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米河镇

米河镇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米河镇地处巩义市东部,南依嵩岳,北眺黄河,东距河南省城郑州50公里,西距“九朝古都”洛阳75公里,位于东经113度,北纬34度,南北长13.2公里,东西宽9.2公里,属浅山丘陵地区。

  •    中文名: 米河镇 下辖地区: 草店村、赵岭村、小里河村、铁山村、支石村、汇龙村、刘源村、高庙村、两河口村、东竹园村、半个店村、米南村、米北村、双楼村、菜园村、苇元村、魏寨村、水头村、刀泉村 面积: 54平方公里 人口: 52026口人(2003年) GDP: 17.4亿元(2003年) 地理位置: 地处巩义市东部,南依嵩岳,北眺黄河,东距河南省城郑州50公里 地标建筑: 东经113度,北纬34度 地方特产: 油菜、花生、芝麻、棉花

  •   交通运输

      米河镇3米河镇米河镇区域内铁路线有(上街—小关)铁路、(半个店—水头)铁路、310国道全长8.1公里、县道(米河—刘河)路、(小里河—支石沟)路和6条镇级道路,四通八达的交通为米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310国道车流量每小时达3000辆。2003年底米河镇有汽车运输车550辆,轮式拖拉机1100辆,运载能力达亿吨,载人轿车360辆,三轮车850辆,摩托车5300辆。人们赶集、走亲访友都用上了现代化交通工具。2004年是米河镇道路建设年。该镇陆续完成了镇区环城路全长7公里的修铺和硬化,5公里镇区道路网络建设。高庙、草店、水头、支石、菜园等行政村积极筹资修路,改变生产、生活条件。通过道路硬化、环境绿化进一步改善了居住环境,全镇已实现村村通柏油路和水泥路,并逐步与镇区浑然一体。

  •   农业发展

      米河镇4玉米种植米河镇现有农业人口46000人,12001户,耕地面积25755亩,有效灌溉面积5700亩。全镇粮食生产以小麦、玉米为主要种植品种,向着“优质专用提高单产”方向发展。2003年,农业实现产值2600万元,粮食生产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下,仍获得总产837万公斤的好收成。在抓好传统农业的同时,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米河镇以“科技兴镇、强工补农”为重点,大力发展商品农业。全镇2600亩苹果、梨、冬桃、石榴等林果示范基地已初具规模;500亩核桃基地和300亩杏李基地苗木长势喜人;150亩大棚蔬菜已经形成;2个千头养猪场,2个万只养鸡场了带动全镇养植户60余家,达到10万余只。鹅、鸭、长毛兔等养殖业成为米河商品农业发展的新潮流。2003年新发展农业龙头企业3个,建立农产品营销组织3个,引进灵芝、美国杏李等种植新品种12个,新增种养植(殖)户60个。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推广优质专用玉米8000亩,优质专用小麦5000亩,种子包衣22000亩,完成退耕还林3800亩,发展林地药材400亩,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种植效益。

  •   城镇建设

      米河镇8米河镇经济的长足发展,使米河小城镇建设的步伐和农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素有“巩义经济大镇”之称的米河镇,积极实施小城镇带动战略,坚持“规划先行,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多渠道筹措资金1.6亿元,在规划区展开了高起点、大规模的建设和开发。先后修建了3公里的排洪、排污工程建设、汜河防洪工程5公里、1座垃圾场及3座标准水冲式公厕。全镇已实现村村通自来水,村村通电话,村村通有线电视,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已成为吸引人才和投资合作的理想之地。2003年,镇投资2000万元,新建住宅楼10栋。投资200万元,完成镇区文化路、建设路拓宽、硬化、绿化工程。投资350万元,完成全长8.1公里文明长廊建设任务。投资30万元,镇区新购置了垃圾箱、垃圾桶560余个。各村新建密闭式垃圾房190个,并新建水冲式公厕、垃圾中转站各一个,组建了国道环卫队,实现了垃圾规范化管理。投资110万元,实施了“光辉工程”,建成了镇标志牌,架设了1公里路灯、彩灯,镇区主要建筑全部安装了轮廓灯、射灯,各工商户安装了字号灯,镇村面貌焕然一新。米河镇9米河镇城镇建设的发展,促进着市场的繁荣。早在明末清初,米河集贸市场就以她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众多客商。新中国成立以来,每月逢三、逢七的物资交流会大到农业机具、生畜,小到细细钢针、各种粮食、布匹、棉衣、棉被、服装、鞋、帽、袜子等日常生活用品,各类瓜果、蔬菜、餐饮、家禽、肉蛋等布满大街小巷,让人目不暇接,成为方圆百里的商品集散地。位于镇政府所在地,新开发的镇区商业街、服装街、干鲜果商品一条街、蔬菜、肉蛋市场布局合理,整齐美观,商品琳琅满目,日客流量在5000人以上。中高档宾馆、饭店、服务设施一应俱全。繁华的市场不仅极大地丰富了镇区居民生活,而且也是周边地区群众日常光顾的理想之地。

      有商则活。商品的发展带动了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等新三产业的发展。截止2003年底,全镇已拥有专业市场5个,各类商业网点872个,服务业网点420个,各种机动客运车辆2100台,年产值达12亿元,占社会总产值的35%,是米河镇经济又一新的增长来源。

      随着各种政策、法规及配套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小城镇的功能也在不断增强。在1.5平方公里的镇区内,已入住人口1.3万人(含外来人口)。一个功能完善、环境优美、设施完备、辐射能力强的现代化小城镇已初步展现在世人面前,并日益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

  •   基本介绍

      米河镇1米河镇辖区面积54平方公里,19个行政村,190个村民组,11867户,52026口人,其中镇区人口4000人,农业人口48026人,耕地面积32475亩,人均耕地0.68亩。米河镇交通便利,资源丰富。310国道、郑铝铁路专用线自东向西穿境而过;境内已查明的矿产资源10余种,金属矿有黄铁矿、铝矿、高铝粘土等,非金属矿有煤、石灰岩、高磷土等,其中煤炭储量达2亿吨,石灰岩储量达8000万吨。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矿产资源,成为得天独厚的发展区域经济优势。

      米河镇是巩义市的经济重镇。2003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7.4亿元,完成主要工业增加值13.3亿元,完成工商税收1751.8万元(新口径),完成财政收入1930.7万元,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698元,综合经济实力位居郑州市110个乡镇第3名,是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河南省综合体制改革试点镇,河南省重点镇,河南省发展乡镇企业先进镇,河南省卫生镇。

  •   工业发展

      米河镇5米河镇米河镇工业60年代起步,70年代发展,80年代壮大,铝90年代形成规模并参与国际大循环,现已形成以铝及相关产业为支柱,化工、煤炭、机械、印刷、橡胶、陶瓷、轻纺、建筑、耐材等门类齐全的工业新格局。米河镇有工业企业307家,工业企业固定资产达20亿元,年产值超5000万元的企业有3家,年产值超1000万元的企业有36家,年产值超500万的企业有43家。鑫旺集团、金驹集团、郑顺氟化工有限公司为巩义市30强企业。全镇已呈现以第二产业为主,推动第一、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2003年,按照市委“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的要求,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通过投资拉动、开放带动、环境促动,全镇投入资金4.27亿元,新上项目14个,已有10个建成投产,新增产值1.2亿元,利税1500万元;全镇完成招商引资4个,引进内资3.5亿元,完成出口创汇550万美元;完成企业改制11家,盘活存量资产1亿元;新投入资金1050万元,完成了13家企业的限期治理任务,使生产企业实现了达标排放,通过了环保监测验收;镇成立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地防止了事故的发生,保证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了企业效益的不断提高。

  •   特色产业

      米河镇6水泥产业水泥、电解铝是米河镇的两大支柱行业。“八五”以来,米河镇依据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水泥企业,年生产能力达350万吨,销售收入达7亿多元,利税7500万元,其中白水泥占全国生产总量的四分之一。镇联营水泥有限公司年产量达30万吨,其产品“无敌牌”水泥获部优称号,并通过ISO9000资质认证;中原水泥厂年产量40万吨,其产品“中原牌”水泥是河南省免检产品;金驹集团是全国最大的白水泥生产基地,“金驹牌”水泥取得了上海“进沪证”。这些产品畅销全国各大城市。省银联水泥厂生产的优质水泥,产品除畅销国内外大市场外,还远销香港、澳门地区和东南亚诸国。生产规模在8.8万吨以上的厂家还有二十多家,被誉为“华夏水泥第一镇”。随着国家建材产业政策的调整和环保治理力度的加大,米河镇采取“扶优扶强、抓大放小、规模经营、保护重点”的办法,学习湖山、博山经验,与科研部门合作,组建水泥集团。投资8000万元,改进工艺,治理污染,提高效益。采取水除尘和电除尘方法,投资3500万元,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既保护了环境,又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已形成年产量260万吨优质水泥的生产规模,产值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20%。

      米河镇7米河镇电解铝是米河镇新的产业优势。鑫旺集团铝业有限公司年产电解铝6.8万吨,销售收入达10亿元,被国家农业部列入利税总额最多乡镇企业1000家第252名,全国经营规模最大乡镇企业1000家第165名,被国家批准为拥有自营进出口权。2001年向国家纳税2700万元,“雪山牌”铝锭远销美国、德国、日本、瑞士、韩国等国际市场,产量已排全国第11位,规模跃居全国同行业10强,年出口交易额达3500万美元,成为全国出口创汇先进单位,铝及相关产品的开发和延伸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1993年底,鑫旺集团有限公司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乡镇企业示范区、全国乡镇企业出口创汇先进单位。1998年12月,中央电视台在“改革开放20年20人”专题栏目中,对张春旺经理予以专题报道。立足“两大支柱行业”加快结构调整,向铝产品深加工发展,是米河镇的主攻目标。2008年全镇新上、扩建、技改项目23个,其中小里河包装厂与创维集团联营创办的河南创维电器有限公司,一期工程投资300万元,组装电风扇已经投产;二期工程投资2500万元组装洗衣机正在建设中。工业的发展有力地反哺了农业,米河镇先后投入9500万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完成了3个万吨供水站,新打机井9眼,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500亩,新修汜河防洪大坝7.8公里,完成旱涝保收田4200亩。2007年4月29日,米河镇农村水利现代化示范镇建设项目通过国家水利部评审。2008年9月20日,国家水利部在杭州召开的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研讨会上,米河镇被确定为全国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示范镇。

  •   社会事业发展

      米河镇10米河镇米河镇有高中1所,初中3所,小学8所,幼儿园4家,初级专任教师226人,小学专任教师220人。镇党委、政府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以“经济发展、教育先行”为工作方针,大力发展教育事业。2000年镇党委、政府以高起点、高标准为原则,建立了河南省第一家镇办高中,教学形势一直良好。2003—2004学年,学校荣获“郑州市文明学校”称号。一年级教学成绩上学期完成优秀生27人,名列全市第二,下学期完成优秀生30人,名列全市第二;二年级上学期完成优秀生51人,名列全市第三,下学期完成优秀生54人,名列全市第二;2004年三年级高考上重点本科线2人,应届最高分马静606分;上普通本科线44人,名列全市第三;上专科线121人,名列全市第一。米河镇11米河镇2004年中招,米河镇以其雄厚的实力名列巩义市前茅。全镇考入巩义二中51人,占全市1/10。考入市直高中、巩义四中300人。学校建设校校实现楼房化,小里河、东竹园等学校楼房一新、设施一流,被郑州市命名为“花园式学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该镇狠抓师资队伍建设,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参加不同形式的岗位培训,实现全镇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100%,中小学教师高学历人数占全镇教师总数的40%。米河镇体育事业空前发展。该镇先后举办了八届农民运动会,有效地活跃了农民体育生活。一个以“振龙杯”万米长跑、“诚钰杯”篮球邀请赛为载体的民间体育活动迅速兴起。在其影响下,米河镇机关、企业、学校等部门和单位的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米河镇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以米河卫生院为龙头,19个村卫生所和3个社会办医疗卫生所构成卫生服务体系,全镇共有医护人员182人,肩负着近5万人的医疗保健任务。95年荣获国家卫生部“一级甲等医院”,98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国家卫生部命名为“爱婴卫生院”。

      米河镇12米河镇米河卫生院是一所集诊疗、预防保健、社区服务、技术指导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疗服务单位,也是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定点卫生院。院内绿树成荫,环境优雅,门诊楼、病房楼、办公楼、家属楼四为一体,总建筑面积达7800平方米,现有职工80人,副主任医师1人,中级职称主治医师6人,医、药、护、技师20人,初级卫生技术人员25人,开设床位44张,设有空调单间,临床输液中心,是医疗、保健、康复的圣地。米河卫生院门类齐全、设备先进,主要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骨伤科、小儿科、中医科、五官科等,拥有300MA双管双床X光机,南韩进口B超仪,电脑自动分析心电图机,美国进口17项血球计数仪,红外线乳腺诊断仪等价值百万元的现代化设备。基本做到了小病不离村,常见病不离镇。米河镇大力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全镇参加合作医疗人数45000人,参与率达90%,补偿资金30万元,解决了万余户农民吃药看病难。

  •   自然环境

      米河镇2米河镇米河镇总的地势东南、西北高,中间低,近似盆地,四周地表起伏较大,中间地势广阔,南部海拔高程465米,东部丘岭区海拔高程250—380米,西部海拔高程247—337米,中间汜河两岸海拔高程150—200米,属浅山丘岭地区。米河镇为北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常年积温在4730度至5334.7度,无霜期214天,全年降水量580mm,多集中在6—8月,年平均气温14.6摄氏度。适宜小麦、谷子、黄豆、绿豆、红薯等农作物生长。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花生、芝麻、棉花等,品质优良。南部山区植被葱茏,林木茂盛,经济林、中药材种类繁多。

  •   行政区划

      米河镇辖19个村委会:草店村、赵岭村、小里河村、铁山村、支石村、汇龙村、刘源沟村、高庙村、两河口村、东竹园村、半个店村、米北村、米南村、双楼村、菜园村、苇园村、魏寨村、明月村、水头村。(190个村民组)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