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错那县

错那县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错那县是西藏山南地区下辖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南端,喜马拉雅山脉东南,位于东经91°28′-94°22′、北纬26°25′-28°27′之间。东接印占珞瑜地区,西邻不丹,南与印度接壤,是西藏自治区的边境县之一。全县面积34979平方千米(实控面积约10094平方千米)。错那县拥有拿日雍措、古沙棘林、勒布沟等风景名胜。2013年,错那全县完成生产总值35619万元、固定资产投资52827万元、本级财政收入1294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39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986元;完成税收收入2182万元。截至2010年,错那县辖1个镇、5个乡、4个民族乡、1个街道,总人口15277人。

  •    中文名: 错那县 外文名: CUONA 下辖地区: 错那乡 觉拉乡 扎洞乡 吉松乡 卡达乡 库局乡,曲卓木乡,洞嘎乡,兰普乡,廓麦乡,勒布区 建立时间: 吐蕃王朝时期 面积: 34979平方公里 人口: 1万 地理位置:  错那县位于西藏南端,是西藏自治区的边境县之一 主要街道: 勒布街道 地方特产: 错那箭竹 电话区码: 0893 邮编区码: 856700 政府驻地: 错那镇 车牌代码: 藏C 气候条件: 高原气候 建立时间: 吐蕃王朝时期 人口: 15277人(2010年) 面积: 34979平方公里 邮编区码: 856700 电话区码: 0893 气候条件: 高原气候 行政类别: 县

  •   主要商品

      木材加工、油菜籽、手工艺品、采矿、牦牛、黄牛、绵羊、山羊、马、猪、虫草、麝香、黄连、天麻、红景天、五味子。

  •   交通

      错那县52014年,错那县筹措各项资金,实施了卡达、觉拉油路,库局乡改线公路正在顺利推进。农村通车公路里程达到了655.403千米,基本实现了村村通。10个乡(镇)和所有行政村通公路,其中7个乡(镇)通油路,乡镇通油率和行政村畅通率分别达到70%、100%。

  •   历史文化

      门巴戏错那县6门巴戏是门巴族戏曲剧种,流行于喜马拉雅山东南坡门巴族聚居区,即西藏山南地区错那县勒布区。因为它直接采用藏戏的藏文剧本,所以民间称之为“门巴拉姆”,即门巴藏戏。相传18世纪末,强巴克龙从拉萨带回一部《诺桑王子》的藏文本剧本,由此门巴戏开始在勒布流传。

      门巴文化门巴族主要聚集在西藏东南部的门隅、珞瑜北境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和巴迦西仁河谷,以及帕隆藏布江南岸的排龙山区(现为印占区)。“门巴”这一族称,既是门巴族的自称,也是他称,意思是“居住在门隅”。

  •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错那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南端,喜玛拉雅山脉东南,东接印占珞瑜地区,西邻不丹,南与印度接壤,是西藏自治区的边境县之一。县城所在地海拔4380米,距拉萨400千米,泽当220千米。全县边境线长268千米,其中与印度的边境线长213千米,中不边境线长55千米。面积34979平方千米,包括印占“麦克马洪线”以南的门隅地区,现实际控制面积约10094平方千米。县中心位于东经91°57'55",北纬27°59'53"。

      气候喜马拉雅山脉横贯错那境内,南部印占区属亚热带山地半湿润、湿润气候,中北部喜马拉雅山区属于高原性高寒气候。年日照时数2589小时,年无霜期仅42天,年降水量384.3毫米。年平均气温-0.6℃,常年天气寒冷,是典型的高寒县。错那县的气候大致可分为喜马拉雅山南麓亚热带山地半湿润、湿润气候和喜马拉雅山北麓高原性高寒气候两类。前一类的特点是湿润多雨,日照时间短,旱雨季不分明;后一类则干旱少雨,日照时间长,终年寒冷,冬春多大风天气且常有雪灾。暖季短促而润凉,多降雨,昼夜温差小,最热月平均气温7.8℃,极端最高气温18℃(2007年9月3日);冷季漫长而酷寒,多风雪,昼夜温差大,最冷月平均气温-10℃,极端最低气温-37℃(1981年12月20日)。

      地形错那县2错那县属藏南山原湖盆谷地中的喜马拉雅区。地势北高南低,相对高差7000多米,最高海拔7060米,最低海拔18米。康格多山以北为高原山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以南地区海拔递减。

  •   建置沿革

      错那县1错那藏语意为“湖的前面”。

      吐蕃王朝时期,错那一带属约茹所辖。

      元朝时属扎由瓦万户府领辖。

      约公元14世纪,帕竹地方政权在错那建宗。

      民主改革前,错那宗属洛喀(山南)基巧管辖,而门隅的大部分地区则在20世纪上半叶中印战争后一直被印度非法侵占。

      1959年5月5日错那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山南专区(地区)管辖至今,县府驻错那。

      1959年成立雪下乡、觉拉乡、扎洞乡、吉松乡、卡达乡、库局乡、曲卓木乡、廓麦乡、兰普乡、洞嘎乡;1959年勒布区建区(区公所驻地麻玛乡,西边和南边与不丹接壤,为中国门巴族主要聚属区),建区时辖麻玛乡、贡日乡、勒乡、色木乡、吉巴乡5个乡。

      1962年5月从江孜地区划归山南地区。

      1962年6月觉拉乡、扎洞乡、卡达乡由隆子县划归错那县。

      1970年,觉拉乡、扎洞乡、卡达乡、洞嘎乡、廓麦乡、兰普乡、麻玛乡、贡日乡、勒乡、色木乡、吉巴乡建公社,1988年复改乡。库局乡于1970年改公社,1987年复改乡。曲卓木乡于1969年改公社,1987年复改乡。雪下乡于1970年改错那公社,1988年改乡。吉松乡于1970年改青山公社,1988年复改吉松乡。

      1997年,面积34872平方千米(其中包括被印度非法占领的“麦克马洪线”以南的门隅地区),实际控制面积10405平方千米,1个区(勒布区),14个乡(错那乡、觉拉乡、扎洞乡、吉松乡、卡达乡、库局乡、曲卓木乡、洞嘎乡、兰普乡、廓麦乡等),68个村。

      2000年,错那县辖1个镇、5个乡。

      2004年辖1个区公所,14个乡,67个村。

      2005年辖:错那乡、觉拉乡、扎洞乡、吉松乡、曲卓木乡、卡达乡、库局乡、洞嘎乡、兰普乡、廓麦乡、勒布区。

  •   政治

      领土纷争错那县41914年,在中英藏三方参加的解决西藏问题的"(印度)西姆拉会议"上,英方代表亨利·麦克马洪以喜马拉雅山脊分水岭的连接线作为界线,炮制了一条新的印藏边界线,将中国藏南约9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划归英属印度。麦克马洪又利诱西藏噶厦的代表,背着中国北洋政府代表,搞了一份划界换文。当时对西藏拥有主权的中国政府并不知道此事,达赖喇嘛和噶厦政权也未给其参加西姆拉会议的代表有划界的授权,后来了解了情况的噶厦政权对麦克马洪画的线不予承认。历届中国中央政府对麦克马洪线也未予承认。所以,这是一条非法的边境线。1997年,错那县面积34872平方千米(其中包括被印度非法占领的"麦克马洪线"以南的门隅地区),实际控制面积10405平方千米。

      领导班子 职位

       名字 错那县委书记

       余胜能

       错那县长

       布多

       错那副县长 周飞 错那副县长

       杨耀贤

       错那政协主席 扎西巴珠 错那政协副主席

       罗布顿珠

       错那政协副主席

       白玛次仁

       错那县委常务副书记

       吕金波

       错那县委副书记、县人大主任

       牛堃

       错那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群旦

       错那县宣传部部长

       索朗德吉

       错那县县委组织部部长

       旦增贡布

       错那县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

       张玉涛

       (以上信息更新于2014年)

  •   旅游概况

      错那县位于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喜玛拉雅山脉东南,东接印占洛隅地区,西邻不丹,南与印度接壤,是西藏自治区的重要边境县之一。全县边境线长268公里,其中与印度的边境线长213公里,中不边境线长55公里。全县总面积34979平方公里,包括印占“麦克马洪线”以南的门隅地区,现实际控制面积约10094平方公里。县城所在地海拔4380米,距拉萨400公里,泽当220公里。年平均气温-0.6℃,极端最低气温-37℃,全年无霜期仅有42天,常年天气寒冷,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自然灾害频繁,尤以雪、洪、霜灾尤为突出,是典型的高寒县。

      全县辖1镇1处9乡23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55个村民小组,居住着藏、汉、门巴、回等民族。全县总人口14879人。我县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要产业的半农半牧县,现有耕地面积2.23万亩,草场面积530万亩,森林面积36.6万亩。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小麦、荞麦、豌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籽。牲畜主要有牦牛、黄牛、绵羊、山羊、马、猪等。

      错那县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尤以生态、边境、门巴族民俗极为丰富,景点分布于全县各乡(镇),因其地处边境、高寒,旅游资源特点特点鲜明,发展潜力巨大,其主要旅游资源的优势突出表现在: 一是自然景观方面:1勒布、浪波生态旅游资源,2、边境旅游资源。3、曲卓木嘎厦沙棘林旅游资源。4、县城温泉。5、神山神湖。二是人文景观方面。错那县现有寺庙10座,拉康1个,佛塔1座,分布于全县各乡(镇)处,且教派不一,有红教、白教、黄教、花教、布东教等多种教派。在各寺庙中,尤以觉拉寺、达旺寺、贡巴则寺、扎洞寺、卡达寺最为著名,受教派不一的影响,各宗教场所建筑风格不同,各具特色,而且目前保持完好,室内壁画精美,文物众多,是旅游观光、了解藏传佛教的重要场所。三是亚玛荣物资文化交流会旅游资源。亚玛荣物资交流会由民间自发组织形成,一年召开三次,分别在藏历的5月、7月、11月召开,尤以7月规模最大,前来交易的商贩主要有不丹、印度和境内西藏各地的商人,也有借此贸易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由于62中印战争,亚玛荣物资交流会被迫中断,时隔31年后,我们在1993年起恢复了来玛荣物资会。四是旅游产品方面。错那县旅游品种繁多,主要有觉拉、卡达的氆氇、卡垫、藏刀、糌粑桶、酥油桶、藏被;勒布、库局乡的木碗、民族服饰、竹编制品以及种类繁多的药材等。

      这里有深蓝的,圣洁的康格多雪山,旖旎的边塞原始森林,还有独特的门巴民俗风情,既是情歌王子六世达赖仓央加措出生的圣地,又是与印度士兵零距离接触的地方,不仅风光优美,而且盛产木碗、竹器、藏刀、茶叶等特色手工纪念品,是西藏最近的边境原始生态旅游区和西藏唯一的全国红色旅游精点景区。

      勒布基本情况介绍勒布位于错那县西南方向,距县城约40公里,国土面积1365平方公里。下辖四个门巴族民族乡,现有人口623人,绝大多数为门巴族群众。门巴族作为我国的少数民族,也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过程中,形成了门巴族独有的民族风情。门巴族主要聚集在西藏东南部的门隅、珞瑜北境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和巴迦西仁河谷,以及帕隆藏布江南岸的排龙山区(现为印占区)。“门巴”这一族称,既是门巴族的自称,也是他称,意思是“居住在门隅”。门巴族的木器有木碗、木桶、木盆、木箱、木柜、木床、木桌、马鞍和驸鞍,其中尤以木碗的社会需求量最大,它是门巴族和藏族农、牧民最喜爱的饮食器具。精致的木碗还是高级手工艺品。封建领主要求门巴族农奴工匠将木碗以低压差赋。竹器编制在门巴族群众中十分普遍,竹器种类繁多,有筐、蒌、席、筛、 盒、桶、碗、勺等。门巴族人民的吃、穿、住、家具、语言、结婚、丧葬等都有其独特的风俗。

      沿途主要地点及公里里程:

      错那县城至勒乡色木扎全程62公里,其中县城至丁丁拉(地名,油路止此)7公里,丁丁拉至勒布办事处33公里,县城至勒布办事处40公里,办事处至勒乡乡政府驻地13公里,乡政府至色木扎4公里。整条线路路面除县城至丁丁拉为油路外,其余均为沙石路面。

      沿途主要景点介绍:

      从县城出发往西南方向行驶,首先进入眼脸的景点是高原草场风光;驶过丁丁拉山,沿途多处可见高山湖泊,高耸入云、终年不化的雪山;翻过5000米的博拉山口,车辆便一路下行,盘山而下,便从多风、寒冷、干燥的喜马拉雅山北麓半干旱季风气候带进入到湿润、温暖、多雨的喜马拉雅山南麓亚热带山地半湿润、湿润气候带,也进入了平均海拔仅有2900米、年均气温10.04℃ 、年降水量在960毫米以上的勒布办事处。

      在短短40余公里的沿途中,高山林立、山高路陡、公路盘绕,从荒凉走向绿绿葱葱,从高原走进原始森林,真正体验一山四季、各季领风骚的独特风景。夏季的勒布鸟语花香,冬季的银装素裹,一条酿姆江贯穿全境,气势磅礴流往印度。沿江两岸山高路窄,地势险要,峰恋重叠,行云飞瀑,造就了各种旅游景点,如有莲花大师修行的神话,有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传说,有色木扎自然奇观,等等。这些都领前来旅游观光的旅游、驻足留步。

      从县城向西南方向行驶约36公里,便进入门巴族群众生产生活区,可参观独具特色的门巴族民居。勒布也是我县门巴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自然的领气养育了勒布门巴族,给予了门巴族人无比的智慧。“门巴”藏语意为居住在门隅的人。几千年的生活习俗,形成了门巴民族独有的民族风情,如吃、穿、住、生活用品、语言、婚丧等都有其独特的风俗习惯,并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门巴文化。勒布民族的木碗、竹编独具特色,卡达的藏刀和卡垫做工精细,技艺精湛,都是旅游者十分青睐的纪念品,在全区享有盛誉。在整个勒布沟,可领略门巴民族风情;往南距办事处所在地3公里处,通过山计大桥(桥名),向北步行100余米,可参观62年反击战总指挥张国华同志的前线指挥部;返回后便到达勒布办事处。

      从办事处出发,继续向西南方向行驶约3.5公里处,可见一岩石上唐僧像,相传是唐僧西行取经时经过此地,便留下其像;向前旅行至大石堡(地名)处,有时可见“无尾蛇”,因当地蛇不长、体粗尾短,取名“无尾蛇”,沿着娘姆江继续往西行至勒乡政府,沿途还可以见到从天而降、笔直垂下的瀑布、急流勇进的江水、海拔2800余米的茶场等景点。

      从勒乡政府出发,沿着一简易公路向后山行驶约5公里路程,再经过约20分钟的步行,便进入色木扎,这里景点众多,主要有瀑布、看酥油灯、看水中彩虹、朝佛、蛇造形、男女生死器官、莲花生八岁脚印、石狗、石马以及钻洞子检验人心好坏等等。

      拿日雍措至肖站沿途旅游景点介绍拿日雍措是错那县最大的湖泊,位于县城北20公里,东径91°9′北纬28°30′的拿日雍措,总面积58.33平方公里。拿日雍措湖藏语意为“湖的前面”,距泽当180公里,距县城36公里。进入冬季的拿日雍措湖面结冰厚达十几公分,人可以经过湖面到达湖中央一小岛上去玩耍,小岛上还有一处较深的洞子,可以容纳三到四个人在里面休息,据传说,在几年前小岛上有一位老阿妈一年四季,除冬天出来购物外,其余时间均在小岛上生活,似乎故意在躲避人间的喧嚣,那种悠闲自在的生活,甚是让人羡慕几分,据说现在小岛的这个洞还保依然保留着,随着天气逐渐变暖,在来年的四五月,湖面的冰逐渐融化,整个湖面尤如一面碧蓝色的镜子,只要是前往错那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在此一留,与“她”一同合影留恋,并为之感慨!

      从拿日雍措湖前行36公里,便到达错那县城所在地,在从县城向东南方向行驶12公里,便可到达浪波乡政府。浪波乡是错那县另一个旅游圣地。浪波位于错那县东南12公里处,是我县主要的边境乡,有相当长的边境线,同时也是我县的重点牧业乡。行经在浪波边境线上,不但可以领略高山峡谷原生态景观外,还可以体验“达桑洞藏”和水葬台的重生与入死。“达桑洞藏”洞深达十几米,洞内有一处温泉常年不间断,据当地人介绍,洞内的泉水对胃病有独特的治疗功效,在同一洞内的另一侧,还有一处常年温暖高达80℃ 温泉,据说此外温泉的对腰疼病和胃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另外在此地还可以与一河之隔的一线印度兵进行民间小额交易。

      从东章瀑布沿着一条简易公路前行9公里左右,便可到达肖站(地名)。在这里可以与境外边民进行小额民间贸易,与印度军人握手合影,面对面的交谈等等,同时还能够欣赏边境地区雪山、森林、湖泊、草原、牛羊相互映衬,共收眼底的迷人景色。

      错那千年古沙棘林在西藏山南地区错那县曲卓木乡政府所在地,有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天然古沙棘林。经过考证这里的沙棘林有800多亩,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而曲卓木乡一带,沿娘姆江河谷分布着大约2000多亩的古沙棘林,沙棘林最高约15米,树围最粗4.5米,十分壮观。有关沙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古希腊时期,有些因长期征战致伤致残或者病弱的战马,被主人遗弃在荒野上,战马很有灵性,它们自动结群觅食,用群体的力量抵御猛兽。不久奇迹发生了,荒野上游荡的“病马”,竟然个个都是膘肥体壮,毛皮闪闪发亮,人们惊诧之余开始寻找发生奇迹的原因,他们很快发现这些被抛弃的战马在荒野里的主食——沙棘。

      沙棘还是生态经济价值极高的果木,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根、茎、叶、花、果均可入药,可以说是浑身是宝。沙棘果实酸甜,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有机酸、维生素,具有重要的医疗保健作用。沙棘果酿制的沙棘酒可清脑清心,沙棘油具有抗辐射、抗疲劳、增强机体活力的作用。沙棘叶可制茶叶,又是很好的牲畜饲料,适口性强,营养丰富,还能起到防病免疫的作用。

      曲卓木乡的沙棘王林,每一棵沙棘树都有着上千年的生长历史,可谓称得上是中国乃至亚洲沙棘之最。错那的这片千年古沙棘林,属于野生柳叶沙棘林,当地人称为“拉辛”,藏语为神魂树,即魂魄依附的树。据说旧时噶厦政府就曾派出看护员专门照看这片沙棘林。如今,乡里也雇佣了一些当地群众来保护这片千年古林。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来到这里,使之成为了山南错那的一个旅游亮点。

      错那森布扎圣地勒布沟是错那县境内康格多山南侧的一个著名的风景区,我国少数民族门巴族的主要聚居地。这里气候宜人、物种丰富、山川秀美、鸟语花香,四季常青。相传这里还有莲花生大师修行地的一处瀑布。在通往瀑布的密林中,随处可见一处处的拜谒地,在丝丝落雾当中,仿佛受到了神灵的洗礼

  •   潜在商品

      砂金、泥炭、铁、锡、磷、铅、锌、锑、粘土。

  •   特产

      勒布木碗:是将树根砍成球状,晒半干,经高温煮过,再晒干,才能制作。

      竹编:勒布竹器种类繁多,主要有筐、篓、席、筛、盒、桶、枕、勺等。

      卡达藏刀:主要靠手工制作,刀壳、刀把分别为纯银、铜制作。

  •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截至2013,错那县共有1所中学,8所小学(包括7所完全小学),以及11处教学点。2013年,错那县政府从本级财政安排10万元,用于中小学教学质量奖,统筹整合各类资金50万元,用于资助符合相关条件的农牧民子女上大学。全县共有191个大学生享受该政策,兑现补助资金952650元。

      医疗卫生错那县医疗技术设备落后,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一个没有,转院率和新生儿死亡率居高不下。2014年年底,实现14个行政村有卫生室、每个街道办事处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配备医护人员,实现出生婴儿死亡率和孕妇死亡率双下降。

      基础建设2013年,错那县投入资金52827万元,实施了卡达觉拉油路、卡达防洪堤、“三房”建设、乡镇业务用房、地热供暖物探等工程项目;投资11899万元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25万元,实施了7个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22个边境村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建设、58户弱势群体危房改造。

      文化事业截至2014年,错那县共有1个国家级文化遗产和4个自治区级文化遗产,错那县争取到了1418万元的维修资金,分别对兴玛寺、扎洞寺进行维修;并且将投入60万元修建门巴族特有戏曲阿吉拉姆创承班。错那县形成了拥有20余人的文艺演出团,截至2014年,文艺演出团面向农牧民群众共进行文艺汇演45场。

  •   经济

      综述2013年,错那全县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本级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完成35619万元、52827万元、1294万元、5339万元、5986元;完成税收收入2182万元;一产、二产、三产产值分别完成1998万元、17415万元、16206万元。

      第一产业2013全年粮油总产量4562吨,粮经饲比例调整为59:12:29。新生仔畜34251头 (只、匹),成活率94.1%;出栏牲畜32594头(只、匹);改良黄牛1131头。重点区域植树造林和义务植树造林5666.6亩,植树24万株,树苗成活率达到95%以上,完成人工种草1000亩。沼气使用良好,产气率达到98%以上。

      第二产业2013年错那县第二产业增加值18123万元,比2012年增长8.7%。全县6家砂石厂依托项目建设。19家农牧民施工队参与项目建设,完成92个大小项目建设任务。规范14家矿业公司的探矿行为。完成了县城地热1228米的钻探任务。

      第三产业2013年,错那县共接待游客8886人次,创收519.805万元,比2012年分别增长63%、57.3%。累计注册个体工商户556户,注册资金13819万元;注册私营企业26户,注册资金5616万元;登记注册内资企业24家,注册资金达3279.53万元。

  •   自然资源

      水资源错那县有大大小小不少的湖泊,拿日雍措是西藏错那县最大的湖泊,总面积58.33平方千米。

      矿藏资源截至2013年,错那境内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沙金、炭、铁、锡、铅、锌、锑、粘土、磷等十余种,蕴藏量上万吨。

      动物资源截至2013年,错那县的野生动物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一类动物有:孟加拉虎、金钱豹、雪豹、小熊猫、藏野驴、野牛等;二类动物有:猕猴、棕熊、黑熊、秃鹫、岩羊、狐狸等,此外,还有贝母鸡、野鸡、蛇、黄羊等。

      植物资源错那县3截至2013年,错那县拥有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四大高等植物门类。其中,有国家保护树种,一、二类商品木材数十种,还生长着素有“错那箭竹”之称的大量成片竹林。错那的药用植物就有几十种。主要药材有黄连、天麻、红景天、五味子、虫草、贝母、黄芩、当归、党参等;野果类有:木瓜、山丁子、猕猴桃、山核桃、杏桃、草莓、蔷薇果、枸杞、沙棘、花椒等。

  •   著名人物

      仓央嘉措是西藏的诗僧,1967年以六世达赖喇嘛的身份被迎请至布达拉宫。仓央嘉措1683年出生于门隅。1685年至1697年,他居住在错那。

  •   风景名胜

    寺庙错那县有10座,分属 红教 、 白教 、 黄教 、花教和布东教等多种教派。其中以 觉拉寺 、 达旺寺 (印占)、贡巴子寺、 扎同寺 、 卡达寺 为主。 拉康 1个,佛塔1座,分布于全县各乡(镇)处,分属红教、白教、黄教、花教和布东教等多种教派。 拿日雍措 是错那县最大的湖泊,位于县城北20千米,东径91°9′,北纬28°30′的拿日雍措,总面积58.33平方千米。拿日雍措湖藏语意为“湖的前面”,距 泽当 180千米,距县城36千米。有“达桑洞藏”和水葬台。“达桑洞藏”洞深达十几米,洞内有一处 温泉 常年不间断。 西藏山南地区错那县 曲卓木乡 政府的所在地,有一片天然古沙棘林。经过考证这里的沙棘林有800多亩,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而曲卓木乡一带,沿娘姆江河谷分布着大约2000多亩的古沙棘林,沙棘林最高约15米,树围最粗4.5米。曲卓木乡的沙棘王林,每一棵沙棘树都有着上千年的生长历史,是 中国 乃至 亚洲 沙棘之最。错那的这片千年古沙棘林,属于野生柳叶沙棘林,当地人称为“拉辛”,藏语为神魂树,即魂魄依附的树。 千年古沙棘林 勒布沟 是错那县境内 康格多山 南侧的一个 风景区 ,中国 少数民族 门巴族的主要聚居地。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