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竹苗

竹苗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竹类是植物中形态构造较独特的植物类群之一。我国是世界上竹类的分布中心之一,有着极为丰富的竹种资源。竹子作为我国传统的观赏吉祥植物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尚书·禹贡》“东南之美会稽之竹箭”,说明那时的古人就已懂得欣赏秀丽的竹林风光了。古往今来,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枚不胜举,并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竹文化。

  •    3,麻竹的抚育管理的八项技术措施

      俗话说"三分造,七分管",竹苗成活与生长的关键在于管抚,要使竹林稳产高产更需重视管抚。为了提高成活率,加速竹林生长、尽快投产,对新造竹林应切实抓好灌溉、竹农间种、松土除草、施肥和保护等管抚措施。

      竹苗81、灌溉 林地土壤的水分状况是影响造林成活率的重要因素。新栽的竹苗,经过挖、运与栽,根蔸受到损伤,吸收水分能力降低。若土壤水分不足,竹苗会因失水而枯死;相反,若因林地排水不良,基至栽植穴积水,根蔸不能正常呼吸代谢,会腐烂死亡。所以造林第一年初,如遇久旱不雨(7-10天),土壤干燥时,则必须及时灌溉;而当久雨不晴,林地积水或遭冲刷时,又所须及时培土和做好排水工作。灌溉时可以开水平沟引水自流灌溉,灌水量以土壤湿润为度;排水可在林地周围开排水沟,也可在林中挖排水沟引出。

      2、竹农间种 新造竹林,由于株行距大,林中空地多,一般可在1-3年内进行竹农间种,以耕代抚。即增加农作物收入,又能促进新竹生长。

      间种作物以豆类(蚕豆、豌豆、黄豆等)、绿肥(苕子、苜宿等)为主,也可种油菜、花生、红薯等,注意尽量不种高秆作物(如玉米)。

      间种作物以不伤竹苗、不影响竹苗生长为原则。在对作物中耕除草时,要与抚育竹苗相结合,注意由栽植穴内向外,由浅渐渐加深进行中耕。

      在收获作物时,应以不损伤竹苗新生的幼竹和根蔸为准。同时,随着竹丛的逐年扩大,应逐年缩小间种面积,直至第三年后停间种。

      3、第一年,把所有出土的竹笋全部留下,本年度每丛可产竹笋5-10千克。

      4、 第二年,将早晚期笋全部挖食,只在第一支派、第二支派的盛期笋中选留2-3株母株。如果初期选留母竹多了会过多消耗竹丝养分,影响当年竹笋产量;而晚期发的笋,往往成竹质量差,而且此时选留母竹到冬季梢部尚未老化。

      5、采摘竹叶,每年八月份进行,把能包粽的叶子采摘晒干。

      竹苗96、第三年,可以不留养母竹,但每个笋头萌发的竹鞭至少要留1-2条。侧生的小母竹可以留下。从5-10月份,每株(包括笋头)长笋4-5条,5、6月份被割的笋又能长出1-2根笋来。此时竹林已开始进入郁闭成林,每丛产笋60千克左右。

      7、第四年,可把所有出土的竹笋全部割食。但切记,割笋时,刀要锋利,在离土一厘米处切割,要割平。在来年三月份对竹丛进行修整。把干、死、病、伤、密的枝条清去。以后年年如此。

      如此周而复始。由于笋用林每年要从林地里采笋,带走大量有机物质,因此,为了确保稳产高产,必须补充养分。要求每年每公顷追施有机肥37500千克;并配合施用化肥,以氮、磷肥为主,每年每亩225千克,可分期施施。

      8、采笋 采笋过嫩,产量低;一般要长成1米至1。2米以上,把笋壳剥去,刀锋轻试,能轻轻压下的为嫩的,稍用力都压不下的即为老,应弃之。嫩笋壳(笋衣)也是很好吃的。不要浪费。一般出笋初期与末期气温都比较低,竹笋生长慢,可每隔5-6天采一次;出笋盛期气温高,降水多,笋体生长快,可每隔3-4天采一次。割笋后必须用细土覆盖好已割的笋蔸,因为笋蔸上还有笋芽,这样可以促进笋芽继续发育,供来年出笋。

      9、间筏。一般间筏三年前的老竹枝竹鞭,可以把它送到造纸厂。

  •   -一 般 栽 培 管 理

      1,造林地选择

      竹苗5每一个竹种都要选择一种适宜自身繁衍生长的环境条件。从生态环境的适宜性角度出发,对选择造林地而言,只有在各种生态环境因子组合最佳的条件下,其综合作用力才最大,生产能力才能表现出绝对优势。麻竹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其适应性是不同的,其笋产量必将综合地反映在生产能力的差异上。如果一般的土地能加强施肥和管理,就能产出高一般的产量,如果能选择比较肥厚的土层,且水量充沛,在同等条件下,就能达到高产稳产。从广东粤北地区的栽培经验看,麻竹没有对土壤的苛刻选择,一些笋农从本户情况出发,把麻竹种在石头山上,只要树木能生长的地方,麻竹同样能生长。只要多施一二次肥,同样得到理想的收获。绝大多数笋农从自身情况出发,把麻竹种在丘陵山地上,或种在深山沟里。河堤两岸即种青竹、单竹等竹类。麻竹一般在3-4月发叶,5-10月发笋,造林最好在1-3月竹子"休眠"期进行。不过,在不同地区,由于温度、降水的季节性分配不同,则造林时间也不一样。粤北地区的竹农即在12月至第二年的清明后,所以温度不是影响造林季节的主要因素,而降水对造林季节的选择起着制约的作用。造林要在雨季来临前进行,这样,竹苗栽种后就能很快满足体内的水分动态平衡。这是确保造林成活率提高的重要一环,并有利于当年发笋长竹。

      2,栽培方法麻竹造林可以采用母竹移栽(又叫分蔸栽植)、埋秆、埋节育苗、竹枝(主枝或次生枝)扦插育苗等方法。扦插苗造林实际上相当于小母竹造林。

      1、母竹移栽造林。 

      ⑴选择母竹。母竹必须是健壮的1-2年生竹(笋头),其发笋能力强,栽后易成活。母竹的粗度要适中,太大、太小都不好,最好选笋头头径在5-12厘米范围内。其发芽率在98%以上。而扦插苗或埋节苗为当年的1年生苗,其秆粗一般在1-2厘米粗即可。这种苗只宜在本地移栽,长时间、远距离运输会失去水份,造成死亡。

      竹苗6⑵挖取母竹。关键是防止损伤秆基芽眼(笋芽),须根应尽量保留,不要劈破或斯裂秆柄、秆基,否则母竹的竹蔸易受伤腐烂,不易成活。母竹挖起后,在竹秆1-1.5米处斜行切断。切口呈马耳形,并注意切口与竹秆上的芽不要是同一方向,最好竹秆上的芽在切口的两侧,以利栽后微枝发叶,均匀分布。竹头(笋头)的竹鞭应留1-2节,留一条足够了。母竹应随挖、随运、随栽。如一时不能栽完,应放在阴凉避风处假植,或用稻草打湿后覆盖,定时浇些水。防止根芽干枯。

      ⑶造林密度。栽植穴在单位面积里的数量称为造林密度。它与竹种类型、造林用途及立地条件类型密切相关。麻竹在适生区一般每亩的造林密度为40-50株,材笋两用林每亩50-60株。纯笋用林即为80-100株。笋用林基本不留高大的母竹,只留小竹鞭。粤北笋农一些只栽2米乘3米。许多笋农为快成林多发笋。每穴种两株苗。这样,三年后即能成片成林,非常壮观。产笋量能成倍增长。

      ⑷整地。整地包括林地清理、全面开垦和挖穴栽植三个工序。造林整地质量好坏,不仅影响成活率,并且直接影响成林速度与竹笋产量。山地通常采用带状水平阶整地,带宽为1-1.5米,带间距大小,主要视设计造林密度、种植点的配置及造林地的坡度大小而定。一般在坡度较陡、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带间距的宽度可以大些,以便拉蓄水土。而整翻的带面宽度也与坡度有关,通常坡度为10-20度、21-30度、31-45度以上的坡面,则反坡带面宽度相应为2-3米、2-2.5米及1-1.5米。基在坡度陡的地方,带间植被(灌草)头年可以只割刈而不挖翻,以免带来水土流失。待竹苗成活发笋生长后,第2-3年通过扶育逐年挖除。若在沟谷缓坡或河岸冲积地带,则可采用块状整地。也有非常简单的。粤北地区的笋农,只把荒山一烧,不挖阶梯,只挖20乘20厘米的穴,往下一栽就是了,待到杂草长出时,用除草剂除草。每年对竹苗作三次追肥即可。以后每年松土。逐渐扩大竹头的松土范围。总之,整地要最大限度改善立地条件,创造有利于苗木生长的环境条件,条件越好,管理更方便,产量、质量也会随着提高。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嘛。

      ⑸栽植定穴的规格。在坡地上挖栽植穴,首先要注意将穴的长边与等高线平行,穴的大小依据母竹竹蔸的大小而定。一般穴的长、宽、深为70厘米×60厘米×40厘米。若是插插苗则穴的长、宽、深为60厘米×50厘米×30厘米。挖穴时要把表土与底土分别放置于穴的两侧,以便回土时把表土先覆于竹蔸部。栽植穴内的石块、杂草、灌木根系应去除。表土填入穴底层,有利于有机物质分解;底土翻到表层,有利于矿物质风化。整地与栽植穴的翻挖工作,要求在冬季凌冻前即阳历12月至元月上旬之前完成。这样,土块经过一个冬季的霜冻、雨淋,就会自然粉碎,有利于来年造林。

      竹苗7⑹栽植方法。麻竹的地下茎节间缩短,不在土中作长距离的蔓延生长,因此,开穴栽植,穴的空间处理十分重要。首先,在栽植前,将竹种头的笋壳除掉,用泥浆浆根,穴底先填细土,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施用腐熟的杂厩肥,每穴15-25千克,与表土拌匀。然后将竹苗斜放入穴中,马耳形切口向上,以便承接雨水,或用泥浆灌入切口中,防止竹秆干枯;竹蔸部覆土时要使细土与之紧密结合,适当提苗,再覆第二次表土踏实,然后再覆心土,直至穴面成弧形,以免穴内积水,弧形高度仅高了竹苗秆基3-5厘米。应当注意的是,具体操作时,可能会出现直接栽植、正面栽植、反面栽植三种情况。 根据贵州农学院林学系与赤水市林业局对料兹竹的造林试验,小母行政的竹秆以正面斜放为宜,当年造林成活发笋率可达90%以上。因为正面斜放的母竹根蔸在穴中自然舒展,生长活动恢复快,有利于成活发笋长竹。直立栽植与反面栽植都有些弊端,不宜采用。栽植完后每穴可适量浇定根水或在穴面覆盖适量的稻草,以便保温保湿。若晴天栽植则必须在竹蔸部打泥浆。 2、埋秆、埋节、枝条扦插育苗造林 这三种造林方法,都是先要育苗再造林。第四种方法非常简单:粤北地区的笋农,把麻竹笋头(即竹笋割后留下的笋头由目芽长出的竹鞭形成的母种)

      ,截下埋入土中,把土压实。留下一节小鞭即可。其成活率可达95%以上。其实麻竹是非常粗生的,有些做成篱笆的也能萌发成新株。只要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都可以促使竹的隐芽萌发生根,长成新的独立竹株。因此,凡具有隐芽的竹种,都可采用竹秆的埋秆、埋节或竹枝扦插来繁殖竹苗供造林。

  •   4、竹林病虫害防治 

      竹苗10麻竹一般不发生大的病虫害,但也得经常巡查,一旦发生,消灭其在萌芽状态。因此,病虫害防治也是竹林生产的一项重要的工作。现将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竹象鼻虫。竹象鼻虫的幼虫蛀食竹笋,使竹笋内部霉烂,继而死亡。成虫每年发生一代,于土室中越冬,次年5月开始出土活动,6-7月活动盛期。成虫有假死现象,不善于飞翔,在笋体上啃咬笋箨纤维堵塞槽口。卵约经1周孵化为幼虫并蛀入笋体取食,被害幼笋则会断长或逐渐死亡。

      防治方法:

      ①冬季结合林地垦复翻土,适当深挖,破坏竹象鼻虫的土室。

      ②在清晨或黄昏人工捕捉该虫的成虫,立即杀死。

      竹苗9③捕杀幼虫。当发现笋尖枯萎发黄,笋体变软,则被虫害的可能性极大,可用利刀切开捕杀。

      竹螟竹螟又称竹苞虫、竹卷叶虫。幼虫吐丝卷叶取食,大夫模发生时竹叶可被吃光,影响光合作用,使来年出笋很少。成虫每年发生一代,有趋光性,在交尾产卵前需吸食花蜜补充营养,6月中下旬取食竹叶,7月中下旬老熟,到冬季在竹蔸附近疏松土中做茧越冬

      防治方法:

      ①冬季结合垦复松土,消灭越冬幼虫。

      ②在6月下旬发现幼虫卷叶时,可喷90%敌百虫500倍液或50%敌敌畏1000倍液毒杀。③5月底成虫出现期间,可用黑光灯诱杀。

      ④虫口密度大时,可在林中放"721"烟雾剂熏杀。

      竹苗11 竹蚜虫主要危害竹叶部至秆部。竹蚜虫体形小,具有刺吸式口器,黑褐色,体外有少量的白粉覆盖,在麻竹叶部或秆部密集生长,吸食汁液。这是竹林中一种十分常见的虫害,特别是在竹林密度过大、通风透气不良、过于潮湿的情况下,容易发生。

      ①加强抚育管理,注意林地清理,合理调节密度,改善通风透光度。

      ②用50%乐果乳剂200倍液喷杀。

      竹煤病竹煤病发生较普遍,多种竹子都可能发生。主要危害竹叶与小枝,严重影响光合作用,致使竹子生长衰弱。

      竹煤病是由蚜虫或介壳虫的危害而引的。因为蚜虫和介壳虫的分泌物正是竹煤病病菌的营养来源。因此,防治方法以消灭蚜虫和介壳虫为主。也可用石硫合剂杀死煤病病菌。此外,适当砍伐,使竹林通风透光度改善,也可大大减少发病机率。[1]

  •   中国的竹文化

      竹苗2竹类是植物中形态构造较独特的植物类群之一。我国是世界上竹类的分布中心之一,有着极为丰富的竹种资源。据记载全世界竹类植物约有50余属,1300余种。而我国自然分布的竹种就有30余属,500余种。

      .竹子作为我国传统的观赏吉祥植物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尚书·禹贡》“东南之美会稽之竹箭”,说明那时的古人就已懂得欣赏秀丽的竹林风光了。古往今来,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枚不胜举,并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竹文化。

      竹园特色竹类植物四季青翠、挺拔雄劲、潇洒脱俗、婀娜多姿、虚心有节、不畏霜雪,具有多方面的

      观赏特性。根据竹子之地下茎有散生、丛生和混生型之分,及地上竹子有大、中、小型之别,还有青、黄、绿、紫、麻之色。更有方、圆、异之类。在园林造景艺术中可以形成疏密

      竹苗3有致,别具一格的景致,或单独成片成景,或与其他植物,或与山、石、水等相配成景,无不相宜。从它的地上形成看:

      (1)可观秆,又分观秆形,如方竹、佛肚竹、罗汉竹等;观秆色、如斑竹、紫竹、黄金间碧竹等。

      (2)可观叶,如叶绿色具白色条纹之菲白竹;新叶黄色具绿色条纹之菲黄竹等。

      (3)可观竹笋、竹箨,如马甲竹、大眼竹、妈竹等竹箨,花哺鸡竹、乌哺鸡竹等的笋箨,或形状奇特,或色彩、花纹绚丽多姿,皆宜观赏。

      竹子能与自然景色融成一体,在庭园布局、园林空间、建筑周围环境的处理上有显著的效果,易形成优雅清静的景观,令人赏心悦目,以竹配置的庭园具有典型的东方园林韵味。依竹之特性及具体环境需求在园林配置中,大中型竹可以竹为主,以群植、片植形式创造较为独立的竹林景观。可与亭、堂、楼、阁及其他建筑配植,既可衬出建筑物之秀丽,又可柔化硬质建筑物之质感,还可以为居室带来“日出有清阴,月照有清影,风来有清声,雨来有清韵”之妙境;可利用竹子之不同形态,以群植、孤植来抑景、障景、框景等,用以阻隔庭园

      竹苗4空间,创造幽静环境;亦可与山石及其他植物组景,如竹与桃混栽,可形成“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之意境。此外,竹子还可以盆栽或作地被观赏。

      寓意中国人做铁门,都要在门面镶一块不锈钢竹画,并有竹报平安的字样,寓意是出门顺利,只有竹子才能报个平安。这都与中国几千的竹文化传统有关。

  •   基本字义

      竹苗1竹苗:1. 初生的植物或没有秀穗的庄稼:禾~。麦~

      详细字义1. (会意。从田,从艸。田里生长的形状象草的东西。本义:禾苗,未吐穗的庄稼) 2. 同本义;泛指初生的植物 。

      常用词组1, 苗木 ;在苗圃中培育的树木幼株

      2, 苗圃 :培育幼株或幼苗的园地。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