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吴道台宅

吴道台宅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吴道台宅坐落在扬州市区泰州路中段,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吴道台宅第之所以盛名远播除了晚清海内四大藏书楼之一的测海楼(与宁波范氏天一阁、虞山瞿氏铁琴铜剑楼、聊城杨氏海源阁齐名;而测海楼的藏书总卷数是天一阁的三倍之多)之外,还有从这座名宅中走出去的吴氏后孙“征”字辈的特殊荣耀。老大吴征铸(白陶)是我国著名的剧作家、教育家、文学家;老二吴征鉴是我国著名医学寄生虫学家、医学昆虫学家、原医学科学院副院长;老五吴征铠是著名物理化学家、中科院院士;老六吴征镒是世界知名的植物学家、中科院院士。1978年的全国科技大会上,兄弟四人同时与会,“吴氏四杰”成为扬州人引以为豪的美谈。

  •   交通

      自驾路线:上海--沪嘉浏高速--沿江高速--江阴大桥--广靖高速--宁通高速--扬州。

  •   保护

      据介绍,吴道台宅第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原占地面积7930平方米,建筑面积5584平方米,现存面积仅2650平方米,坐北朝南,原有五条轴线。为吴道台宅文物不惜进行附近居民搬迁修复,吴道台宅第除住宅部分外,在原北河下街东面有一花园,名为“芜园”,北面有吴氏祠堂。1942年秋,日伪一孙姓师长,以贱价强行购得吴道台宅第后,于1943年春在宅第内的第四、第五两列住宅内开设烟厂。1943年,烟厂发生火灾,将两列住房及第三列住宅后楼烧毁。目前所有建筑仅剩下第四列上的对厅。吴道台宅第修缮一期工程于2003年11月22日施工,主要对现存建筑进行了大面积修复,项目投资2800万元。经过修旧如旧的修缮,吴道台宅第的大门厅、测海楼、小洋楼、观音堂、大仙堂、轿厅、仪门、照壁等全部修复,并对游人开放。

      吴道台宅第修缮二期工程主要对被毁房屋进行修复,修缮严格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全面地保存延续文物建筑的真实历史信息和价值。该项目除修缮最前面的一幢634.23平方米房屋外,还复建了3幢二层小楼、3幢一层仿古建筑,总面积2537.29平方米。项目同时对道路实施配套改造,新增绿化422.82平方米。

  •   建筑

      吴道台宅第建于1904年,当年宅主吴引孙道台(光绪已卯年中举,曾任广东、甘肃、新疆、浙江布政使、巡抚等职)用40万两纹银,邀其表兄周颖孝督建,从浙江请设计施工人员,仿造宁绍台道衙署,结合扬州建筑风格,建设而成。

  •   现状

      在吴道台宅第二期工程施工现场看到,整个二期工程复建建筑已经高高屹立,施工人员拆除最后一幢小楼的施工脚手架后,开始修补围墙,目前吴道台宅第二期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再现了昔日“99间半”大宅的宏伟胜景。

      损毁建筑修葺一新吴道台宅3马头墙、花格窗,雕梁画栋,气宇轩昂……记者昨天在施工现场看到,经过建设者的努力,原先被毁坏的房屋已全部修复,整个古建筑展现了昔日吴道台宅第的宏大规模。

      据介绍,吴道台宅第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原占地面积7930平方米,建筑面积5584平方米,现存面积仅2650平方米,坐北朝南,原有五条轴线。吴道台宅第除住宅部分外,在原北河下街东面有一花园,名为“芜园”,北面有吴氏祠堂。1942年秋,日伪一孙姓师长,以贱价强行购得吴道台宅第后,于1943年春在宅第内的第四、第五两列住宅内开设烟厂。1943年,烟厂发生火灾,将两列住房及第三列住宅后楼烧毁。目前所有建筑仅剩下第四列上的对厅。吴道台宅第修缮一期工程于2003年11月22日施工,主要对现存建筑进行了大面积修复,项目投资2800万元。经过修旧如旧的修缮,吴道台宅第的大门厅、测海楼、小洋楼、观音堂、大仙堂、轿厅、仪门、照壁等全部修复,并对游人开放。

      道台宅第修缮二期工程主要对被毁房屋进行修复,修缮严格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全面地保存延续文物建筑的真实历史信息和价值。该项目除修缮最前面的一幢634.23平方米房屋外,还复建了3幢二层小楼、3幢一层仿古建筑,总面积2537.29平方米。项目同时对道路实施配套改造,新增绿化422.82平方米。

      “99间半”原汁原味现全貌吴道台宅4推开吴道台宅第厚重的宅门,人们不禁被兼收宁波、扬州两地特色的传统建筑风格所吸引。这群号称“99间半”的大型私人宅第建筑,如同凝固的诗歌,让参观者领略到她的无限神韵。吴道台宅第在泰州路市第一人民医院内,为光绪年间浙江宁绍道台吴引孙聘请浙江工匠在扬州修建的一座私人宅府,整个宅第为长方形大院落,东西长80米,南北宽70米,宅第规模宏大,结构精巧,以浙江建造法则为基础,又糅合了扬州传统的建筑风格,为扬州古建筑中独具一格的住宅建筑群。

      从东大门西行数十步,便至门堂。门堂两侧各立一齐人高的石鼓,托以卷云石雕基座。门厅上置卷棚,拱式轩梁,其木雕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梁柱下端为云纹石雕鼓磴。门墙下为青石基座,浮雕上有香炉、汉瓶、喜鹊登梅等图案,再上是磨砖起线滚头镶框,中嵌磨砖几何图案。入门厅,见一方宽敞的天井,左右各有廊房三间,西南厅房五间,廊东有耳门通东北隅的鱼池、测海楼。测海楼保存完好,是吴家的藏书楼。“有福读书堂”位于测海楼底层,取有福方读书之意。

      扬州古城保护的一个缩影吴道台宅5投资几千万元,对一座原先作为职工宿舍的古建筑进行全面修缮和复建,让扬州人家喻户晓的“99间半”重现光华,其背后展现的是扬州对古城保护的重视和决心。

      吴道台宅第1981年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长期以来,一直作为市一院职工宿舍使用,随着医院事业的发展,宿舍亟需扩容。是搬屋还是迁人?许多人在计算成本上有了争执。“文化遗产是联系历史、现在与未来的桥梁。”当时的扬州市领导班子研究后认为,文化是城市之魂、城市之根,尊重历史就必须善待文化遗产,然而对古宅名居的这种“善待”并不是尘封,而是要“保护与利用,改造与复兴”,市政府最终确定了“就地保护”和“谁维修谁使用”的两项原则。

      在市有关方面的牵头负责下,市一院与文管部门签订了文物保护目标责任书,投资500多万元,搬出了宅内居住的60多户职工;2003年11月22日,吴道台宅第修缮一期工程正式施工,修复面积1600平方米;2004年5月10日又动工建设,将剩余工程继续修缮。在前期工程修缮开放的基础上,今年3月又进行了2400多平方米的拆迁。对于市一院的这种做法,无论是文保还是卫生行业都认为,这是依靠社会力量恢复建设文博景点、实现多赢的一个有益探索,值得大力提倡。

  •   简介

      吴道台宅1吴道台宅第原占地面积7930㎡,建筑面积5584㎡,共分五个序列,计有房屋百余间(俗称九十九间半),宅东原有芜园和祠堂。由于藏书楼模仿宁波天一阁,第二、第三、第四轴线完全仿造宁绍台道衙署,吴道台宅第现存面积2650㎡,坐北朝南。原有五条轴线,吴道台宅第除住宅部分外,在原北河下街东面,有一花园,名为“芜园”;北面有吴氏祠堂。1945年夏天发生火灾,烧毁将近3/5的面积。日军侵占扬州时又强行将花园与祠堂铲平,作为日军的练兵场。现存的第二条轴线至第五条轴线均为住宅部分,吴道台宅第成四方形,四周均为青砖垒砌的高大风火墙。吴道台宅第现存建筑有大门厅、测海楼、小洋楼、观音堂、大仙堂、爱日轩、轿厅、仪门、照壁等组成。

      整个吴道台宅第融入了中国古典建筑与西洋古典建筑的特色;吴道台 宅第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化与旧时官府文化的精髓,是不可多见古典建筑之一。为此,吴引孙专门聘请浙江匠师来扬营建,主要建筑材料亦采自于浙江。该建筑规模宏大、结构精巧、雕饰精美,是扬州独具一格的古官府建筑群,也是江南三大名宅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规模

      吴道台宅2宅第规模宏大,结构精巧,雕工精致,保存完好,以浙江建造法则为基础,又揉合了扬州传统的建筑风格,为扬州古建筑中独具一格的住宅建筑群。中轴线上有门厅、西式楼、朱雀厅、凉厅、鱼池、测海楼等建筑,西部为内宅,前后三进,周以回廊,以开阔的石板天井相隔,高大宽敞。门厅是砖刻门楼,配以两个圆形大石毂,气势宏大。鱼池由矩形花岗石砌成,长方形,四周置镶花铁栏杆,池水与宅外水域相通。鱼池之大,为扬州之最。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