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乌苏

乌苏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乌苏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西南缘。东与克拉玛依市、沙湾县毗连,南与尼勒克县相望,西与精河县为邻,北与托里县接壤;市区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268千米,火车里程236千米。跨准噶尔盆地和北天山山地两大地貌单元,地势南高北低,依次分为高山、中低山、丘陵、平原、沙漠5个地形带。属大陆性北温带干旱气候,四季明显,降雨量少,空气干燥,夏季炎热,光照充足,年均气温7.3℃,年均降水158毫米。全市总面积14393.94平方千米,总人口227490人(2012年4月25日)。有哈萨克、汉、维吾尔、回、蒙古等民族。乌苏,物华天宝。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既有品位较高的金、铜、钾、铅、铁、石油、煤炭、石墨等矿藏资源,更有珍禽、异兽、森林、草原、稀有树种、药材等动、植物资源,还有奎屯河、四棵树河、古尔图河三大河系为主干的地表水及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    外文名称: 库尔喀拉乌苏 所属地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下辖地区: 辖5个街道、10个镇、5个乡 政府驻地: 乌鲁木齐北路 电话区号: 0992 邮政区码: 833000 地理位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 面 积: 14393.94 人 口: 206708人(2003年) 著名景点: 双塔公园、乌苏温泉 代 码: 654202

  •   交通运输

      乌苏5截至2009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964公里。按公路行政等级分:高速公路101公里,312、217国道114公里,101省道60公里,县道492.52公里;乡村道1092公里。按技术等级分:高速公路101公里,一级公路114公里,二级公路60公里,三级公路292公里,四级公路769公里。基本形成以乌奎高速公路和312国道为主动脉,以县、乡、村公路为分支,辐射城乡,干支相连,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结构。其次,公路客运也迅猛发展以市客运站为中心,辐射全市19个乡场镇,2009年末完成了哈图布呼镇、皇宫镇、车排子镇、古尔图镇、白杨沟镇、四棵树镇、九间楼乡等主要乡镇乡级客运站点建设。乌苏长途线路及短途客运线路已从过几条增至到26条,就疆内线路13条,市内线路13条,农村客运线路16条,运行车辆102辆2184座,平均日发班次347个,日平均输送旅客5000余人次,城区通往各乡、场、镇班车通达率100%。

  •   人口

      2011年人口状况:据市公安局2011年人口年报显示,全市年末总人口为227490人(不含辖区内兵团人口,下同),比上年增加3381人,增长1.51%。人口总户数为73229户,增长1%。

      在总人口中,市区人口63727人,减少561人,乡镇人口163763人,增加3942人;汉族人口145176人,少数民族人口82314人;男性人口116328人,女性人口111162人,男女性别比为104.6。

      总人口中,户籍人口225552人,非农业人口80076人,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23‰.。

  •   优惠政策

      乌苏市在积极落实国家、自治区招商引资若干政策规定、塔城地区关于落实自治区优惠政策的同时,制定出乌苏市的主要优惠政策:

      1、坚持“一事一议”和“一企一策”相结合。

      2、建设项目用地由乌苏市人民政府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土地以出让的形式获得使用权,对符合我市“4+2”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经审核批准,可以享受新型工业化扶持资金。

      3、以企业需求为准,配套配置设施达到“七通一平”的要求。

      4、乌苏市行政审批和企业服务中心负责为投资者提供“一站式”优质、热忱、周到的服务,一次性办结项目投资相关手续(如计划、经信、土地、城建、工商、税务、环保、技术监督、消防等)。对于重大投资项目,均安排市领导及有关部门跟踪服务,全程协调办理投资项目审批落地相关手续。

      5、为进一步优化乌苏市经济发展软环境,鼓励和吸引外来投资,依法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解决影响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和有关政策规定,乌苏市对重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

  •   历史文化

      乌苏4乌苏,古代曾为蒙古族和硕特部落之领地,原名“库尔喀拉乌苏”,蒙古语“积雪之地的黑水”之意,早在西汉就已归入祖国的版图,后来唐、宋、元、明、清各朝均在这里驻军设防。

      乌苏城北地形似巨盆,莲花池、九莲泉碧波荡漾,草青水秀,鸭肥鱼美。自清朝初年开始,就有一个繁华的古驿站坐落在这秀水之滨。东来西往的朝廷命官、商贾侠客见此地景色优美,颇具杭州西湖之神韵,就称这里为边塞之地的新“西湖”。据史料记载,林则徐当年发配伊犁时,路过西湖驿站歇脚喝茶,附近各族群众曾夹道相迎、挥泪相送。

      胜地越千年,美名世代传。。时至今日,当地哈萨克等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里仍把乌苏称为“西湖”。

      今天的乌苏,2.07万平方公里的大地尽情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 10镇7乡5场及境内兵团农七师六个团场,正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在这块热土上描绘着更新更美的时代画卷;哈萨克、汉、维吾尔、回、蒙古等22.6万(2004年)各族人民,正以辛勤而灵巧的双手编织着幸福美满的小康生活。

      历史沿革民国二年定县名为乌苏,系汉语称谓。乌苏为“库尔喀喇乌苏”的简称。“库尔喀喇乌苏”系蒙古语。“库尔”意为雪,有库尔河流经。“喀喇乌苏”意为黑河或清泉之河。又因清代曾在城北10千米的西湖设官衙,维吾尔语称乌苏为“西湖”。

      在西汉、三国时期为车师之西境。唐显庆二年(657年)后隶属昆陵都护府,南宋属西辽,元属别失八里行尚书省,明属瓦剌,明末清初为蒙古准噶尔部游牧地。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设官职率兵驻防此地,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设库尔喀喇乌苏办事大臣,三十七年(1772年)修筑庆绥城,仍名库尔喀喇乌苏,设领队大臣,并设县丞。四十九年筑新城于东北,而城仍旧称,光绪十二年(1886年)置库尔喀喇乌苏直隶厅,隶迪化府。民国二年(1913年)改为乌苏县,属镇迪道。民国六年(1917年)三月划属塔城道。后隶属塔城行政区、塔城专区。

      1950年8月,乌苏县根据上级指示改千户长、百户长制度为区、乡制,奎屯成为乌苏县第二区第一乡,下辖黄沟、塔什奎屯、喀拉苏、店奎屯、开干其等5个自然村。

      1954年3月,乌苏县再次调整行政区划;奎屯成为第一区第一乡。

      1957年初,奎屯乡、八十四户乡、九间楼乡合并为幸福乡。

      1958年7月,奎屯从乌苏县版图析出,划归克拉玛依市管辖。

      1968年后属塔城地区。

      1996年7月10日,国务院批准撤撤销乌苏县,设立乌苏市。

      1998年,乌苏市辖9个镇、9个乡:乌苏镇、白杨沟镇、哈图布呼镇、皇宫镇、车排子镇、甘河子镇、百泉镇、古尔图镇、西湖镇、八十四户乡、四棵树镇、九间楼乡、夹河子乡、吉尔格勒特郭楞蒙古族乡、塔布勒合特蒙古族乡、石桥乡、头台乡、西大沟乡。

      2000年,乌苏市辖5个街道、10个镇、7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100359人,其中:新市区街道 10889人、南苑街道 13423人、西城区街道 15395人、虹桥街道 6197人、奎河街道 4478人、白杨沟镇 4077人、哈图布呼镇 15050人、皇宫镇 11569人、车排子镇 5830人、甘河子镇 9606人、百泉镇 7596人、四棵树镇 11008人、古尔图镇 9882人、西湖镇 7751人、西大沟镇 8374人、八十四户乡 13775人、夹河子乡 3938人、九间楼乡 6240人、石桥乡 5325人、头台乡 4213人、吉尔格勒特郭愣蒙古族乡 5186人、塔布勒合特蒙古族乡 1939人、甘家湖牧场虚拟乡 2950人、巴音沟牧场虚拟乡 2829人、赛力克提牧场虚拟乡 2124人、乌苏监狱虚拟乡 715人。

      节庆活动乌苏系多民族聚居区,不同的民族信奉不同宗教,同一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历史条件下又信奉不同的宗教。如蒙古族先后信奉过萨满教、伊斯兰教和藏传佛教。同一民族在同一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下,又分别信奉不同的宗教如汉族群众中分别信奉佛教、道教、基督教等。至目前乌苏境内先后有撒满教、佛教(含多神佛教和藏传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传入。经过历史的变迁和岁月的洗礼,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成为盛行境内的两大宗教。萨满教传入较早,早在公元前一世纪萨满教就流行于天山一带,在先后游牧于乌苏地区的乌孙、匈奴、柔然突厥、蒙古等民族中盛行,17世纪卫拉特蒙古信仰藏传佛教,萨满教逐渐消亡。在目前乌苏境内盛行的两大宗教中,藏传佛教始传于公元四世纪,历史最长。伊斯兰教于清乾隆年间传入乌苏,历史虽不很长,但信仰的民族和人口最多。

  •   地理位置

      区位:乌苏市地处北纬43°28′33″——45°18′28″,东经83°24′16″——85°07′43″。乌苏辖区内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由南向北可分为高山区、中低山区、丘陵区、倾斜平原及荒漠区五个地形带,距离乌鲁木齐市260公里、独山子区10公里、奎屯市9公里、克拉玛依市150公里。

  •   地理环境

      地貌乌苏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南部,跨准噶尔盆地和北天山山地两大地貌单元,由北而南随海拔程度的升高,气候地貌的地带性差异很大,垂直分带明显,地貌类型多样。

      北部的准噶尔盆地主要由冲积平坦平原构成,其中相当部分为半沙漠;

      中部为盆地到山地的过渡带,由冲积洪积倾斜平原和干燥剥蚀低山构成;

      南部为北天山山地,由干燥剥蚀中山、侵蚀剥蚀中山和冰缘、冰川作用高山构成。境内天山山地为北天山中段北坡的一部分,包括依连哈比尔尕山西段北坡和婆罗科努山东段北坡。准噶尔盆地由南部的冲积洪积倾斜平原和北部的冲积平坦平原两大部分构成,平坦平原内有一部分为干燥剥蚀平原,已形成半沙漠。

      地质乌苏大地构造属于天山—兴安地槽区准噶尔—天山褶皱系的一部分。南部山区为古生代地层,中生代和新生代第三纪地层沿山前陆续分布,第四纪广泛分布于平原地区。

      在地层分区上,乌苏市境内所出露的地层属于北天山地层区依连哈比尔尕小区和玛纳斯小区。占全市面积三分之二的平原地区均为第四纪复盖,无基岩出露。

      境内岩石除各纪地层中大量沉积岩夹火山碎屑岩和少量浅变质岩外,其余为岩浆岩。岩浆岩以酸性为主,在空间上严格受不同性质结构面控制,随深度不同,粒度亦不同。散见于山区各处的岩脉有:石英闪长岩脉、角闪辉长岩脉、辉绿岩脉、长英岩脉等。

      全境的大地构造包括两个二级构造单元:平原区的北部属于准噶尔坳陷中的车排子镇隆起,平原区南部及北天山地区属于北天山优地槽褶皱带中的乌鲁木齐山前坳陷、依连哈比尔尕复向斜和婆罗科努复背斜。

      气候乌苏地处北温带干旱地区,属典型大陆性气候。其特征为: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年内温差变幅大,光照充足;降雨稀少,蒸发强烈,相对湿度小。夏季有干热风,冬季常有寒流入侵。由于南北地形高差超过4000米,因而境内气候又形成明显垂直分布的不同小气候区。气候从南到北大致分为山地气候、山麓气候、平原气候和荒漠气候4个气候区。全年可能日照时数4444小时,实际日照时数2600—2800小时。极端最低气温为-37.5℃,极端最高气温为42.2℃,气温年较差为42.8℃。降水主要受大西洋和北冰洋冷湿气流的控制。当冷湿气流从西部或西北部翻越准噶尔西部界山以后,在精河一带和车排子—克拉玛依一线,形成荒漠性较强的少雨区,平原地区春、夏多风,夏季高温干旱,裸地平均年蒸发量超过2000毫米。

      水文乌苏1乌苏市虽然处于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带,但由于境内南部海拔高程超过4000米,受垂直气候带的影响,相对

      湿度较大,成为干旱区域的一个“湿岛”。当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湿润气流通过阿拉山口和额敏河谷进入新疆往南运动时,受到天山的阻挡。在湿润气流顺着天山北坡向高处转移的过程中,与“湿岛”的寒湿空气相结合,转化为大气降水,成为乌苏市水的源泉。

      依连哈比尔尕山和婆罗科努山在乌苏境内的北坡冰川有1016.45平方公里,其中299.7平方公里融水绝大部分补给安集海河流出,其余融水直接补给市内各河流、溪沟。其中奎屯河、四棵树河、古尔图河3条大河为12.472亿立方米,11条无尾小溪沟为1.186亿立方米,安集海河上游乌苏境内的4条支流为0.210亿立方米。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河水流量随气温升高而增大。境内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冻结层地下水和矿水5种基本类型。其中松散岩类孔隙水分布范围最广,是开发利用的重点。

  •   政治经济

      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89067万元,比上年增长1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6245万元,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166412万元,增长34%;第三产业增加值96410万元,增长11.2%。三次产业构成由上年的35:37:28调整为32:43:25,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8224元,比上年增长21%。

      农业2008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07572万元,实现农业增加值126245万元,比上年增长7.4%。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年总播种面积98.33万亩,比上年增长2%。其中粮食作物面积16.03万亩,比上年下降7.9%;棉花面积62.89万亩,下降4.5%;油料面积2.8万亩,增长31.3%;番茄面积5.78万亩,增长85.9%;枸杞面积0.85万亩,下降9.4%。全年粮食总产量109293吨,增长6.8%;棉花产量73173吨,下降6%;油料产量5610吨,增长31.3%;番茄产量294795吨,增长110.7%;枸杞产量325吨,下降6.8%。粮经比例由上年的18:82调整为16:84。

      林业生产稳定发展,造林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001.3亩。

      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市年末牲畜存栏65.31万头(只),下降4.6%;其中牛4.43万头,增长0.2%;猪4.27万头,增长1.9%;羊54.85万只,下降5.4%。牲畜繁殖成活数达29.25万头(只),下降12.2%;年内出栏牲畜58.2万头(只),下降13.3%。全年肉类总产量25369吨,增长0.9%;羊毛产量1487吨,下降3%;禽蛋产量2557吨,增长5%;奶类产量16292吨,增长22.8%。

      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年末共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8.62万千瓦,增长6.5%,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550台,下降2.9%;小型拖拉机15325台,增长3.4%。全年化肥施用量51731吨,增长1.2%;农村用电量2376.31万千瓦小时,增长1.1%;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7.07万亩。

      全年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7025.09万元,新修防渗渠道151.55公里,打井119眼,改善灌溉面积35.46万亩。

      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市工业企业2008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23700万元,增长13.7%。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178700万元。全部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18540万元,增长53.5%,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100540万元。受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原煤164.3万吨,下降10%;发电量18337万度,增长2倍;电石35320吨,增长1.3倍;啤酒68156千升,与上年持平;棉纱4400吨,下降25%;面粉12462吨,下降26%;食用油24159吨,增长79%;番茄酱24480吨,增长36.6%;平板玻璃65423重量箱,下降10.3%;淀粉49316吨,增长17.5%;灭菌奶4085吨,增长52.9%。工业生产产销衔接良好。全市工业产品销售率为101.9%,比上年上升3.4个百分点。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额比上年增长33.7%;负债总额增长37.4%;产品销售收入增长74.4%;销售成本、销售费用分别增长74.6%和1.8倍。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0624万元,比上年增长33.1%,利税总额18129万元,增长47.8%。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47872万元,比上年增长5%。

      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2993万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29923万元,增长25%;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2330万元,增长143.2%;城镇工矿区私人投资完成4700万元,增长4.4%;农村集体投资完成7963万元,增长8.9%;农村私人投资完成8077万元,下降44.7%。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2007年,客货运输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726万人,比上年增长19.4%,客运周转量66789万人公里,增长19.8%;公路货运量206万吨,增长19.8%,货运周转量35653万吨公里,增长20.6%。

      邮政、电信通讯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收入2015万元,增长1.5倍。完成通讯业务收入8642万元,增长10.5%。年末全市局用交换机容量7.48万门,固定电话用户达5.8万户,下降3.6%。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8.9万户,增长49.6%。互联网用户6405户,增长46.8%。

      商贸与旅游贸易市场繁荣活跃,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发展。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356万元,增长15.1%,其中城市零售额39946万元,增长18%;市以下零售额18410万元,增长9.3%。各行业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0356万元,增长18.6%;餐饮业零售额14993万元,增长11.1%。其他行业零售额3007万元,下降4.7%。

      旅游业稳步发展。全年共接待旅游者30.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全年旅游业综合收入3310万元,增长16%。

      财政、金融和保险业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42235万元,比上年增长35.4%,其中本级财政收入达到21930万元,增长14.9%;财政支出48309万元,增长28.4%。

      金融形势稳定,存款总量继续扩大,贷款规模扩张明显。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19861万元,比年初增加12763万元,增长6.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64490万元,比年初减少12170万元,下降7.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60893万元,比年初增加64081万元,增长66.2%。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30774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28888万元。

      保险事业发展较快。全年各类保险费收入7211万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2225万元,增长44.9%;人身保险费收入4986万元,增长4.9%。保险赔款支出3418万元,增长2.6倍。其中,财险支出1208万元,增长46.1%;人身险支出2210万元,增长17.6倍。

  •   旅游指南

      特产新疆乌苏市特产柳花茶:古尔图,蒙古语意指桥。因该地有一木桥而得名,这就是古尔图镇。

      据说,该茶在清朝时曾作为贡品,由当地的蒙古王爷进献给了乾隆、光绪皇帝。

      当问到现在还能否尝到柳花茶时,在座的人异口同声地说:“有呀,柳树沟那边就有。只是现在季节还没到,等到六七月份白柳树开花的时候,采摘下新鲜的柳花,加工制作后就是柳花茶。”

      柳树开花?未曾亲见!柳花当茶,似乎有些离谱!看到我们惊诧的样子,古尔图镇党委副书记史新辉笑着说:“柳花茶跟菊花茶有些相似。菊花不是茶叶,但可以解暑,夏天咱们不都喝吗?柳花也不是茶叶,但加工之后一样可以当茶喝,而且柳花茶的解暑效果更好。老辈人夏天都喝它。除了解暑,它还有好多其它的功效,毕竟以前做过贡品嘛!”

      说着,他拿出一枝干枯的柳枝,指着枝条上一朵类似菊花的花骨朵说:“看,这就是柳花。”记者仔细观察这朵干枯的被称为柳花的花。只见形似花瓣的小柳叶一片片地错开生长,一层又一层,重重叠叠,密密匝匝,在花的中心有一个类似花蕊的东西。把玩柳花,掌心中的干柳花有一分钱币大小,看上去更像一朵娇艳的野菊花。

      史书记拿来玻璃杯,把干柳花放在杯中,然后倒入开水,找了个盖子盖好。当史书记示意记者可以喝时,打开杯盖,一股浓郁的异香袭来。记者抿了一口,很苦,有树叶的味道;品第二杯时,苦味减淡,异香依旧,茶水入腹顺畅;第三杯,茶味渐无,舌的四周苦味依旧。

      据《古尔图牧场(镇)志》记载:“在清代,当地官吏,每年都会把柳花茶作为贡品,进献给清朝政府。柳花茶的饮用、药用价值可想而知。”据《乌苏县志》记载:“南部山区和北部荒漠带有丰富的林木,以云杉、胡杨、柽柳、梭梭和杨、柳、榆、桦为主,其中以白柳所产的柳花为乌苏特产,素称‘《茶经》未载之茶’,在清代乾隆、光绪两朝列为贡品。”

      1946年,卢前在《越调天津沙·柳花》一词中这样写道:“柳花不比他花,却似龙井春芽。绿色清香一把,羽翁应诧,茶经未载之茶。”(羽翁,指唐代《茶经》作者陆羽。)卢前字冀野,著名元曲专家,中央大学教授,《中央日报》主笔,着有《西域词记》百首。1946年曾随于右任赴新疆采访成该词,1950年,病逝于南京。

      孙中山作序的《新疆游记》中也有对柳花茶的记载:“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置库尔喀喇乌苏厅。民国改为乌苏县……地膏沃,五谷冯戎,刍牧蕃息,而柳花为珍产。柳花者,老柳丛生,入夏着青绿花……瀹之味微苦,可以当茗,中热有宿醒者宜之,人呼柳花茶。”

      记者一行见到了清代最后一位蒙古王爷玛尼王爷的长外甥乔龙。他说,打记事起,就常常看到玛尼王爷饮用柳花茶。尤其在夏天,柳花采摘的时候,王爷会吩咐手下人把摘下来的新鲜柳花集中到一起,放在阴凉通风的房间里晾干;之后,包在一块白纱布中,用棉线捆扎两头,仍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随用随取。

      蒙古扎克沁部落最后一个王爷丹登巴泽说:“那时候柳花茶价钱很好,1公斤柳花茶可以娶4个漂亮的黄花闺女。我亲眼看到一位长工因偷采了柳花去卖,打了个半死后被活埋了。”

      当地的牧民和居民告诉记者一些关于柳花茶的药用功效,如清肺化痰、清热解暑、止咳安神等等。古尔图镇党委副书记、纪检书记马泉说:“柳花茶劲很大,尤其是采摘下来直接冲泡喝,嗓子眼里火辣辣的,有些呛嗓子,但是很提神。喝完之后,痰少,肠胃十分舒畅。”家住牧业五队57岁的维吾尔族妇女阿比布也介绍说:“柳花茶味道很苦,但是清热解暑,有点发烧的人喝了,很快就好了。”

      新疆多柳,既有栽培的旱柳、白柳以及多种风景柳,也有多种野生的柳树。一般在花期以后,常从枝间抽出藤状枝条,盘结成团,细叶犹如花朵,这就是柳花。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柳花都可制茶。《新疆图志》云:“此柳异于常柳,无大树巨枝,丛生河侧。每丛千百条,叶如常柳,柳条作紫色,今年结花,明年即歇,枝花繁密,于6月初采之。花以小为贵,鲜时内有虫,虫细如线,长二分许,血红色,花大则无。”这就是新疆独特的野生柳——准噶尔柳。

      准噶尔柳生于平原河滩地,也常常沿河延伸到前山地,属小乔木或灌木,其枝叶开展,形似馒头柳。它结的柳花,状如小菊花,繁生枝间,不同于其它柳花。

      在距古尔图镇政府10余公里的农业五队,一处被当地人称为柳树沟的戈壁滩上,记者看见了能开柳花的白柳树。白柳树静静地生长在古尔图河边,错落无序,连片生长,枝多丛生,一墩连一墩,每墩直径约5米、占地面积约20平方米,每株高3至5米,最高者达7至8米。在它周围不仅生长着红柳,还有世界上面积最大、保护最完整的白梭梭林,世界上最大的梭梭王就生长在这里。

      有着200多年历史、与西湖龙井一样,被清朝乾隆皇帝钦点的贡茶——柳花茶,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后,开始在岁月的流失中慢慢沉寂。在时下众多的饮品中,犹若明日黄花,青春不再,而无法勾起人们的兴趣。只有到了每年的六七月间,白柳树开花的时候,那青绿可爱、细叠如菊的柳花,不经意间撩拨了一下人们尘封已久的记忆,那淡淡的苦味又勾起了人们对往昔的怀想。

      于是,有些上了年纪曾经品尝过柳花茶的老人们,这时候心就会痒痒的,在家待不住了,邀儿带女,到白柳树下采摘柳花。之后,再沿用老辈人传下来的加工方法不厌其烦地加工制作柳花茶,享用这上天赐予的珍品。

      经过科研检测鉴定之后,柳花茶的产生原因、药理成分将被一一破译。到那时,柳花茶的开发和利用会在科学的指导下有序地开展。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乌苏柳花茶必定会名扬天下,成为人们都喜欢的佳品。“乌苏的茶”必定会与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比肩齐名的。

  •   旅游景区

      乌苏3乌苏,依偎着天山博大而宽广的胸怀,呼吸着准噶尔盆地清新而纯净的空气,从而不断孕育出一处又一处神奇而秀丽的自然风光:从辖区东界乌拉斯台至西界甘家湖,在绵延近200公里的范围内,依次分布着乌拉斯台山地草原风景区、巴音沟旅游风景区、滴水沟温泉工人疗养院、待甫森高山园林风景区、夏尔苏木风景区、乌兰萨德克高山神池风景区和世界最大的白杨沟泥火山自然景观区等。

      温泉乌苏市温泉旅游区位于市南三十八公里的天山北麓松林丛中,海拔1884米,温泉旅游区所处的地形为一南北向狭长峡谷,长300米,最宽约120米,最窄约80米,现温泉疗养区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属乌苏市赛力克牧场辖区。温泉旅游区北距312国道及北疆铁路仅38公里,距国道线上及铁路线上的乌苏城区仅40余公里,交通十分便利。由乌苏市区有三条通往矿区的公路,东线:由市区沿奎屯河西岸简易公路向南行驶约38公里至阿拉山温泉为简易公路,一般均沿此线到温泉疗养。中线:由市区向南至西大沟镇约14公里为市四棵树煤矿柏油公路,由西大沟镇向南行驶约26公里至温泉为简易公路。西线:由市区向西南经西大沟镇至乌木克大桥地磅房约34公里为市四棵树煤矿柏油公路,由地磅房经吉郎德水文观测站、乌苏红山电站三级站,再向东沿沙里克台果勒,经赛力克提牧场场部、待甫森林场、托斯台村(牧业队)至温泉区约26公里为简易公路。温泉旅游区即位于市区南部的天山北缘,面积十多万平方米,地势较平坦,四周苍松翠柏,古木参天,青山绿水,绿草茵茵,山花遍野,如人间仙境。在海拔4000米的群山上,有珍贵的雪莲、雪鸡、鹿和雪豹等珍禽异兽。整个阿拉山地热资源区最高气温22C,最低气温-18 C,冬暖夏凉,尤适应于夏季旅游避暑,冬季疗养治病。

      全区景色秀丽,是天然的绿色公园,每到6-8月间,这里游人如织,是人们休闲、旅游、观光、娱乐的绝佳之地。温泉一年四季热水长流,水温为摄氏42 C — 45 C。实践证明,通过温度、机械和所含数十余种微量元素的综合作用,这种温泉浴能促进人体内糖、蛋白质、脂肪、酶的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具有镇静、解疗、脱敏、止痒等功效,可防病治病,健美强身。据研究,这种水质的温泉浴对运动神经、消化、循环、呼吸、内分泌、泌尿等系统及各种慢性疾病有明显疗效,对循坏、呼吸系统疾病治愈率为93%,对消化内分泌系统的治愈率为95.5%,对运动、神经及皮肤病治愈率达100%,尤其是对高血压(Ⅰ—Ⅱ期)、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炎、血色素减少及某些妇科病等治疗效果显着。另外,阿拉山温泉中所含放射性元素氡(RN)是由镭衰变而成,又称镭射气,医学上用于治疗癌症。

      当地人民群众利用阿拉山温泉浴治病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当地蒙古族赞誉阿拉山温泉为“阿日相”,也就是“圣水”之意。

      白杨沟泥火山群独特而罕见的白杨沟泥火山群,地处市西南40公里的白杨沟镇天山浅山区,是我国地质学家于2001年发现的、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泥火山群。圆形或椭圆形的喷发口多达四十余个,直径最大的1.6米,最小的仅有蚕豆大小,长年累月伴随着咕咚咕咚的声音,喷出成千上万吨漂着彩色油花的泥浆。据化验得知,泥浆中富含铜、铟、矾、钹等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极高的理疗、美容和科研价值。泥浆沿着几千米的地层通道涌出后,缓慢地流向低凹地带,逐渐形成“红河谷”、“烟云山”、“燃烧石”等形象奇特的地貌,无不给人一种空灵飘渺、物化超然的遐想,使人感悟出自然与人生的和谐境界。

      滴水沟工人疗养院滴水沟工人疗养院,坐落于市区以南38公里处的天山半腰处,山下牧草青青,山上松涛阵阵,掩映在松林中的各类洗浴和疗养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含有硫磺等微量元素、50℃恒温的泉水,能治疗多种皮肤和关节病,无论春秋和冬夏,都是观光和疗养的好地方。

      乌苏甘家湖平原梭梭林自然保护区世界上最大的乌苏甘家湖平原梭梭林自然保护区,位于市区西北约80公里处,总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合750万亩)。有荒漠树种100余种,除大面积的梭梭林区之外,还有胡杨、沙枣、白刺等珍贵树林区,另外还有马鹿、盘羊、野猪、狐狸、杜鹃、天鹅等珍禽异兽。现被列为国家一级自然保护区。

      古尔图天鹅湖风景区古尔图天鹅湖风景区,湖区呈带状,面积不大,但很秀气,湖水碧绿,鱼影常现。两岸及湖中小岛,满目都是一人多高、密密匝匝的芦苇丛。倒映湖中,就好似又多了一倍的绿色。如果你荡起小船儿,泛游湖上,常见有天鹅成双成对地飞来嬉水,有人竟能幻化出置身白洋淀的奇妙感觉。

  •   旅游景点

      乌苏7位于八十四户乡政府驻地南北3公里。有九个泉眼,所涌之水连成一片,面积为40亩,水深十余米,淡水。建 立扬水站,解决水磨沟村耕地所需。清光绪年间称碧水池,亦称九龙泉,民国时期因池内长有野莲,称做九莲泉。解放后,改称为“九连泉”。

      夏尔苏木喇嘛庙遗址

      夏尔苏木喇嘛庙又称普庆寺,原夏尔苏木喇嘛庙遗址位于我市白杨沟镇境内,曾是北疆最大的佛寺,寺院座落于乌苏市白杨沟镇内的夏尔苏木度假区北侧山坡,面向东方,依山而建,山前是夏尔苏木牧场,河水缠绕,林带交错,风景优美,寺庙建于光绪五年(1879年),由东归土尔扈特部落黄教信奉者所建,属土木结构建筑。

      古尔图天鹅湖景区

      天鹅湖潮湿地面积2万亩,这里水草丰富,芦苇荡在微风下左右摇摆,犹如一条彩带漂浮在水面,这里还是多种鸟类的栖息地,每逢春秋两季。以大天鹅、野鸭为主的成千上万的各种水鸟汇集到这里,变成了鸟类的世界。

      乌苏8中方清真寺位于镇区民生街西侧。原称为本地寺,是乌苏县最早修建的回族清真寺。迄今已有227年历史。其间曾四次拆迁重建。采取阿拉伯伊斯兰教特征,砖木结构为主体,分大殿、厢房、时辰门楼(木那拉)。正面三道门,高昂悬挂,双砖柱,顶着瑰丽卷栅及园古顶,大殿左右侧是拱门走廓,顶面雕刻增添,水刷石,胎花边,绘有伊斯兰教各种图案,令人倍感清秀肃穆,巍峨壮观。木那拉占地144平方米,混凝灌浆,高达21米,形如塔式,砖木结构,共为七层,每层均有东、西、南、北拱门,最高点为园古顶,并装饰有月牙,象征伊斯兰教。该寺可容纳300人礼拜。

      巴音沟承化寺

      承化寺在新疆喇嘛教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寺庙创始人察罕格要因有功于阿尔泰边防事务,清廷封之为呼图克图,为新疆三位活佛之一。敕建千佛寺,赐名“承化寺”。迁至巴音沟时,由兵勇修筑寺院,并从塔城额鲁特添拨50户民以供军需。寺成后,由绥来县、库尔喀喇乌苏厅每年按季拨发寺僧食粮,直至民国时期亦然。

      甘家湖梭梭林自然保护区

      甘家湖自然保护区(83º54′16″E、44 º 39′57″N)海拔320M,位于乌苏市古尔图牧场,东南与乌苏市直线距65KM。梭梭林系天山北坡冲积洼地上的一片耐旱丛林,梭梭、红柳、胡杨并生,非常茂盛,总面积为257万亩,自北向南胡杨渐多。此处还有白梭梭成片分布,有些地方的白梭梭高达5—6米,树冠直径达3米,盖度70%—85%,个别高达10米以上。

      位于八十四户乡政府驻地西北2公里。面积34,000平方米,水深20米左右。曾于此池开展养鱼业,并投鱼苗百万尾,并建有扬水站、供蔬菜种植早期所需,据县志记载,因早年池内长有野莲故称“莲花池”。

      滴水沟风景区

      乌苏9乌苏滴水沟旅游渡假村,位于乌苏市区以南40多公里的天山深处,距乌苏南山温泉步行仅1公里,车行约4公里。渡假村周围群山环抱,满目青绿,松涛阵阵,爽风习习。每年5---9月间,当山外气温有时高达40℃左右时,这里总是22℃左右的宜人气候。滴水沟旅游渡假村建有小别墅3栋(带卫生间、淋浴设施),小木屋五间,大小蒙古包共6个,可同时容纳150人住宿,并建有大型酒店一座,一次可容纳150人就餐,因此可接待大型旅游团队、各种会议等集体活动。

      蒙古族土尔扈特部落

      土尔扈特东路游牧范围包括今天的赛力克提牧场、西大沟镇、塔布勒合特蒙古民族乡、吉尔格勒特郭椤蒙古民族乡、哈图布呼镇、白杨沟镇、农七师一二四团全部,以及甘河子镇、百泉镇、四棵树镇、哈图布呼农场、尕雄布拉农场、古尔图牧场的部分地区,整个游牧地与1953年12月成立的吉尔格勒特郭椤蒙古族自治区的范围大体吻合。

      沟乌拉斯台风景区

      乌拉斯台风景区(85°3' 23"E、43°58' 46"N)位于乌苏市巴音沟牧场,西北距乌苏市60公里,通过101公路和独库公路可直接与乌苏市相连接。乌拉斯台大平台位于天山北坡山地草原带,地势平坦,面积800亩,海拔2100米,降水充沛。夏秋气候凉爽,草场丰茂,冬季积雪深厚,是良好的山地垂直牧场。草场分布于山地云杉林带之下,处于草甸带和森林带交界地带,草高10一35厘米,生长期5一9月,以大针茅为主、羊毛为辅,杂草类主要是蓬子菜、冷高、黄花、棘豆等,复盖率达95%以上。

  •   概述

      乌苏2乌苏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西南缘。东与克拉玛依市、沙湾县毗连,南与尼勒克县相望,西与精河县为邻,北与托里县接壤;市区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268千米,火车里程236千米。全市总面积14393.94平方千米,总人口227490人(2012年4月25日)。有哈萨克、汉、维吾尔、回、蒙古等民族。

      市人民政府住所地:乌鲁木齐北路,邮政编码:833000,电话区号:0992 ;代码:654202;拼音:Wusu Shi。

      跨准噶尔盆地和北天山山地两大地貌单元,地势南高北低,依次分为高山、中低山、丘陵、平原、沙漠5个地形带。属大陆性北温带干旱气候,四季明显,降雨量少,空气干燥,夏季炎热,光照充足,年均气温7.3℃,年均降水158毫米。

      乌苏市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西南缘,居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区之要津,是通往霍尔果斯、巴克图、阿拉山口口岸的重要门户,与国家石化基地独山子、新型商贸城奎屯市形成北疆“金三角”,国道312线、欧亚第二大陆桥(铁路)横贯东西,奎—赛高等级公路从境内穿过,国道217线、奎北铁路贯通南北,东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260公里。乌苏市区域总面积2.07万平方公里,辖区总人口37万余人,是国务院批准对外国人开放城市之一、自治区西部大开发扶优扶强、优先发展的县(市)之一,也是国家和自治区优质棉基地、粮食基地和畜牧业基地之一。

      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基本形成石化、煤炭、电力、水泥、纺织、啤酒、淀粉、农副产品加工等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工业体系。先后荣获“国家级科普示范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初级卫生保健达标县(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自治区最佳卫生城市”、“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市”、“自治区文化建设先进市”“自治区抗震安居工作先进市”等多种荣誉称号。

      在新的历史时期,乌苏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始终保持锲而不舍的坚强意志,以实现“工业优先、富民强市”为目标,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全力打造更加优良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同心同德,真抓实干,凝心聚力创造乌苏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   社会事业

      科学2012年重点开展了对企业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等项目的申报。共申报52项,已立项30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2项,自治区级25项,地区级3项。

      教育2012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学校42所,其中普通中学26所,在校学生14104人;小学15所,在校学生16752人。幼儿园入园人数6106人。全市教职工3052人。

      文化全力实施“文化教育惠民双十工程”,开启了“百日广场文化活动”、“乡村百日文体活动”,举办了迎新春文艺晚会、元宵节社火表演、花灯展等各类活动。其中第十一次“百日广场文化活动”155场、第五届“乡村百日文体活动”133场次,公益性电影放映1631场次。完成巴音沟承化寺、夏尔苏满遗址等3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工作。

      体育组织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和竞技比赛23场,参与人数达7.3万多人次。参加了地区、自治区举办的8项赛事,荣获青少年足球项目冠军2个,跆拳道项目冠军5个、亚军2个、季军1个,武术项目季军1个。

      卫生全市有市直医疗卫生机构4家,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0个乡(场)镇卫生院,141个村卫生室,市乡村三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共159家。2012年医务人员总数1607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412人,其中乡村医生142人(其中取得医师执业资质32人,乡村医生资格证110人),市乡两级医疗机构共开放床位1261张。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逐步完善。实际参合人数117659人,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基金支出总额为3446万元。

  •   自然气候

      气候:乌苏市地处北温带,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是北疆光热资源最为丰富和无霜期最长的区域之一,全年日照2600-2800小时,年平均气温7.6℃,年均降水量165.8毫米,相对湿度58%,平均无霜期在187天,年均积温3707.4℃。境内气温由南向北形成明显垂直分带,具体分为:山地气候区、山麓气候区、平原气候区、荒漠气候区。

  •   自然资源

      乌苏6乌苏市辖区辽阔,跨重要的西天山成矿区,即国家国土资源大调查的重点区域之一,以其显着的板缘活动带位置,显示出良好的成矿背景和成矿条件,具有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较突出的资源开发优势。已发现矿产种类有能源矿产、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冶金辅助原料、建材原料、地热等七类二十五种(煤炭、石油、天然气、铁、铬、铜、铅、镍、金、石灰石、黄铁矿、花岗岩、透闪石玉、石棉、石墨、石膏、滑石、陶粒泥岩、膨润土、陶土、高铝泥页岩、板岩、矿泉水 、温泉、热气泉)。最具优势和潜力的矿种有煤、金、石灰岩、陶粒泥页岩和膨润土等。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