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新近纪

新近纪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距今2350万年至260万年,分为中新世、上新世。新近纪是指新生代的第二个纪。新近纪生物界的总面貌与现代更为接近,开始于距今2300万年,一直延续了2140万年。新近纪是地史上最新的一个纪,也是地史上发生过大规模冰川活动的少数几个纪之一,又是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高度发展的时代,人类的出现是这个时代的最突出的事件。10 Ma以后,南海深层水溶解氧降低,同时分别处于下深层水的1148站和上深层水的1146站之间的CaCO3含量变化加大,喜氧底栖有孔虫减少,底栖δ13C在~10 Ma大幅度减轻,说明南海当时的深层水受大洋深层水的控制减弱。

  •   地质

      变化古新世纪,始新世出现了腾冲-班戈、库牙克-格尔木新的隆起带,西昆仑隆起带向东拓展,祁连隆起带加宽,松潘-甘孜隆起区范围向东有所萎缩。渐新世期间,冈底斯和喜马拉雅带掘起,昆仑-阿尔金-祁连的进一步隆起,造成了整个高原的周缘为山系、而腹地为盆的宏观地貌格局。

      资料对山东昌乐方山新近纪碱性玄武岩中原生刚玉巨晶的观察研究,发现在刚玉巨晶与玄武岩间存在反应边,可见新近纪碱性玄武岩中的刚玉巨晶为捕虏晶。电子探针下观察,反应边有两类:第1类由尖晶石带和钛磁铁矿+熔体带构成,第2类由尖晶石带和长石+钛磁铁矿带构成。在第1类反应边中,尖晶石带很窄(

  •   概况

      新近纪1新近纪是新生代的第二个纪。它包括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和全新世。新近纪是地史上最新的一个纪,也是地史上发生过大规模冰川活动的少数几个纪之一,又是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高度发展的时代,人类的出现是这个时代的最突出的事件。新近纪开始于距今2300万年,一直延续了2140万年。

      前人把新生代第三纪的后期称为新第三纪(现称新近纪),延续时间2330万~260万年(国际上是2350万~175万年),包括中新世和上新世。自新近纪起,生物界的大部分面貌与现代更为接近。

  •   生物

      概述新近纪2新近纪生物界的总面貌与现代更为接近。

      海洋和大陆的植物群和动物群与现代相当。哺乳动物和鸟类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陆生脊椎动物,并发展出多种形式来适应不同环境。第一个原始人,人类的祖先,出现在非洲并扩散到欧亚大陆。

      因为较冷的气候,许多热带植物物种被落叶森林和草地的取代。草因此多样化,大大地促进食草哺乳动物的进化,创造了今天的许多食草动物如马,羚羊,和野牛。

      植物在植物界中,高等植物区系与现代的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低等植物中淡水硅藻较为常见。植物地理区已与现代近似。在古地理方面,在大陆边缘地区发生了小规模的海侵。在地壳运动方面,到了上新世,许多古近纪时形成的新山系继续隆起,山势基本与现代相近,如欧洲的阿尔卑斯山、亚洲的喜马拉雅山、南美的安底斯山等等。

      动物新近纪3哺乳动物又有新的发展,以形体增大为其特征。在海生无脊椎动物中,有孔虫类中的大型货币虫已经消失,为小型的有孔虫类所代替;六射珊瑚大量发展,形成大型珊瑚礁。淡水介形虫等大量繁育。在植物界中,高等植物区系与现代的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低等植物中淡水硅藻较为常见,植物地理区已与现代近似。在古地理方面,新近纪只在大陆边缘地区发生小规模海侵,最后一次海退导致了第四纪的开始。在地壳运动方面,到了新近纪上新世,许多古近纪形成的新山系继续隆起,山势基本上与现代相近,如欧洲的阿尔卑斯山、亚洲的喜马拉雅山、南美洲的安第斯山等等。中国西部隆起成为山地,东部继续下降成为范围很广的凹陷平原,在隆起区沿断裂带发生连续的玄武岩喷发。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