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普定县

普定县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普定县位于贵州省西部。总面积1079.93平方公里,总人口为50万。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苗族、布依族、仡佬族、彝族等。普定县辖6个镇、2个乡、3个民族乡:城关镇、马官镇、化处镇、马场镇、白岩镇、坪上镇、龙场乡、鸡场坡乡、补郎苗族乡、猴场苗族仡佬族乡、猫洞苗族仡佬族乡。

  •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普定县 外文名: puding 所属地区: 中国 贵州省 地理位置: 东经105°34′—105°41′北纬26°22′—26°26′ 著名景点: 莲花古洞、普屯坝、穿洞古人类博物馆、枫林火焰山原始植物保护区 地方特产: 油菜、花生 知名产业: 矿产 电话区码: 0853 邮编区码: 562100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方方言: 普通话,安顺普通话 行政类别: 县 邮编区码: 562100 电话区码: 0853 人口: 47万人(2011) 面积: 1079.93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 城关镇、马官镇、化处镇等

  •   乡镇简介

      城关镇

      普定县城关镇,距省会贵阳120公里,座落于贵州省第二大人工湖——美丽的夜郎湖畔,总面积146.09平方公里,地势较为平坦,居住着汉、苗、布依等民族。镇内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是普定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

      普定县8心。马官镇

      马官镇位于普定县城西南11公里处,距安顺市16公里,贵昆铁路、株六复线横穿东西,双黄公路、普镇公路交织全镇,区位优势明显。全镇总面积115.07平方公里,辖32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现有总户数1万多户,总人口5万余人,其中集镇人口1.55万;2003年被列为全省32个规划建设重点小城镇之一,是安顺市规划区内九个建制镇之一, 是普定县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重镇 ,镇内居住着汉、苗、布依、白、仡佬等民族。

      化处镇

      化处镇地处普定县西南部,距县政府所在地17公里。东与马官镇交界,西接六枝特区,北与马场、龙场、城关镇相连,总面积为107.31平方公里。全镇西北高,东南低,岩溶发育强烈,喀斯特地貌显著。现有34个行政村和1个

      普定县9居委会,全镇总人口51243人。全镇耕地面积25139亩,其中:水田14120亩,旱地11019亩;退耕还林面积6567亩,农民人均纯收入1559元,人均占有粮食300公斤。境内有磨香河及窄口水库,株(洲)——六(枝)铁路复线从镇南侧穿过,普(定)—三(三板桥)公路穿过镇政府驻地西入六枝。马场镇

      马场镇位于普定县西部,距县城31公里,总面积92.32平方公里。辖3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05个村民组,总户数9880户,总人口39678人,耕地面积23260亩,人均耕地面积0.57亩。马场镇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南北群山绵亘,中间丘陵起伏,坝子错落其间,三岔河由西向东横贯全境,形成20公里长的亚热带低河谷地带,水光山色,交相辉映。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可供大射电望远镜选址的洼地尚家冲。马场奇石、水磨面条、杨梅等闻名遐尔。文化底蕴深厚,从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至元代顺帝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的700多年间,马场就是当时的县治、州治所在地。农业资源开发潜力大,被列为优质稻米等农业商品生产示范基地。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坚持科技兴农、林果富民,初步建起了杨梅、板栗、花椒、葡萄、茶叶、银杏等经济林(药材)基地。

      普定县10白岩镇白岩镇位于普定县城东南部,距县城17公里,全镇总面积75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191个村民组,8109户33104人,耕地面积20847亩,居住着汉、苗、白、仡佬四种民族。全镇26个行政村村村通公路,组组通电,22个村通有线电视,12个村通程控电话,10个村入村公路实现水泥硬化,12个村实现街道硬化。境内有大型水利设施——猫猫洞运河,火石坡水库、牛路河水库,天然“阿宝塘”水系,水源充沛,有石灰石、天晶石、大理石等矿产资源。近年来,白岩镇充分利用离安顺市区、普定县城较近的优势,大力发展“城郊型”开放发展模式。

      龙场乡

      龙场乡地处普定县西部,距县政府所在地12公里。东接城关镇、西靠马场镇,南与化处镇毗邻、北同鸡场坡乡隔夜郎湖相望,地势呈西高东低,起伏较大,岩溶发育强烈,喀斯特地貌显著,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74公里,总面积100.23平方公里,由东向西的普(定)----马(场)公路横贯境内。全乡辖32个行政村,104个自然村,169个村民组,境内居住着苗族、布依族、仡佬族、彝族等少数民族。

      普定县11鸡场坡乡鸡场坡乡位于普定县西北部,东连坪上乡;南与龙场乡毗邻,西与马场镇、六枝特区相连;北与织金县熊家场乡、白泥乡接壤。地势西北部较高,中部较为开阔,地貌以峰谷、峰丛山地为主。海拔在1200—1600米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降雨量为1396.9毫米,年平均气温为15.1℃,无霜期较长,适宜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农作物生长。全乡总面积82.95平方公里。下辖24个行政村,165个村民组,8491户,33727人。

      坪上苗族彝族布依族乡

      坪上乡位于普定县西北部,距普定县城15公里,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多地少,全乡辖25个行政村,140个村民组,146个自然村寨,7668户27642人,其中少数民族8320人,占全乡总人口的30.1%,生活着苗、彝、布依、仡佬等多种民族。全乡总面积103.17平方公里,现有耕地19199亩,人均耕地0.78亩。坪上乡经济实力属县的二类重点扶持乡镇之一,属县重点扶持的村有24个,占全乡25个村的96%。

      乡境内资源丰富。主要资源有煤、硫、铁矿、硅矿、锰矿、大理石、方解石等,尤其以煤的储量最大。粮食作物以玉米、稻谷、马铃薯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花生为主。安织公路贯穿全境,交通极为便利。夜郞湖环绕乡境的东南两面,水资源极为丰富。

  •   交通设施

      南北延伸,周边多点辐射,路线通向全国各地,开通安普城市干道后从金融街香榭国际路口出发距黄果树机场16公里,贵阳龙洞堡机场110公里,每百平方公里通车里程59.8公里,珠六复线铁路穿境而过,且境内有2个货运场,修建中的黄 (桶)

      织(金)铁路在普定县城建有一客货站,安顺至普定高速公路2009年动工修建。公路运输:年货运量180万吨,货物周转量9000万吨公里;客运量380

      万人,旅客周转量13300万人公里。水路客运量8万人,旅客周转量98万人公里,货运量6万吨,货物周转量68万吨公里

  •   历史沿革

      元置普定县,属普定路。据《郡县释名》:普定“取普里底定之义也”。普里为部落名。2000年,普定县辖4个镇、3个乡、4个民族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53803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城关镇 66088 马官镇 44411 化处镇 42140 马场镇 32648 龙场乡 27044 鸡场坡乡 27979 坪上苗族彝族布依族乡 22679 补郎苗族乡 18557 猴场苗族仡佬族乡 18420 猫洞苗族仡佬族乡 24610 白岩乡 29227

      2003年,普定县辖5个镇、6个乡(其中4个民族乡),317个村委会、8个居委会。年末总人口41.1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7.76万人;非农业人口2.31万人。

  •   教育概况

      普定县现有普通高级中学2所;综合性、多层次教育培训中心1个;初级中学13所,完全小学138所、小学教学点41个;普通高中在校生5275人,专任教师

      286人;县职业学校在校生1612人,专任教师86人;初中在校生19031人,专任教师1085人;小学在校生38409人,专任教师2162人。有

      幼儿园65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3所(含公建民营幼儿园10所)、民办幼儿园52所,小学附设学前班58个,学前教育在园(班)幼儿13761人,共有幼

      儿园教职工800人,专任教师369人。

  •   旅游资源

      莲花古洞

      位于县城东北约8公里的马岭半坡,距公路1公里左右,民国时期即成为名胜。洞口雕刻有国民党贵州省主席杨森题字的“莲花名洞”四个大字,洞中有天窗三个,一窗一洞,风景各自不同,千奇百怪,引人入胜;洞内还有众多名人手迹石刻,著名书法家任可澄先生就曾题字“水流花放,岳耸莲披”每字各一米见方,蔚为壮观。主要以游览洞穴奇观为主。

      普定县4普屯坝

      普屯坝高山草原风情旅游区,位于普定县城东北部猴场乡,距城区42km,为贵州山区地形中罕见的高山草原,普定海拨最高点(1850米),方圆6.8km 2 ,颇具“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之势,一年四季景色各不同。主要游览项目有:徒步攀登,野外露营,户外游览,观赏

      普定县5仙马苗族风情,倾听仙马苗族民间合唱团无伴奏多声部合唱;主要游览景观有:明代“抚按明文”摩崖石刻,后冲小石林,高原特色民居,杨家寨河谷风光、仙马苗族村寨等。

      穿洞古人类博物馆

      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有文物陈设室、管理办公室、停车场等。展示距今16000年前古人类生活遗迹。出土大量骨器、石器及两个完整古人类头骨化石,与北京“山顶洞人”,云南“元谋人”齐名,被誉为“亚洲文明之灯”。

      枫林火焰山原始植物保护区

      天然植物公园。为安顺地区仅存的原始森林,方圆5公里。因深秋时节遍山红叶,远观似火,颇为壮观,故而得

      普定县6名,区内有冰前期活化石银杏,大量国家级保护树种及贵州罕有的多种树种等,其主要游览景点有:丰林村、龟山、火焰山、枫溪、云山等处;主要观赏其自然山林景观、幽静涧谷景观、苗族风情展示,植物科普考察等。

      夜郎湖

      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县城西北部,距城区7公里,安顺35公里,如一幅天然“泼墨山水画卷”。全长42公里,蓄水4.2亿立方,水面最宽处2.5公里,时为贵州省第二人工湖,水质优美,盛产各种鱼类;湖区两岸山峰秀丽挺拨,河道曲折有致,以峡奇、峰险、幽美、静谧为主要特点。

      普定县7

  •   概况

      普定县位于素有“黔之腹,滇之喉”之称的黔中腹地,属贵州省安顺市,东与安顺市

      普定县1西秀区轿子山镇、安顺市开发区宋旗镇相接,南与安顺市开发区么铺镇、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木岗镇相邻,西靠六枝特区龙场乡、毕节地区织金县白泥乡,北与织金县熊家场相毗。普定县城距安顺28公里,距贵阳118公里。普定县行政辖区东西长51.4公里,南北宽40公里,总面积1090.49平方公里。普定县的行政区划为5镇6乡,317个行政村10个居委会,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汉族为全县总人口的80%左右,苗族、布依族是境内的主要少数民族。2007年,全县年末常住人口有43万人。

      处于贵州西线旅游中心的普定县,境内山川秀美,旅游资源丰富。

      普定县2境内的古迹、名胜、洞穴与红枫湖、黄果树、龙宫、织金洞等一批国家级风境名胜区连成一片。省级风景名胜区夜郎湖蜿蜒42公里,水域面积21平方公里,湖光山色如诗如画,集山、水、林、洞、民族风情为一体,已成为旅游休闲的好地方。境内有一万六千多年历史的穿洞古人类 文化遗址,莲花古洞、化处空山、玉真山寺、西堡古屯、猴场“平讼摩崖”石刻、“大明定南所”石刻等景点将随着普定旅游业的开发和兴起重放光彩。汉、苗、布依、仡佬等民族共同缔造了绚丽多姿的民族民间文化。

      普定气候宜人,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季风交替明显,全年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干秋凉,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日照少,辐射能量低。年平均气温15.1℃,年平均日照时数1164.9小时,无霜期301天,年平均降水1378.2毫米,属全省三大降雨中心地区之一。农业气候具有春长、夏短、秋早、冬暖的特点。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造就了众多的农副特产。朵贝茶(清代为奉献皇室的贡品)、鸡场茶、白旗韭黄闻名遐迩,优质大米、板田大蒜、特宝西红柿等各类无公害蔬菜倍受市场青睐。

      普定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主要矿藏有煤、铁、铅锌、大理石、石膏、石灰石、耐火粘土等10余种,煤炭是主要矿产,预测储量53.28亿吨,分布地区有补郎向斜、白果寨向斜、轿子山区、六枝向斜等4个构造单元。普定煤炭煤质好,发热量大,现已探明7.8亿吨。普定境内已建成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的现代化火电厂――安顺发电厂,年煤炭需求量达400万吨,安顺发电厂成为国家西电东送的重点工程。早在20世纪90年代,普定就建成了乌

      普定县3江干流上的第一座梯级水电站——普定水电站,该电站的大坝是我国第一座靠碾压混凝土自身防渗的大坝,源源不断的电能输往东部广大地区,普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黔中电力重镇,西电东送的主战场之一。

      普定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政府投入巨资进行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通讯、金融、医疗、会议、宾馆、餐饮、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等设施一应俱全。

      普定社会稳定、政通人和,经济建设日新月异。普定人以顽强拼搏奋进的“普定精神”建设自己的家园,更以宽广的胸怀接纳八方友人。普定正以全新的开放姿态打造优良的投资环境,迎接四海宾朋前来投资发展、观光作客。

  •   民族文化

      布依族织锦

      布依族织锦,是布依族的一种传统工艺,锦面类似丝绣,但却是在古老的织机上,用染好的青色或蓝色丝线作经,以五颜六色的丝线为纬,经过精挑细插,数丝穿梭纺织而成。布依织锦图案精细协调,美观大方,创作新颖,立体感强。原用于服装装饰,现已开发用作壁挂、沙发巾、旅游包等,成为了布依族名贵的美术工艺品布依织锦主要分布在普定县境内的布依族村寨,尤以城关镇陇戛村最有特色。

      苗族跳花

      苗族跳花又叫跳花场,我县的苗族跳花日期大多在正月至二月菜花初绽,春播即将来时或者古历七月中旬举行,一年两次苗族跳花,形成了普定独特的苗族文化。苗族人的跳花,最初是祈求风调雨顺,庄家丰收,演变到了后来,也就成了也是苗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

      普定境内的花坡,花场主要有猴场乡的仙马、下老鼠、猛正、猛舟村、坪上乡的沙戈村、和平村,补郎乡的等堆村猫洞乡的月亮村、又奋村莱格都村等,跳花不分流派,是所有苗族同胞的盛大节日。

      苗族芦笙舞

      芦笙是苗族一种古老的竹制笙管乐器,其舞曲节奏感很强,富有感染力。由笙斗、笙管、簧片和共鸣筒四部分组成。笙斗用松木或杉木制作,规格不同,短的20厘米,长的可达2至3米。芦笙管一般用细而长的竹子制作,通常为六管,音调为羽、宫、商、角、徵、羽六个音,属于五声音阶,后来也发展到六声、七声音阶。

      芦笙音色圆润,曲调欢快活泼;苗族芦笙舞技艺高超,风格多样。芦笙舞和芦笙伴随着苗族人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苗族人制作的芦笙,手艺精湛,堪称一绝,六个音调,乐声千变万化。身着麻布衣服,生性粗旷质朴的苗家汉子,跳起芦笙舞来,边跳边吹,走、移、跨、转、立、踢、勾、翻的表演绝技。

      普定的苗族芦笙舞,主要分布于普定县坪上乡的革渣村、硝硐村、丰林村、猫洞乡的又奋、来格都等苗族村寨。

  •   经济状况

      农业气候具有春长、夏短、秋早、冬暖的特点。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造就了众多的农副特产。朵贝茶(清代为奉献皇室的贡品)、鸡场茶、白旗韭黄闻名遐迩,优质大米、板田大蒜、特宝西红柿等各类无公害蔬菜倍受市场青睐。普定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政府投入巨资进行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通讯、金融、医疗、会议、宾馆、

      餐饮、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等设施一应俱全。普定社会稳定、政通人和,经济建设日新月异。普定人以顽强拼搏奋进的“普定精神”建设自己的家园,更以宽广的胸

      怀接纳八方友人。普定正以全新的开放姿态打造优良的投资环境,迎接四海宾朋前来投资发展、观光作客。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GDP)完成258889万

      元,比2008年增长(以下简称“同比增长”)13.44%;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完成38347万元和20932万元,同比增长10.26%和

      15.4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2682万元,同比增长21.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669万元,同比增长27.21%。全县金融机构存款、贷

      款余额分别为229773万元和285099万元,同比普定县城一角分

      别增长68.07%和31.55%。县委、县政府“十件实事”基本完成。全年接待外来投资、洽谈、考察客商60家300余人(次),落实投产或即将投产的

      重点项目17个,实现到位资金6.9亿元,同比增长13.1%,有力拉动了经济增长。全年“五通一平”工作渐次展开;金铭建材工业园、后寨轻工业园和化处

      农产品加工仓储园建设稳步推进,以“一基地三园区”为载体的工业经济发展平台进一步夯实。积极帮助煤矿等企业解决生产经营的困难,努力克服市场价格影响,

      强化电煤保障,原煤、电力、水泥、铁合金等主导工业品产量稳步提高;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鼓励工业企业加快技术更新改造,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新进展。实行

      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强化政策扶持和政府服务,通过县信用担保中心和县国资公司搭建的银政、银企合作平台,为企业融资11060万元,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

      难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超宇水泥、华宇轻质建材、黔中酒业、西秀制药、普盛煤矿等企业建成投产,金铭二期、科利新型建材、肖家湾煤矿等在建项目顺利推进,

      区域产业链逐步延展,循环经济效益不断呈现,工业基础进一步加强。全年工业实现增加值12.5亿元,同比增长16.81%,拉动经济增长7.48个百分

      点。

  •   自然资源

      普定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主要矿藏有煤、铁、铅锌、大理石、石膏、石灰石、耐火粘土等10余种,煤普定县全貌炭是主要矿产,预测储量53.28亿吨,分布地区有补郎向斜、白果寨向斜、轿子山区、六枝向斜等4个构造单元。普定煤炭煤质好,发热量大,现已探明7.8亿吨。普定境内已建成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的现代化火电厂――安顺发电厂,年煤炭需求量达400万吨,安顺发电厂成为国家西电东送的重点工程。早在20世纪90年代,普定就建成了乌江干流上的第一座梯级水电站——普定水电站,该电站的大坝是我国第一座靠碾压混凝土自身防渗的大坝,源源不断的电能输往东部广大地区,普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黔中电力重镇,西电东送的主战场之一。

      矿产资源

      普定县能源、矿产品种齐全,资源储量丰实,潜力巨大,全县矿藏已探明的有煤、铁、铅锌、大理石、石膏、硅石、白云石、石灰石、天青石、

      耐火粘土等十多种。煤炭是主要矿产之一,预计储量53.28亿吨,现已探明7.8亿吨。分布地区有补郎向斜北段、龙场井田、大树脚井田、可处井田、马场井

      田、骂若井田、鸡场坡井田、化处井田、水母井田,煤质好,发热量7000大卡以上。石灰石也是主要矿产之一,D级储量上亿吨,矿石中CaO平均含量

      52.09%,K2O、Na2O含量极微,全县范围内都有分布,

  •   著名人物

      任可澄(1878-1946),原名文爃,字志清,号匏齑,汉族,贵州普定人。1917年7月护法之役,任广州军政府内政部长。1919年回黔主持续修《贵州通志》。1920年11月至1921年3月任贵州省长,1922年袁祖铭定黔前离任。1925年至1926年两度出任北京政府教育总长。1934年,应王家烈之邀回黔主持续修《贵州通志》。1936年任云贵监察区监察使。1942年再度返回贵州续修通志。

      袁晓岑,(1915-2008)男,雕塑家,中国画画家,贵州普定人。1938年入云南大学学习。曾参与组织谷风画社。1941年后以卖画、教书为生。1949年后,历会云南文联创作研究部副主会,云南艺术学院系主任、副院长,云南省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协第二、三届理事和云南分会主席。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有《袁晓岑画辑》、《袁晓岑雕塑选集》。

      刘纲纪,1933年1月生,贵州普定人,武汉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家、美学家、美术史论家,亦工书画。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到武汉大学工作至今。主要成就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原武汉大学美学研究所所长,原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原湖北省美学学会会长,现中华美学学会,湖北省美学学会名誉会长,代表作品《艺术哲学》《美学与哲学》《周易美学》等。

      袁愈荌,女,汉族,1908年生于贵州普定县。1930年考入上海大夏大学国学系,后因日寇侵沪,转入南京中央大学中文系就读,拜中大教授王瀣(字伯沆)为入门弟子。1935年毕业后,先后任贵州大学讲师、花溪清华中学及贵阳六中语文教师,历时38年。1972年退休后,专事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写有《毛诗文例》、《诗经全译》、《诗经艺探》及《半亩园诗集》等著作。

      袁熙坤,男,贵州安顺人,祖籍普定,1944年6月出生于云南昆明,北京金台艺术馆馆长,著名画家、雕塑家,第八届、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文化部美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中国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兼鉴定中心主任、中国雕塑学会顾问、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总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客座教授。2005年当选2008奥运景观雕塑方案征集大赛组委会主任。2010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环保艺术大师称号。创作的雕塑作品《北极熊的眼泪》被放置在联合国环境署内罗毕总部。2012年,创作的雕塑《女娲补天》放置在维也纳联合国中心。

  •   行政区划

      2000年,普定县辖4个镇、3个乡、4个民族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53803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城关镇66088、马官镇44411、化处镇42140、马场镇32648、龙场乡27044、鸡场坡乡27979、坪上苗族彝族布依族乡22679、补郎苗族乡18557、猴场苗族仡佬族乡18420、猫洞苗族仡佬族乡24610、白岩乡29227。

      秀美普定2003年,普定县辖5个镇、6个乡(其中4个民族乡),317个村委会、8个居委会。年末总人口41.1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7.76万人;非农业人口2.31万人。

      2013年,普定县辖5个镇、6个乡(其中4个民族乡),317个村委会、10个居委会。年末总人口50万人。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