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学习 >学习基础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知识要点总结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知识要点总结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6-11-17 发表|教学分类:地理知识点

地理学习

学习基础

学习靠积累,学习更需要抓重点!同学们可不能盲目学习呀,为此,查字典地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知识要点总结,希望同学们抓紧学习起来呀!

城市风

由于城市人口多,工业发达,工业生产、交通工具、家庭生活释放出大量的人为废热,城市又是人为建设的“水泥森林”,作为下垫面,其热容量很小,加之地面糙度大,风力小,热量不容易扩散,导致城市在空间上成为一个温暖的“岛屿”。当大气环流微弱时,会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郊之间形成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不同性质的下垫面之间的环流这种情况虽不典型但较多,如沙地和森林草原性质不同,形成热力环流。白天和夜晚环流情况相反。

什么是“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里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等)含量增大而形成的。

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而且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中,含量基本上保持恒定。这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始终处于“边增长、边消耗”的动态平衡状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80%来自人和动、植物的呼吸,20%来自燃料的燃烧。散布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75,%被海洋、湖泊、河流等地面的水及空中降水吸收溶解于水中。还有25%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质贮藏起来。这就是多年来二氧化碳占空气成分0.03%(体积分数)始终保持不变的原因。

但是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加,工业迅猛发展,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远远超过了过去的水平。而另一方面,由于对森林乱砍乱伐,大量农田建成城市和工厂,破坏了植被,减少了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条件。再加上地表水域逐渐缩小,降水量大大降低,减少了吸收溶解二氧化碳的条件,破坏了二氧化碳生成与转化的动态平衡,就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长,就使地球气温发生了改变。

二氧化碳可以防止地表热量辐射到太空中,具有调节地球气温的功能。如果没有二氧化碳,地球的年平均气温会比目前降低20℃。但是,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就会使地球仿佛被捂在一口锅里,温度逐渐升高,就形成了“温室效应”。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其他气体。其中二氧化碳约占75%、氯氟代烷约占15%~20%,此外还有甲烷、一氧化氮等30多种。

温室效应就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如果二氧化碳含量比现在增加一倍,全球气温将升高3℃~5℃,两极地区可能升高10℃,气候将明显变暖。气温升高,将导致某些地区雨量增加,某些地区出现干旱,飓风力量增强,出现频率也将提高,自然灾害加剧。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气温升高,将使两极地区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许多沿海城市、岛屿或低洼地区将面临海水上涨的威胁,甚至被海水吞没。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的撒哈拉牧区曾发生持续6年的干旱。由于缺少粮食和牧草,牲畜被宰杀,饥饿致死者超过150万人。

这是“温室效应”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典型事例。因此,必须有效地控制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控制人口增长,科学使用燃料,加强植树造林,绿化大地,防止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的巨大灾难。

山谷风

当大范围内水平气压场比较稳定时,山区白天地面风常从谷地吹向山坡,晚上地面风常从山坡吹向谷地,人们把这种发生在山区的昼夜交替风叫做山谷风。山谷风是由于山地热力因子形成的。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比同高度的自由大气增热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谷地上面较冷的自由大气由于补偿作用从相反的方向流向谷地,称为反谷风。夜间由于山坡上辐射冷却,使邻近坡面的空气迅速变冷,密度增大,因而沿坡面下滑,流人谷地,成为山风;谷底的空气因辐合上升,并在谷地上面向山顶上空分流,称为反山风,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山谷风是山区经常出现的现象,只要周围的气压场比较弱,这种局部地区的热力就表现的十分明显。一般在早晨日出后2~3小时开始出现谷风,并随着地面增热风速逐渐加强,午后达到最大;以后因为温度下降,风速便逐渐减小,在日落前1~1.5小时谷风平息而渐渐代之以山风。山谷风还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山风比谷风强,夏季则谷风比山风强。不仅如此,谷风将水汽从山谷带到山上,使谷中湿度减小,而山上湿度加大,甚至形成云层或降水,山风情况则正好相反。

海陆风

在海滨由于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而形成风向转换以一日为周期的风。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称为海风;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称为陆风。当大范围水平气压场比较弱时,白天陆地增温比海洋快,因而陆地的气温比海洋高。海陆间产生气压差,水平气压梯度力由海洋指向陆地,于是在下层,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上层,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因而形成一个热力环流。夜晚,陆地辐射冷却降温比海洋快,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陆地指向海洋,于是下层,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上层,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海风和陆风转换的时间随地区和天气条件而异。一般情况,海风开始于9~11时、13~15时海陆间温差最大、海风最强,之后逐渐减弱,17~20时转变为陆风。阴天,海风出现时间要推迟。通常海风的强度比陆风大,这是因白天海陆间温差大的缘故。海陆风能调节滨海地区的气候,使炎热的天气变得凉爽宜人。

海陆风的形成图


更多地理知识总结,尽在查字典地理网,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知识要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考地理主观题答题要点

高一地理旅游活动与环境知识点

高一地理中国的国土整治知识点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知识点解析

世界区域地理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背知识汇总——地图

新理论称地球有双内核激发板块运动

地理环境:洪水知识

高中地理知识点汇总

高考中国地理基础知识汇总

最新地理学习基础
热门地理学习基础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学习基础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