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科分类:
- 宝石
金绿宝石具有猫眼效应的变种叫猫眼石;具有变色效应的变种叫变色石,二者都属于高档宝石的品种,都是极为罕见和贵重的。在所有宝石中,具有猫眼效应的宝石品种很多,但在国家标准中只有具有猫眼效应的金绿宝石才能直接称为猫眼,其它具有猫眼效应的宝石都不能直接称为猫眼。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金绿宝石猫眼 英文名: Chrysoberyl cat's eye 主要产地: 巴西、斯里兰卡、印度等 特征: 猫眼效应
-
产量
金绿猫眼产量稀少,坚固耐久,灵活美观而显得特别珍贵,是高贵的宝石。在东南亚一带,猫眼石常被认为是好运气的象征,人们相信它会保护主人健康长寿,免于贫困。猫眼石常被人们称为高贵的宝石。它和变石一起属于世界五大珍贵高档宝石之一。猫眼石主要产于气成热液型矿床和伟晶岩岩脉中。世界上最著名的猫眼石产地为斯里兰卡西南部的特拉纳布拉和高尔等地,巴西和俄罗斯等国也发现有猫眼石,但是非常稀少。
-
价值
早在七世纪以前,马可波罗就曾经描述过斯里兰卡国王的一颗宝石为“无与伦比的宝石”。猫眼石是高贵的宝石,一般重几克拉的优质猫眼就非常珍贵,其价格可与优质的祖母绿、红宝石相当。在伊朗王冠上,有一颗重147.7克拉的黄绿猫眼,是稀世珍品。在美国自然博物馆也藏有一颗47.8克拉的优质猫眼石。
一般来说,该宝石最多有九眼,视其为最珍贵者。其次七眼、六眼、三眼也是非常珍贵的。而一眼、二眼为一般。按照西藏人的说法,戴这种宝石有护身作用。
-
传说
传说古代斯里兰卡白胡山中,居住着一位养猫的老人,老人与猫相依为命,猫死后,老人很伤心。后来,猫托梦给老人。老人去掘猫观看,只见猫的眼睛坚硬如珠、中间还有一条亮带,很美丽。于是,老人将一只猫眼埋入了白胡山中,另外一只食之,老人因此成仙,山中后来以产猫眼宝石而著名。
据说前几年在国外有架飞机失事,其中除两位戴有猫眼石的藏人幸免遇难外,其他人全部罹难。可见这种宝石的神秘性。古埃及时期法王猫眼传说:古埃及时期,法老王手上的猫眼石戒指,流传着一种神秘的传说。当猫眼睁开时,就表示天神正在发怒,需要取人性命,来祭拜天神,以平息、安抚天威。此外,臣子在进朝时,据说法老王就以手上的猫眼石眨眼的次数,来决定该臣子的官位或性命。直到现在,埃及仍有许多较落后的区域,以猫眼石来祭拜主要的神祇。
中国清朝猫眼传说:在中国,清朝的慈禧太后,能够掌理朝政大权的原因,就是凭着一颗重达20克拉左右猫眼石的神力使然。据说每晚,她都将猫眼石,放置于枕头底下睡觉,猫眼神仙就会出现于梦中,指示隔日的行事。传说中,珍妃的死,就是猫眼天神的旨意,甚至日后义和团的崛起,也是因为某曰猫眼天神在梦中,授意慈禧,任其坐大,导致日后不可收拾的乱象。
-
来源
金绿宝石猫眼金绿宝石的英文名称为Chrysoberyl,源于希腊语的Chrysos(金色)和Beryuos(绿宝石),意思是“金色绿宝石”。
金绿宝石的成因主要有气成热液型和伟晶岩型两种,主要产地有巴西、斯里兰卡、印度、马达加斯加、美国等国。
由于含有微量的铁,所以金绿宝石都带有褐色色调,常呈淡茶水般的褐黄色和褐绿色。
金绿宝石族有三个宝石品种:透明的金绿宝石、具有猫眼效应的猫眼石和具有变色效应的亚历山大石。其中,后二者都属于高档宝石。
这种宝石因为在晶体中有平行分布的“管状”包裹体,所以加工成弧面型宝石后,能对光产生集中反射,出现一条像猫眼“瞳眸”一样的光带,在聚光手电的照射下,转动的猫眼宝石会一开一合,酷似猫儿的眼睛,“猫眼”也因此得名。
-
理化性质
金绿宝石的化学组成为BeAl2O4,常含微量铁、钛、铬。属斜方晶系,晶体常呈短柱状、板状。颜色有棕黄色、绿黄色、黄绿色、黄褐色。透明-半透明,玻璃光泽。折光率1.746-1.755,双折射率0.008-0.010,二色性明显,色散0.015。硬度8.5,密度3.71-3.75g/cm3。贝壳状断口,宝石中常含有羽毛状或丝绢状包裹体。
-
肉眼鉴定
透明的金绿宝石透明的金绿宝石,呈油亮明艳的强玻璃光泽,颜色为淡褐黄色、淡褐绿色,宝石内部有时可见一些羽毛状气液包裹体。外观与黄色蓝宝石和黄褐色钙铝榴石有些相似。除光泽明亮,透明,淡褐黄色、淡褐绿色的颜色外,没有明显的识别特征,肉眼不容易鉴定,只有借助折光仪精确测定折光率来加以区别。
猫眼石呈半透明,颜色有棕褐色、淡褐黄色、淡褐绿色、蜜黄色、灰色等。猫眼石的光带纤细、明亮、移动灵活,即使在室内光照条件下也十分清晰。宝石内部含有密集排列的纤维状包裹体。带褐色调的颜色和清晰的猫眼效应,是肉眼鉴定的重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