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交口镇

交口镇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交口镇位于延长县东北部,与延川县毗邻,镇政府驻地距县城46公里,全镇辖26个行政村、79个自然村、82个村民小组、1个居民委员会,共有2692户、11515口人,其中农业人口11146人。耕地总面积28905亩,其中:基本农田9878亩、有林地42895亩(经济林9945亩、用材林32950亩)。

  •   乡镇发展

      交口镇2产业状况:1、梨果业:苹果总面积15805亩,其中幼园7425亩,挂果园8380亩,品种以富士系为主,2007年计划再发展1800亩,所产苹果品质高、口味好、市场前景广阔。群众发展积极性高,产业发展前景良好。

      2、养殖业:交口镇群众有养牛传统,随着贺家川何志平肉牛育肥中心和交口镇肉牛改良中心的建成运行,可以有效地带动我镇养牛业发展。2008年,全镇牛存栏3066头,2007年改良率,达到50%以上,大棚养猪业为我镇农民有一新兴产业。目前全镇有21户,存栏450头,发展势头良好。

      3、种植业:交口镇有坝地4000多亩,适合玉米种植,年产玉米100万公斤,是农民一大收入来源,同时也为养殖业提供了丰富的饲料,实现了增值,同时小杂粮种植面积大,有较大潜力。

      主要工作成就:

      1、小城镇建设:2003年启动实施小城镇建设工程,完成了街道硬化,农贸市场建设,旧街改造,建成交口镇大桥和刘家沟大桥,累计完成投资600多万元,彻底改变了交口镇面貌。

      交口镇32、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洋仙坪至马家河,枣坪至高家湾两条20公里油路,村级道路实现了沙石化,实施了董家河流域48座坝系建设,新修基本农田1070亩。

      3、扶贫开发:完成了寺塬坪移民搬迁,规划合理、实施到位,在全县起到了示范效应。实施了张家沟、枣坪、贾农塬等村扶贫重点开发。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4、教育教学方面:全面改造了15年村小学,镇中学、中心小学,实现了“两基”达标。

      发展方向:

      1、随着渭清线的贯通,交口镇依托紧领省道的优势,扩大小城镇规模,发展商贸业、把交口镇建设成为现代物流中心。

      2、依托何志平肉牛育肥中心和肉牛改良中心,把肉牛改良业做大做强。

      3、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交通发展,梨果业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好。

      4、劳务输出经济会进一步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和培养现代农民的要重途径。

  •   乡镇概况

      交口镇1交口镇地处延长县北部,距县城15公里,东与安河镇相边,西与刘家河相接,北接延川县,南邻张家滩、七里村两乡镇,渭清公路空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用职权,商贸非常发达,全镇总面积194.8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8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627人,2671户,有党支部30个,党员504名。属典型半干旱残塬区地貌。气候适宜,土壤肥沃,耕地总面积76465亩,为苹果最佳有优生区,盛产苹果、红枣、玉米、大豆、小米、小杂粮,养殖业发达,牛存栏3066头,猪存栏3780头,羊存栏5525只,小城镇建设规划合理,初具规模。教育布局合理,光华中学设施、功能完善,教学质量连年提高。 全镇共有21个党政企事业单位,其中镇属9个,县属12个,共有干部职工203人。有学校48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农村小学46所,有教师158名,学生2816名。由邵明路先生投资修建的全市一流水平的光华中学座落在本镇内,村村通电、通路、小城镇改建基本完成。

      全镇共有21个党政企事业单位,其中镇属9个,县属12个,共有干部职工203人。有学校48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农村小学46所,有教师158名,学生2816名。

      2000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1012.68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87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7.0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0元,粮食总产1558吨,人均产粮134公斤。

  •   城镇建设

      交口镇4交口镇位于延长县东北部,交口镇与延川县圪台镇隔河相望,于清乾隆元年即1736年建镇。全镇流域总面积198.4平方公里,人口约11515人。2006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镇党委、政府一班人,以“三个文明”建设为目标,大力实施“产业富民、城镇带动”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扶贫开发战略,开辟出了“塬区梨果业、沟道草畜业、镇区工商业、僻方地区实施移民搬迁”的富民之路。先后投资1400万元,修建一座崭新的高原小城。原北京知青邵明路先生于1996年义举投资1420万元修建了50年不落后的交口光华中学和15座农村小学,渭清线全面开工,新修柏油路20公里,使镇教育、交通、通迅、饮水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性改观。梨果产业蓬勃兴起,总面积达23840亩。草畜业进一步扩大,舍饲养羊0.5万只,大家畜0.32万头,养猪4560头,个体工商户265户。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700万元,人均纯收入1900元,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中,新一届领导班子以饱满的精神风貌,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抢抓机遇,谋求发展,为全镇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而努力奋斗。

  •   经济建设

      交口镇5交口镇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扎实推进信用工程建设,积极支持“三农”经济发展。2007年各项存款余额达11、05亿元,较年初净增5、17亿元,增长率87、99%,完成市联社下达存款任务1亿元的517%,增量和增幅均位居全市第一。市场份额位居全县金融系统之首。经营效益的稳步提高,有效的保证了“三农”资金的及时投放,截至07年底,累计投放支农贷款4、61亿元,同比增加2、27亿元,为扶持交口镇“三农”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受到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一致赞扬。交口镇信用联社根据省、市联社关于“三千三百惠农工程”和新农村建设信贷支持计划的会议精神,根据银监部门关于“送金融知识下乡”的要求,去年以来,全县共抽调20多名青年志愿者小分队,身披彩带,先后深入各乡镇村及县城主要街道为农民讲解金融知识,印发了8种宣传资料,其中传单1.6万份和知识实用手册400本,都发放到了农民手中,进一步推进了“三千三百惠农”工程的开展,有效地推进了信用工程建设,为“三农”经济的发展拓开了新的局面。具体表现为:

      一是择优支持能带动农民致富的涉农企业和县域骨干企业。交口镇信用联社在全县择优选定了10个符合信贷政策,连结农业、联系农民,有市场、有效益、守信用的龙头企业作为扶持重点,先后向10户企业累计发放贷款16495万元。

      二是择优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该社对全县符合标准的4个农民合作社,选定了2个具有代表性、有一定规模的双池镇神岭牧业专业合作社和桃红坡昌盛养兔专业合作社作为扶持对象,向桃红坡昌盛养兔专业合作社的成员和合作社服务的农民进行了贷款支持,贷款金额达35万元。通过信用社的支持,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全县獭兔养殖户现已发展到120户,并带动周边县养殖户50多户。合作社为社员购进种兔500组,饲料1000余吨,销售成品兔25000多只,增加值150万元,使每户农户年增加收入10000多元。

      三是全面推进信用工程。交口镇信用联社在原27个信用村的基础上,巩固22个信用村,提升了5个省级信用村,并优先对省级信用村档案管理进行了规范,通过年检、评定、发证、挂牌、创建等形式,营造“穷可贷、富可贷,不讲信用不可贷“的氛围,不断提升了信用工程的内涵和质量。去年,辖内已评定信用户5973户,占辖内全部农户的30.1%,对5个省级信用村334户的信用户建立了经济档案,并对80%以上的信用户进行了评定和挂牌,贷款支持了229户,累计发放贷款716万元,贷款余额达到695万元,不良贷款占比达到5%以下。这五个省级信用村已经市联社验收合格。

      四是积极创建信用市场。该社对选定的具有一定发展规模、从事服装商品、农产品批发零售的3个市场,作为信用工程的重点。以评定信用商户为基础,对该市场的247个商户中的98户进行了信用等级评定,并授信了49户,贷款余额73.2万元。

      五是扩大信贷投放面。去年,全县信用社为1.23万个农户发入贷款16134万元,占到全县农户总数的27.02%,完成市联社下达为1万个农户提供服务的123%,属2006年来最高。户均提供贷款3.47万元,预计可为农户年平均增收0.45万元。

      六是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工作。去年累计向7个试点村和10个重点村发放贷款10862万元,贷款余额达到8387万元,主要支持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和运输业等行业的发展,收到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008年,交口镇信用联社又制定了新的扶农惠农工程目标:其一是累计发放支农贷款5亿元,其中小额农村贷款累放500万元;其二是创建省级信用村2个,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创建信用市场2个,支持15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为9700多户城乡居民提供金融服务;力争在扶持全县“三农”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再上一个新台阶。

  •   计划生育

      交口镇党委、政府对春季计划生育工作高度重视,专题研究部署春季计划生育工作。一是强化宣传,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全镇已印制中央《决定》、《流动人口管理条例》小册子、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等宣传折页20000余份,利用集镇在政府门口设点宣传,利用广播宣传计生政策、中央《决定》等,发放各类资料近万份,刷写标语60余条。二是强化培训,提高业务水平。以乡村人口学校为阵地,邀请区计生局宣传科长、综合科长对全镇领导、干部、计生专干及中心户长进行中央《决定》及省、市《实施意见》的宣传和业务培训。三是抓好“三查”等优质服务工作,抓好一个示范村权中村,创建54户新家庭,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