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澳门天文台

澳门天文台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澳门天文台 摘要: 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简称气象局]于一九五二年正式成立,为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法定部门。在其成立以前,经常性之气象观察,由当时驻守的葡萄牙海军负责;虽然观察并不固定,但记录自一八六一年开始至今。澳门因位于全球台风吹袭频密的地区,气象部门对澳门居民极为重要。除了与天气分析及预报有关的工作以外,气象局更肩负起本地气候和气候演变之各项研究。

  •   国际关系

      澳门天文台邮票直至八十年代,细小的气象局,甚少参与国际事务。一九八七年,应广东省气象局及皇家香港天文台之联合邀请,首次参加珠江三角洲地区之「重要天气研讨会」;此后,由三地每年轮流主办。研讨会的主旨在于交流恶劣天气警报之经验,以及促进对暴雨、热带气旋或冷涌之技术探讨和研究。

      一九九二年,气象局被接纳为「亚太经济及社会委员会」﹝ESCAP﹞和「世界气象组织」﹝WMO﹞支助之「台风委员会」会员,并于两年后在本澳主办第二十七届台风会议。一九九六年,气象局正式成为世界气象组织之地区会员。除了履行义务,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更积极参予世界气象组织的各种活动及主办由世界气象组织赞助之会议。

      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亦于一九九六年,与葡萄牙及非洲葡语国家(PALOP)之气象部门及院校,携手共创「气候暨环境变化」﹝CRIA﹞事务局;以便集众之力,研究气候对大气环境所引致的连锁效应。

      自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起,澳门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因此,地球物理暨气象台也改为地球物理暨气象局。

      在第十三届世界气象组织会员大会上通过澳门继续保留会员资格,并改为中国澳门。

      同样,在第三十二届台风委员会会议上通过澳门继续保留会员资格,也改为中国澳门。

  •   民防

      气象局在热带风暴或台风袭澳时,即时参与民防计划—「台风」。

  •   监察网络

      气象在气象监察上,气象局辖下的十个自动天气观测站,遍布全澳各要点,组成完善的「自动天气观测站网路」;当中的三个观测站,更以国际编码SYNOP的形式,每15分钟将资料经由「全球电讯系统」﹝GTS﹞,自动传送至广州及香港,构成由广东省气象局、香港天文台和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三方共同合作的「珠江三角洲即时自动天气监察站联网」,互通气象信息。

      空气空气质量监察网络,1987年气象局与多个政府部门携手合作开展「空气质量监察计划」。今天,气象局以一个全自动流动监察网络,有效地测量危害澳门的主要污染物。

      地震地震监察:设在路环岛上的地震站,利用无线电把地震信息送回气象局,然后再加以放大和记录,而最新添置的数码地震站,可使地震监察更为快捷准确。

      辐射环境辐射监察站,气象局总部内,设有监察环境辐射的工作站,主要探测大气中有害的伽玛(Gamma)辐射。

  •   组织架构

      澳门早期天文台原设于澳门松山灯塔之西,与仁伯爵医院为邻,与松山灯塔相互对峙。系1880年(清光绪六年)由司纳地上尉发起兴建,建成于1904年,该台除注意天气风汛变化外,并报告标准时间,每晚由六时起,每隔3小时亮灯一次。

      气象局占地超过三千平方公尺的气象局大楼,坐落于?仔之东巅,俯瞰邻近的澳门国际机场;处大楼之西侧,为四十公尺高的「多普勒」气象雷达塔。在气象局总部内设有三个处[气象处、资讯处、仪器暨维修处﹞、四个中心﹝气象监察中心、气候暨大气环境中心、处理暨电讯中心、 地震监察中心﹞及一个行政暨财政部。?仔岛上的气象局总部,与路环岛上的办事处和澳门半岛上的气象设施,一起为澳门市民服务。而设于澳门国际机场内之航空气象中心,之天气观测及当恶劣天气发生时之特别天气观测,并以国际编码METAR和SPECI的形式向外发。全局有员工101人,气象及地球物理人员约占60人, 其余为技术支援人员或行政人员。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