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学习 >练习题 >高二地理必修3第四章同步练习:区域经济发展

高二地理必修3第四章同步练习:区域经济发展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6-04-27 发表|教学分类:地理试题

地理学习

练习题

经济发展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持续高级化的创新过程或变化过程。以下是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地理必修3第四章同步练习,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地理网一直陪伴您。

读图,完成1~2题。

1.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图中标注的地理事物与实际分布不符的是 ()

A.混交林 B.针叶林 C.水稻 D.冬小麦

2.在图示季节,该区域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①河出现春汛 B.②地一年中气温最低

C.③地小麦黄熟 D.④城一年中人影最短

东北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据此回答第3题。

3.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欢迎,与其有关的因素有 ()

①东北水稻的生长期长 ②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病虫害少 ③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相对少 ④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高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010年10月26日,中国社科院发布首部《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报告》,报告指出,中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绿色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读我国东北某农业区小麦秸秆利用示意图,回答4~5题。

4.秸秆有四种不同利用方式,综合效益最好的是 ()

A.甲 B.丙 C.乙 D.丁

5.丙利用方式的不利自然条件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读图回答6~7题。

6.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

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

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

7.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 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读下图,回答8~10题。

8.图示内容显示,农民正在进行小麦秸秆打捆作业,打捆后的秸秆集中回收后可作为饲料出售。这种生产方式有利于落实我国的 ()

①人口战略 ②资源战略 ③环境战略 ④稳定战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图中所示的地理环境最不可能位于 ()

A.华北平原 B.辽河平原

C.河西走廊 D.云贵高原

10.图示生产方式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是 ()

A.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B.增加就业机会

C.减少大气污染 D.推动循环经济

读下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N表示的是 ()

A.灌溉农业 B.传统农业

C.生态农业 D.石油农业

12.图中M表示 ()

A.光能 B.化石能源 C.一次能源 D.新能源

2010年8月8日到8月10日,中国大兴安岭第二届国际蓝莓节暨山特产品交易会在山城加格达奇开幕。据此回答13~14题。

13.大兴安岭生产的中国北极蓝莓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为大兴安岭一张天然名片,该地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优势在于 ()

A.劳动力丰富,工资成本低

B.机械化水平高

C.科技发达

D.无污染的原始环境状态

14.大兴安岭蓝莓产业已从蓝莓原果及果汁生产,发展到自主开发生产以蓝莓果酒、果汁饮料、罐头、果酱、果糖、干果、烘焙食品为代表的五大类、30多个品种蓝莓系列产品,此举反映了大兴安岭林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

A.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

B.推进农业向规模化、生态化发展

C.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加工业

D.实现由产品加工向原料生产转变

2011年3月14日,农业部表示,2010年以来,中国乡镇企业发展形势稳中趋好,生产增加值达到79 800亿元,全年新增就业超240万人,总就业人口达1.58亿人。读我国乡镇企业三种发展模式的源地图,回答15~17题。

15.在A、C两地的大城市周围,形成特色相似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其决定性因素是 ()

A.政策 B.市场 C.气候 D.地形

16.近年来B、C两地企业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分别是 ()

A.民工荒现象严重 水污染严重

B.经济腹地较小 企业间过度竞争

C.投资过多,产品积压 缺乏政策支持

D.对外开放迟缓 资金严重短缺

17.A地城市采用内含式城市化扩展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城市化水平 B.经济发展水平

C.用地紧张 D.人口数量

读三种工业化、城市化模式图,回答18~19题。

18.下列地区中,其发展模式与②相符的是 ()

A.美国硅谷 B.德国鲁尔区

C.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D.长江三角洲

19.20世纪80年代初,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主导因素是 ()

A.侨乡 B.政策 C.交通 D.劳动力

下图表示美国、英国、法国、墨西哥、巴西、埃及、印度、日本、印度尼西亚九国从1973年至1986年以及1987年至2000年两个时段内的城市化增长速度。据图完成20~21题。

20.导致图中某国两个时段内的城市化年增长速度均为9国中最慢的主要原因是 ()

A.能源短缺,导致工业发展迟缓,影响了城市化速度

B.原有城市化程度已经相当高,可加速的空间不大

C.工业基础弱,延缓了城市化速度

D.城市化问题日益严重,政府采取政策有意识地进行宏观控制

21.从1987到2000年,图中一些国家城市化速度年增长率超过2.5%,它们在地理分布上的共性特征,下列表述最利于说明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及成因的是 ()

A.均为沿海国家

B.均为重要的石油生产国

C.均为电子工业快速发展的国家

D.均为北半球的南半部和南半球的国家

深圳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兴建产业园吸引企业入住;第二阶段:原有产业逐步替换为高端产业。读下图回答22~23题。

22.各企业集聚在第一代产业园区的主要原因是 ()

A.共用基础设施 B.加强相互竞争

C.靠近原料产地 D.获取邻厂信息

23.从第一代产业园区发展到第二代产业园区,当地逐渐失去的优势是 ()

A.管理经验 B.资金

C.科技 D.廉价劳动力

读材料,回答24~25题。

材料一 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

材料二 灰霾是指空气中悬浮着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颗粒物,能见度小于10千米(相对湿度小于90%时)的大气现象,灰霾天气正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种常见天气。

材料三 如下面三幅图所示。

注:图甲是广州市1957~2007年灰霾天数分布图,图丙为图乙中Ⅰ、Ⅱ、Ⅲ三地1985~2005年赤潮发生次数曲线图。

24.下列有关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灰霾天气的原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珠江三角洲地区三面靠山,一面临海,气流不易扩散

B.冬季北方来的冷空气受广东省与湖南省交界处的秦岭 山脉的阻挡,风力较弱

C.珠江三角洲上空易出现逆温层

D.工业发展迅速,能源消耗量大,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多

25.图丙为图乙中Ⅰ、Ⅱ、Ⅲ三地1985~2005年赤潮发生次数曲线图,下列有关Ⅱ地赤潮发生次数比Ⅰ、Ⅲ两地多的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Ⅱ地沿海地区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 ②Ⅰ、Ⅲ两地水深,Ⅱ地水浅 ③Ⅱ地沿海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有机物排放多 ④Ⅱ地海水温度高于Ⅰ、Ⅲ两地海水温度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

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50分)

26.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是我国两大重要的工业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推进速度很快。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崛起,许多外资企业由珠江三角洲地区向长江三角洲地区迁移。结合甲、乙两图,完成下列各题。(14分)

甲 国际直接投资占全国的比重

乙 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

(1)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地区的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有何变化?

(2)试从珠江三角洲区位条件的变化与长江三角洲区位条件的优势两方面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地区目前正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向现代制造业、高端服务业转型。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承受着越来越大的成本增加、市场环境转变乃至地方政府主动推动的巨大压力,并出现了关闭、停产、外迁现象,成为珠三角产业升级过渡期不可回避的阵痛。

(1)试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2)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世界出现了企业倒闭的浪潮。珠江三角洲在这次浪潮中倒闭的企业大多属于 ()

A.市场导向型工业 B.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C.动力导向型工业 D.技术导向型工业

(3)试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些中小企业出现关闭、停产、外迁现象的原因。

(4)珠江三角洲地区印刷工业的生产能力已超过美国东北部。试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造纸业时应采取的措施。

28.素有中国粮仓美誉的河南省做出决定,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把河南建设成全国粮食核心区,力争到2020年实现粮食年产量在目前500亿千克的基础上再增加150亿千克,达到650亿千克。读河南省地图回答以下问题。(19分)

(1)判断河南省的地势特点并说明原因。

(2)下列属于河南省粮食生产的有利条件的是(多选) ()

A.地跨暖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条件优越

B.地形相对平坦,耕地面积广阔

C.劳动力资源丰富

D.政府大力支持

E.中低产田比重大

(3)为实现上述目标,你认为河南应采取哪些措施?

(4)让粮农丰收又增收,才是实现粮食可持续生产的保障,为此应采取哪些措施?

29.读某城市周边地区图,回答有关问题。

(1)描述图中1月-20℃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图示地区与其他重要商品粮产区相比,最具优势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3)分析城市A形成与发展的区位条件。

(4)分析图中B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二地理必修3第四章同步练习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高二地理必修3第四章同步练习:区域经济发展】相关文章:

高中地理难点:城市的结构及形成

高中地理环境:火山知识

地理环境:地球生物大灭绝之因

高考地理易错点:对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理解不透

高中地理难点章节的复习方法

高中地理考点:迎风坡与背风破

高考地理常考的区域经济知识点

高中地理区域热点的类型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

高二地理区域地理考点分析试题

最新地理练习题
热门地理练习题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练习题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