。一是加快推进城市建设步伐。围绕把云县建设成为一座现代城、森林城、洁净城,坚持旧城棚户区改造与新城建设并重,着力推进澜山国际、澜沧江城市广场、东大街旧城改造、新兴街旧城改造、财富中心、沧江领域、环城南路(一期)等旧城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老城区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加快城市扩容开发,加快推进宏泰山地新镇、云海阳光、云雪花园、云州国际新城、锦华商务会都、苏靖金北岸等项目建设,加快进河湾片区、田心片区及德胜片区开发。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功能配套,加快推进第二垃圾处理场、第三水厂、文笔桥、文化墙、体育场、景观湖、景观桥、绿色照明、滨河东路、滨河西路、云县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等在建项目,合理布局停车场,启动干坝山森林公园、文笔公园、滨河公园等一批城市休闲、景观公园建设。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确保完成农转城1.9万人,城镇化率达38%以上。二是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围绕“设施完善、制度健全、管理有序、市容整洁”的总体目标,深入开展市民文化素质提升工程,强化市政云州城建(17张)执法管理,集中开展道路交通、环境卫生、市场秩序、违规建筑、违法用地、河道违规采砂、户外广告等综合整治,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争创省级卫生文明城市和国家级园林城市,全力打造一座洁净城。 城市地标建筑云县澜沧江城市广场、云县财富中心、云州金鼎尚都、云县云顶蓝水湾、云县人民医院新大楼、云县行政中心、云县商业码头、云县滨河公园广场城市地标、云县景观大桥、云县云州彩虹桥、云县城郊文笔塔、三江半岛时代广场、云县晨光大厦、云县澜山国际都城、云县云州景观湖、云州体育场、云州国际新城等。 旅游酒店云县的宾馆酒店非常之多,城区内有各种不同档次的宾馆,酒店等等。云县三江半岛大酒店(四星级酒店)、云县温州假日酒店、云县云州大酒店、云县金汇源大酒店、云县凌安酒店、云县澜沧江大酒店、云县长安宾馆、云州华信大酒店、云县皇都大酒店(四星级酒店)等。

  •   城市简介

      云县1云县素有“沧江明珠”的美誉,位于大理、普洱、临沧3个州市的交界处,介于东经99°43′—100°33′和北纬23°56′—24°46′之间,南北最大纵距90.4Km,东西最大横距84.2Km。全县国土面积3760平方公里,辖5乡7镇,包括:爱华镇(县政府驻地)、幸福镇、大寨镇、大朝山西镇、漫湾镇、涌宝镇、茂兰镇、茶房乡、栗树乡、晓街乡、后箐乡、忙怀乡。190个村委会4个社区,境内居住着23种少数民族,全县总人口4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0%,有汉族、彝族、白族、傣族、拉祜族、布朗族、回族、僳僳族和苗族等。云县是云南省扩权强县试点县、县域经济试点县、工业强县、工业循环经济试点县,是临沧市的工业重镇、交通枢纽、物流中心、信息中心和经济中心。

  •   旅游介绍

      云县山川秀丽、景色怡人。大旅行家徐霞客笔下神秘的大丙山原始森林、安河黄竹林海、栗树白水瀑布、后箐的独木成林、独具民族特色的僳僳澡堂、象山公园、正觉庵水库静静地卧躺在这片土地上,仿佛正给行人讲述一个个古老的故事,深深吸引着海内外游人。漫湾、大朝山两座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站的建成,使澜沧江形成了平静如镜的“百里长湖”。城郊的大控蚌温泉热浪升腾。北河畔的文笔塔直指青天。茂兰长安桥记载着沧桑岁月。武庙、云觉寺、圣教寺肃穆典雅。

      人文自然景观云县——彩云的故乡,在这里,有着美不胜收的大自然的恩赐,有不胜枚举的人文、历史景观;在这里,两座国内外闻名的雄伟的百万千瓦级大电站拔地而起;在这里,“二十多个民族文化的斑斓辉映;在这里,现代文明的种子已深深扎根。这里人杰地灵,清代,有晋见过道光皇帝,历官浙江的进士杨国翰,林则徐为其撰墓联“望重五华,才高三迤;功歌两浙,名达九重。”民国,有草皮街人护国名将叶荃(字香石),曾任护国军第五军军长。有茂兰人胡瑛,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与朱德元帅同学,并同时加入同盟会,民国时期曾两次代理云南省主席。有参加台儿庄战役的著名抗日将领董文英,卢汉致送挽联“英灵足千古,智勇寇三军”。 民俗具有600多年历史的云县彝族古吹,在一些民间家庭已经世代相传20多代。如今,随着改革开放和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无论农村农户新房建成入住搬迁,或是城镇各种节庆、喜事,都少不了要聘请彝族山寨古吹艺人前来助阵吹奏,增加热闹气氛。图为云县的一支彝族古吹队为群众表演吹奏。

  •   特色工业园

      2011年9月,云县新材料产业园区正式开工,奏响了向新型工业化进军的雄壮交响曲。2012年3月,省委、省政府将云县新材料光伏产业园区列为云南省未来5年培育的45个省级工业园区之一。

      园区总体规划按“一园三区”规划布局(一园:云县新材料光伏产业园;三区:新城坝片区、田心片区、幸福片区),总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

      新城坝片区——规划面积19平方公里,产业布局上以光伏、光电子产业为主,生物资源加工和轻型加工为辅。目前云县新材料光伏产业园区共有企业43户,其中建成投产的有23户。该片区致力于发展成为“两大示范园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园区、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到“十二五”末,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光伏产业基地。

      田心片区——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打造辐射周边连接边境的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建设贸易加工园和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一体的现代物流园区,年货物吞吐量为350万吨。园区分三大功能区:商务会展区、加工配送区、管理服务区。

      幸福片区——利用临沧150万亩甘蔗基地优势和其它桔杆、饲草种植优势,建设中国粗纤维饲料基地,建设中国高端肉牛基地。充分利用啤酒糟、白酒糟、啤酒酵母等附产物,再加工成精饲料养殖肉牛,延伸下游产业即肉牛食品加工,生物有机肥料,以工业拉动农业,实施生态、环保型循环经济。 战略目标云县靠的是项目支撑,强县靠的是干部执行力、创新力和感召力,在全省跨越发展的大背景下,结合云县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云县提出强县的举措和载体为“四强六跨越”,即经济转型增长强、社会开放创新强、人民安居福祉强、城乡美好和谐强。现代农业实现新跨越、新型工业实现新跨越、商贸物流实现新跨越、基础设施实现新跨越、公共服务实现新跨越、社会创新实现新跨越。

      经济转型增长强实现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总收入、工业增加值“三翻番一增长”。到2015年末,生产总值实现翻两番,力争达到200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翻两番,达到150

      亿元以上;财政收入翻一番,突破10亿元大关;工业增加值大幅度增长,达到100亿元以上。三次产业所占比重调整为18:58.5:23.5,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明显增强。

      社会开放创新强

      实现“一百三园区”,即: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达100亿元;建成特色农业经济园区、新材料光伏产业园区、现代商贸物流园区。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0%以上。

      人民安居幸福强

      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5万元;完成旧城改造190万平方米,建成保障性住房3万套,改造旧村旧房4万户。广大人民群众幸福感明显增强,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城乡美好和谐强

      新增就业岗位10万个;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10万人。人均受教育年限达8.13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保护坝区耕地,推进城镇上山,城镇化率达41%。

      六跨越现代农业实现新跨越。实施结构调整、龙头带动、专业合作、科技强农“四大战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到2015年,实现农业产值60亿元以上。

      新型工业实现新跨越。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持走园区化发展路子,推动工业经济跨越发展。到“十二五”末,实现工业总产值22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00亿元以上。

      商贸物流实现新跨越。打造辐射周边四州(市)、连接边境三口岸的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培育1—2户销售规模在1亿元以上、3—5户销售规模在5000万元以上的流通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基础设施实现新跨越。建成云凤一级公路,完善城市交通路网,实现县乡公路柏油化、村村公路硬板化,公路、铁路和水路互联、互通、互补的交通网络体系初步形成;完成水利投资8亿元,灌溉保证率达45%,解决14.45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全面实施“城镇上山”工程,到“十二五”末县城建成区达17.4平方公里。

      公共服务实现新跨越。完成标准化校舍建设40.7万平方米,农村学前教育校舍2.9万平方米,农村教师周转宿舍1515套5.3万平方米。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人均期望寿命达70.5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以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管理实现新跨越。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发展活力竞相迸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公共安全感满意度达95%以上。

  •   经济发展

      云县42013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82.8亿元,增长13.4%;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4亿元,增长37.2%;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54亿元,增长20%,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05亿元,增长24.4%;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1.71亿元,增长10.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7亿元,增长12.5%;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28元,增长15.8%;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6711元,增长20.4%;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主要指标增幅位居全市前列,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基本完成,本届政府工作实现良好开局。

      产业建设加快发展。深入实施产业建设年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打好三大战役,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9.8:47.8:22.4,工业经济主导地位日益凸显。

      高原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实现农业总产值38.1亿元,增长16.6%。全县粮食产量20.4万吨,增长5%;完成茶叶产量1.41万吨,实现农业产值2.6亿元;完成烤烟种植6.05万亩,收购烟叶15.07万担;建成高优蔗园5万亩,实现甘蔗农业产量66万吨。共调减低价值农作物种植面积9万亩。新植泡核桃10万亩,咖啡4.13万亩,澳洲坚果6万亩。农业产业庄园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德胜无公害农业生态庄园、幸福高原特色农业循环经济庄园、凌丰咖啡幸福庄园建设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发展畜牧产业,实现产值14.7亿元,增长14.4%。

      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实现工业总产值71.9亿元,增长33.7%;工业增加值32.2亿元,增长19.8%;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投资20.3亿元,增长13.8%;新培育规模以上企业4户,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22户。新材料光伏产业园区道路、供排水、供电、标准化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集聚效应日益凸显。工业园区入园企业达45户,投产运营28户,实现工业总产值39.3亿元,增长45.6%。

      三奇光电技改扩建、60万吨水泥粉磨站、1万吨司岗里木瓜酒生产线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快速推进,打叶复烤厂已进入国家烟草专卖局“十二五”规划,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第三产业繁荣发展。旅游、商贸、物流、信息、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消费市场日趋活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5亿元,增长10.1%。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7.4亿元,增长16.6%;贷款余额28.2亿元,增长15.9%。

  •   自然资源

      水能蕴藏水量:地表水,云县年平均降水量为1367.2毫米,年平均降水总量为50.1626亿立方米。年降水总量丰水年为56.6837亿立方米,平水年49.664亿立方米,偏枯年44.6447亿立方米,枯水年37.622亿立方米。年平均径流深632毫米,年平均径流总量23.1881亿立方米。年径流量丰水年为27.13亿立方米,平水年为22.7243亿立方米,偏枯年为19.7099亿立方米,枯水年为15.7679亿立方米。地下水,全县年平均地下水深199.99毫米,年平均地下水量7.3375亿立方米。地下水量丰水年为8.3648亿立方米,平水年为8.1978亿立方米,偏枯年为6.457亿立方米,枯水年为5.5031亿立方米。水能云县主要河流共有38条,总径流面积3376.8平方千米,总河长416.5千米,总流量59.9048立方米/秒,水能总蕴藏量417850.9千瓦云县境内有大小河流38条,孕育了古老的人类文明,赋予了云县丰富的水能资源。云县河流分属澜沧江水系和怒江水系。水能蕴藏总量52.3万千瓦,径流面积3376.8平方公里,一级支流流经地沟谷纵横,自然落差较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

      矿产资源1991年以前,云县发现的矿产资源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工、燃料等4类14种。1991~2000年又新发现了钽、铌、钼、云母、叶腊石、明矾石、火山灰等矿种。新发现矿产地有栗树叶腊石(全省首次发现),晓街明矾石,大朝山糯伍铜铅多金属矿,茶房钽铌矿,头道水河羊头岩附近的多点铅锌矿,幸福邦撒小田良子锰矿,幸福勐底野猪塘锰矿,幸福邦信山头街锰矿,幸福勐底杨梅树沟铅锌矿,茂兰小定喜的水泥用石灰石,晓街新联石灰石,忙怀果园铜矿等。原有储量登记有所变化,如栗树官房铜矿重新计算储量,由1117.7万千克减为634.3万千克铜金属量,草地铜矿由60万千克减少为29.4万千克铜金属量。目前,云县发现各类矿种17种,矿产品种、品位及储量在滇西南首屈一指,尤以铜矿、铁矿、锰矿、叶腊石等最为可观。云县位于澜沧江铜多金属矿及铅锌铁多金属矿成矿带上,成矿地质条件有利,同时非金属矿产和地热资源潜力大。(现已探明叶腊石储量273万吨、石灰石810万吨、大理石110万吨、花岗石230万吨、铜矿石150万吨、锰矿石11万吨、明矾石300万吨)。据近年国土资源大调查和商业性矿产勘察成果,云县有较大的找矿潜力,潜在资源量为:铜20万吨、铅锌矿石50万吨,铁矿石5000万吨,锰矿石500万吨。 山脉河流云县境内山峦连绵,重叠交错,山脉属滇西横断山系碧罗雪山南部伸延的支脉,为雪山、老别山的一部分。走向为西北—东南,北部最高点为茂兰与漫湾分界的大丙山,西部最高点为云县、凤庆交界的黄竹岭,南部最高点为大朝山境内与临沧交界的大雪山,东部最高点为由忙怀向栗树延伸的桦竹林山。县境内海拔高度在2000米以上的山脉有44座,其中海拔在2500米以上的有28座。

      云县较大河流有38条,分别属澜沧江水系和怒江水系。澜沧江水系总径流面积2976平方千米,主要包括12个乡镇,占全县总面积的79%;怒江水系总面积784平方千米,主要包括幸福镇和头道水乡(石房村公所除外),占全县总面积的21%。澜沧江从北部入境,县境流程176.5千米,主要有罗扎河、拿鱼河、勐麻河等河流入。境内属于怒江水系的主要河流有南汀河、头道水河、盘河、勐回河。

      云县土壤面积548.37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99.7%。土壤共分7个土类、12个亚类、46个土属、149个土种、77个变种。7个土类分别为黄棕壤,占土壤总面积的1.1%;黄壤,占19%;紫色土,占7%;红壤,占49.6%;赤红壤,占17.2%;草甸土,占0.2%;水稻土,占5.9%。地质构造县境内的地质构造主要有褶皱、断裂构造及岩浆活动3种。褶皱构造,主要分布在县境东部的大朝山、栗树、后箐、涌宝、忙怀、漫湾等地。断裂构造,县境内此类构造可分为南北向、南南西至北东东向、南东东至北北西向三组。其中南北向断裂构造最大,分布在东面澜沧江沿线和拿鱼河、分水岭、漫湾等地。走向由北向南、跨县境并向县境外延伸;南南西至北东东向断裂,主要分布在盘河、勐底河谷一带;南东东至北北西向断裂,主要分布在大寨和幸福的邦别、干坡、慢品一带。岩浆活动,县境热液岩浆活动较为频繁。有喜山期、燕山期及华力西期的岩浆侵入和喷发活动,使原来老的沉积岩地层受到破坏、变质。由于构造的活动,岩体的侵入,县境内形成了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等地层。云县地处滇西横断山系纵谷区南部,属深度切割中山宽谷、峡谷区。是第四纪更新世初期喜马拉雅运动大面积强烈的差别抬升所形成。山脉大多为西北—东南走向,地势东西高,中部稍低,相对高差2350米。最高点为云县与临沧县交界的大雪山,海拔3429米;最低点为幸福镇邦洪村委会所驻地的南汀河边,海拔748米。由于长期的侵蚀和风化作用,形成峡谷纵横、地形破碎的地貌。全县地貌大致分为3种类型。河谷盆地,属构造盆地和侵蚀盆地。包括云县城坝、新城坝、涌宝坝,面积164.4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4.4%。最高为涌宝坝,海拔1860米;最低为云县城坝,海拔1110米。云县城坝、新城坝属侵蚀盆地,覆盖着古代冲积物和近代冲积物,形成台阶地与河漫滩组成的丘陵地貌。涌宝坝为构造盆地,覆盖着残积物和老冲积物。中切割中山宽谷区,属河流冲积侵蚀河谷,面积375.63平方千米,占总面积10%。包括勐麻槽、勐赖坝、邦洪坝、茂兰槽子、晓街月牙地。深切割中山峡谷区,面积3219.97平方千米,占总面积85.6%。包括漫湾、忙怀、后箐、栗树、大朝山、头道水、糯洒等乡镇的全部和涌宝、茂兰、茶房、大寨、爱华、幸福、晓街等乡镇的大部。由于在地层上升运动中,伴随着断裂和翘升,以及长期的冲刷切割,形成山高谷深、地形破碎的地貌。 工业如今,它拥有云南省最大的啤酒、白酒、生产销售企业——云南澜沧江啤酒企业集团,这家企业连续七届获得云南省“消费者最喜爱商品”称号,现代化的厂房已成为全国工业旅游的示范点。这块土地上,还诞生了世界第一支木瓜发酵酒“茅粮.司岗里”,它的研发者正是云县的另一家酒业集团:云南茅粮酒业集团。云县的这两大酒业集团,竟占了云南省酒品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澜沧江酒业集团年产啤酒60万吨,占全省啤酒市场份额的53.6﹪。两大酒业集团年产白酒17万吨,占全省白酒份额的46﹪。高端白酒“云南老窖”“茅粮骄子”已成为云南省人民政府接待国外宾客的专用酒。除了传统的酒类,云县酒业还依托国内科研部门,开发出新型的木瓜发酵果酒和原生态茶叶直接酿造的茶酒产品,并逐步打响了省内外市场。

      沧江明珠云县,正悄然成为云南的知名酒乡。亘古不变的沧江流到这里,被勤劳、智慧的云县人变成了令人陶醉的杯中美酒。

      云县是滇西南绿色经济之乡。调整产业结构,已建成一批高优蔗园、高优生态茶园和泡核桃基地。以“云县生态型山地乌骨鸡”为龙头的畜牧产品品牌正在打响。以澜沧江自然保护区建设、南汀河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和后箐勤山“云南山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项目”建设为主要内容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取得好成绩。食糖、精制茶、啤酒、白酒为主要工业产品。云南澜沧江啤酒企业集团开发了以啤酒、白酒、生物食品、旅游、家具、建材为主的6大类70多个产品。在1998年与保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合资组建云南澜沧江啤酒企业集团保山有限公司之后,又先后收购了思茅地区原南亚啤酒厂、曲靖沾益珠江源啤酒麦芽有限公司、楚雄德力高啤酒厂。至此,云南澜沧江啤酒企业集团已发展成为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啤酒、白酒生产企业,已顺利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拥有固定资产6亿多元,年生产能力为啤酒18万吨、白酒2万吨,销售收入共3亿多元,实现税利2000多万元。云县茅粮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茅粮系列白酒产品在中国绿色食品2000年昆明博览会中获畅销产品奖。茅粮系列产品自投放市场以来,已成为云南白酒行业的领潮产品。云南临沧双银茶叶制品有限公司属三资企业,

      引进印度CTC红碎茶生产设备,每年上缴茶叶增值税占全县茶叶增值税的50%以上。民营股份合作制企业云县嘉木茶业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其设备CTC绿碎机

      具,目前在中国尚属首家使用。嘉木公司所有产品都属于外向型产品。

  •   著名景区

      澜沧江百里长湖旅游区澜沧江流经云县全程176.5km。至80年代以来,国家先后在此段江面上建起了百万千瓦级的漫湾电站和大朝山电站;两座电站大坝横空出世,冲天而起,形成了两个如梯相连、沉静如画的高峡平湖和

      百里长湖,即漫湾库区的高峡平湖和漫湾电站到大朝山电站全长91.3km的百里长湖。由于两大坝对水位的共同抬升作用,使原来的青山变矮了,形成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湖湾半岛,湖面也由此而迂回曲折,形状奇特多变。放眼湖上,湖水碧蓝浩淼,青山簇簇绵延,山水相映,水天一色。

      荡舟湖中,舟移景换,一步一景,颇有“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的感受,令人情不自禁联想起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句。湖边连片的良田、花草、树木和悠然自得的牛羊,以及掩隐在万绿丛中的少数民族村落,犹如共同谱写着一首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田园生活乐章,形成一种天、水、人和谐共处,人与自然亲密无间的极乐景象。

      杜文秀部将蔡发春府第该建筑是杜文秀政权时期其部下将领蔡发春一家在云县的居所。该建筑位于回营街改新巷10号,建于清朝中朝,房屋布局为三房一照壁,主体建筑及原貌基本完整。1983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立有保护标志牌,经申报,2005年10月作为“民间建筑”被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第一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名录。现为马怀礼、马怀仁、马怀义、马一诚、马彩梅五户回民住宅。该建筑是目前云县县内三房一照壁式建筑中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处,有重要历史艺术价值。

      亮山天池(生态度假旅游)亮山天池位于涌宝乡南,距县城66km,距涌宝乡驻地7km,海拔2400m,蓄水240万m3,面积0.1km2,气候凉爽湿润,是人们消夏避暑的理想场所。天池南依一望无际的亮山林海——面积1.96万亩的生态林场;北临草长“樱”飞、生机勃勃的草场花海。天池、林海、草场相依相存,彼此映衬,组合成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对久居闹市、饱受污染,想逃离喧嚣、回归自然的广大城镇居民来说,这无疑是一处极佳的生态度假胜地。亮山天池:亮山天池是亮山上一颗不可多得的高山明珠,钟灵毓秀,隽永脱俗。

      用“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来形容其水清、水美亦不过分。荡舟其中,看那湖水清碧,野鸭嬉戏,飞鸟追逐,柳树飞舞,竹影婆娑,如梦如幻,如痴如醉,恍若入了陶渊明的世外桃源;而清风轻拂,顿觉涤荡心胸,透身舒爽,似一剂良药让人愉悦无比。湖中还有一天然小岛,岛上树木葱茏,山花烂漫,整个景区美如仙境,令人乐而忘返。亮山林海:面积1.96万亩的亮山林海,绿荫华盖,古木参天,漫步林间,遍地的花草野果,溪水山泉以及清闲的空气,鸣啼的百鸟,让你整个身心都融化于大自然的美好与纯净之中。

      草场花海:天池北部海拔2410m的山坡为面积0.15km2的平缓开阔的天然草场,草坪上绿草茵茵,群花争艳,雪白的羊群悠然地漫步其间,仿佛一幅宁静而空旷的风景画面。席地而坐,远可望林海茫茫,近可观碧水幽幽,山清水秀,景色令人迷醉。

      大控蚌汽沸泉群大控蚌汽沸泉群位于县城西南14km处大控蚌村附近的南桥河支流沟谷中。汽沸泉群规模大,呈带状出露,出水点多达数十处,最高水温96℃,最低60℃,最大流量21.97升/秒,最小流量1升/秒。泉水带有强烈的硫化氢味,水中含有锂、F、SiO2、偏硅酸、锶、铬等多种微量元素,对去病、理疗、健身有重要功效。热水飞瀑:由热泉汇集而成,形成落差12m,宽1m的热水瀑布。瀑布飞流而下,在山脚汇聚为面积10×10m2的热水深潭,水温为54℃。潭水清碧,云雾蒸腾,水温适宜,是极佳的天然温泉泳池。

      轰鸣汽泉:位于瀑布旁1m处,温度96℃。蒸汽从岩缝中喷射出来,压力巨大,气柱有盆口粗,平射数米远,并伴有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回荡山谷,奇丽壮观,若进行天然蒸汽浴,真是妙不可言。鸳鸯双瀑:小型双瀑布,一热一冷,热者水温58.2℃,二瀑相距15m,涓涓水流从断壁上汩汩而下,象似一对温情脉脉的恋人在诉说心语。

      川庙川庙又称“川主庙”,是原四川籍同乡在云州城建造的会馆。位于象山东麓,原县政府招待所(云县宾馆)院内,建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是一座占地160多平方米,单檐歇山顶式的古典建筑。该建筑除门窗被改造外,建筑原貌保持完整。是云县具有典型建筑结构的县级保护文物之一。

      罗扎河漂流罗扎河流经爱华镇(上游)、晓街乡与茂兰乡边界(中游)、忙怀乡(下游)四个乡镇后流入澜沧江。其中上游河床开阔,水流平缓,三三两两的古老水车置于河边,不知疲倦的“吱吱”鸣响,似乎在演绎一首首优美的田园赞歌。其下游河段切割较深,河床狭窄,水流湍急,形成巍峨的罗扎河峡谷。峡谷两壁对峙,山峰耸立,古藤倒挂,林木葱茏,景色雄奇壮观。扎河中上游河床开阔,两岸风光旖旎,具有浪漫而久远的乡村气息。在此河段可开展水上游览或徒步观光,组织游客参观“咕辘”转动的古老水车,并亲自进行田间操作。罗扎河下游河床狭窄,两岸岩壁陡直,形成雄秀的峡谷风光。在此河段除进行峡谷观光外,还可开展岩壁攀岩、探险等特种旅游。

      云州文笔塔州文笔塔位于云县县城北面约1公里的火石山顶,建于清朝乾隆壬寅年(1782年),高约20米,分九级,系密檐式方形实心砖塔。第二级以上,每级四面正中各有一浅穴佛盒(未设佛像),塔基为红砂岩条石,塔顶为铜质葫芦形宝瓶,其下四角各悬一只铜铃,塔身一级西壁嵌有大理石一块,镌刻建造说明文字。塔基四周15-25米范围内为荒地。文笔塔1983年被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县人民政府再次确定其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云县较有文物价值的古建筑,也是云县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

      云县革命烈士纪念碑为缅怀在剿匪征粮战斗中光荣献身的人民战士,云县人民政府于1950年12月在人民会场建立烈士纪念碑,以纪念68位烈士的光辉业绩。1969年1月,烈士纪念碑迁于南河西岸原县汽车队与工人俱乐部的中间,建成革命烈士陵园。面积为2975平方米,纪念碑耸立在陵园中心的东部,方形塔状,底座边宽15米,高1.1米,设8级踏步;第二台阶宽4米,高2.3米。碑身宽1.4米,高6.7为。纪念碑总高10.1米,四周塑有23朵花环,代表云县当年23万各族人民对烈士的崇敬。烈士碑的四面镶刻有碑文的大理石,正面(西)为“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东、南、北三面分别刻着毛泽东的手书“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和“为人民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碑的东面刻有烈士芳名。西面是《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碑文,叙述了烈士的英雄业绩。纪念碑的南面和北面还分别镌刻着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和《长征》律诗手书。纪念碑现为滨河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内广植花木,松柏长青,四时鲜花吐艳,鸟语蝶飞,是城区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和群众游憩之所。

      茂兰长安桥茂兰长安桥位于云县县城北面约20公里处茂兰镇政府西侧的茂兰河上,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15年(1989年)重修。该桥为石拱桥,长46米,宽3.3米,跨径9米,中距河床约10米,两侧有石护栏,拱顶护栏外有石雕龙头一对,分别面向河的上下游。清代乃至民国初期,该桥是云县与大理、昆明等地的交通要道。1983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云县大朝山-干海子云县大朝山──干海子风景名胜区位于云县境内,由温湾──温竹河、大朝山──大雪山、爱华镇、亮山天池等四个片区及温湾──大朝山水陆游览线组成,景点129个,总面积190.8平方公里,景观有巍峨雄奇的大雪山,茫茫苍苍的林海,满山遍野的杜鹃,繁华似锦的木棉,温竹河上三叠瀑,澜沧江上第一坝等。风景独特迷人,民族风情浓郁,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