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科分类:
- 武汉
武汉地铁即“武汉轨道交通”,于2004年9月建成轻轨1号线一期工程——轻轨1号线(U1)(黄浦路-宗关)。按规划,武汉轨道交通将由3条市域快线和9条市区线路构成,共设站309座。主城区线网规模将达到333公里,共有7条长江通道,其中6条位于主城区。今后,武汉市66%的人口在600米的步行范围内,就能找到地铁站。
-
轨道交通一号线(U1,轻轨,部分运营中)
标识色:地铁蓝
轨道交通一号线(轻轨)是武汉市第一条全高架的快速轨线路。一号线位于汉口地区,东西方向横穿汉口的东西湖区、硚口区、江汉区和江岸区。
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运营中)
目前,武汉轨道交通已建成1号线一期工程,连接硚口区的宗关和江岸区的黄浦路,总投资21.99亿元,全长10.234公里,为全线高架,设10个车站、1个停车场、1个指挥中心、1座110KV的主变电所、6座牵引降压变电所及7座降压变电所,配备B型车12列48辆。1号线一期工程于2000年12月23日开工建设,2004年7月28日开通运营。
全线10座车站分别是宗关、太平洋、硚口路、崇仁路、利济北路、友谊路、江汉路(连接二号线)、大智路、三阳路、黄浦路。其中江汉路站的站名将在二号线通车后更改为巡礼门站,以同二号线上江汉路站相区别。
轨道交通一号线二期(建设中)
轨道交通一号线二期工程线路由一期工程起终点向两端延伸:西段线路从宗关站向西延伸,沿解放大道高架到位于东西湖区的吴家山开发区,西段线路全长11.26公里;东段线路从黄浦路站向东延伸,线路下穿长江二桥后沿解放大道高架至堤角,东段线路全长6.99公里。
正式站名
堤角
岔路口
徐州新村
丹水池
头道街
二七路
黄浦路
三阳路
大智路
巡礼门
友谊路
利济北路
崇仁路
硚口路
太平洋
宗关
汉西一路
古田四路
古田三路
古田二路
古田一路
舵落口
额头湾
五环大道
东吴大道
吴家山
[ ]表示与某线路换乘
-
轨道交通七号线(U7,规划中)
标识色:青铜色
-
轨道交通三号线(U3,规划中)
标识色:鹦鹉绿
起点吴家山,终点博览中心。沿途经过多个风景秀美,景色宜人的旅游景点。
轨道交通四号线(U4,地铁,建设中)
标识色:芳草绿
轨道交通四号线(地铁)大部分也将位于地下,行驶东西方向,连接汉阳与武昌地区,沿途经过汉阳的汉阳区和武昌的武昌区、青山区。
轨道交通四号线一期工程(建设中)
四号线一期工程线路由武昌区的武昌火车站至青山区的武汉火车站(在建),线路贯穿武汉市中南-东北城区,全线均为地下站,全长16.488公里,共设车站15座,最大站间距1637米,为工业大道站至工业四路站,最小站间距为800.5米,为武昌火车站至梅苑小区站,平均站间距为1099米。工程估算总投资90亿元。
四号线一期与火车站配套的武昌站土建工程位于武昌火车站西广场北侧,车站西段位于中山路西侧,东段位于火车站高架车道下方,中间穿越中山路,车站中心里程 CK14+356,建筑规模为地下二层站,建筑面积11440平方米。已于2006年5月开标、2006年6月开工。
四号线一期与火车站配套的武汉站土建工程位于拟建武汉火车站站房下方(武汉火车站位于武汉市洪山扬春湖附近),沿武汉火车站中轴线与武汉火车站垂直相交,起迄里程为CK29+745.4-CK30+224.4,车站中心里程CK30+018,建筑规模为地下一层站,建筑面积约25815平方米,区间隧道位于车站东西两侧,西侧从工业四路站-武汉站站,长 325.4米,东侧从武汉站站-车辆段区间,长110.6米。已于2006年9月开标、2006年9月开工。 全线规划的15座车站分别是武昌火车站、梅苑小区、中南路(连接二号线)、洪山广场(连接二号线)、周家大湾、青鱼嘴、东亭、岳家嘴站、铁机路、罗家港、园林路、工业大道、工业四路、建设十路站、武汉火车站
为与铁路车站配套,2006年6月开始武昌火车站站土建工程的施工,2006年10月开始武汉火车站站土建施工,2007年9月对武汉火车站站站前明挖区间动土施工。4号线整体工程计划于2009年开工,2011年土建工程全部完工,2012年12月30日正式通车试运营。
-
轨道交通九号线(U9,规划中)
标识色:东湖蓝
起点鲁巷广场,终点流芳岭。途经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故选用地域特色鲜明的东湖蓝来标识。
-
轨道交通二号线(U2,过江地铁,建设中)
标识色:梅花红
轨道交通二号线(地铁)大部分位于地下,行驶西北—东南方向,将从地下穿越长江,连接汉口与武昌地区,沿途经过汉口的江汉区和江岸区以及武昌的武昌区和洪山区。
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建设中)
二号线一期工程线路由位于江汉区的常青花园北侧金银潭起,至终点站位于洪山区的鲁巷光谷广场结束,全线均为地下线,全长27.985公里,共设车站21座,最大站间距3360米,为中山大道站至和平大道站区间;最小站间距800米,为武昌区政府站至小龟山站区间,平均站间距1376米。二号线一期工程,预计于2012年竣工。
正式站名(一期)
金银潭
常青花园
金色雅园
汉口火车站
范湖
青年路
航空路
中山公园
巡礼门
江汉路
积玉桥
螃蟹甲
小龟山
洪山广场
中南路
石牌岭
街道口
广埠屯
虎泉
名都
光谷广场
[ ]表示与某线路换乘
-
轨道交通五号线(U5,规划中)
标识色:扬子蓝
起点张家湾,终点武泰闸。沿江而行,途经工业科技园、高等院校。
-
轨道交通八号线(U8,规划中)
标识色:云苔紫
起点古田,终点武湖。途经王家墩(CBD建设地区),能够与高科技、制造、教育等中心实现最佳融合。
-
轨道交通六号线(U6,规划中)
标识色:古琴褐
起点三金潭,终点军山。沿途有中国石化武汉石油有限公司,省烟草公司等,知名大型企业。
-
轨道交通十一号线(E2,规划中)
标识色:凤凰橙
起点黄陂,终点纸坊。沿途经过东方马城,新华路体育场、汉口江滩,汉正街。
-
轨道交通十二号线(E3,规划中)
标识色:归元金
起点常福,终点阳逻。途经常福新城,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汉阳经济发展区、青山区,故选用稳定、平和的归元金来标识。
-
轨道交通十号线(E1,规划中)
标识色:云鹤黄
起点蔡甸,终点豹澥。它链接了汉阳、武昌以及武汉较偏僻地区的工业园以及经济开发区域。
-
识别系统
2009年1月20日,武汉地铁正式启用全新的识别系统。该识别系统更换了新的地铁标识,同时明确了全部十二条线路的标识色。
标识(Logo)
武汉地铁新LOGO(形象标识)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为国际化的地铁标识字母M(地铁英文Metro之意),下半部分是象征地域特色WuHan首字母缩写“WH”的变形。其中,“H”被拆分成三个等体积色块,象征“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的武汉地域特征,也预示着武汉地铁未来将贯穿东西、纵行南北、连通三镇。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采用渐变的蓝色和上红下蓝两种色彩方案。
线路标识用色
武汉规划建设的12条地铁线路分别用12种色彩表示,每种色彩将代表一条线路,方便市民识别。九条市域地铁线U1-U9,分别为:地铁蓝、梅花红、鹦鹉绿、芳草绿、扬子蓝、古琴褐、青铜色、云苔紫、东湖蓝;三条地铁快线E1-E3,分别为云鹤黄、凤凰橙和归元金
-
连续同站台换乘模式
目前正在施工的武汉地铁2号、4号线将引进香港的“连续同站台换乘”模式,让市民觉得换乘非常方便。尤其是这两条地铁线路的洪山广场站和中南路站点。
武汉地铁2号、4号线在洪山广场、中南路站均可互相换乘。根据设计方案,武汉地铁2号、4号线共有4条铁轨。在中南路站,这4条铁轨是并列的,乘客下了2号线列车走到站台对面就可转乘4号线列车,相距不过一二十米。
在洪山广场站,4条地铁轨道则是分两层布局的,每层设有1条2号线、1条4号线,乘客仍可同站台换乘。
不过,中南路站、洪山广场的换乘方向是相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