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玉龙山冰川

玉龙山冰川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玉龙山冰川又叫玉龙雪山冰川,是指在玉龙雪山中段海拔4000-4200米以上的高山区域,发育的19条现代冰川。总面积达11.61平方公里,其中东坡15条,西坡4条。玉龙雪山的现代冰川的类型可分为山谷冰川、冰斗冰川和悬冰川以及它们之间的过渡类型--冰斗山谷冰川和冰斗悬冰川。

  •   地质公园

      玉龙山冰川42009年8月27日,国土资源部下发文件,同意授予第五批共44处国家地质公园资格,丽江玉龙雪山冰川地质公园名列其中第二位。

      地质公园位于玉龙雪山和金沙江虎跳峡一带,面积为340平方公里。

      园内具有冰川遗迹、构造山地、断陷山地、断陷盆地、深切峡谷、垂直生态地质景观等丰富的重要地质遗迹和显著的地质地貌多样性;

      园区显示了岩石圈——气候圈——生物圈耦合演化、陆内构造形变、第四纪冰川地质、新生代重大地质事件、垂直生态地质景观等极具地域特色且重要的多元复合地质遗迹模式;具有地质地貌、地质生态系统的自然性、典型性、稀有性、系统性、完整性和优美性。

      是陆内古金沙江地缝合线遗迹,新构造运动遗迹,典型完整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区、欧亚大陆距赤道最近的现代冰川,是三叠系以来青藏高原南东地区生态地质系统演化机制和效应的完整记录;具有新生代特有属种的高山植物区系、众多种子植物模式、垂直植被、土壤带谱高山垂直自然分带模本,是生物多样性显著的区域;

      具有独特、浓郁的人文内涵,是纳西族等多民族文化与精神追求的物化形象,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社区和谐的现实模本。为当地产业结构优化、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支撑;园区内雪峰、峡谷、盆地、湖泊和垂直带森林植被,呈现出“雄、奇、险、秀、幽、旷、奥”的自然美,构成了极高的科学、美学和旅游价值。[3]

  •   消融消失

      从1996年开始对现代冰川及生态资源的保护利用已进行了十多项课题研究,2006年玉龙雪山冰川管委会与中国科学院合作成立玉龙雪山冰川与环境观测研究站。根据《玉龙雪山现代冰川变化、地质灾害和水资源调查研究》、《冰川变化调查与监测》等科研课题,以及目前(2010年4月)正在进行的《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退缩评估报告——未来40年的线性预测》研究结果得出:玉龙雪山19条冰川分属4个冰川流域,即漾弓江流域、白水河流域、大具沟流域和仁河流域。其中,漾弓江流域发育冰川5条,冰川融水汇入丽江盆地,白水河流域发育冰川6条,大具沟流域发育冰川4条,仁河流域发育冰川4条。通过对丽江市1951年至2008年气温降水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1998年之前丽江市年平均气温为摄氏12.6度,1998年至2008年间的平均气温达摄氏13.2度,最高年均气温出现在2005年为摄氏14.2度。

      2009年丽江市年平均气温为摄氏13.9度,随着丽江市气温的逐年上升,玉龙雪山现代冰川发生了大幅度的萎缩,仁河沟的3条冰川及漾弓江1号冰川已完全消失。玉龙雪山冰川仅剩15条,冰川总面积由11.61平方公里减少至8.5平方公里,平均末端海拔4649米。

      2009年8月22日,中科院丽江玉龙雪山冰川与环境观测站工作人员在海拔4800多米的地点观测考察冰洞变化。近20年来出现消融量增加、冰舌位置后退、冰川面积减小、雪线上升现象。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玉龙雪山冰川研究站站长何元庆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是玉龙雪山冰川退缩的主要原因。

  •   白水一号

      玉龙山冰川3“白水一号”现代冰川是目前最具游览条件的冰川。“白水一号”现代冰川长达2.7公里,位于在玉龙雪山主峰扇子陡的正下方。从山脚望去,如同一条瀑布悬挂天际,令人震撼不已。冰舌部分的冰塔林,像一把把刀戟直刺苍穹,在阳光的照射下,不白而绿、绿雪万仞,仿佛一块块巨大的翡翠碧玉镶嵌在怪石嶙峋之间,此景即为已故的原台湾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霖灿先生笔下的“绿雪奇峰”。靠近冰川,只听见有“哗啦啦”的流水声,那是冰川融化后形成的冰河。

      前方的扇子陡发出阵阵巨响,那是雪崩时发出的响声,就像在“滚雪牛”。千万年来,扇子陡始终如一、源源不断的为冰川补给着新雪。变幻莫测的雪山,不时漫天雪花,令人举步维艰;不时风起云涌,令人略感寒意;不时光芒万丈,恍若隔世,不禁感慨万千。

  •   简介

      玉龙山冰川1玉龙山冰川又叫玉龙雪山冰川,是指在玉龙雪山中段海拔4000-4200米以上的高山区域,发育的19条现代冰川。总面积达11.61平方公里,其中东坡15条,西坡4条。玉龙雪山的现代冰川的类型可分为山谷冰川、冰斗冰川和悬冰川以及它们之间的过渡类型--冰斗山谷冰川和冰斗悬冰川。

      玉龙雪山的现代冰川属海洋性冰川,即温冰川,其温度内涵是除受季节气候因素影响的活动层外,所有的冰温都处于融点。冰内含有一定量的液相水。但在消融区表面一定深度范围内,由于冰的透水率低,冰内含水量小,冬季冷却至一定深度,使之温度低于融点;夏季虽然冰面吸收大量的热量,但大都以冰面消融、融水流失的方式带走热量,通过传导和融水下渗未必能使一定范围内的冰完全升到融点。因此表冷里融是玉龙雪山现代海洋性冰川的基本特征。

      冰川的形成是长期的地质及气候条件作用的结果,而气候则是现代冰川发育最主要的条件之一。气温降低,将引起雪线下降,雪线以上山体面积增加,从而增加了冰雪的积累量,促使了冰川的发育。相反,气温升高,将引起雪线上升,雪线以上的山体面积减少,从而减少了冰雪积累量,造成了冰川的衰退。同样,降水增加,将引起冰雪积累增加,有利于冰川发育。相反,降水减少,将减少冰雪积累量,从而引起冰川的退缩。

      玉龙雪山现代雪线高度为海拔4800-5000米,雪线附近的年平均气温为-3.3℃-4.7℃,年降水量为1500-2000毫米,雪线以上的山体面积公18-8平方公里。因此,产生现有19条冰川的冰雪积累区的面积是很小的,现代冰川是十分危弱的,经不起任何气候或局部地区由于人为原因所引起的气温上升等。

      玉龙山冰川2然而,近年来全球性气候变暖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根据联合教科文组织与国际气象组织预测,当全球CO2与其它具有温室效应的气体浓度倍增时(估计将于2030年左右达到),全球年平均气温将上升1.5℃-4.5℃。这对玉龙雪山现代冰川的破坏将是非常致命的,因为玉龙雪山的气温如上升1.5℃-4.5℃,按当地的气温垂直递减率0.84℃/100米计算,则玉龙雪山的雪线将上升180-350米。为此,雪线以上的玉龙山体的面积将降低到2-8平方公里,以至衰退到不足2平方公里,那么玉龙雪山的现代冰川将难以保存以至完全消失。

      由于玉龙雪山离丽江城区只有25公里,城区建设等人为原因造成的热岛效应将对现代冰川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这就使得玉龙雪山的冰川资源将受到气候变化及人为原因双重不利因素的影响和破坏,将对玉龙雪山的生态环境、旅游产生极为严重的后果。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