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学习 >学习基础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气压带和风带》知识要点总结与学习思维方法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气压带和风带》知识要点总结与学习思维方法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6-11-16 发表|教学分类:地理知识点

地理学习

学习基础

学习靠积累,学习更需要抓重点!同学们可不能盲目学习呀,为此,查字典地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知识要点总结与学习思维方法,希望同学们抓紧学习起来呀!

思维方法(一)

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充分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来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热力环流的成因和特征是我们上一节学习的知识,利用热力环流的原理来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既复习巩固了旧知识,又为新内容的学习提供了理论依据。由于赤道地区地表终年接受太阳辐射能量多,大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赤道低压带;相反,极地附近形成极地高压带。赤道与极地之间就在理论上形成一个跨半个地球的热力环流。冷热不均是形成大气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地转偏向力又会改变其运动的形式。根据地转偏向力的知识可知,赤道附近的上升气流到达高空后,便向南北两侧流动,地转偏向力使其逐渐偏转,至南北纬30°附近上空不断堆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产生下沉气流,使近地面气压增高而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压的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在北半球形成东北信风,在南半球形成东南信风。这样,在低纬度地区就形成了一个尺度稍小的低纬环流。对于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来说,同样可以利用地转偏向力和类似热力环流的有关知识来分析推理其成因和特征。

在此基础上,列表比较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的成因和性质,对后续内容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列表如下:

气压带或风带

成因

性质

赤道低压带

受热对流上升,热力原因

热低压

副热带高压带

空气堆积下沉,动力原因

热高压

副极地低压带

空气碰撞挤压上升,动力原因

冷低压

极地高压带

空气冷却收缩下沉,热力原因

冷低压

低纬信风

由副高吹向赤道,北半球右偏

吹向较低纬度,东北风,温度低

中纬西风

由副高吹向副极地低压,北半球右偏

吹向较高纬度,西南风,温度高

极地东风

由极地高压向外吹,北半球右偏

吹向较低纬度,东北风,寒冷

同样,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也可以利用热力环流的已有知识来帮助理解。赤道低压的形成是因为空气受热上升。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南北移动,导致空气受热上升的地方在赤道南北两侧摆动,因此,赤道低压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带动其他的气压带和风带一起移动。

【例1】北半球气压带中,由热力原因形成的是()

①赤道低气压带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 ③副极地低气压带 ④极地高气压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思路:只要我们能够运用热力环流的有关知识来分析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成因,就不难了解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成因为热力原因,而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成因为动力原因。

答案:D

思维方法(二)

在学习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时,学会在事物的一般规律中把握其特殊性,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事实上,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出现是在三圈环流的基础上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在理论上,三圈环流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具有一般规律,季节性气压中心的出现是特殊现象。以北半球冬季为例,横亘于北纬60°附近的是副极地低气压带。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冬季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于海洋,北纬60°附近的西伯利亚地区气温远远低于同纬度的海洋。空气冷却收缩,陆地上形成强大的高气压中心,取代并截断了原来的副极地低气压带,使之残存在海洋上。这样,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割为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由此可见,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形成不同纬度间的气压差异,而不同季节海陆间的温度差异则形成了同一纬度海陆间的气压差异。二者叠加在一起,使全球的气压分布更为复杂。只有在普遍性的基础上把握特殊性,才能真正掌握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时间变化。

为了方便记忆,我们可以列表分析比较亚欧大陆与北太平洋气压中心的时空分布规律:

地区

季节

亚欧大陆

北太平洋

夏季

低压

高压

冬季

高压

低压

思维方法(三)

学会概括和总结,善于在案例中把握一般规律。为了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课本运用热带雨林、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三个案例来说明问题。除了这三个案例以外,我们应结合初中地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知识展开联想,大胆地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知识来分析每一种气候类型的成因。例如,可以自己主动分析哪些气候类型与热带雨林气候一样是在单一气压带的控制下形成的;哪些气候类型与地中海气候相同,是由两种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的;还有没有和温带海洋性气候一样由单一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在分析解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从本质上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类型形成的影响,还能够发现一些新的问题,如季风气候的成因与三种案例都不相同,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造成的。

在通过联想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之后,可以自己动手运用分析归纳法把有关气候类型成因的知识列表总结如下:

思维方法(四)

学会全面综合地看问题。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从全球来说,太阳辐射的多少,首先决定了不同纬度的热量收入,形成了地球上的温度带。在此基础上,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地输往另一地,使高低纬度之间、海洋和陆地之间得到热量和水汽的交换,从而影响各地气候的形成。不仅如此,即使是相同的环流条件下,不同的海陆分布、不同的地形和洋流条件,也会使气候类型在微观上产生差异。除此之外,人类活动也对局部的气候类型产生明显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利用综合法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地分析问题。

【例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越来越强烈。因为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和水源,人类活动如果改变地面状况,就会引起近地面大气中的热量和水汽发生变化,直接影响到局部地区的气候。如地面森林和草原等植被状况的人为改变、大型水体的人为改变等,都可能引起局部地区的气候变化,最终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目前,党中央、国务院通过政策扶持,号召我国西部地区实行大规模的退耕还林活动。

小组讨论,说一说退耕还林对西部“再造秀美河山”有什么影响。

思路:本题让我们认识到影响气候的因素不只是自然因素。对于这种开放性的试题,只要能够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说出人类活动对气候、土壤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即可。

答案:退耕还林在短时期内可能会减少粮食产量,但从长期来看,不仅有利于农业多种经营,而且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沙尘天气,增加空气的湿度,调节局部地区的气候,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西部的开发。

更多地理知识要点总结,尽在查字典地理网,精彩持续更新中~~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气压带和风带》知识要点总结与学习思维方法】相关文章:

人文地理部分基础知识

高中地理复习农业区的选择精华点拨与指导

高中地理必修本记忆知识要点汇总

高一地理最实用的学习方法

高中地理必背知识汇总——地图

世界地理经典知识点汇总

高中地理核心知识点解读(影响人类活动的区位因素)

高中地理常见易混淆知识点总结

人口的变化知识点逻辑联系

高中地理知识点汇总

最新地理学习基础
热门地理学习基础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学习基础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