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迈卡水坝

迈卡水坝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麦卡水坝位于加拿大境内哥伦比亚河(Columbia)上游,在加拿大哥伦比亚省雷夫尔斯托克市以北135km处。工程以发电为主,同时还承担为下游电站调节水量和防洪的任务。挡水大坝为斜心墙土石坝,最大坝高244m。水库总库容247亿m3;电站总装机容量261万kW。工程于1965年9月动工,1976年12月首批2台机组投入运行,工期约11年。坝址位于落基山西部山岭起伏的冰川地带中,为较宽的"U"形河谷,河谷两岸山坡陡峻。基岩为前寒武纪晚期变质岩,主要岩石是云母页岩、大坝 花岗片麻岩。两岸大部分为薄层砂、砾石、冰碛土和山麓堆积物所覆盖,山坡上、特别是右岸常见有岩石露头。岩层一般倾向下游,倾角20°~30°,有许多小断层,其中大多数为坚硬、脆性糜棱岩所充填,岩石除了靠近地表的以外,都比较密实。河谷底部冲积层厚达27.45m,其中上部15.25m中夹有大量粉砂透镜体。另有18.3m很密实的冰川沉积层,局部下伏有薄层砾石,砾石层以下为基岩。地震烈度为7~8度。

  •   地理水文

      坝址位于落基山西部山岭起伏的冰川地带中,为较宽的"U"形河谷,河谷两岸山坡陡峻。基岩为前寒武纪晚期变质岩,主要岩石是云母页岩、

      迈卡水坝1花岗片麻岩。两岸大部分为薄层砂、砾石、冰碛土和山麓堆积物所覆盖,山坡上、特别是右岸常见有岩石露头。岩层一般倾向下游,倾角20°~30°,有许多小断层,其中大多数为坚硬、脆性糜棱岩所充填,岩石除了靠近地表的以外,都比较密实。河谷底部冲积层厚达27.45m,其中上部15.25m中夹有大量粉砂透镜体。另有18.3m很密实的冰川沉积层,局部下伏有薄层砾石,砾石层以下为基岩。地震烈度为7~8度。坝址控制流域面积2.13万km2,年平均径流量18亿m3。实测最小流量60m3/s,实测最大洪水3650m3/s。平均流量590m3/s。水库正常蓄水位754.9m,最大可能洪水超高3m,最低水位707.6m,水库总库容247亿m3,有效库容148亿m3。设计洪水按可能最大洪水7000m3/s设计。

      编辑本段枢纽布置

      工程主要包括大坝、右岸地下厂房、左岸泄水底孔、中孔泄洪洞和溢洪道等。

  •   大坝名称

      MicaHydropowerStation

  •   大坝构造

      斜心墙高土石坝,坝顶高程762.5m,顶长792m,顶宽33.5m。上游坝坡1∶2.25;下游坝坡上部为1∶1.5,下部为1∶2。坝轴线稍向上游弯曲,曲率半径为305m。防渗心墙布置在坝中心部位,微向上游倾斜,迎水面坡1∶0.4,背水面坡1∶0.1,采用冰碛土作为心墙防渗料。此外,为防止坝的上部发生裂缝,在心墙顶部上下游侧增加一段较厚的过渡层。过渡料为压实砂卵石或块石,坝壳料取自坝址开挖料。坝体体积为3211万m3,其中心墙料约350万m3。左岸设有岸边溢洪道,进口用3孔12.2m×12.7m弧形闸门控制,最大泄量4250m3/s。陡槽断面为矩形,上游段宽43m,向下游逐渐缩窄,经240m后收缩至21m,再向下宽度不变。陡槽底板衬砌厚61cm,用锚杆与基岩联结。陡槽底板下设排水系统,纵向排水廊道宽1.2m、高2.1m,并与溢流堰的灌浆廊道相通;横向排水系统,沿水流方向每隔6m设一道。

      左岸泄水底孔左岸2条直径13.7m的导流隧洞在后期改建为泄水底孔和中孔泄洪洞。泄水底孔的主要任务是在水库蓄水过程中为下游供水。在180m水头下,洞内流速将达52m/s左右。为了降低流速,避免洞底空蚀破坏,采用了有压消能工,并在洞内修建2座混凝土塞,间隔104m,上游塞长49m,下游塞长37m。在上游塞内装3根钢管,按"品"字排列,各由2扇2.3m×3.5m高压平板滑动闸门控制。在下游塞内装3根钢管并排布置,分别由1扇闸门控制。水流进入上下游混凝土塞之间的扩散室,在这里掺混消能。流速可由52m/s降至35m/s。3孔最大泄量达850m3/s。"孔板"使隧洞底板处于"超空穴"状态,免受蚀损,是工程水力学方面的重要创新。

      中孔泄洪洞中孔泄洪洞的任务有3项:辅助表面溢洪道泄洪;降低库水位;在有效库容范围内向下游供水。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进水渠;76.25m高的进水塔,塔内设2条矩形水平管道,各由一扇3.05m×5.5m的定轮平板闸门控制;一条直径9.15m用混凝土衬砌的倾斜式明流隧洞;隧洞出口处的挑流鼻坎等。自库水位至反弧段以下的水流最大落差达197m,最大泄量1040m3/s,最大流速达50m/s。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为防止空蚀破坏,在进口闸门下游和反弧段末段将下游断面突然扩大,分别形成高2.75m和4.5m的挑坎,使水流自由射出,并在自由射流处布置断面为17.76m2的通气洞,让自由射流的边界掺气后,再与下游洞壁接触。

      地下厂房麦卡水电站采用地下厂房,主厂房埋深245m,宽24.5m、高44m、长236m,6条压力管道直径8m、长270m;变压器室宽12.5m、高12.2m、长183m,2条尾水隧洞宽15.2m、高18.3m、长361m和457m。主厂房靠近水库,单机单洞引水。最终装机6台,总装机容量达261万kW。水轮机为混流式,最大水头180m,最小水头127m,平均水头170.7m,单机额定容量43.79万kW,转速128.6r/min。发电机为伞式,每台额定出力43.5万kW。

  •   工程施工

      麦卡坝采用隧洞全年导流,1965年9月开始打导流洞,2年完成。1967年11月截流,1968年5月围堰完成。1969年3月大坝开始施工,1972年11月大坝完成,1973年3月29日水库开始蓄水。岸坡和河床部分的基础开挖和清理共开挖岩石约46万m3及覆盖层230万m3。坝体填筑量3211万m3,工期约45个月,大坝填筑年、月、日平均强度分别为820万、115万、4.1万m3,年、月、日最高填筑强度为1000万、140万、6.1万m3。高峰施工人数1620人,造价1.36亿美元。地下厂房开挖量约74万m3,工期16个月,高峰施工人数1500人,月平均强度为4.4万m3,最高月强度为5.9万m3。水电站每千瓦造价约200美元,总造价约5.2亿美元。

      2条导流隧洞布置在左岸,圆形断面,直径13.7m,长度分别为893m和1093m,采用混凝土衬砌,隧洞及其进出口总开挖量达115万m3。导流隧洞设计流量4250m3/s,相当于百年一遇洪水。施工中曾出现3640m3/s。修筑了上下游两座围堰之后,于1967年11月截流。设计截流流量为570m3/s,实际为230m3/s。上、下游围堰均采用双戗截流,在两条堆石堤之间倒冰碛土闭气,直至堰身高于水面并形成铺盖,然后就采用常规的碾压填土法将围堰继续加高至最终高程。在每座围堰的内截流堤坡脚设置了一排管井,用以拦截围堰下面冲积层中的渗水。围堰与坝体相结合,上游围堰高出河床30.5m,上、下游围堰共填筑76.5万m3,在冬季施工,五个月完成。每一铺层厚25cm,碾压4遍,在含水量为8.7%的情况下(最优含水量为9.4%),干密度达2.1t/m3。在基础上1m以内,要求含石最大粒径不超过8cm,含水量要比最优含水量高1%~3%,达到心墙主体同样的密度。对砂卵石内坝壳采用10t振动平碾,层厚30cm,碾压4遍;在外坝壳和水位升降区层厚60cm,碾压4遍;内坝壳在靠近心墙6m以内,层厚15cm,碾压2遍。对砂卵石料的含水量没有严格的规定,可以根据需要增减。砂卵石实际压实后的干密度平均为2.36t/m3(试验室为23.7kN/m3)。对坝壳堆石部分与砂卵石同样碾压。坝坡护面块石规定从1.5~3m的高度抛卸,不需碾压。一般气温在0℃以下不填料,心墙在次年春天开始施工时,必需等到面部30cm已完全解冻。大坝主要施工机械375台,装料机械为8台斗容10.7m3的前翻式装载机和73台120t底卸式拖车,石方开挖一般采用风动履带钻车钻孔,孔径64mm,每班进尺100m。麦卡坝每日两班,每班10h。每周工作6d。

      地下厂房的施工特点是:使用大型专用施工机械,采用控制爆破和预裂爆破;利用喷锚支护作为永久支护。地下厂房施工共配备3350台大型施工机械。洞室开挖多采用分层钻爆法。

学科中心