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石盐

石盐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石盐一般是指岩盐,化学成分为氯化钠,晶体都属等轴晶系六八面体晶类的卤化物。单晶体呈立方体,在立方体晶面上常有阶梯状凹陷,集合体常呈粒状或块状。纯净的石盐无色透明,含杂质时呈浅灰、黄、红、黑等色,玻璃光泽。摩氏硬度2-2.5,比重2.1-2.2。易溶于水。味咸。熔点804摄氏度,焰色反应黄色。石盐是典型的化学沉积成因的矿物。在盐湖或潟湖中与钾石盐和石膏共生。石盐可作为食品调料和防腐剂,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石盐 英文名: Rock salt 别称: 岩盐 化学成分: 氯化钠、晶体属等 归类: 卤化物矿物 摩氏硬度: 2-2.5 焰色反应: 黄色 比重: 2.1-2.2 熔点: 804摄氏度 颜色: 浅灰、黄、红、黑等

  •   中国发现

      2010年1月13日,河北省近日发现千亿吨巨大盐矿资源,仅先期勘探到的100亿吨储量就可开采600年以上。

      此盐矿位于河北省邢台宁晋县城东部400公里范围内,盐层埋藏深度约2600米,盐层厚度100—300米,预测远景储量1000亿吨以上,并且品位优良,是中国中东部地区罕见的特大岩盐矿藏。勘探资料表明,这个盐矿先期勘探的40多平方公里储量就达到100亿吨,可开采600年以上。

  •   主要用途

      石盐7石盐盐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在工农业及其他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石盐除加工成精盐可供食用外,还是化学工业最基本的原料之一,被誉为“化学工业之母”。石盐经干燥、电解可制取金属钠和氯气。金属钠在无机工业中可作为制取钠化合物的原料,在冶金工业中用于还原钛、锆等的化合物,在炼油工业中又是良好的脱硫剂。

      氯气用于生产次氯酸钠、三化铝、三绿化铁等无机化工产品,还可用于生产氯乙酸、一氯代苯等有机氯化物…..盐卤水经提纯、电解,加水分解后,可生产烧碱、纯碱等用途非常广泛的化工产品。石盐也用于生产人工海水和电化学蚀剂、刻蚀铝箔和转变冰点、公路路面的冬季保护等。

      用于溶解开采法或水冶金法提取金属矿体边界的有用金属等。据统计,在工农业中应用的盐及其衍生物约有15000种之多,可见,石盐开发的前景十分广阔。

  •   产状产地

      石盐4石盐是典型的化学沉积成因的矿物,在干燥炎热气候条件下常沉积于各个地质年代的盐湖和海滨浅水泻湖中,与钾盐、光卤石、杂卤石、石膏、硬石膏、芒硝等共生或伴生。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中国青海、四川、湖北、江西、江苏都有大规模石盐矿床,以柴达木盆地最有名。

      中国青海现代盐湖中有些石盐呈球珠状,特称珍珠盐。集合体呈块状、粒状、钟乳状或盐华状。

      世界上大型矿床还见于美国东北部萨莱纳盆地、中部二叠纪盆地和墨西哥湾沿海地区,中亚的费尔干钠盆地,德国萨克森-安哈尔特地区等。

      重要产地有:

      石盐5(1)中国大陆西藏地区;台湾嘉义、台南滨海一带

      (2)英国的Cheshire

      (3)德国Saxony的Stassfurt;Leopoldshall;Heringen-Werra

      (4)加拿大Ontario的Bruce,Huron和Lambton等地

      (5)美国New York的Retsof;Louisiana和Texas两州,以及墨西哥湾内

      (6)意大利Sicily

      (7)西班牙的Barcelona

      (8)法国Alsace的Wittolshein;Landes;Lorraine

      (9)波兰Galicia的Kalusz、Bochnia和Wieliczka

      (10)巴基斯坦的Salt Range

  •   人造石盐

      海盐,最原始的制取方法是“煎”“煮”法,用盘为煎,用锅为煮,史称“煮海为盐”。经过十数世纪的实践改进,由直接用海水煎煮,改为淋卤煎煮。用煎煮法制取海盐不但产量低,而且质量差。

      石盐8是谁最先发明、采用海水滩晒制盐呢?正是无棣碣石山附近的盐民。据明代学者宋应星撰著的《天工开物 . 作咸第五》记载:“海丰有引海水直接入池晒成者,凝结之时,扫食不加人力。与解盐同。但成盐时日,与不借南风则大异。”

      这段记载中的“海丰”就是指明代山东省的“无棣县”。“无棣”一名始见于《春秋左传.嬉公四年》,明初,因避明成祖“朱棣”之讳,改名“海丰”,1914年又恢复无棣之名。其中的“解盐”系指山西解州之解池所产之盐,解盐质量居当时国内之首,属“贡盐”之列。无棣滩晒的海盐质量与解州贡盐相同,无棣制盐水平可见一斑。

      山东夙沙氏煮海为盐,为华夏制盐之鼻祖。周初封姜太公于齐“北至于无棣”,据《管子》载:“暮春之初,北海之民即煮海为盐”。《史记》载:“太公至国……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由此无棣盐业日盛,西汉时渤海郡置盐官。魏晋时盐民在碣石山上修建盐神庙(亦称“盐神祠”),因此碣石山又俗称之为“盐山”。 《魏书.地形》由此“盐山神祠”的记载。《盐山县志 》P108 :“隋开皇18年(598),以县境东南近海处有一座山名盐山,以山名改高城县为盐山县。盐山(今山东无棣县境内大山),古称碣石山,春秋时改称无棣山。山下有月明沽产盐,山腰有盐神庙,魏晋时称盐山。”

      元太宗二年至元世祖二十三年(1320—1378)在碣石山北境鬲津河沿岸建有海丰、海润、海盈三处盐场。明初海润、海盈有煎有晒,明世宗嘉靖元年(1522)海丰场率先易煎为晒,一直沿用了两千多年的传统制盐旧工艺,被无棣人发明的新工艺所代替,使制盐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无棣人对盐业生产的贡献功不可没。

  •   晶体结构

      石盐2X光绕射图谱等轴晶系,a0=0.5628nm;Z=4。Na+和Cl-的配位数均为6。

      Cl-呈立方最紧密堆积,Na+填充其八面体空隙。属AX型化合物的标准离子型结构。

      六八面体晶类,Oh-m3m (3L44L36L29PC)。

      常见晶形为立方体a{100},其次为八面体o{111}与立方体a{100}、菱形十二面体d{110}的聚形。

      集合体呈粒状、致密块状或疏松盐华状,也有呈巨大晶簇者。

  •   概述

      石盐1石盐是氯化钠的矿物,化学成分为NaCl、晶体属等轴晶系的卤化物矿物。石盐包括人们日常食用的食盐和由石盐组成的岩石,后者称为岩盐。岩盐常用以表示由石盐组成的岩石。

      一般石盐常用来指岩盐。因为它们都是由盐水在封闭的盆地中蒸发而形成盐矿床,因此也被称为卤化物矿物。石盐矿层一般厚几米到300多米,而在干旱地区则以盐霜的形式出现,在盐泉附近以蒸发产物出现,在火山地区以升华物产出。

      石盐的晶体结构是AX型化合物的典型结构之一。阴离子位于立方晶胞的角顶和面中心,成立方最紧密堆积,阳离子则充填全部八面体空隙。两者的配位数均为6。纯净的石盐无色透明或白色,含杂质时则可染成灰、黄、红、黑等色。新鲜面呈玻璃光泽,潮解后表面呈油脂光泽。具完全的立方体解理。摩斯硬度2.5,比重2.17。易溶于水,味咸。晶形呈立方体,在立方体晶面上常有阶梯状凹陷,晶体聚集在一起成块状、粒状、钟乳状或盐华状。

  •   理化特征

      化学成分:NaCl

      石盐3理论化学组成(wB%):Na 39.34,Cl 60.66。常含有杂质和多种机械混入物,如Br、Rb、Cs、Sr及卤水、气泡、粘土和其它盐类矿物。

      化学分类:卤化物

      化学性质:易潮解且易溶于水

      集合体型态:粒状、块状

      硬度:2-2.5

      解理/断口:立方体解理,{001}解理:完全;贝壳状断口

      光泽:玻璃或油脂

      颜色:质纯者成白色或无色,含杂质时,则呈粉红、黄、蓝、橙黄、紫等颜色

      条痕:白色

      比重:2.1-2.2

      其他:(1)透明至半透明(2)燃烧火焰呈黄色(3)具咸味(4)常有凹陷晶面(漏斗晶体)(5)部分具荧光特性(6)具弱导电性和极高的热导性(7)在0℃时溶解度35.7%;100℃时溶解度39.8%(8)熔点804℃。

  •   鉴定特征

      石盐6石盐(1)具立方体的晶形和解理

      (2)易溶于水

      (3)具咸味

      (4)白色条痕

      (5)硬度低

      (6)常有凹陷晶面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