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公郎镇

公郎镇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公郎镇地处南涧县境西南部,国土面积167.04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810米,最低海拔916米,属典型的亚热带立体季风气候,该镇距县城41公里。

  •    中文名: 公郎镇 建立时间: 2000年 面积: 167.04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 南涧县境西南部 地方特产: 玉米、小麦、荞子、燕麦、马铃薯

  •   一、历史沿革

      公郎镇2“公郎”本是地名称,为镇政府所在地,今冠为镇名。“公郎镇”原属“浪沧乡”,前沿“浪沧区”。据清朝蒋旭纂的《康熙蒙化府志》中关于“灾祥”的记载:“凤凰鸣于南山。贞观二十二年。细奴逻受张氏之让。适凤集于南山。在于浪沧江巡捡司之北。山即名凤凰山。秋冬百鸟来朝。”故早在唐贞观时期,当时的封建统治者就在今公郎设立巡检司,公郎归入了大唐版图。明代中期,今公郎镇所在地设有浪沧巡检司,由蒙化府辖《后改蒙化直隶厅,民国元年改称蒙化府》。1729年(清雍正七年),终止了定边县,设南涧、澜沧江巡检司及安乡罗求里,属景蒙辖。民国三年(1914年),南涧巡检司,澜沧江巡检司改设分县,即南涧分县(治在南涧)、澜沧分县(治在公郎),下设乡、闾,属蒙化县辖。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废南涧、澜沧分县置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废区设浪沧镇。建国以后,又经历了区、公社、乡等改称,鉴于公郎久远的历史和外界人士对公郎古镇的认识和了解,2000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浪沧乡人民政府”,成立“公郎镇人民政府”,并于2000年10月1日,举行撤乡建镇仪式,公郎镇正式成立。

  •   七、农村经济

      公郎镇5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1061万元,财政总收入570.6万元,本级财政收入275.9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23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82.5元,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86公斤;城乡存款余额3500万元;全年固定资产总投资758万元;有教职工199人,小学15所,教学点7个,在校学生2233人,中学2所540人,入学率:小学99.83%,初中99.04%,辍学率:小学0.14%,初中0.85%,初中招生304名。

      1. 粮食总产1161万公斤,比去年增6.7%;平均单产230.6公斤;粮豆总播种面积5.2167万亩。

      2. 种植烤烟7300亩,完成中上等烟叶89.5万公斤,出口备货1.2万公斤,均价11.84元。

      3. 大牲畜存栏16135头(匹),肉类总产6158吨,禽蛋产量244吨,牛奶产量0.78吨,实现总产值5450万元;原已建示范村227户,06年新建40户。

      4. 共有茶叶20007亩,可采摘面积17000亩,茶农5278户,茶场20个,加工厂20个,茶叶产量104.855万公斤,产值4839万元。

      5. 泡核桃种植面积77181.9亩,有泡核桃加工户62户,年加工干果1500吨,加工核桃仁700多吨,产值超过了2000万元。

      6. 乡镇工业总产值达2316万元,比上年增347.4万元,增15%,实现税金200万元;个体工商户248户356人,私营企业9户51人。

      7. 全镇有公路108条,372.57公里,其中镇村公路10条96.17公里,村组公路99条,275.86公里。

      8. 程控电话用户1213户,移动电话用户达1314户,小灵通用户达382户;有线电视改为光缆传输与县城同步,有线电视用户达1937户。

      9. 祥临公路建设共征地1274.7亩(不含凤凰山隧道进场公路39.92亩),拆迁131户,已兑付征地拆迁补偿资金1987.8万元。

      10. 林改共确权填证5895本,280211.91亩(包括中山村委会),其中:集体林178110.16亩,自留山72505.33亩,责任山29596.42亩,农户6990户,化解纠纷376起。

  •   三、彝族文化 

      公郎镇4公郎彝族,称谓有黑彝、白彝、倮倮、白倮倮、黑倮倮、土族、香堂、腊罗拨、迷撒拨、密岔、额尼拨等。分属于“额尼拨”和“腊罗拨”两个支系。

      据有关史籍记载和出土的一些文物说明,公郎境内汉代就有彝族先民定居。境内的彝族有来自四川的,还有来自魏山及楚雄的;今公郎境内的“腊罗拨”彝族,惯称“迷撒拨” ,其汉意是“蒙化人”(今魏山);另外,元代设定边县(今南涧县),隶属于楚雄,有楚雄的彝族先民迁徙公郎。

      2006年统计,全镇共有彝族人口17132人。大部分居住在无量山和哀牢山的山区和半山区,又称为无量山系和哀牢山系,极少数居住在坝区及河谷地区。居住特点是小聚居大分散,遍布全镇各村委会。

      语言:彝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公郎境内的彝语属西部、中部两个方言“腊罗拨”属于西部方言区,“额尼拨’属于中部方言区。“腊罗拨” 与“额尼拨 ”之间,语言有所差异,语法构词基本相似,且共同都有相当数量的汉语借用词。西部方言,遍布全镇多数村寨;中部方言,主要是龙平村的二台坡等,彝族在本民族内部使用彝语,与各兄弟民族交际中通用汉语言。

  •   九、教育

      公郎镇7公郎镇现有初级中学2所,成技校1所,镇级完小1所,村小14所,村校点4个,幼儿园3所,两所初级中学为公郎镇中学和公郎镇沙乐中学。并在镇辖区内建有县级中学南涧二中1所。全镇小学共设6个学区,分别是公郎学区、凤岭学区、中山学区、板桥学区、落底河学区、沙乐学区。镇内幼儿园为公郎幼儿园、小天使幼儿园、底么幼儿园。

      全镇共有教职工228名(其中200名为在职公办教师,28名为代课教师),教职工中大学学历40人,专科学历96人,具有中学教师专业资格证的53人。中等副高级教师2人,中级职称人员87人,中小学专作教师合格率均达100%,全镇在校初中生974人(其中公郎中学337人,沙乐中学131人,二中、三中县级中学借读生506人)。全镇初中毛入学率102.63%,小学在校生2034人,造龄儿童入学率达99.87%,年内巩固率为100%,中学巩固率为98%。

      全镇小学占地总面积为50857平方米,生均占地为23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7510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为8平方米,两所初中占地总面积为21800平方米,生均占地46.58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为8607平方米,生均18.4平方米。

      十、描写公郎镇的诗词:

      (李代珠作)

      1、茶乡公郎

      月明星高稀,古镇闻鸡啼。日红天似染,树绿翠欲滴。

      深壑白云起,大山茶香弥。一口清茗饮,两腋清风习。

      2、公郎石箭

      溪清草绿鸟啾啾,河畔谁栽大石头?羽扇轻摇石当箭,树躯作架木为牛①。

      平蛮斩闿擒孟获,立柱纪功庙宇留②。往事已矣石箭在,诸葛大名万古流。

      注:①指木牛流马;②指弥渡铁柱庙。

      3、公郎龙凤山

      藏龙隐凤大山间,龙凤名山入史篇。三教合流同贡奉,四时不断绕香烟。

      风和日暖千山秀,草绿花红万象鲜。喜看宫观重映日,辉煌金碧耀云天。

      (注:公郎龙凤山:属于集道、佛、土主三种崇拜为一体的宗教场所,有

      观音殿、玉皇阁、土主庙等。)

      十一、公郎地名来历:相传,远古时,这一带生活着两只狼,一只公狼,一只母狼。有一天,在猎人的追杀之下,两只狼跑散了。母狼去了澜沧江对面,落脚于那里,那里就被称为“母狼”,后改称“茂兰”(属云县的一个镇),公狼落脚于现公郎所在地,初被称为“公狼”,后改称“公郎”。

  •   二、回族文化

      公郎镇3据《蒙化府志》、《蒙化志节 稿》载:元代已有回族的先民入籍今南涧公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定边之战”结束后,明军中的回回军人多留居在定边县境的要隘地带。明朝“移民就宽乡”时,也有一些从事工、商的回回入户,从南京、江西等地迁来南涧定居。清代初期,来云南的军队中的回族军人,也有部分落籍于南涧。乾隆时,甘、青回民起义失败后,有一些回民的子女迁来云南,其中有部分被迁至南涧。另外,也有少量的回族人从事宗教活动,由沿海或中原地区流入南涧。

      民国末年(1949年)南涧县境的回族人口为900多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回族人口逐年增长,据2006年底统计,回族人口已达2461人。

      语言文字:公郎镇的回族,与当地汉、彝等族长期密切地生活在一起,语音、词汇均与当地的习惯方言大体趋于一致。但回族中保持着阿拉伯语(以下简称阿语)、波斯语的一些词汇。回族已长期习用汉语文,其语句结构规律自然不离汉语体系。唯在口头语中,一部分回民在本族内部,对一些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等实词及极少量的短语,则喜用阿语及波斯语。然而,又难以用阿语或波斯语说一句稍长而通达的话。所以,喜用阿语、波斯语词汇者,通常是将汉语、阿语、波斯语搀合揉串在一起,并且只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下,多是在做生意中,对某一商品暗示出内部应握控的价格才使用。

  •   五、节日

      彝族的节日较多,以阴历年计有春节、元宵节 二月八、三月清明、四月立夏、五月端阳节、六月火把节、七月半、中秋节、重阳节、十月招、冬至节、腊月腊八等节日。

      回族的节日开斋节:伊斯兰教历每年九月,定为伊斯兰教的《斋戒》月,又称之为“把斋”。当为期一个月的斋戒期满,为庆祝斋功胜利圆满而行开斋。开斋节乃当地穆斯林最为隆重的喜庆之节。开斋日,上午8时左右,男性穆斯林穿上新衣到清真寺中集聚礼拜,又称之为会礼,在会礼前,凡穆斯林须捐纳斋课,以之赈济贫困者。

      宰牲节:此节是对古代的“先知”易卜拉欣遵主命而献子和易司马义为遵主献身的景仰和感念,安拉以宰牲代替宰子献身的恩德。节期,按传统,穆斯林中凡达到朝觐条件的,应到麦加参加盛典,一般穆斯林则在此节日必须到清真寺集聚会礼,有能力的人家,则多宰牲以应“天命”。所宰牲物的肉分作三份:一份赠贫,一份赠亲友,一份自食。也可以全赠贫,全赠亲友或全自食。

      圣诞节:又有“圣纪”之称,日期是回历3月12日,这天,穆斯林必集会于清真寺诵经、赞圣,讲述学习穆罕默德圣人的事迹,并会餐。

  •   八、基础设施

      公郎镇6公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交通建设;二是农田水利建设;三电力、通信设施建设;四社会事业建设。

      公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发展硬环境。力争项目争取上要有新突破。做好项目的储备工作,多渠道筹集资金,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建设步伐,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努力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硬环境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加大投入,为发展现代农业打好基础。实施好凤凰河、尼字河、罗伯克河土地复垦开发整理项目;继续以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为重点,新建小水窖350个;完善回营农灌沟渠、寒铁饮水工程、集镇拆迁户饮水管道、沙乐上大沟和祥临公路影响的农灌沟渠建设,增强防汛抗旱能力;争取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项目,逐步改善农村饮水状况。交通建设方面,实施落羊公路南涧段的弹石化,修复龙平公路小河桥,连通富家村至石花村的公路,发动群众通过“一事一议”制度,积极新修村组公路,按政策补助好新修公路资金,逐步实现村组公路网络化的目标;抓好乡村和村组公路的养护工作,积极与祥临公路建设指挥部及项目部协调,修复人马驿道和桥梁道路的搭接口,确保公路畅通安全,方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电力建设方面,要加快小水电建设,继续争取西部农村电网“一户一表”改造项目,对农村电网进行安全整改,确保供电质量和安全。信息建设方面,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配合网络公司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协调移动、联通、电信等部门增加机站,提高信号覆盖范围,确保网络畅通和通话质量。扎实抓好派出所正规化、金山、中山、凤凰3个村委会的建设,继续做好移民安置点等基础设施建设。

  •   六、饮食

      彝族的饮食因居住地区而异,居住在山区半山区的以玉米小麦为主食,居住在高寒山区的以玉米、小麦、荞子、燕麦、马铃薯为主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少部分彝族农户将自己所产的玉米等杂粮运到市场上换取大米为主食。食油以猪油为主,有部分菜子油、核桃油等。肉食主要是猪、鸡、羊、牛肉等,烹饪时常切成大片或方块,称为“大块肉”或‘坨坨肉”。彝族人都有吸“水烟筒”和喝酒的习惯。有的还喜欢用糯米或玉米、高粱等作原料经过蒸熟后自酿成甜白酒,放入瓶缸里密封好,过一段时间再舀出来冲开水喝,叫做“辣白酒”,甜而带辣。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其饮食受教律的约束。主食是大米、玉米 小麦,肉食是牛、羊、鸡、鸭、鹅、鱼肉等,以鸡尾为尊贵,鸡尾必奉敬给德高望重的人或老人吃。油食以植物油为主。油香,是回族的特有食品,每逢重大节日或老人去世,必制油香啖飨。此外回族还善于制作泡米糖、粟米糖、苏子糖、丝窝糖、核桃糖、黄豆糖等自食或飨客。回族,不论男女均有喝茶的习惯凡客至亦必先以茶奉侍。

  •   四、住房

      回族住房

      回族房屋的布局尚显古代军防,坐落地势较高,房墙多半用石块高筑,村中的通道大多铺弹石,村中巷深拐直交错。居家多分户单居,户与户的房屋则纵横贯连成幢。单户住宅的建造格式,与当地其他民族类似。为了方便饲养牛、马、羊等牲畜,面房多建为地厩。

      民国时期,回族中只有部分人家的房子是木屋架、瓦屋面,中等人家除人住的是瓦屋外,畜厩多是木架盖草的草房;少数人家,人住的和畜厩都是草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到1989年,除沙乐地区还有四五户人家住着草房外,绝大多数回民的住房都是木架瓦屋面。至2007年公郎地区多数人家建起了新颖的钢混结构住宅。

      彝族住房

      居住在集镇或半山区的彝族多为土木结构的房屋,居住在高寒边远山区的多为尖顶茅屋。总体结构大都是一楼一底,石头为基,夯土为墙。木构件分五架七桁,三架五桁等,有“上厦’和“下厦’之分。无论瓦房或茅草房一般分左、中、右三间,中间一室作堂屋供会客、吃饭或祭祀用。堂屋正上方的壁前有供桌,是祭祀祖先的地方(有的设在楼上,正堂墙壁设有一洞,内置祖灵)。

      正房前端往往接一厦子,厦子下俗称炕子,是儿童游乐或成人做家务杂事的地方;正房左右为卧室和厨房,对面有面房,面房稍低,楼下作为畜厩。彝族起房盖屋都要选择吉日,一般安门、上梁是水日,以水镇火,免除火神作怪;而安火塘、打灶、盖畜厩又必须是火日,以示红火兴旺。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