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白杨林场

白杨林场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白杨林场白杨林场位于蒙城东部,与蚌埠市比邻,面积4.5平方公里,人口2万,辖七个行政村,一个场部,是皖北地区最大的小麦、大豆良种繁育基地和速生杨基地。省道307线和界阜蚌泵高速公路穿场而过,距离高速公路入口15分钟车程,距蚌埠市40分钟车程,3个小时可达南京、徐州等地。水路运输经涡河可通淮河、长江。

  •   历史变迁

      白杨林场3白杨林场建于1958年,为阜阳林校原址;1972年划属南京军区龙亢农场建设兵团;1979年属县林业局;1982年设白杨林场区级单位,辖10个行政村;1992年撤区并乡,辖区为三村一场;2000年3月重新扩大辖区为14个村,1个场部;2007年1月并为7个行政村,一个场部,境内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是典型的平原乡镇,连续多年被省林业厅评为“十佳场圃”先进单位,是亳州市六无乡镇,市综治先进单位。良好的地理优势为白杨林场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是一片充满希望和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热土。交通便利,信息快捷,水陆交通便捷,北有涡河陈黄码头,年吞吐量2万吨,陆路交通有省道307线,界阜蚌高速公路穿场而过,电力供应充沛,初步形成安全、经济、灵活的供电网络,自来水厂、程控电话差转网络正在兴建,小城镇建设二纵二横初成规模,小城镇人口已达5000人,开通了因特网,接通了宽带,有线电视进入乡村。

  •   概况

      白杨林场2白杨林场场部拥有近2千亩连片速生杨和林果基地,空气清新,鸟语花香,野生飞禽出没,宛如世外桃源,又仿佛茂密丛林中一块充满绿色、生机和希望的净土。

      白杨林场位于历史文化名城蒙城县最东部,与蚌埠市怀远县接壤与国有龙亢农场毗邻,是亳州市的东大门。省道307线界蚌埠高速公路穿场而过,北靠涡河,境内形成两线一水三条平行的交通彩带,交通十分便利。全场自然资源丰富,名优特产居多,全场总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万余亩,总人口2万,辖7个行政村,1个场部,境内南北长10公里,东西4.5公里,沿涡河为沙质土壤,其余为沙礓黑土,场部拥有万亩国营土地,机械化全程作业,是皖北地区最大的麦豆良繁基地和速杨树育苗基地。

  •   经济发展

      白杨林场4物产丰富,开发前景广阔

      全场耕地面积4万亩,水域面积7000亩,可供排灌、养鱼综合利用。全场木材蓄积量10万立方米,有用材林、青杨、意杨,经济林有桃、葡萄等10多种,全场依据土质分布,从北到南形成北瓜棉、中果林、南畜牧的养殖格局,棉花、优质麦、黄豆、玉米是农业四大特产,西瓜、水密桃、葡萄是三大果蔬产品,杨树育苗已突破1000亩,已建成皖北地区最大林业育苗科技示范园区,各类速生杨树苗畅销全国各地,年出圃苗木500万株。

      经济蓬勃发展,开放势头强劲

      改革开放以来,白杨面貌发生巨变,成为全县经济发展较快的乡镇,已形成北板材,中育苗,南畜牧及水蜜桃、葡萄等农副产品基地,近两年,白杨林场利用外资规模和水平不断提高。已引进畜牧示范养殖场6处,河北、浙江一面粉厂和卫生巾厂已落户白杨。全场猪、牛、羊存栏达4万头,年出栏2万头。民营工业势头强劲,劳动力资源丰富。白杨林场发挥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加快农副产品加工资源发展,现有农副产品个体加工企业100家,其中陈黄板材,王庙面粉畅销省内外,全场基本形成了一路一景,一村一业的特色群,养殖、种植、加工于一体的高效农业格局已形成,7个行政村分别形成粉丝、养殖、瓜果等专业村,用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各类产品销售势头良好。

      林茂粮丰果飘香,诚招致富有志客

      白杨林场热忱欢迎有志投资兴办者,这里正努力营造优质高效服务环境,安全稳定治安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和团结鼓劲的舆论环境,已形成讲求商业道德、诚信守信、公平竞争的发展氛围,这个场正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实行一条龙服务,对投资企业建设实行全方位服务,企业开工后,实行经常化服务,对外来投资者、无论兴办哪种企业,都依法享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目前,白杨有待投资的主要项目有:林木花卉、城镇设施、工业园区、水厂道路,木材加工,畜牧养殖加工,农副产品加工,高效农业开发。 白杨得天时而占地利,享政通而悦人和,成为一片资源丰富、商机无限、充满希望的热土。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