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宽甸群

宽甸群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宽甸群(Kuandian Gr.)的时代属古元古代。主要分布于吉林集安、辽宁桓仁至辽阳、宽甸、岫岩、丹东到鸭绿江边,呈“之”字形分布,为变质地层。自下而上分为双塔岭组、炒铁河组、刘家河组、高小岭组、林家台组、老营沟组和砖庙组,总厚7314米。主要为各种变粒岩、浅粒岩,尤以电气石变粒岩为特征,以及含镁的白云质大理岩和斜长角闪岩,部分岩组具不同程度混合岩化。原岩为砂质、泥质、碳酸盐岩和基性至酸性火山岩,为优地槽火山—沉积环境。云母K Ar年龄22.7亿年。Rb Sr等时线年龄22.6亿年。宽甸群和吉林的集安群属同一地层单元。

  •   命名:

      姜春潮1973年命名。命名剖面位于辽宁省辽阳市隆昌乡西5km由双塔岭山隘往东经炒铁河到祁家堡子(双塔岭组、炒铁河组),辽宁凤城县通远堡镇沈—丹铁路西侧从刘家河至林家台村(刘家河组、高小岭组、林家台组),辽宁宽甸县大西岔乡和平村南2km老营沟车道岭(老营沟组),宽甸夹皮沟乡砖庙村北约1km(砖庙组)。

  •   备考:

      宽甸群可与集安群对比,实际上是同一地层单元在辽宁和吉林的不同命名,有关宽甸群等问题可参阅辽河群条目。一些争议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1郭淑珍,1979,试用同位素年代学方法分析丹东地区辽河群的主要地质事件及其特点。辽宁地质科技情报,第3期,28—31页。

      编撰者: 吴昌华、 姜春潮

      作者1: 姜春潮

      年份1:1973

      作者2:白瑾

      年份2:1993

      系名: 古元古界

  •   沿革:

      1960年,长春地质学院辽东区测队将辽东的含硼岩系首次划出,置于该队所划分的辽河群之下,称中、上鞍山群。由下而上分为坦甸组(腰岭子组)、鹰嘴砬子组、北吊幌子组(太平哨组)、苏子沟组(萌芽山组)。姜春潮(1973、1975)将该含硼岩系命名为宽甸群,自下而上划分为双塔岭组、炒铁河组、刘家河组、高小岭组、林家台组、老营沟组和砖庙组,归属新太古界。1974年,辽宁省地质局区调队将含硼岩系定为里尔峪组(陈荣度,1975)。1982年,张秋生称之为优地槽相的南辽河群(张秋生等,1984)。白瑾等(1993)称之为下部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归属古元古界。

  •   特征:

      分布从吉林省集安县,往西经辽宁的桓仁延至辽阳市的隆昌乡,之后又东折至宽甸杨木杆一带,然后再往西直到岫岩县的虎皮峪,经岫岩直达丹东、东沟鸭绿江边,总体呈一复杂的之字形分布。该群自下而上划分为:1. 双塔岭组 主要为(堇青)黑云片岩、(堇青)二云片岩、黑云石英片岩、石榴二云片岩等片岩类,夹少量黑云变粒岩、斜长角闪岩、薄层石英岩,底部有一层厚15—20m的石英岩层,不整合在太古宙花岗岩之上。厚度约1105m。2. 炒铁河组 主要为(含石墨)黑云变粒岩、(黑云)浅粒岩、透辉变粒岩和透辉浅粒岩,夹少量黑云片岩、石英岩和蛇纹石化大理岩。厚度约1509m。含硼镁铁矿。3. 刘家河组 为层状角闪条痕混合岩层,其中有斜长角闪岩、黑云变粒岩残体。厚度约300m。4. 高小岭组 以变粒岩类(黑云变粒岩、电气变粒岩、石榴透辉变粒岩、石榴角闪透辉变粒岩)为主,其次为浅粒岩类(电气浅粒岩、含磁铁浅粒岩,角闪浅粒岩、黑云浅粒岩),夹少量镁橄榄大理岩。厚度约1200m。含硼铁稀土矿床。5. 林家台组 以大理岩为主,其次为变粒岩类(黑云变粒岩、透辉变粒岩、石墨透闪变粒岩),夹少量浅粒岩类和斜长角闪岩。厚度大于1200m。含铁、石棉、玉石、菱镁、滑石、铅锌等矿。6. 老营沟组 主要为角闪条痕混合岩、斜长角闪岩,其次为含硼大理岩、电气变粒岩等。厚度约800m。含有硼镁铁矿、磁铁矿体。7. 砖庙组 主要为黑云变粒岩、黑云浅粒岩、微斜浅粒岩、磁铁浅粒岩,夹有少量黑云片岩、角闪透辉变粒岩和大理岩。厚度大于1200m。含铅锌矿、硼镁石—遂安石矿、黄铁矿等矿床。该群遭受角闪岩相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及同构造期花岗质岩浆的混合岩化作用。早期构造运动使其产生穹窿构造和紧闭褶皱构造,又遭受后期褶皱运动的叠加,出现一系列区域性的褶叠层构造。原岩主要为砂质、泥质、碳酸盐质沉积岩,其次是钠质酸性、基性至酸性火山岩,为优地槽火山-沉积作用产物。黑云母,金云母K-Ar年龄为1958—2270Ma(郭淑珍,1979)1;Rb-Sr全岩等时线年龄为2206±Ma(刘鸿允等,1981);变粒岩锆石U-Pb年龄为1965Ma;斜长角闪岩、变粒岩、透辉透闪变粒岩的Sm-Nd全岩等时线年龄为2063.24±37.92Ma,(含透辉)斜长角闪岩,透辉角闪石岩、角闪条痕状混合岩的Sm-Nd全岩等时线年龄为2191.30±29.51Ma(白瑾等,1993)。据上述,推断该群形成于2300Ma—2050Ma。与下伏太古宇混合花岗岩为混合交代隐闭不整合(姜春潮,1987)。与上覆的中、古元古界片岩、变粒岩、大理岩系的关系:与被姜春潮(1987)称之为草河群为不整合;而与被陈荣度(1975)称之为辽河群上亚群、张秋生(1984)称之为冒地槽相的北辽河群、白瑾(1993)称之为辽河群上部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系,均认为整合接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