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通榆县

通榆县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通榆县隶属吉林省,白城市南部,地处科尔沁草原东陲,隶属吉林省白城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22°02′~123°30′,北纬44°13′~45°16′。通榆县境东与干安县相接,西与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为界,南与长岭县相连,西南与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中旗相交,北与洮南市为邻。东北与大安市接壤。2013年,通榆县总人口为36万人。其中,有苗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面积为8476平方公里。2013年,通榆县地处松辽平原西部,地势平坦,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低差仅40米。均匀海拔160m。2013年,通榆县属北温带大陆性季节天气,年均匀气温6.6℃,极端最低气温-25.9℃,极端最高气温40.5℃,无霜期162天,年降雨量332.4mm,最大冻土深度125cm,年主导风向为西熏风和西冬风。2011年,通榆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89亿元,年均增长3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9亿元,年均增长26.7%;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4.5亿元,年均增长38.5%;地方级财政收入达到3.5亿元,年均增长39.6%。

  •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通榆县 外文名: Tongyu 所属地区: 中国 吉林省 建立时间: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 面积: 8496平方公里 人口: 35万人(2004年) 地理位置: 东经122°02′-123°30′,北纬44°13′-45°16′ 著名景点: 向海自然保护区 电话区码: 0436 邮编区码: 137200 建立时间: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 行政类别: 县 面积: 8496平方公里 人口: 35万人(2004年) 电话区码: 0436 邮编区码: 137200 著名景点: 向海自然保护区

  •   交通

      通榆区位交通比较便捷。通榆县100%的乡镇(场)和87.2%的行政村已灵通等级公路。京齐铁路(北京—齐齐哈尔)直通南北,长白(长春—白城)、科铁(内蒙科右中旗—黑龙江铁力县)两条高等级公路在县城交汇通过,从县城出发,可直达北京、天津、沈阳、大连、齐齐哈尔、长春、呼和浩特等大中城市。规划建设的嫩丹(黑龙江嫩江县—辽宁丹东市)、五右(黑龙江五常市—内蒙古科右中旗)两条高速公路将在通榆县穿过,规划的长乌(长春—乌斯台)铁路也将途经通榆县。通榆县城距内蒙古乌兰浩特机场2个小时路程,距正在规划和推进中的白城机场仅45分钟路程。

  •   人口民族

      2013年,通榆县总人口为36万人。其中,有苗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

  •   历史文化

    杀年猪 杀年猪是东北农村饲养最普遍的家畜。考古学家们发现,至少在二三千年前,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的原始部族,就已有了很发达的养猪业。猪的适应性强、长肉快、繁殖多,所以农村一直把养猪作为家庭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人家都在院门之侧垒砌猪圈养猪,少者可供自给,多则可出卖换钱,“圈里养着几口大肥猪”被视为家道殷实的标志之一,“肥猪满圈”也是普通农家的美好愿望。 关东庙会 关东庙会是民间的宗教性节目。早时东北各地都有许多庙宇,其中有供奉如来、观音、地藏的佛教封院,也有关帝庙、娘娘庙、城隍庙、药王庙等众多的道教观宇。每逢这些寺庙中所供神佛诞辰等重要纪念日,就是庙会的日子。 满族 满族是实行一夫一妻制,十六、七岁即可订婚,父母包办。结婚时,新娘要在南炕上坐帐一日,称为“坐福”。满族具有精于骑射的特长。“剃发梳辫”曾是满族成年男子的发式。即剃去前额短发,只留后面的发梳成辫子垂于脑后,穿马蹄袖袍褂,两侧开叉,腰中束带。女子头顶盘发,佩戴耳环,穿宽大直筒旗袍,着高底花鞋。住房一般有两间正房,门向南开,外屋有灶,里屋北、西、南三面有炕。院内一般有一影壁,立有供神用的“索罗杆”。农历除夕必须吃手扒肉。“萨其玛”是具有满族独特风味的点心。 蒙古族查玛舞 蒙古族查玛舞是相传古时有一个生性残暴的国王,名叫郎达尔玛,国人都想杀死这个暴君,可他刀枪不入,只有咽喉一处可以入剑,有一位神箭手叫莫日根,他戴上面具,把箭藏在袖子里进宫去跳舞,国王看得不时抬头狂笑,莫日根抓住机会,一箭射死国王,士兵们看莫日根骑黑马跑了,立即去追,可莫日根的马是染成黑色的,过河后马上恢复白马,谁也找不到他,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都跳起了化装的查玛舞。 包拉温都杏花节 包拉温都杏花节是在春草萌动的季节里,通榆县包拉温都乡境内的万亩杏花林含苞待放,这里堪称是亚洲最大的杏树林。2002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   历史沿革

      通榆县始建于1904年,最初称开通县。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九月初四日,设立开通县,隶属盛京将军洮南府。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隶属奉天省洮南府.

      清宣统元年(1909)五月,隶属奉天省洮昌道洮南府。

      1913年2月,隶属奉天省北路观察使。

      通榆县11914年5月,隶属奉天省洮昌道。

      1915年11月1日,设立瞻榆县,隶属奉天省洮昌道。

      1929年2月,开通、瞻榆县隶属辽宁省。

      1931年11月,隶属奉天省。

      1934年10月,隶属伪龙江省。

      1945年8月,隶属嫩江省白城子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6年1月,隶属吉江行政主任公署;同月,隶属吉江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6年3月,隶属嫩江省嫩南行政主任公署。

      1946年6月,隶属辽吉区行政公署四专署。

      1947年2月,隶属辽北省四专署。

      1947年8月、1948年8月、1949年5月,先后隶属辽北、嫩江、黑龙江省。

      1958年10月16日,撤消开通、瞻榆两县,合并成通榆县。隶属吉林省白城专员公署(今吉林省白城市)。

      1945年11月,开通县、瞻榆县划归嫩江省直辖。

      1946年1月,两县划归吉江行政区洮南专区。3月,两县划归嫩南行政区。4月,两县划归辽吉行政区。6月,两县划归辽吉行政区第四专区。8月,两县划归辽吉行政区直辖。12月,两县划归辽北省第四专区。

      1947年8月,两县划归辽北省直辖。

      1948年2月,两县划归辽北省后方办事处。3月,划归辽北省白城子后方办事处。7月,两县划归嫩江省。10月,划归嫩江省白城子办事处。

      1949年4月,两县都划归黑龙江省,成立开通县人民政府、瞻榆县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4年7月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从原黑龙江省将开通、瞻榆等7个县划归吉林省管辖,设立白城子专区,开通县驻开通镇,辖8个区,42个村。瞻榆县驻瞻榆镇,辖7个区,49个村。

      1955年2月,瞻榆县辖1个镇、16个乡。开通县辖1个镇、15个乡、3个街。瞻榆县人民政府更名为瞻榆县人民委员会,开通县人民政府更名为开通县人民委员会。

      1956年10月,瞻榆县辖1个镇、5个乡。开通县辖1个镇、3个乡、4个社、3个街。

      1958年10月23日,开通县与原瞻榆县合并,取两县尾字称“通榆县”,隶属于白城专区。成立通榆县人民委员会,驻开通镇。辖10个公社,84个管理区。

      1960年12月,通榆县辖2个镇、16个公社,84个生产大队。1966年1月,生产大队调整为125个。

      1968年,撤销通榆县人民委员会。成立通榆县革命委员会。调整为18个公社。

      1971年12月,通榆县辖18个公社,125个生产大队。

      1979年7月,通榆县辖18个公社、2个镇,145个生产大队,915个生产小队。

      1980年初,撤销通榆县革命委员会,成立通榆县人民政府。

      1988年,通榆县辖2个镇、21个公社,145个生产大队。

      1994年,通榆县撤销永青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开通镇管辖。撤销瞻榆乡、耀东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瞻榆镇管辖。

      1995年12月,通榆县辖9个镇、11个乡、3个民族乡:开通镇、瞻榆镇、双岗镇、兴隆山镇、边昭镇、鸿兴镇、四井子镇、新华镇、乌兰花镇、羊井乡、永青乡、新发乡、新兴乡、团结乡、十花道乡、八面乡、瞻榆乡、苏公坨乡、七井子乡、耀东乡、西艾力蒙古族乡、向海蒙古族乡、包拉温都蒙古族乡。共有 62个居民委员会、168个村民委员会。

      2000年,通榆县辖9个镇、11个乡、3个民族乡。

      2002年3月21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吉林省民政厅下发【吉民行批200214号】文件,撤销通榆县永青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开通镇管辖。2002年12月,通榆县辖9个镇、8个乡和西艾力蒙古族乡、向海蒙古族乡、拉温都蒙古族乡3个民族乡。通榆县总人口35.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10.5万人。

      2003年底,通榆县辖9个镇、8个乡、3个民族乡:开通镇、瞻榆镇、兴隆山镇、边昭镇、鸿兴镇、双岗镇、四井子镇、乌兰花镇、新华镇、七井子乡、羊井乡、新发乡、新兴乡、西艾力蒙古族乡、向海蒙古族乡、团结乡、十花道乡、八面乡、苏公坨乡、包拉温都蒙古族乡,6个国营畜牧(林)场、172个行政村。全县面积8496平方千米,总户数104137户,总人口352322人,其中农业人口246139人,占总人口的69.9%。

      2006年,撤销四井子镇、羊井乡、西艾力蒙古族乡、七井子乡。

      开通县开通县驻地,俗名“七井子”,因当地有7个给水井子而得名。原属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游牧地。清末,1904年7月4日(清光绪三十年五月二十一日),经盛京将军奏准,于洮南府东南120里的哈拉乌苏(青龙泡屯)设置开通县,隶属洮南府。翌年10月5日(清光绪三十一年九月初七日),于七井子(今富平镇)设署,“开厅视事”。1907年4月(清光绪三十三年三月),隶属奉天行省洮南府。中华民国成立后,1914年6月,改隶奉天省洮昌道。1929年2 月,废止道制,改由辽宁省(奉天省改称)直辖,时为三等县。东北沦陷后,初隶奉天省(辽宁省改称),1934年12月划归龙江省管辖。1945年“九三” 抗日战争胜利后,划归嫩江省管辖。1946年1月,划归吉江行政区;3月,划归嫩南行政区;5月,复归嫩江省;6月,划归辽吉行政区。1947年1月,改隶辽北省。1948年7月,划归嫩江省管辖。1949年5月,撤销嫩江省,划归黑龙江省管辖。1954年9月15日,正式划归吉林省管辖,隶属白城专区。 1958年11月21日,国务院批准,将开通县与瞻榆县合并为通榆县。

      瞻榆县瞻榆县,因县城南有古榆树一棵,出城即可眺望,故取名瞻(望)榆(树)。清末,属醴泉县(今内蒙古自治区突泉县)管辖。中华民国成立后,1915年批准,“9月14日咨复到省”,将醴泉县的二、四、五区划出,于六家镇设置开化县。1916年10月,治所移驻开化镇(今瞻榆镇)。隶属奉天省洮昌道。 1917年因与云南省开化县重名,奉令改为瞻榆县。1929年2月,废止道制,改由辽宁省(奉天省改称)直辖。时为三等县。东北沦陷后,初隶奉天省(辽宁省改称),1934年12月划归龙江省管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划归嫩江省管辖。1946年1月,划归吉江行政区;3月,划归嫩南行政区;5月,复归嫩江省;6月,划归辽吉行政区。1947年1月,划归辽北省管辖。1948年7月,划归嫩江省管辖。1949年5月,撤销嫩江省,划归黑龙江省管辖。1954年9月15日,正式划归吉林省管辖,隶属白城专区。1958年11月21日,国务院批准,将瞻榆县与开通县合并改为通榆县,县人民委员会驻开通镇。仍隶白城专区。(本段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   地方特产

    通榆草原红牛 通榆县草原面积400万亩,平均每个农业人口占有草原面积17亩,居吉林省第一位。全县最高牛存栏达18万头,羊80万只,每年可提供商品牛3万头,商品羊20万只,各种肉食15,000多吨,各种皮张20万张,羊毛1500吨。以肉乳兼用、品质优良而饮誉中外的中国草原红牛,多年来一直受到外商的青睐,每年都有大批红牛出口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国家。 葵花籽仁 瀚海珠牌葵花籽仁,整仁率92%以上,水分9%以下,杂质0.5%以下,仁中含蛋白质23-25%,脂肪51-54%和丰富的维生素e,对儿童智力的发育,中老年抗衰老,软化血管、防止动脉硬化、降低体内胆固醇有明显作用,并广泛应用食品行业。年种植面积2万公顷,葵花仁年加工量5千吨。
  •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通榆县隶属吉林省,白城市南部,地处科尔沁草原东陲,隶属吉林省白城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22°02′~123°30′,北纬44°13′~45°16′。通榆县境东与干安县相接,西与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为界,南与长岭县相连,西南与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中旗相交,北与洮南市为邻。东北与大安市接壤。面积为8476平方公里。

      地貌2013年,通榆县地处松辽平原西部,地势平坦,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低差仅40米。均匀海拔160m。

      气候2013年,通榆县属北温带大陆性季节天气,年均匀气温6.6℃,极端最低气温-25.9℃,极端最高气温40.5℃,无霜期162天,年降雨量332.4mm,最大冻土深度125cm,年主导风向为西熏风和西冬风。

  •   政治体制

    通榆县主要领导 姓名 职务 孙洪君 县委书记 杨晓峰 县委副书记 县长 刘振兴 县委副书记 刘凤水 县委常委 常务副县长 田文清 县委常委 县委组织部长 沈玲 县委常委 县纪委书记 卜宪伟 县委常委 县委宣传部长 孙英宇 县委常委 县委办公室主任 李权 县委常委 人武部政委

  •   旅游

      通榆旅游资源比较有特色。有各类景区景点368处,湿地草原、沙丘榆林、蒲草苇荡、湖泊水域等特色景观正逐步成为通榆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旅游品牌。境内的向海天然保护区是世界A级湿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万亩包拉温都杏树林是省级天然保护区,万亩兴隆山蒙古黄榆林是亚洲最大的一片黄榆林。香海寺、乌兰塔拉遗址、清代公主陵、敖包山新石器遗址充分展示了这里的悠久文明。

      通榆县向海自然保护区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森林和野生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以其大自然的原始魅力和独特秀美的塞外草原风光而享誉中外。1992年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评为“具有国际意义的A级自然保护区”,同年又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向海已成为吉林省重要的旅游胜地,素有“东有长白,西有向海”之美誉。

      国家自然保护区

      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境,科尔沁草原中部。总面积为10.67万公顷,为典型的草原地貌。南北最长 45 公里,东西最宽 42 公里,西与内蒙古科右中旗接壤,北与洮南市相邻。保护区南部有霍林河贯穿东西,中部有额穆泰河流进湿地,北部引洮儿河水注入水库。保护区横跨通榆县五个乡镇场、十二个村、三十二个自然屯,二万人口在区内从事着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区内自然资源丰富,有20多种林木和200余种草本植物。三条大河(霍林河、额木太河、洮儿河)横贯区内,22个大型和上百个小型自然泡沼星罗棋布,产鱼20多种;鸟类173种,隶属16目、40科、98属,其中有鹤类6种,占全世界现有15种鹤类的40%。

      省级自然保护区

      包拉温都杏树林在县城西南90公里,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的包拉温都乡境内,早在一九八六年,包拉温都杏树林就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列为吉林省二十七个旅游景点之一。《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 《话说吉林 》 一书的第六集中,已把包拉温都杏树林向全国人民进行了专门介绍。2002年,这里又被吉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在东西连绵起伏的沙丘上生长着一百多万株占地24435亩天然山杏树。仲春时节,杏花竞放;初夏时节,青杏满枝;秋霜浸染,杏叶似火;冬季树干裸露出晶莹闪亮的紫色身躯,这里便成了“紫色的山岗”(即蒙语“包拉温都”)。山杏树的根是根雕材料中的上品,山杏仁可以加工杏仁罐头、杏仁油、杏脯、美容霜等,开发前景十分可观。

  •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2011年,通榆县不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城乡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达到11项。群众体育蓬勃开展,健身人口比重逐年提高。在吉林省率先实施了数字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完成了城镇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

      教育事业2011年,通榆县有各级各类学校40所,其中:独立高中2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九年制学校10所,独立初中9所,独立小学14所,职业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公办幼儿园1所,民办学校1所。通榆县有教职工4563人。通榆县教育局共新建、改建校舍总面积169655平方米,43所学校实现了楼房化。2010年年底,农村学校楼房化比例达到72%。农村学校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工程完成20所,完成率达到74%,校舍安全工程完成90%。总投入资金达16600万元。通榆县80%以上的学校装备了“新三室”,实现了城乡教育信息网络“校校通”,完善了中小学校“校园网”,中心校以上学校全部安装了卫星地面接收站。2010年,在吉林省首次启用高考电子监控系统的情况下,通榆县1683名考生中有1447名考生被各大高校录取,录取率高达86%,居白城市之首。其中,白城市文科第一、第二名,理科第二、第三名均为通榆县考生,吉林省文科第四的排名更是通榆县历年最好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十一五”期间,累计6000名学生输送到上级院校。

      社会保障2011年,通榆县完成农村泥草房改造38768户,新开工7876户,发放城乡低保、救灾、优抚等各项资金7893.3万元。将部分农口单位自收自支和差额拨款人员纳入财政编制,将6个国营农牧渔场职工纳入社保,解决了多年遗留的民生保障难题。发放社保养老金1.45亿元,补偿新农合医药费4000万元,为80周岁以上低保户及9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发放了生活津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447人,完成了563例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风险评估及部分患者救治工作。

  •   经济概况

      综合2011年,通榆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89亿元,年均增长3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9亿元,年均增长26.7%;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4.5亿元,年均增长38.5%;地方级财政收入达到3.5亿元,年均增长39.6%;分别是2006年的4倍、3倍、5.1倍和5.3倍。由2006年的39:31:30调整到27:33: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447元,2011年均增长13.3%,2012年是2006年的1.9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90元,2011年均增长28.2%,2011年是2006年的2.4倍。通榆县先后四次获全省县域突破升级晋位奖或单项奖,综合经济增长指数从全省末位一跃升至第15位。

      第一产业通榆县32011年,通榆县有耕地面积450万亩,平均每个农业人口占有耕地17亩,居吉林省第一位。草原面积400万亩,平均每个农业人口占有量居吉林省第一位。通榆特色农业基础比较好。葵花、打瓜、蓖麻、杂粮杂豆、草原红牛、向海鱼等农畜产品著名国内外,葵花年均匀种植面积在100万亩以上,年产量在12万吨左右,是中国四大产区之一。蓖麻年产量在3万吨左右,约占中国的六分之一,是中国较大的蓖麻产区,最高年产量达4万吨以上。通榆县是吉林省最大的葵花产区,也是中国重点葵花产地,素有“葵花之乡”的美称,通榆县葵花种植面积100万亩,占白城市葵花种植面积的66%,占吉林省葵花种植面积的27%。葵花产量在10万吨左右,占白城市葵花产量的50%,占吉林省葵花产量的25%。

      第二产业通榆县42011年,通榆县并网风电场发展到49.5万千瓦,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取得重大进展,230万千瓦风电场开发项目全面启动。三一风电产业园、华仪风机制造、泰盛综合服务、中国风电设备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双吉机舱罩、中能电力杆塔等风电产业化项目相继落户、建成投产,风电产业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为建设大基地、融入大电网、做强大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生物质气化发电与太阳能发电项目稳步推进。农畜产品加工业迅速崛起,五年累计实现总产值64亿元,13户企业跨入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五年累计投入技改资金21亿元,在认定标准提高3倍的情况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仍然发展到44户,总产值累计实现135亿元,是上个五年的5.4倍,增加值累计实现41亿元,是上个五年的4.8倍。通榆县工业化率提高到18.3%。

      第三产业通榆县52011年,通榆县发展农家乐386户,旅游从业人员2.8万人,接待旅游人数412 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0.9亿元。

  •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2013年,通榆县耕地面积300万亩,平均每个农业人口占有耕地12.21亩,人均居吉林省第一位。有草原面积429万亩,平均每个农业人口占有草原16.27亩,位居吉林省第一位。其中,退耕还草33万亩,草原工程围栏101万延长米,草原围栏面积84.5万亩。

      森林资源2013年,通榆县林业用地面积171207公顷,有林地面积125003公顷,其中退耕还林17.58万亩。现有活立木蓄积量为1000万立方米,森林复盖率16.4%。人工林主要树种为杨、柳及少量樟子松,天然林主要树种以榆树为主。每年新增活立木蓄积量12.1万立方米,有宜林地3.8万公顷,每年可造林2500公顷。

      水资源2013年,通榆县拥有水资源总量5.3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0.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4.88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500立方米,人均占有地下水资源量1360立方米,地下水允许开采量3.878亿立方米。

      风力资源通榆县22013年,通榆县地处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山脉之间西南气流通道上

      ,是中国风能储量丰富地区之一。位于中国七大风电基地之一的吉林西部千万千瓦风电基地的核心区域,通榆县内有三处100平方公里的风力带,风能资源100万千瓦,年有效发电时长为2100—2400小时,秋冬盛行西北风,春夏盛行西南风,且风向稳定,风电装机总规模最高可达2000万千瓦,通榆县已并网发电49.5万千瓦,发电企业3户,在建风电场230万千瓦,风电开发企业10家。

  •   风景名胜

    国家自然保护区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 白城 市通榆县境,科尔沁草原中部。总面积为10.67万公顷,为典型的草原地貌。南北最长45公里,东西最宽 42 公里,西与内蒙古科右中旗接壤,北与洮南市相邻。保护区南部有 霍林河 贯穿东西,中部有额 穆泰 河流进湿地,北部引洮儿河水注入水库。 省级自然保护区 省级自然保护区 省级自然保护区包拉温都杏树林在县城西南90公里,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的包拉温都乡境内,早在一九八六年,包拉温都杏树林就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列为吉林省二十七个旅游景点之一。 向海自然保护区 向海自然保护区 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1年由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是以保护丹顶鹤等珍稀鸟类和蒙古黄榆等稀有植物为主要目的的内陆湿地水域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吉林省通榆县境内,总幅员105467公顷。南北最长45公里,东西最宽42公里,西与内蒙古科右中旗接壤,北与洮南市相邻。保护区南部有霍林河贯穿东西,中部有额穆泰河流进湿地,北部引洮儿河水注入水库。保护区横跨通榆县五个乡镇场、十二个村、三十二个自然屯,二万人口在区内从事着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黄榆景区 黄榆景区 黄榆景区在距通榆县城约60公里,兴隆山镇西南2公里处,有一片至今保护完好、亚洲最大的蒙古黄榆林,这是具有原始风韵的面积约50平方公里的天然森林浴场。站在赏榆亭上望去,蒙古黄榆树尽收眼底。有的象古藤盘柱,有的如游龙过江,有的若霸王挥鞭,有的似八仙过海。隆冬时节,呼啸的北风和漫卷的黄沙一见到它,便驯服地放慢脚步;阳春三月,别的树种刚从睡梦中醒来,蒙古黄榆就已经吐出葱郁的叶子,莽莽苍苍,引来各种禽鸟在枝头栖息;酷暑盛夏,它总是长舒猿臂,浓荫下布,为八方游客纳凉提供方便。 郁洋淀苇海观光区 郁洋淀苇海观光区 郁洋淀苇海观光区郁洋淀苇海观光区位于同发牧场境内,据比较,郁洋淀无论从水面、芦苇面积和产量以及自然景观的观赏性、原始风情的感觉性上都远远超过了久负盛名的“白洋淀”。观光区内有郁洋淀蒙古新村,新村南面是一望无际的平坦开阔的大草原;西面有波光激淞的湖泊;北面是万顷蒲海苇荡,是鱼、蛙、野鸭和大鸭等的天堂;东面是山林古树,也是山鸡、野兔、狐狸、猫、貉等的乐园。 瞻榆古榆 瞻榆古榆 瞻榆古榆位于瞻榆镇西南9公里处,在高出地面10余米的沙岗上有一棵古榆树。据有关专家鉴定,这株古榆树已有近400年的历史了。其高约13米,主干直径1.1米周围长3.3米,树冠直径18米,树干高近5米。 同发风车观光区 同发风车观光区 同发风车观光区位于同发牧场东北三省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每座风车有三片长达30多米的巨型扇叶,共49台机组,这风车景观犹如大片森林,再配以变电站、高压输电等新建筑群,与这里原始的自然风貌融汇成独特的风景。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