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基辅

基辅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基辅(Kiev)是乌克兰首都,经济、文化中心。位于第聂伯河中游两岸,及其最大支流普里皮亚季河与杰斯纳河汇合处附近。面积782平方千米,人口约260万。城市西部地势高亢,东部低平、宽阔。属温和的大陆性气候。基辅市区有数十条林荫大道以及数百个街心花园和草坪,一幢幢现代化的建筑掩映在绿树和花丛中,基辅因而赢得了“花园城市”的美名。基辅的历史已有1500多年。古老的属于人类文明最高的成就之一的乌克兰文化是在这里形成的。19世纪末,基辅因俄罗斯帝国的工业革命而再度兴起。基辅在经历1917年俄国革命引发的动荡时期后,自1921年起成为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重要城市,1934年后成为首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基辅遭受战火蹂躏,但战后快速的复原,成为苏联第三大城市。1991年苏联解体,乌克兰独立,基辅再次成为乌克兰首都。

  •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基辅 外文名: Kiev 所属地区: 乌克兰 下辖地区: 10个行政区 建立时间: 有1500多年 面积: 782平方千米 人口: 260万 地理位置: 位于乌克兰中北部,第聂伯河中游。 友好城市: 1993年12月13日,基辅与北京市结为友好城市。 著名景点: 彼切尔洞窟修道院,卫国战争纪念馆,金门,纪念碑,安德烈斜坡,团结环,克列夏季克大街,基辅民俗与建筑博物馆,乌克兰国家歌剧院,米哈伊尔教堂,马林宫,索菲亚大教堂 知名产业: 农业区,机械制造业和轻工业 机场: 基辅国际机场 行政类别: 首都 地方方言: 乌克兰语 著名学校: 国立基辅大学,国立技术大学等

  •   交通运输

      地方运输基辅的公共运输包括了地铁、公车、无轨电车和路面电车。公有的基辅地铁涵盖市内大部分地区,是最快速、最便利且可负担的运输网络。地铁持续的往市界扩展以满足需求,但其他公共运输的维护状况较差。特别是公共巴士的时刻表并不准确。公共电力无轨电车与路面电车较为准时,但设备老旧且资金不足。基辅电车(Kievtram)曾一度是维护良好且被广泛使用的运输方式,但目前已逐渐被公车与无轨电车所汰换。基辅市内有三条地铁线。

      基辅另一项特别的公共运输系统是运行于陡峭第聂伯河右岸的基辅缆车(Kievfunicular)。每日载客量约10,000-15,000人。

      所有公共道路运输都由“Kyivpastrans”市营公司管理。市政府提供大量补助,许多乘客(如老年人)可享有免费搭乘服务。

      基辅公共运输系统使用一种简单、不计里程的收费制度:地面运输系统方面,乘客在每次上车时必须购买车票;小学与高等教育的学生享有折扣;领取养老金的老年民众可免费使用。月票以60次搭乘价格贩卖,可使用于各种公共运输系统(地铁、公车、无轨电车、路面电车)。最近,私营的苏式小型巴士开始出现于基辅街头。小型巴士可运行于较小的住宅街道,路线也较为合宜便利。小型巴士乘客较少、速度较快、随呼随停,但也提升了事故发生率。私营小型巴士的票价与路线受市政府规范,单程费用虽高于公共巴士,但仍远低于西欧。

      基辅出租车市场不仅昂贵,也没有足够规范。尤其是每公里费用未受规范。私营出租车公司间的竞争激烈。多数允许电话预约。此外,基辅也常见到当地人(甚至是外国人)在路边寻找须要搭乘出租车的乘客,提供临时的出租车服务。交通堵塞与缺乏停车格成为基辅出租车日趋严重的问题。虽然目前允许在人行道停车,但这也造成行人的不便。

      郊区交通运输郊区交通运输以公车和短程火车(Elektrichka)为主。市内有几个公车站提供了郊区运输的服务。私营的苏式小型巴士提供更快速和更频繁的郊区的服务,目前在与大型巴士的竞争中占了上风。

      短程火车(Elektrichka)目前由公营的乌克兰铁路营运。郊区火车不仅快速,就交通意外而言也有着极高的安全度。但是短程火车并不可靠,像是可能发生严重误点,就犯罪而言也未必安全,列车车辆妥善度不高,尖峰时间也过度拥挤。

      基辅目前有五条短程火车路线:

      Nizhyn(东北)

      Hrebinka(东南)

      Myronivka(南)

      Fastiv(西南)

      Korosten(西)

      郊区列车在市内设有超过12站,让各社区居民可以搭乘。

      先前庞大的第聂伯河水翼船河运服务已消失,目前基辅河运剩下货运、旅游船只和私人游艇。

      铁路铁路是基辅主要的城市间运输系统。这个城市拥有发达的铁路基础设施,包括长途客运车站、六座货运站、仓库和维修设施。但是,这系统仍未能满足客运服务的需求。尤其基辅客运站是这座城市唯一的长途客运总站(vokzal)。

      位于基辅右岸的Darnytsia火车站目前正进行改建,未来将成为基辅长途客运枢纽,将可舒缓中央车站的繁忙交通。第聂伯河上的桥梁是限制基辅铁路系统发展的另一项问题。两座铁路桥只有一座可承受繁忙的铁路交通使用。目前正建造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

      空中运输基辅的空中乘客运输主要有两大机场:鲍里斯波尔国际机场以国际航班为主,较小的基辅国际机场以国内和少数邻国航班为主。鲍里斯波尔的国际航站较小但较现代化,2006年进行扩建。独立的国内航站步行可到达。旅客要自乌克兰前往其他国家多从鲍里斯波尔出发,其他乌克兰机场如顿内次、辛菲罗波尔、奥德萨等则提供少量的国际航班。基辅西北方的Hostomel则有Gostomel货运机场。

      基辅也是知名飞机制造商安托诺夫总部所在地。

      道路基辅的道路技术条件与维护都不佳。根据“Kyivavtodor市立道路公司”,基辅80%的路面使用时间已达15至30年,比标准年限(12年)高了1.5至3倍。

  •   人口

      根据2001年12月5日的乌克兰人口统计,基辅人口为2611300。男性约有1219000人,占全市人口46.7%,女性有1393000人,占全市人口53.3%。与先前普查(1989年)相比,显示出全国都有的人口老化问题,抵销了部分迁入的工作年龄人口。

      普查资料显示,基辅市内有超过130个种族或民族定居。乌克兰人是基辅最大的民族,约有2110800人,占全市人口82.2%。俄罗斯人有337300人(13.1%)、犹太人17,900人(0.7%)、白俄罗斯人16500人((0.6%)、波兰人6900人(0.3%)、亚美尼亚人4900人(0.2%)、阿塞拜疆人2600人(0.1%)、鞑靼人2500人(0.1%)、格鲁吉亚人2400人(0.1%)、摩尔多瓦人1900人(0.1%)。乌克兰语与俄语是市内最普遍的语言。尽管在市中心,乌克兰人人口将近俄罗斯人的三倍,但俄语在市中心却是更为普遍的语言。根据2006年调查,23%的基辅居民在家中使用乌克兰语,52%使用俄语,24%两者皆使用。有1,069,700位居民的学历在中等教育以上,自1989年以来大幅成长21.7%。2007年4月,基辅人口估计为270万人。但有许多报告的人口估计更高。例如,市内面包产品销售总量(包括临时旅客和乘客)可提供给至少350万人(2007年6月)。

  •   体育

      足球是基辅最多观众观看的运动,篮球与冰上曲棍球紧接其后。基辅拥有众多职业及业余足球俱乐部,包括基辅兵工厂和基辅迪纳摩两队都是乌克兰足球超级联赛的一员。其他杰出的运动俱乐部有基辅奥伯龙足球俱乐部、基辅隼冰球俱乐部和基辅篮球俱乐部。

      198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由苏联主办,基辅的奥林匹克体育场为了举行足球预赛及八强赛而重建。该场馆是基辅15座体育场馆中最大的一座。最初设立目标是容纳十万人,在安装独立座位后可容纳83,053名观众。基辅其他著名的体育场馆有洛巴诺夫斯基迪纳摩球场、体育宫等等。

      基辅的野地游戏、室内运动和水上运动集中在沃斯霍诺德(Vyshhorod)的基辅水库与第聂伯河上的特鲁哈尼夫岛,市中心对面有着许多优秀的河滨及休闲设施。此外,TrukhanivIsland的越野自行车是另一项受欢迎的运动。

      基辅将与波兰和乌克兰其他城市共同举办2012年欧洲足球锦标赛。三场小组赛、一场八强赛和决赛将在基辅奥林匹克体育场举行。

  •   历史

    基辅2

    索菲娅教堂和乌民族英雄这里最早是可萨人驻军地方,公元882年,第一个俄罗斯民族国家基辅罗斯在第聂伯河河畔的基辅建立。

      988年全市改宗东正教,往后两个世纪通过欧亚贸易逐渐繁荣起来,被称为第聂伯河上的“帝王之城”。

      1240年12月6日,拔都攻占基辅,其后成为金帐汗国的一个重要城市。

      1362年,北面的立陶宛大公国(12世纪—1386年)占领;后成为波兰立陶宛联盟的一部分;1686年归于沙皇俄国。

      19世纪后期俄国锐意发展工业,基辅成为乌克兰一带的领导城市;1860年代与莫斯科和敖德萨通铁路。

      1917年3月俄国二月革命之后,基辅遂于翌年成为独立的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国家首都。

      1934年成为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首都,

      1941年7月7日至9月26日的基辅战役之后被纳粹德国国防军占领。

      1943年10月苏军解放基辅。

      1945年之后,苏联政府授予基辅以“英雄城市”的称号和金星勋章、列宁勋章,表扬该市人民在战争中的英勇奋战。

      1991年,基辅发生骚动,乌克兰脱离苏联独立,该市成为乌克兰的首都。

  •   历史建筑

      基辅最为知名的历史建筑为圣索菲亚大教堂和基辅洞穴修道院,两者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遗产。

      其他值得一提的历史建筑包括玛莉英斯基王宫(MariyinskyPalace)、数座东正教教堂如圣米迦勒金顶修道院、圣安德烈教堂、圣沃洛基米尔大教堂、以及重建的黄金之门等等。

      基辅的现代重要地标之一是位于第聂伯河右岸伟大卫国战争博物馆前的祖国之母巨型雕像。其他知名地点有圆柱型的Saluthotel与克米拉米屋(HousewithChimaeras)。

      基辅的知名纪念碑有圣索菲亚大教堂附近,Mikeshin的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跨马雕像,弗拉基米尔大帝雕像,罗斯施洗者雕像,位于第聂伯河堤岸的Kyi、Schek、Khoryv与Lybid四位传说中基辅建立者的纪念碑。在市中心的独立广场中,分别建有历史上的城市保卫者米迦勒与现代的保卫女神Berehynia两座雕像。

  •   友好城市

      德国莱比锡(1961年起)

      土耳其安卡拉(1993年起)

      希腊雅典

      阿塞拜疆巴库

      中国北京(1993年起)

      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

      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

      比利时布鲁塞尔

      匈牙利布达佩斯

      美国芝加哥

      摩尔多瓦奇西瑙

      英国苏格兰爱丁堡(1989年起)

      波兰克拉科夫(1993年起)

      日本京都

      白俄罗斯明斯克

      德国慕尼黑

      丹麦欧登塞

      法国巴黎

      南非普勒托利亚

      拉脱维亚里加

      意大利罗马

      智利圣地牙哥

      保加利亚索菲亚

      阿尔巴尼亚地拉那

      意大利佛罗伦斯

      芬兰赫尔辛基

      瑞典斯德哥尔摩

      爱沙尼亚塔林

      格鲁吉亚第比利斯(1999年起)

      加拿大多伦多

      法国图卢兹

      波兰华沙

      中国武汉

      中国苏州

      奥地利维也纳

      立陶宛维尔纽斯

      亚美尼亚埃里温。

  •   地理

      地理上,基辅属于波利西亚生态区(欧洲混合林一部份)。然而,这座城市有着与周围地区不同的独特景观。

      基辅位于第聂伯河两岸,该河往南流入黑海。基辅的旧右岸(西侧)以茂密林丘、沟壑和小河为主,属于第聂伯河中游西侧的第聂伯高地一部份。基辅从二十世纪开始扩展到第聂伯河左岸低地(东侧)。

      第聂伯河在市区内形成由支流、岛屿和港口所组成的分支系统。基辅北方与杰斯纳河、基辅水库毗邻,南接卡尼夫水库(KanivReservoir)。第聂伯河与杰斯纳河在基辅皆可航行,但受到冬季结冻与水库区禁止航运的限制。

      基辅地区共有447处开放水域,包括第聂伯河、水库、数条小河、数十座湖泊及人工池。总面积约7949公顷。此外,全市有16处开发的海滩(共140公顷)和35处亲水休闲区(占地1000多公顷)。不是所有水域都开放游泳。

  •   政府

      基辅在法律上相对于乌克兰其他行政区拥有其特殊地位。最明显的地方是,基辅市跳过省级层级的基辅州,直接由国家层级的乌克兰政府所管辖。此外,基辅市长是市政的最高首长,同时也是市议会主席,由直选产生,而非指派,市政机构的自治层级也高于乌克兰其他地区。

      行政区划1810年,基辅分为四区:佩彻斯克(Pechersk)、Starokyiv和波蒂(Podil)第一、第二区。1833至1834年,根据沙皇尼古拉一世的诏令,基辅分为六区,之后增为十区。1917年,基辅共有8个区议会(杜马),之后布尔什维克重组为6区。

      苏联时期,市区不断扩张,区数目也不断增加。各区名称通常以苏联共党领袖命名,随着政治情势变化,领导人被推翻,区名也随之更改。

      2001年,政府将14区缩减为10区。

      在奥姆先科(OleksandrOmelchenko,1999年至2006年基辅市长)担任市长期间,考虑将基辅重新划分并缩编为7行政区。在2006年新市长列昂尼德·切尔诺维茨基(LeonidChernovetsky)上任后,这些计划持续进行。

      正式行政区在行政上,基辅下分为“区”(Raion),设有民选地方政府并拥有部分事务的管辖权。目前共有十区:

      达涅斯基区(DarnytskyiRaion)

      德森延斯基区(DesnianskyiRaion)

      第聂伯沃斯基区(DniprovskyiRaion)

      霍罗斯伊夫斯基区(HolosiivskyiRaion)

      奥伯龙斯基区(ObolonskyiRaion)

      佩彻斯基区(PecherskyiRaion)

      波蒂斯基区(PodilskyiRaion)

      舍沃彻季斯基区(ShevchenkivskyiRaion)

      索罗米延斯基区(SolomianskyiRaion)

      斯维亚脱辛斯基区(SviatoshynskyiRaion)

      非正式行政区第聂伯河将基辅分为左岸与右岸地区。基辅原来是位于西边的右岸地区,直到二十世纪才扩展至左岸。多数景点,及大部分企业和政府机构是位在右岸。东边的左岸以住宅区为主。左右两岸皆有大型工业区及绿地。

      基辅可进一步分为历史或地方社区,人口从5,000至100,000人不等。

  •   教育

      基辅拥有许多大学,包括基辅国立塔拉斯·舍甫琴科大学、国立科技大学“基辅理工学院”和基辅莫吉拉学院(Kyiv-MohylaAcademy)。基辅的高等教育机构总数达到200间,让青年学子可追寻不同路线的研究。虽然传统上教育仍由国家主导,但市内也有数间获得许可的私有机构。

      基辅目前约有530间一般高中,680间托儿所与幼稚园。此外,还有成人夜校和专业技术学校。许多高等教育研究所都进行科学研究,此外,许多研究机构隶属于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和乌克兰工业部。基辅在医学及计算机科学的研究上也十分著名。

      基辅市内有许多图书馆,其中附属于科学院的维尔纳茨基图书馆是最大且最重要的一座。

  •   文化

      从商店建筑,到居民本身,都可见到现代基辅的新旧融合现象。在经历过1970年代与90年代中期的人口快速成长后,基辅人口在迈入21世纪后依然持续的增长。因此,基辅“市中心”散布著新颖、摩登的建筑,与淡黄、蓝色、灰色的老旧公寓形成对比。城市扩展逐渐减缓,但郊区人口密度上升。房地产最昂贵的地区在佩彻斯克(Pechersk)与河腊沙机地区。Kharkivskyi或奥伯龙(Obolon)的第聂伯河沿岸也是高价地带。

      进入千禧年后,基辅开始出现了变化。西式住宅大楼、现代夜总会、别致的餐厅及知名酒店进驻市中心。欧洲与北美的音乐开始攻占乌克兰音乐排行榜。最重要的是2005年签证规定的松绑,乌克兰将自己定位为主要的旅游胜地,基辅等各大城市在机会中寻求利益。基辅市中心已进行清理,建筑也重新整修,特别是在河腊沙机地区与独立广场。基辅许多历史地区,如安德烈斜坡,成为流行的摊贩聚集地,人们在那里可以找到传统乌克兰艺术品、宗教物品、书籍、游戏盒(多数是西洋棋)和珠宝。

      基辅是东斯拉夫民族的历史文化中心、罗斯基督教化的摇篮,几世纪以来基辅一直维持它在文化上的重要性,并且是东正教的重心。基辅洞穴修道院(MonasteryoftheCaves),以及可能是最为知名的圣索菲亚大教堂等圣地在数世纪以来吸引了众多朝圣者,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直到今日仍是重要宗教场所及著名景点。上述两地也被列为乌克兰七大奇景之一。

      基辅市内拥有众多剧院,包括基辅歌剧院、伊凡·法兰科(IvanFranko)国家学术戏剧剧院、莱斯雅·乌克兰英卡国家学术俄罗斯戏剧剧院、基辅木偶剧院、十月宫、乌克兰国家爱乐等等。

      其他重要的文化中心有杜甫仁科电影工作室和基辅马戏团。市内最重要的博物馆为基辅国立历史博物馆、伟大卫国战争博物馆、国家艺术博物馆、东西方艺术博物馆、平丘克艺术中心和国家俄罗斯艺术博物馆。

      2005年,由于乌克兰女歌手鲁斯兰娜在前一年获得欧洲歌唱大赛冠军,因此基辅成为欧洲歌唱大赛50周年的主办城市。

  •   旅游

      基辅市内的树木众多,最具特色的是欧洲七叶树。

      基辅被称为绿色城市,拥有两座植物园及众多公园。该市最为醒目的绿色景观是沿着第聂伯河右岸,较未发展的绿色山丘。二战博物馆便座落于此。

      在各个岛屿中,Venetsianskyi(或水上公园Hidropark)是发展度最高的岛屿。该地有一座游乐园、数座海水浴场、出租小艇和夜总会。胜利公园(ParkPeremohy)位于Darnytsia地铁站附近,是散步、慢跑和骑自行车的热门目的地。划船、垂钓、水上运动也是受欢迎的活动。由于当地的湖泊与河川在冬季时会结冰,因此冰钓钓客十分常见,小孩也会趁机前去溜冰。然而在炎热的夏季,白天最高气温有时达到30至34度,吸引了更多的群众前往岸边游泳或日光浴。

      基辅市中心(独立广场和赫列夏街)在夏季夜里成为大型户会派对场地,数以千计的群众聚集在周围的餐厅、俱乐部与户外咖啡座。

      安德烈斜坡是基辅最知名的历史街道,也是重要的旅游景点。这里有狮心理查堡、巴洛克型式的圣安德烈教堂、作家布尔加科夫(MikhailBulgakov)故居、智者雅罗斯拉夫纪念碑等等。

      基辅的农民市场有着各式各样的农产品,其中以市中心的比萨拉布斯基市场(BesarabskyMarket)最为知名。每个住宅区都拥有自己的市场(rynok)。人们在这里可见到各式各样的商品:蔬菜、新鲜或烟熏肉类、鱼、乳酪、蜂蜜、乳制品、鱼子酱、鲜花、家居用品、工具、五金器具和服装。每个市场都有其独特的产品组合,某些则形成专属市场,如汽车、汽车零件、宠物、服装、花卉等等。Petrivka地铁站附近则有个知名的书市图书市场。

      在城市南郊、靠近Pyrohiv村庄的地方有座露天博物馆,正式名称为乌克兰民俗建筑与生活博物馆(MuseumofFolkArchitectureandLifeofUkraine),占地1.5平方公里。这地方设有数座“迷你村”,分别代表着乌克兰各地的传统农村建筑。

      基辅也有很多娱乐场所,如保龄球馆、卡丁车场、漆弹场、台球间和射击场。有着百年历史的基辅动物园占地40公顷,标本超过2000只。

  •   概述

      基辅1基辅始建于5世纪下半叶,9~13世纪为第一个俄罗斯国家基辅罗斯的都城和中心,有“俄国城市之母”之称。1793年并入俄国。自古为贸易要冲。19世纪末成为俄国西南部重要商业城市和甜菜制糖中心。1934年乌克兰首都由哈尔科夫迁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被德军占领。战后重建,工业基础不断扩展。

      该市接近顿巴斯和第聂伯河沿岸钢铁基地,周围是富饶的农业区,机械制造业和轻工业发达。机械制造业门类较多,大多与运输业相联系,还有机床、仪器、化工和机械等。轻工业有照相机、食品、编织品等。化学工业和印刷出版业也很发达。是乌克兰的交通枢纽。东郊设有国际机场,河运直达黑海,市内建有地下铁道。

      市中心处于高岸上的旧城区,第聂伯河蜿蜒而过。保留着旧街道格局 ,拥有全市大部分历史建筑,包括以壁画闻名的索菲亚大教堂,基辅-彼切尔斯克修道院、威杜比次克修道院和安德烈耶夫教堂等。旧城北侧原为贸易和犹太人区,后有河港。南侧为政府机关所在地。中心区四周是工业住宅郊区。河两岸之间有公路和铁路桥相联接。市内设有基辅大学等高等院校,众多科研机构,以及博物馆、美术馆等。

      基辅文化传统悠久,在医学和控制论研究方面成就突出。全市设有20所高等学校和200多个科研机构,还有近300所中学、80所成人夜校和许多专业技术学校。高等学校以国立基辅大学最为有名,它成立于1834年9月16日,是乌克兰的最高学府,有学生2万名。20世纪50年代,基辅大学就有不少中国留学生。1999年有150多位中国学生在这里就读。基辅的福利设施有综合和专科医院、幼儿园、疗养院和儿童度假营等,还建有1000多个图书馆、近30座博物馆及历史名人故居。

      1993年12月13日,基辅与北京结为友好城市。

  •   气候

      基辅属于大陆性湿润气候。最暖月为六至八月,平均温度为摄氏13.8度至24.8度。最冷月为12月至二月,平均温度为摄氏-4.6度至-1.1度。史上最高温是1936年7月31日出现的摄氏39.4度。最低温纪录为1929年2月7日与9日的摄氏-32.2度。雪季约在11月中旬至3月,无霜期平均有180天,但最近几年已超越200天。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