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畲族馆

畲族馆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闽东畲族博物馆坐落于宁德市建新路1号的文化大院之中,整个建筑风格和色彩调配突出了畲族传统特色,大门外右侧照壁以黑底红圆圈的基调,内浮雕双凤。

  •   基本信息

       地址: 晋安区日溪乡 类别: 旅游景点 所在地: 福州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建筑面积: 1180平方米 建造时期: 1988年5月至1989年9月 开放时间: 09:00-17:00 票价: 免费

  •   历史

      畲族馆2畲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广东、江西、安徽等省丘陵山区。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时,全国畲族有63万人。 畲族自称“山哈”,意为住在山里的客户。对于畲族族源,学术界尚未定论,但普遍认为广东潮州凤凰山是畲族在宋代以前时期的聚居地。 浙江景宁畲族多为明初从福建迁来,景宁是畲族迁入浙江省的最早落脚点。景宁畲族自治县成立于1984年,是目前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地方。 畲汉人民由于长期交错杂居,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有密切联系,畲族的生产生活水平与当地汉族日渐接近。只是在语言、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上,还保留有本民族的特点。畲族主要以农业为主,畲族居住的山区盛产林木及毛竹,茶叶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

      从唐末至宋、元、明、清各代,福州地区畲族虽然继续迁徙,流动频繁,但多在福州十邑范围内互动。罗源县霍口一带畲民是由闽侯、连江、怀安等地入迁定居的。连江县小沧、蓼沿、丹阳等地畲民乃由罗源、古田、闽侯等地入迁定居的。闽侯、晋安区北峰等地畲民又是从古田、罗源入迁定居的,长乐县蓝姓畲民是从罗源白塔入迁的,福清县钟氏畲民是明清时期从闽南入迁的。永泰县畲民部分是明末清初从莆仙入迁的;大部分是本邑嵩口雷氏后裔,其先祖是广东潮州入迁的。

      福州地区畲族最早往外迁徙的是唐永泰二年(766年),罗源雷进裕一家五口由十八都迁至浙江青田。南宋淳祐年间(1241~1252年),蓝敬泉一支由福建罗源黄重下迁至浙江丽水小窟。明代,从洪武八年(1375年)至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的265年间,共有34支、数百人迁徙浙江景宁、云和、青田、遂昌、龙泉、平阳、苍南等地;从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至崇祯八年(1635年)的240年间,又有18支、数百人从福州侯官、罗源、连江等地迁徙至宁德、福安、福鼎、霞浦等处。清代,从顺治年间(1644~1661年)至乾隆五十年(1785年)的141年间,共有13支、数百人从福州闽县、侯官、连江、罗源、福清、永泰等地迁徙浙江省云和、台州、金华、龙泉、青田、杭州、平阳、苍南等地;从顺治三年(1646年)至光绪十一年(1885年)的239年间,共有16支、100多人,从罗源、连江、闽县、侯官等地迁往宁德、古田、福安。

      明、清两代,是福州地区畲族人口的发展时期。早时畲民依山筑寮为家,以拓荒为生,经营农、林、牧业和狩猎为主。连江、罗源、闽县、侯官大部分畲民在明、清时期才定居下来,学习汉民族生产、生活方式。清朝廷将山居棚民(主要是畲民),按户编册,并立保甲结报,在州县城乡十户立一牌长,十牌立一甲长,十甲立一保长。户给印牌,书其姓名丁口。出则注其往,入则稽其来。清乾隆二年(1737年),朝廷颁旨绘畲民图册进呈;乾隆五年(1740年)起,明旨“编图隶籍”,“编甲完粮”,逐步在畲区实行。畲民多是搭棚居住,以艺麻种菁、开炉冶铁、造纸制菇为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识别民族成份,国家民族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邀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学院、福建师范学院等单位专家、教授几次到福州地区罗源、连江、市郊北峰等畲族聚居地方作社会历史调查。经过专家考察论证,由国务院认定,于1956年12月公布畲族为单一的民族,确定以畲族作为其族称。

  •   简介

      畲族馆1宁德市(俗称闽东)是畲族的主要聚居地,现有畲族人口18.3万,占全国畲族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在历史的长河中,宁德畲族人民创建了美丽富饶的家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积淀了大量的文化遗存,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情。为进一步保护文物,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在原宁德地委、行署的重视下,1988年5月闽东畲族博物馆动工兴建,1989年9月竣工并开馆展出。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